书城投资你不可不知的74个投资理论
13773200000022

第22章 借钱筹资理论

◎资金不足时,我们就必须要借钱,在借钱筹资时一定要想好向谁借和怎样巧妙借的问题。

1967年,北卡罗莱纳州的拉尔夫兄弟准备开一家杂货店,但由于资金不足他们决定以出售股份的方式筹款。他们联系了100个熟人,这些人以每股10美元的价格各自买下了100股。30多年后,当初的杂货店已变成了拥有1000多家连锁店的“食品之王”的大公司。它的股票价格为每股109美元,当年投资者中的78位已当上了百万富翁。

提起借钱筹资,很多人都会头疼,的确,这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但当你掌握了规律和技巧后,这件让你头疼的事就会变得容易了。

★求助于亲属

借钱是门大学问,如果掌握不好,会令人失去尊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要借钱,在借钱时先考虑一下理由。你首先考虑的对象应是你的亲属,俗话说得好,打虎亲兄弟,打仗父子兵,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亲情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对你的亲人一定如实陈述理由,用亲情的力量去感染别人,打动别人,亲人们一般都不会无动于衷的。当然,你这种方法也不可多次使用。

★借出信誉

没有本钱,除了向亲属求助,你可以去借贷。借贷当然不会是人家主动送上家门的,还得你自己去想办法。其实不要害怕借钱,只要你气魄非凡,满怀信心,选准切入点,按期还贷,你就会信誉良好,只要你借出了信誉,借钱就不是大问题了。

在广州有一位有数百万元资产的私营企业主王香香,当年家里穷得丁当响。她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为了摆脱“穷”字,她下决心要做番事业。她向邻居借了10元,讲好一礼拜还,但她根本没动那钱,只是锁在箱里,到期准归还。过了个把月,她又向邻居借20元,讲定归还日,她一样不用,到期原钱加息奉还;如此一次次借了还,还了借,大半年时间过去了,还真的没动用过所借的任何一分钱。待邻居一再夸其“有信用”时,王香香顺水推舟地向她讲了自己打算办个“方便居民生活小卖店”的想法和难处。邻居也真爽快,笑着安慰她:“放心,你王香香要办店,借你个万儿八千没问题。”就这样,王香香凭着良好的“信誉”筹到一笔创业的资本。

借钱一定要说明还的时间,而且要准时归还。若向对方借的钱,时间较长,考虑到物价变动等因素,归还时可准备一点礼品,以弥补对方受到的损失。这样会让对方感到你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以后再有困难求助于人时便顺利了。

★借钱需要勇气和技巧

福勒筹集一笔款子购买某肥皂公司,他只有2.5万美元的存款,而公司售价却高达12.5万美元。他交了2.5万的保证金,必须在10天内筹齐剩下的款子,否则就要丧失他所交付的保证金。

福勒在他当肥皂商的12年中,获得了许多商人的尊敬和赞赏。于是他去找老朋友们帮忙。他从私交的朋友那里借了一些款子,又从信贷公司和投资集团那里获得了援助。在第10天的前夜,他筹集了9万美元,还差1万美元。怎么办?夜里1点钟,福勒决定驱车到街上碰运气,他看见一所承包商事务所亮着灯光。

他走进去,看见一个他认识但不是很熟的人在灯下工作。福勒意识到自己必须勇敢些。

“你想赚1000美元吗?”福勒直截了当地问道。

这句话把这位承包商吓了一跳。“是呀,当然咯!”他答道。

“那么,给我开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当我奉还这笔借款时,我将另付1000美元利息。”福勒对那个人说。他把其他借钱给他的人的名单给这位承包商看,并且详细地解释了这次商业冒险的情况。最终,他获得了这笔借款。

此外,借钱要用商量的口气。向别人借东西时,语气不能生硬,更不能说些有伤对方的话,因你是有求于人。

相关链接巧妙借贷借出信誉

28岁的阿克森在纽约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工作。面对众多的大富翁,阿克森不禁对自己清贫的处境感到辛酸。这种日子不能再过下去了。他决定要闯荡一下。有什么好办法呢?左思右想,他终于想到了借贷。

一大早来到律师事务所,处理完几件法律事务后,他关上大门来到了邻街的一家银行。找到这家银行的借贷部经理之后,阿克森声称要借一笔钱,修缮律师事务所。在美国,律师是惹不得的,他们人头熟,关系广,因为在以法治国的国度里,律师有很高的地位。因此,当他走出银行大门的时候,他的手中已握着1万美元的现金支票。

走出这家银行,阿克森又进入了另一家银行,在那里存进了刚刚拿到手的1万美元。完成这一切,前后总共不到1个小时。

之后,阿克森又去了两家银行,重复了刚才的做法。

这两笔共2万美元的借款利息,用他的存款利息相抵,大体上也差不了多少。只几个月后,阿克森就把存款取了出来,还了债。

这样一出一进,阿克森便在上述4家银行建立了初步信誉。此后,阿克森便在更多的银行使用这种短期借贷和提前还债的方法。而且数额越来越大。不到一年光景,阿克森的银行信用已十分可靠了。凭着他的一纸签条,就能一次借出10万美元了。

信誉就这样出来了。有了可靠的信誉,还愁什么呢?

不久,阿克森又借钱了。他用借来的钱买下了费城一家濒临倒闭的公司。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正是做生意的好时光。只要你用心经营,赚钱不成问题。8年之后,阿克森成了大老板,拥有资产1.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