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男孩为何要“穷”着养,女孩为何要“富”着养
13772200000027

第27章 让女孩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2)

还有一次,蒙蒙感冒了,医生给开了一些药,并嘱咐要多喝水。但是,不管大人怎么劝,她就是只喝饮料,不喝白开水。妈妈急中生智,对蒙蒙说:“你现在生病了,身体里到处都是小病菌,吃了药以后,药只能停留在肚子这里,打不着身体其他地方的小病菌。”蒙蒙一听就着急了,赶紧抱着妈妈问:“妈妈,那我该怎么办呢?”妈妈故意不紧不慢地说:“只有喝白开水,才能把药输送到全身,消灭那些捣乱的小病菌。”蒙蒙听后忙对妈妈说:“快拿白开水给我喝!”每喝一口都要问一遍:“水这会儿把药送到哪儿了?”直到妈妈说送到脚趾头为止。

面对女儿的蛮不讲理,父母通常会以生气、斥责来迫使她就范,蒙蒙的爸爸妈妈却以讲故事的形式,平息了她的无理取闹,更重要的是让她懂得了一些道理。

不是女儿蛮不讲理,只是她还不理解父母讲的道理。

小女孩的内心世界跟成人有着极大的不同,她常以自我为中心,内心充满着缤纷的色彩和离奇的幻想,她所感知的世界是不完整的、未定型的,并用游戏的心态或角色体验去探索世界。而成人的思想意识已经形成,逻辑思维性强,多以社会或家庭角色来实现自我定位。孩子理解不了大人的世界,虽然大人也是从孩童时期走过来的,但经过多年的磨砺,也不一定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所以,一些在成人的世界里合情合理的解释,到了孩子眼中,却不一定能起作用。

有位家长从实践中总结出这样的经验:“要和小不点讲道理,说服她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讲她通过想象力能够理解的理由。例如,她害怕一人睡觉,可以这样对她说‘宝贝,别怕,孙悟空拿着金箍棒在门外保护你呢’;孩子不爱吃蔬菜,可这么说‘小朋友要多吃蔬菜,不然的话,就只能长拇指姑娘那么高’。”用这样的方法哄孩子,效果是很不错的。不过凡事都要有个度,编的故事最好能唤起她的同情心或责任感,这样既能达到让孩子听话的目的,又能适当地对她进行一点情商教育。

当女孩蛮不讲理,父母对她进行教育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切不可对她进行斥责或体罚,因为这无异于火上浇油,要知道刚是不能克柔的。同时,要紧紧拖住她,不要让她撒野,毁坏物品或伤害自己,帮助她控制难以自制的情绪,让她一动不动地待上5分钟,爆发的情绪就会慢慢平息下来。等她发过脾气过后,跟她谈心,让她认识到发脾气的危害,学会以理智驾驭感情。平时,对女儿提出的合理要求应主动给予满足,坚决抵制不合理的要求,用沟通让她明白: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总之,做父母的要懂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培养一个活泼、调皮的女儿,但不是让她学会蛮不讲理。

4.大自然是女孩最好的朋友

大自然包罗万象,是一本绚丽多彩的展示在女孩身边的大百科全书。可以说,大自然是女孩最好的朋友。女孩是大自然中的精灵,需要与大自然为伴,在大自然中汲取营养。父母们再忙也要常带女孩回归大自然。

大自然是一幅蕴藏着无限“玄机”的悠长画卷,更是一本十分宝贵的大百科全书。大自然对儿童来说魅力无限,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作为父母掌上明珠的女孩,更是需要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享受大自然给她带来的快乐,在大自然中汲取营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竭力做到在孩子们打开书本读音节之前,先读几页最美丽的书——大自然”。

大自然可谓包罗万象,包含天文、地理等各个学科,是一个生动有趣、可以直接接触与感知的客观世界,更是一本绚丽多彩、展示在孩子身边的大百科全书。在这里,他们会看、会听、会摸、会闻,会有许多发现,更会有丰硕的收获。

但如今大多数生活在城市的女孩,很少有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甚至有些连什么是土地都不知道。她们心目中的土地就是宽阔的马路,要不就认为是花园里的黄泥。只有在亲近大自然这个好朋友的过程中,女孩才会变得更聪明、更健康。

然而每当女儿提出到大自然中去的想法时,很多家长都以工作太忙、太累,要做家务、没时间等理由一拖再拖,不主动给她走进大自然的自由和机会。要知道,电视、书本上的大自然离孩子太遥远了,想象永远比不上实践。

有些家长等女儿长大之后才明白,但是后悔也来不及了。在女孩最应该接触大自然,最应该发现大自然异乎寻常的美的时候,却错过了大好时机,其实不是没有时间,也不是没有精力,而是被日常的世俗纷扰把家长的情趣都快磨没了。

女孩本来就应该属于大自然,让她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她会变得开朗、宽容、积极向上。

带着女儿到大自然中去,让她好好享受大自然的美妙。如果你从未有过这样的经验,或是你曾经有过,只是在忙忙碌碌中淡忘了这样的闲情逸致,那么现在开始还不算太迟。

去年国庆节在郊外爬山时,遇到有两对父母带着各自的女儿也来爬山。

前面那对父母带着女儿走得很急,偶尔停下来喘口气,又赶紧催促着孩子上路:“快点!加油!还差一点就到了!”当他们一家人下山时,后面那家人还在半山腰。

“妈妈!您看这个!后面那家的小女孩指着地上的一个空蝉壳给她的妈妈看。然后全家人蹲在地上仔细地观察着孩子的新发现。

“这样爬山要爬到什么时候?”前面那对父母看到这种情形不禁若有所思地摇摇头。

前面那对父母带女儿去爬山也许纯粹是为了休闲或者健身,这种爬山是以“到达终点”为目的。这种方式无可厚非,只是一味赶到目的地反而会错过沿途的许多风光。而后面那家人爬山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能不能到达终点并不重要,关键是玩得尽兴,时时停下来看看路上有什么好玩的东西,跟女儿一起欣赏沿途的风光景致。

我想,带女儿爬山的目的应该如后面那家人,爬山不在于到了什么地方,最重要的是让女儿享受到大自然给她带来的快乐,陪她观察沿途的风景和有趣的事物。当她因为看到路旁石头缝里的一朵小野花而驻足片刻,说明她观察细致,有一颗怜爱之心;当她看到地上的一只小蚂蚁而巧妙地绕过时,说明她善良,有一颗仁爱之心;当她因为天空的云彩而欢呼雀跃时,说明她懂得在低头“爬山”时不忘抬头看看蓝天,有一种开阔的眼界……这样的女孩怎么会不可爱,不受人关注呢?

人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彻底地放松,回归到自己最本质的状态。孩子也一样,只有在大自然中,她才能感受到最原始的生命力:不管是正在发芽的树枝,还是潺潺的流水;也不管是蓝天白云还是狂风暴雨,大自然的神奇没有经过近距离接触,孩子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只有身临其境,她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和自然的联系,获得一种发自内心的超然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