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每天读点理财学(经典珍藏版)
13769600000031

第31章 借鉴:名人理财经(1)

理财不是碰运气的游戏,而是一种可以用合理和具体的方法来操作的事业。学习投资大师的智慧和经验是理财成功的捷径。投资大师总结出的理财哲学和策略简单却独特,借鉴他们的理财经可以扩宽投资者的视野,丰富投资经验。

本杰明·格雷厄姆:认清“市场先生”

格雷厄姆认为,股票市场应当被看做一个易受情绪困扰的商业合伙人——“市场先生”。

股市一直以来被人视为精英聚集之地,华尔街则是衡量一个人智慧与胆识的决定性场所之一。本杰明·格雷厄姆作为一代宗师,他的金融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动,影响了几乎三代重要的投资者,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上亿的投资管理人都自称为格雷厄姆的信徒,他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

“市场先生”是格雷厄姆发明的一个颇具特性的标记词,用以启发投资者关于市场行为的思想。格雷厄姆认为,股票市场应当被看做一个易受情绪困扰的商业合伙人——“市场先生”。

每天,“市场先生”都会报出一个价格,提出他愿以此价格从你手中买入一些股票或将他手中的股票卖给你一些。尽管你所持有股票的合伙企业具有稳定的经济特性,但“市场先生”的情绪和报价却并不稳定。有些日子,“市场先生”情绪高涨,只看到眼前光明一片,这时他会给合伙企业的股票报出很高的价格;另外一些日子,“市场先生”情绪低落,只看到眼前困难重重,这时他会给合伙企业的股票报出很低的价格。此外,“市场先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从不介意被冷落。如果“市场先生”今天所提的报价无人理睬,那么他明天还会来,带来他的新报价,交易与否完全由你决定。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必须记住一个警告:市场先生只是为你服务却不能指导你。对你有用的是他的手册,而不是他的智慧。如果他在某一天表现特别愚蠢,你有权选择忽视他或者利用他,但是如果受到他的影响,那将是一场灾难。如果一个投资者不能确信自己对生意的理解和评价比“市场先生”好得多,就不要加入这场游戏。这正如打牌中的那句俗话:“如果你玩了30分钟却没有发现谁最容易上当,那么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市场先生”从不失信,他每天出现并确定价格,然后按照这个价格与你进行交易。格雷厄姆认为,虽然你和“市场先生”的生意中可能存在某些稳定的经济特征,但“市场先生”的行情却是不可预测的,因为他患有无法治愈的精神缺陷。有时,他觉得很高兴,只看到生意中有利的因素,于是,他会制定很高的买卖价格,因为他担心你侵犯他的利益,夺取他的成果。有时,他又很悲观,认为无论是生意上还是全世界等待他得只有麻烦,于是他会制定很低的价格,因为他害怕你把自己的负担转嫁给他。格雷厄姆告诫投资者,处于市场投资环境中,必须要保持良好的判断力和控制力,与“市场先生”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格雷厄姆看来,“市场先生”总是拒绝承认自己有无法治愈的精神缺陷。因为有无数的研究颂扬它是“理性”的;有很多调查和著作书籍证明它是“有效”的;有很多人编写出大量描述“β”值的图书来说明它是如何简单而准确地揭露股票本身含有的风险。这些导致了“市场先生”对自己病症的否认,也使他的情绪变幻莫测,投资者如果听之任之,就会被他折磨得筋疲力尽。

格雷厄姆认为,认识不到自己患病征兆和有病不治是愚蠢的,同样,卷入其中把自己暴露在传染病面前也是愚蠢的。投资者应该学会利用“市场先生”,使之为自己所用。要做到这一点,投资者就要在市场中保持操作的独立性,不盲从专家的意见或大多数人的看法,这样,才会认清“市场先生”,在投资中出奇制胜。

约翰·邓普顿:逆向投资

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逆向投资者,邓普顿的投资方法被总结为:“在大萧条的低点买入,在互联网的高点抛出,并在这两者间游刃有余。”

约翰·邓普顿是邓普顿集团的创始人,福布斯资本家杂志称他为“全球投资之父”及“历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Money》杂志将他誉为“20世纪当之无愧的全球最伟大的选股人”。他的投资哲学已经成为邓普顿基金集团的投资团队以及许多投资人永恒的财富。

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逆向投资者,邓普顿的投资方法被总结为:“在大萧条的低点买入,在互联网的高点抛出,并在这两者间游刃有余。”他的投资风格可以这样归总:寻找那些价值型投资品种,也就是他说的“淘便宜货”。放眼全球,而不是只关注一点。邓普顿的投资法宝是:“在全球范围寻找低价的、长期前景良好的公司作为投资目标。”

作为逆向价值投资者,邓普顿相信,完全被忽视的股票是最让人心动的便宜货,尤其是那些投资者们都尚未研究的股票。邓普顿的投资特点是在全球范围内梳理、寻求已经触底但又具有优秀远景的国家以及行业,投资标的都是被大众忽略的企业。他经常把低进高出发挥到极致,在“最大悲观点”时进行投资。

1939年,希特勒入侵波兰,邓普顿立即意识到世界大战即将爆发,战争可以把美国带出大萧条。于是,他在萧条与战争的双重恐怖气氛中,借款收购在纽约股票交易所和美国股票交易所挂牌、价格在1美元以下的公司各100股。在这总共104家公司中,34家正处于破产状态,其中4家后来分文不值,但是整个投资组合的价值在4年后上升至4万美元。

在邓普顿成长基金成立初期,邓普顿投资日本企业,这与当时二战后流行的行为和情绪截然相反。那时,日本的政治经济基础设施还处在混乱的状态中。在战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制造”一直被与廉价小饰品联系在一起。然而,邓普顿却看到了其暂时的物质匮乏以外的东西,他认为日本人有着传统的节俭、勤劳和家庭观以及对于公司忠诚等品质。事实证明,邓普顿的投资是正确的,几年后,日本不再卖廉价的小饰品,而是卖高质量的汽车和电视。

为了证明自己的全球视角,邓普顿在全世界范围内实践他的投资哲学,即使在一些国家已经开始为他们自身的经济窘境而感到沮丧的时候,他开始进行颇具预言性的市场评论。比如,1949年3月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徘徊在172点的时候,他如此写道:“10年以后,当我们回顾的时候,也许会发现172点还是有上升余地的。”10年过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超过了600点。

1982年,邓普顿约翰对《华尔街周评》(一个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路易斯·卢卡瑟做出了一个著名的陈述:“到1990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会上涨3倍,从1000多的变成3000多。”在那个时候,美国人对于这个观点持怀疑态度。很多客户甚至认为他已经失去理性而投奔其他公司。但是到了1990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到了3000以上的水平。

1995年1月16日的那期《福布斯》,封面上有个大标题:约翰·邓普顿先生如何击败市场,邓普顿在其中做了这样的阐述:“错误的问题:哪些方面看起来不错?正确的问题是:哪里是我们的弱点?”“正确的买入时间是在悲观情绪最严重的时刻。”“那样的话,大部分的问题都能解决。”这些阐述反映了邓普顿的“逆向投资法”:以自制且耐心的态度来面对,而不是反应过度或者恐慌。但是,尽管很多投资者声称相信邓普顿的“逆向投资法”,但却缺乏践行这种信念的勇气,他们会在“事情看起来有希望的时候买入,而在事情显示出不祥兆头的时候卖出”。邓普顿认为,投资乃至整个人生的成功,都取决于我们所做的,而不仅仅是我们所相信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投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罗伊·纽伯格:只求做好,但不贪心

一位投资者经常成功,是因为他会在市场疲软时,投入大量资金买入,这样可以用同样的资金换得更多的股票。

罗伊·纽伯格1929年进入华尔街,他是唯一一个同时在华尔街经历了1929年大萧条和1987年股市崩溃的人。他在1950年创建了低佣金的“保护者基金”,是“美国开放式基金之父”。他是从业达68年的美国职业投资家,没有一年赔过钱,被业内人士称为“世纪长寿炒股赢家”。

纽伯格是能最好把握时机的投资家之一,他的投资理念是:只求做好,但不贪心。他认为,能把握好投资时机,及时进退的投资者是聪明的。

时机可能不能决定所有事情,但可以决定许多事情。本来可能是一个好的长线投资,但是如果在错误的时间买入,情况会很糟。有的时候,如果你适时购入一支高投机股票,你同样可以赚钱。优秀的证券分析人可以不追随市场大流而做得很好,但如果顺潮流而动,操作起来就更简单些。

一位投资者经常成功,是因为他会在市场疲软时,投入大量资金买入,这样可以用同样的资金换得更多的股票。相反的,投资者会在强市中将股票高价卖出,卖出的股票虽然不多,却能赚得很多钱,这条原则很简单。

时机是微妙的,又是很缜密的。如果在错误的时间(正处于升势)做空头,代价将是昂贵的。把握有利时机一部分是靠直觉,一部分却正相反。时机的选定要靠自己的独立思维。在经济运行中,升势可能在跌势中产生,衰退会从高潮开始。

在纽伯格看来,牛市的时间一般比熊市长。牛市时,股价增长缓慢、不规则,可能比熊市更不规则。熊市则短促、剧烈动荡。但是市场终究是有一定规律的,股市很少连续超过6个月上升,也很少连续超过6个月下跌。

另外,有些投资者在看到亏损报告之后,只要有机会就立刻平仓出局,而不对眼前的形势做任何评估。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卖出的股票实质上是应该买入而非卖出的。在这种形势下,投资者首先学到的应该是,市场不会理会个体行为。

许多投资顾问相信应该在公共事业股资上做长期投资。但他们持有一支股票的时间过长了,纽伯格认为股票价格攀升至一个偏高价位,不管它是为政府雇员、教师还是其他人设立的退休基金,都应该卖掉它。

在有的时期,普通股票是最好的投资,但是在另一时期,也许房地产业是最好的。任何事情都在变,投资者切忌贪心,要学会把握时机,及时进退。那么,应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纽伯格认为,投资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某只股票的股价从高位下来后,如果连续3天未收复5日均线,稳妥的做法是,在尚未严重“损手断脚”的情况下,早退出来。再如,某只股票的股价破20日、60日均线或号称生命线的120日均线(半年线)、250日均线(年线)时,一般尚有8%~15%左右的跌幅,还是先退出来观望较好。当然,如果资金不急着用的话,死顶也未尝不可,但请充分估计未来方方面面可能发生的变数。

其次,如果日线图上留下从上至下十分突然的大阴线并跌破重要平台时,不管第二天有没有反弹,都应该卖掉手中的货。还有在遇重大利好时,如果当天不准备卖掉,第二天高开卖出或许能获取较多收益,但也并存着一定的风险。

再次,在遇到重大节日前一个星期左右,开始调整手中的筹码,乃至清空股票,静待观望。有政策面时,通过相关媒体明示或暗示要出整顿“金牌”告示后,应战略性地渐渐撤离股市。如果市场大底形成后,个股方面通常会有30%~50%左右的涨幅。记住,不要贪心,不要听别人说还能有58.2%~50%,甚至61.8%的涨幅等蛊惑人心的话,见好就收。

菲利普·A·费舍:抱牢杰出公司的股票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未来,要想在股票市场中获得优厚的回报,首先就要在市场中寻找具有优秀成长潜质的公司,然后大胆买入其股票并持有。

菲利普·A·费舍被视为“现代投资理论的开路先锋之一”“成长股价值投资策略之父”,是教父级的投资大师,华尔街极受尊重和推崇的投资专家之一。

作为成长型投资学派的鼻祖,费舍在他的著作《怎样选择成长股》中写道:“找到真正杰出的公司,抱牢它们的股票,度过市场的波动起伏,不为所动,这远远比,买地高买的做法赚得多。”费舍认为,投资者选择了真正杰出的公司的股票后,要抱牢股票直到公司的性质从根本发生改变,或者公司成长到某个地步后,成长率不再能够高于整体经济。除非有非常例外的情形,否则不要因经济或股市走向的预测而卖出持股。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未来,要想在股票市场中获得优厚的回报,首先就要在市场中寻找具有优秀成长潜质的公司,然后大胆买入其股票并持有。那么,哪些公司才算得上是真正杰出而优秀的公司呢?在费舍的投资理念中,一家公司如果具有以下几点特质,投资者就要抱牢它们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