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中医治病绝招
13771500000034

第34章 外科(2)

静脉性血管瘤,多见于深层组织,常甚广泛,致使患肢肥大肿胀,而发展成为巨肢症。中医可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水蛭功能破血逐瘀,散瘀破结,具有抗凝血作用。颜氏用水蛭研粉口服(每次1.5~3克),临床实践证明,功效显著。病例:王某,女,19岁,学生。患者于出生后,即发现左手背有一芝麻大小的黑痣,至满月后逐渐手背肿胀,并蔓延于手指、前臂,日以增大,近日来不仅肿胀较速,且疼痛难忍,不能劳动。X片显示:左前臂及手背血管瘤,尺骨中下段增粗,尺桡远端关节脱位。院外会诊认为已无法保留,拟予截肢治疗,于1976年5月来中医科门诊。初诊:左上肢血管瘤,左前臂周径为39厘米,左手背周径为28厘米,青筋暴露,手指肥大一倍有余,需着袖口特大的衣服,患肢疼痛,悬于胸前,丧失劳动力,自举头昏、乏力、自汗,脉细弦,舌红苔薄净。壮热交滞于络,随气凝结,气血违和,留而成瘤,当清热化瘀、软坚消瘤。紫丹参12克,生牡蛎30克,地龙9克,牡丹皮9克,赤芍12克,红花9克,王不留行10克,炮山甲4.5克,丝瓜络6克,川芎6克,泽兰12克,地鳖4.5克,威灵仙12克,头2煎内服,3煎外熏。二诊:服药以来患肢有轻松感,局部肿胀好转,脉舌同前,持续前方加桃仁12克、水蛭粉(另吞)1.5克。三诊:续方42剂,患肢疼痛大减,活动亦较灵活,能稍做家务活,脉小弦,舌红苔薄净,持续前方治疗。

此后坚持原方服药,一度加过黄药子12克,服42剂而除去。1977年2月份起水蛭粉加为3克,生牡蛎加为60克,症状继续好转,肿痛渐消,亦可活动。1978年4月份复查,左前臂周径缩小为26厘米,左手背周径缩小为24厘米,活动度日见增强,能穿着普通衣服,已分配在某无线电厂工作。先后服药200余剂,水蛭粉服3000克有余,从未发现任何副作用,避免了截肢,恢复了劳动力,疗效满意。

樊春渊:摸、量、比、试治骨折

中医诊治骨折,其所长者,首先树立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比如对骨折的诊断,归纳起来虽有四诊(望、闻、问、切):四查(摸、量、比、试),这八种诊查手法,主要是“望”与“摸”,如能熟练掌握,可代替八法,如完全骨折,望诊特点有:①姿势表情;②肿胀畸形;③肢体不举;④折处怕擎。不全骨折可用“摸”诊:①环围压痛;②纵冲疼重;③旋扭下段;④敲震窜痛。“望”、“摸”两诊又可结合使用,则骨折诊断无遗,应用X线,对骨折类型、变位情况更清晰可见。骨折治疗有四个步骤:即手法复位,局部固定,合理练功,辨证用药。其中应以复位和固定为主要治法,而练功用药则必须在骨折对位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如果没有前者就谈不上后者的作用。因此就要对复位和固定加以研究。复位手法,不胜枚举,可归纳为四句口诀,即整骨总法是拔牵,斜行粉碎靠中间,横断折角推下段,螺旋扭开反扣牵。针对四大类型骨折,提出四种复位方法,以重点带一般,对有些特殊骨折的复位,只能:“临证之权衡,一时之巧妙,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矣”。固定:骨折固定所用工具,最理想的是,既能维持骨干的直,又能在骨端变位方向有力的存在。对不需要力的地方最好没有力的压迫;既能固定牢靠,又不致压伤;既简单方便,又疗效稳定,这是骨伤科工作者梦寐以求的骨折固定工具。就目前看,所有固定工具不是烦琐复杂,就是简单不牢,对此设计了“弹力固定”,以两片铝板为支架,前后放上三条弹力带,推压骨折两端容易变位的部位,一器多用,随意塑形,是目前较好的固定方法。此外对功能锻炼,推崇“床上太极拳”,以整体运动促进局部的再生。在骨折用药方面,曾试用多种方药观察;对止痛、消肿,确有疗效,但不能企图在三五天内使骨折愈合。

顾伯华:药物浸泡治鹅掌风、灰指甲

鹅掌风、灰指甲是皮肤病中常见的一种顽固性疾病。得病后手部皮肤有隐约的小水疱、脱屑、瘙痒、粗糙、肥厚,甚至皮裂、疼痛,灰指甲往往与鹅掌风同时存在,严重的鹅掌风可影响生产劳动。应用药物浸泡法治疗本病共148例,曾经进行通信随访,取得回复的有92例,有效率达69.6%。治疗方法:单纯应用药物浸泡法外治,每1剂中药使用4天,症状较重者可连续每天使用1剂。药物组成:大枫子肉(研碎)、花椒各9克,明矾12克,皂荚(切)15克,烟膏(研碎)、五加皮各9克,土槿皮15克。功用:疏通气血、杀虫止痒。浸泡方法:自加鲜凤仙花15朵,酸醋0.5~1千克,将药与酸醋放在沙锅内先浸1夜,次日煮沸后将药汁倒入瓷面盆内待温,再将患手浸入。第1天浸入8小时左右,第2~4天浸2小时左右。注意事项:开始浸泡日起,7天内不能用碱水洗手。手部有裂口者,暂缓使用。

朱仁康:爪甲病治肝

祖国医学认为,爪为筋之作,筋为肝所主。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肝之余合筋,其荣爪也。”又《素问·六节脏象论》亦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故肝与筋之虚实盛衰,常反映于爪甲的色泽形态。若肝经气血充沛,筋力健壮者,其爪甲则多坚韧光泽红润;若有肝经血瘀、血虚、血燥或肝郁不舒者,则多使爪甲失养,筋衰无力,甲病丛生。

朱氏曾治何姓商人,年四旬余,善于理财,每日持筹握算,晷无寸闲。其禀赋素弱,性躁善怒,凡事不如意,即情绪索然,因之肝气不舒。近半年来,双手指甲变白发空,自指甲游离缘处,向甲根蔓延,指甲亦软,呈灰白之色,且乏光泽,甲缘与甲床分离。经某医院诊断为“甲游离症”,但无法治疗,扫兴而归。又求治于某中医医院,杂服汤丸,亦未收功,甚为焦虑。后经友人介绍,来朱氏处诊治。问其病史,除甲病之外,尚患有肝炎、胃溃疡等病,经常胸闷胁痛,胃脘不适,口苦咽干,食不甘味,喜郁善怒。诊其脉弦细,舌淡红,苔薄白腻。证属肝胃不和,肝血失养,从而爪失荣润,故拟调和肝胃,滋养肝血之法,以加味逍遥丸10包,日服1包,分2次服用。药毕复诊,明显收功。非但指甲损害有所改善,且自觉肝区疼痛,胃脘不适,亦有减轻。朱氏见其方药对症,便嘱其再进,令又服20余包,10个指甲,均已复常,且肝胃亦无不适之感。何某唯恐旧疾复作,又自购10余包继服,服后半年有余,未再复发。

李克绍:子龙丸消痰核稳妥可靠

李先生1957年在威海市羊亭卫生所时,诊一男孩,4岁,患舌下囊肿,经西医用针管抽出囊中液体,当时症状消失,但不久又肿起如初。再抽再肿,始终未能根治。某西医说,如要根治,需将囊摘除。但由于患儿太小,不能合作,遂转中医治疗。舌下囊肿,中医名舌下痰核。《医宗金鉴》主以二陈汤治疗。据李先生过去的经验,曾用二陈汤加味,治疗一男性青年,连服四五十剂,痰核虽有一定程度的缩小,但始终未能根除。今此儿只有4岁,即使其父母不嫌麻烦,每日坚持服药亦有很大困难。因此改用丸方,为配制子龙丸30克,丸如黄豆粒大,每次2粒,日服2次,白开水送下。结果共服药不到20克,囊肿即消无芥蒂,以后也未再发。以后李先生曾用此方治疗过3例膝关节囊肿和1例胸腔积液患者,俱系成年人,令其每次服1克,每日2次,热姜汤送服。结果,3例囊肿皆消失,积液患者经X光透视,积液亦全部吸收。服药期均未超过1个月。

子龙丸,陈无择《三因方》名控涎丹,方用甘遂、大戟、白芥子等份,研细,炼蜜和匀,作成小丸,李氏数案,可证其验。

张锡君:乌蛇蝉衣汤治多种皮肤病

乌蛇蝉衣汤是张氏在验方乌蛇败毒散的基础上,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一个方剂。治疗湿疹、风疹、疮疹、荨麻疹等,临床效果颇为满意,对红斑性狼疮、黑变病等疑难病证,收效也好。药物组成:乌梢蛇15克,蝉衣、僵蚕、露蜂房各6克,牡丹皮、赤芍、苦参各9克,土茯苓、虎耳草、千里光各30克,白鲜皮6克。具有清热解毒,除湿通络,祛风止痒,化瘀消疹之功效。湿疹:急性期乌蛇蝉衣汤加防风通圣丸或牛黄解毒片;亚急性期加薏苡仁、茯苓等除湿之品;慢性期加四物汤等养血之剂。

病例1:徐某,男,16岁。1974年9月13日就诊。1周前,全身发现米粒样丘疹,阴部尤甚,瘙痒甚剧,大便燥结,小便黄赤,夜烦不眠,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证属风邪热毒,蕴结肌肤。治以清热解毒,通腑泄热。处方:①乌梢蛇15克,蝉衣6克,牡丹皮、赤芍各9克,千里光、虎耳草各30克,牛耳大黄15克。②防风通圣丸6丸。每次1丸,每日2次。3剂后疹退痒稍减。此方加减又服4剂痒除病愈。至今未复发。

风疹:用乌蛇蝉衣汤加银翘荆防等祛风解毒之品。

病例2:曾某,女,15岁。1974年10月15日就诊。患者两天前发热恶寒,咳嗽,流涕,次日全身出现红色斑疹、瘙痒,遇热痒甚,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查枕后淋巴结肿大,咽喉明显充血,诊为风疹。证属风热犯肺,治以疏风清热,宣肺解表。处方:乌梢蛇15克,蝉衣、露蜂房各6克,荆芥、防风、瓜蒌壳、白鲜皮各9克,银花藤30克,连翘9克,千里光、鱼腥草各30克,服3剂疹退病减,再服病愈。

华冈青洲:十味败毒汤治多种顽固性皮肤病

华氏系日本著名医家,取方用药巧思过人,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先生指出此方作用十分广泛,并可治惯发性疮疖,对湿疹亦有卓效。

处方:柴胡3克,独活3克,金樱皮3克(金樱皮可用白鲜皮代),防风3克,桔梗3克,川芎3克,茯苓6克,荆芥10克,甘草6克,干姜5片。此方可泛用于各种皮肤癣病,尤对有渗出性皮炎和药物过敏性的皮肤病疗效更佳。

病例1:过敏性赤黑色皮炎。某女性,65岁。病人特殊性体质,对药物过敏,对阿司匹林剂与抗生素易产生过敏。3年前因高热注射青霉素后引起全身发疹,数日后全身皮肤成乌黑色,曾持续半年以上。此次为3日前因眩晕、血压增高而服用化学药物后出现发热,面部与手红肿,翌日起与以前一样成为乌黑。诊后给予十味败毒汤加连翘3克、薏苡仁6克,服药3日后肿与赤黑色消失,续服2日,诸症痊愈。

病例2:头部化脓性皮疹。某女性,26岁。病人4年前产后胃肠虚弱,面部发生酒刺状疹粒,有脓,反复发作并蔓延至颈部及头额,经皮肤科诊治不见好转。诊见患者体瘦,面色白,有肩凝与头晕眼花症,大便每4日仅1次。给予十味败毒汤加连翘3克、薏苡仁6克、大黄3克,服后大便畅快,脓疱逐渐消失,服药3月左右而获痊愈。皮肤科认为此案疗效不可思议,并叹为罕见。

丁济南:乌头桂枝治硬皮病

组成:制川草乌、桂枝各9克,羌、独活各4.5克,秦艽、炒防风各6克,汉防己9克,伸筋草、连翘各12克,白芥子1.5克,生黄芪12克,全当归、桑寄生、川牛膝、玄参各9克。加减:雷诺病明显者减玄参,加附子、丹参、泽兰、漏芦;肌肉关节酸痛麻者加泽兰、丹参、白薇、贯众;咳嗽加麻黄、前胡、桔梗;尿蛋白阳性者加白术、黑料豆、玉米须、薏苡仁根;肝脏损害者加黄芩、香附、牡丹皮。

病例:胡某,36岁,发病已4年,曾在多处住院,用各种中西药物无效。1958年初来新华医院住院时,先用大剂量泼尼松治疗3周,但全无起色,四肢关节活动均受阻,不能动弹,近乎尸蜡,口仅能轻度张开,需由他人喂饭,乃停去一切药物,改服用上方,4剂后自诉有全身松动感,8剂后两手开始能动,一手能摸到对侧上臂,14剂后能坐起,40剂后能自行翻身,3个月后能梳头及料理自己的生活。

吴圣农:滋阴泻火法治疗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一般认为可能是由于日晒、感染、药物等诱发的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主要分为局限性盘状和系统性两型。前者损害主要局限于皮肤,表现为具有黏着性鳞屑的鲜红色斑片,而后者除见有皮肤黏膜损害外,常伴有发热、关节疼痛以及累及心、肾、肺等多种器官。本病病情缠绵难愈,治疗十分困难。吴圣农教授将本病分为热毒炽盛型、痹痛型及肝肾不足型进行论治,以滋阴泻火法作为治疗本病的大法,治法独特,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