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中医治病绝招
13771500000008

第8章 内科(5)

刘志明:功能性水肿治在调补气血

功能性水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水肿,因其发病原因不明,故亦称原因不明性水肿。本病男女均可发生,但以女性为多,水肿往往局限于两下肢亦有扩展至全身者,呈轻度或中度。可间歇或持续数年,常伴有头晕、乏力、纳差、失眠等症。应用西药利尿药水肿可减轻或消失。但停药后又常反复,缺乏根治方法,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中医对水肿的治疗,多责于肺、脾、肾三脏,在汉唐以前主要有攻逐、发汗、利小便等大法,其后乃增入健脾、补肾、温阳以及攻补兼施等法,但于此类水肿,效果多不满意。

刘氏认为功能性水肿的病因病机与一般水肿有别,故治疗不可拘于常法,根据个人的认识及临床经验认为此类水肿主要是气血失调所致,故治疗应注重调补气血。

赵锡武:加味金刚丸治疗重症肌无力

加味金刚丸是已故名医赵锡武经验方,其组成、制法如下:川萆薢30克,川牛膝30克,木瓜30克,当归60克,菟丝子45克,全蝎30克,肉苁蓉30克,地龙60克,炙黄芪30克。将诸药共研细面,每420克药面中加制马钱子面30克,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2克,一般3~7岁每次服1丸,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3岁内酌减,7岁以上每日加服1丸,临床效果颇佳。

贺本绪:久病用大方

“久病用大方”,是指对患病时间较长的慢性消耗性疾病,选用药味较多、药量不大的方剂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具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久病可使多个脏腑受累,虚损;治疗时用药单纯往往会顾此失彼。而采用大方可收到稳妥周全之效,其道理是,大方中虽药味较多,但药物的治疗作用可以协同或相加,而毒、副作用则会因用量较小而不显。昔年京都名医孔伯华、施今墨等先生所用之方,也往往药味较多,于慢性疾病治疗过程中,也可谓为“大方”。

董德懋:久病不愈,治脾以安五脏

董先生平生推崇脾胃为本,尝云“治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颇多。”脾与胃,皆最贵健运和畅,须维持其升降、纳化、燥湿之平衡。治脾胃,尤重理气、燥湿、通降、升陷。久病不愈,必须从脾胃入手,治脾以安五脏。一病人患口疮十余年,反复发作,屡治不效。此次发作已一月余,纳呆食少,呃逆嗳气,大便秘结,舌苔灰黄,脉滑,董氏辨为湿浊为患,认为唇属脾,脾唇连舌本,散于舌下,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浊升下降,侵淫而溃。以七味白术散为法,不治口疮而口疮自愈。辨证治本,调理阴阳,使归于平,便为治本矣。

另,董氏治内科、妇科、外科杂病,每重调脾,如治某女13年不孕,突出健脾益气,缓图而痊;治内痔下血,以补中益气合槐花散;治习惯性流产补中益气加续断、胶艾,连连获效。

王俊民:马钱子治痿证

痿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重症肌无力,其常见症状是肌肉无力,可在四肢及眼睑部位出现。马钱子有毒,过量或服用不当、炮制不当,都可导致中毒。但该药可以出现四肢抽搐强直,牙关紧闭,直视,与肌肉松弛相反。因此,利用马钱子的上述药性可治重症肌无力。此药有毒性,须经严格炮制,而且用量宜慎、宜少,但过少,无济于事;量过大,又易致中毒。据王氏临床体会,一般患者每天服1次,每次服0.3克,似较恰当。

朱良春:内科急症用六神丸

良春公亦系笔者之忘年交者。先生学贯中西,用药往往以出奇兵奇方而胜之,博学多才,为江苏南通中医院教授。六神丸不仅能治疗咽喉症,并对某些内科危重证候有独到之功。如热病引起的休克和心衰、早期呼吸衰竭,六神丸均有良好疗效。前者系因高热邪毒所引起,故强心必兼解毒,六神丸有“防”和“治”两重意义。后者症见气营俱损,肺肾气绝,及邪热弥漫,痰涎壅盛,气机窒塞,为正虚邪实之候,扶正则碍邪,且缓不济急,若清热涤痰,又恐邪未去而正先脱,期时惟六神丸能通神明、开机窍,兴奋中枢、强心升压,始克有济。

又如哮喘(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反复发作,往往虚实互见,如心肾虚者,痰浊内蕴,一触外邪,肺胃失于顺降,肾气即为奔逆,于此,当宣肺开闭,温阳镇逆兼施,六神丸配黑锡丹治有良效。日本人有以六神丸去雄黄,加人参、熊胆、犀角,配制成“救心丹”以治冠心病的经验,值得借鉴。配独参汤治心阳式微,心脉闭阻,阳虚欲脱者,一般初服15粒,15分钟后续服10粒,心绞痛即定。此外,对白血病也有一定作用,对肿瘤疼痛有较好效果。但六神丸含有蟾酥,过量可致心肺麻痹而死,所以使用时剂量要有所控制。

祝谌予:当归六黄汤治甲亢

处方: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连、黄芩、黄柏各等份,黄芪加倍,共为粗末,每服15克,水两盏煎至一盏,食前服,小儿减半。此方为祝老在临床治疗甲亢之首选方剂。口渴、自汗、肌肉痉挛时加生牡蛎、木瓜、五味子;手颤甚加用白头翁;甲状腺肿大加橘核、荔枝核、夏枯草。

病例1:李某,女,17岁,1987年7月18日初诊,西医诊为甲亢两月余,症见心悸,乏力,纳多,饮多,汗多,手颤,性急,畏热,面赤,颈下明显肿大,白带多,舌淡,脉滑数。处方:当归10克,生黄芪30克,生熟地黄、黄柏各10克,黄连5克,黄芩10克,生牡蛎30克,五味子10克,夏枯草15克,白头翁30克,牡丹皮10克。8月1日复诊,自觉各症明显减轻,便调,白带已少,心率由120/分降到80/分,月经适至,色褐,量少,舌尖红,右脉滑,左脉沉细滑。上方加益母草20克。8月19日来诊,体重增加4千克(比初诊时),舌偏红,右脉滑数,左脉浮细滑。去益母草,加乌梅10克,再服14剂,同时配丸药。处方:当归30克,生黄芪90克,生熟地黄、黄芩、黄连、黄柏各30克,白头翁60克,党参、麦冬、五味子各30克,荔枝核、橘核各50克,乌梅30克,夏枯草90克,三棱、昆布、海藻、莪术、玉竹各30克,生牡蛎50克。共研细末,蜜丸,每重10克,早、晚各服1丸。

病例2:王某,女,25岁,1987年5月23日初诊,西医诊为甲状腺瘤月余,症见颈部正中结节如鸡蛋大小,燥热,汗出,心悸,手颤,口渴思凉饮,眠多乱梦,便干,黄带量多。舌边尖红,苔白、脉弦细。处方:生黄芪20克,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各10克,黄连3克;黄柏、橘核、荔枝核各10克,夏枯草20克,生牡蛎、白头翁各30克,14剂。6月6日复诊,心悸见轻,饮少,便调,仍时有头晕耳鸣,舌尖边红、苔黄、脉细弦,拟配丸剂缓图以消肿瘤。处方:党参、麦冬、五味子各30克,橘核、荔枝核、夏枯草各50克,丹参90克,乌梅30克,败龟甲60克,枳壳30克,海藻50克,昆布30克,白头翁60克。共研细末,蜜丸,每丸重10克,早、午、晚各1丸。8月19日来诊,颈部平软,无结节。仍循上方出入再配丸药一料以巩固疗效。

刘惠民:汤药、药酒治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素所致的一种内分泌病。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尤为多见。病者除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外,常伴有性情急躁、易惊善怒、心慌、多汗、畏热耐寒、多食善饥,消瘦乏力、消化不良、四肢颤抖等症状,有的尚有不同程度的眼球突出。多数医者认为本病应包括在中医之“瘿证”范畴中,特别与其中之“气瘿”、“肉瘿”更为相似。有关瘿的病因,历代医家多认为与情志忧恚,肝郁气结,痰浊凝滞有关。如《诸病源候论》载:“瘿者由忧恚、肝气郁结所生。”《外科正宗》有“人生瘿瘤……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即治疗多采用疏肝化痰一类的方剂。古代医学家早已认识到含碘物质及动物甲状腺对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早在《肘后方》中即有海藻浸酒治疗本病的记载,《外台秘要》中载有疗瘿药方36种,其中27种有含碘药物。本病的发生,除肝郁、血瘀、痰结的因素外,多伴有气阴不足的见证,如乏力、多汗、畏热、急躁、舌红、脉数、善饥、腹泻等,故治疗时除常用香附、木香等药理气疏肝,当归、红花等活血行瘀,陈皮、半夏、浙贝母、海藻、昆布、牡蛎、夏枯草、黄药子、橘核等药以豁痰散结外,还强调应用人参、黄芪、山药、白术之类以益气,山茱萸、女贞子、枸杞子、玄参、知母、菟丝子、酸枣仁、玉竹之类以养阴,有时并配用少许碘化钾以软坚散结,还配饮药酒。实践证明,常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病例:林某,男,25岁,1963年5月3日初诊。6年前开始,发现脖子变粗,时觉心悸,气闷,疲劳,乏力,多汗,两手颤抖,易激动,常有失眠,多梦,头痛,头晕,多食善饥,体反消瘦。经医院检查,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效果不显来诊。检查:面黄体瘦,甲状腺轻度胀大,两手轻微颤抖,舌苔薄黄,脉弦细而滑。辨证:气阴不足,痰浊凝滞。治法:补肾健脾,益气养阴,化痰散结,佐以和血养心。处方:炒酸枣仁36克,玉竹9克,生菟丝子24克,女贞子12克,山药18克,陈皮9克,清半夏9克,浙贝母15克,玄参12克,夏枯草12克,海藻12克,生牡蛎30克,当归9克,红花9克,党参15克,黄药子4.5克,木香9克,生白术9克,砂仁9克,水煎两遍,分2次温服。

药酒方:党参15克,人参15克,当归18克,红花15克,陈皮24克,清半夏21克,昆布24克,海藻24克,生牡蛎21克,枸杞子30克,夏枯草21克,浙贝母21克,玄参18克,黄药子24克,生白术21克,木香15克,橘核15克,上药共捣粗末,以白酒1000毫升浸泡2周,常摇动。再隔温水炖后,过滤,加碘化钾12克,冰糖60克。每次服10毫升,每日3次,饭后服,服1星期,休药1天。1963年8月4日二诊:服汤药数10剂,配服药酒6料,各症均减轻,甲状腺较前明显缩小,仍感疲劳,头昏,有时四肢发麻,消化不好,常有腹泻,每天2~3次,但无腹痛、腹胀。面色较前红润,舌苔薄白,脉象沉细。原药酒方碘化钾改为5克,加闹羊花(黄花)24克、天麻21克、薏苡仁30克,补气、健脾、利湿,以求巩固。

祝谌予:辨消渴,证分四型;疗痼疾,总宜补消祝谌予老先生自1943年在京业医以来,在治疗糖尿病(消渴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于1976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创立了中医糖尿病专科门诊,对糖尿病的认识更加深入,治疗方法更趋完善,其中对血瘀型的诊治更是独树一帜,在辨证治疗方面颇多创见。

辨证分型治则及主方:

1.阴虚型(包括阴虚火旺)主症:除糖尿病一般“三多一少”症状、体征外,兼有咽干口燥、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心悸、失眠、健忘、遗精、耳鸣、舌红无苔或少苔、少津、脉细等。阴虚火旺则更见心烦、尿赤、口臭、目赤、口苦舌干、大便干结、脉细数等。治法:滋阴生津,兼以活血,火旺则降火。主药:北沙参、麦冬、枸杞子、当归、川楝子各10克,丹参30克,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葛根15克。火旺则随症加清热药,如肺阴虚火旺加黄芩15克,蛤壳粉15克;胃阴虚火旺加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肾阴虚火旺加知母10克,黄柏10克(以下各型兼火旺者同)。

2.气阴两虚型(包括气阴两虚火旺)主症:除阴虚型主症外兼见气短、乏力、自汗、怔忡、面色萎黄、腹胀、便溏、语声低微、懒言、舌淡或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或脉结代等。治法:益气养阴,兼以活血,火旺则降火。主药:生黄芪、玄参、丹参、生牡蛎各30克,山药、党参、麦冬、五味子各10克,苍术、生地黄、熟地黄、葛根、茯苓各15克。如心气虚见脉结代者可加桂枝10克;肺气虚可加大生黄芪用量;脾气虚可加白术10克,生薏苡仁30克等。

3.阴阳两虚型(包括阴阳两虚火旺)主症:除阴虚型主症外兼见自汗、乏力、气短、畏寒肢冷、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舌质淡胖、脉沉细弱或沉弱等。治法:温阳育阴,兼以活血,火旺则降火。主药:桂枝、山药、山萸肉、牡丹皮、泽泻各10克,生地黄、熟地黄、茯苓、葛根各15克,制附片5克。火旺则加知母、黄柏各10克。

4.瘀血型主症:除有糖尿病一般症状外兼有上下肢痛、心前区痛、肢体麻木、面有瘀斑、半身不遂、月经血块多、舌黯、舌有瘀斑、舌下静脉青紫或怒张、脉涩等。治法:活血行气为主,兼以治本。主药:木香、当归、川芎各10克,益母草、丹参各30克,赤芍、葛根、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