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每天读点理财学(经典珍藏版)
13769600000029

第29章 防范:风险无处不在(3)

马克维茨认为,关注单个投资远远不及监控投资组合的总体回报来得重要。不同的资产类别,例如股票和债券,二者之间可能只有很低的相关性。换句话说,就是它们的表现彼此关联不大。如果你有很多项投资,你就会看到它们的表现一年和一年差别很大。

美国有一家银行因为违规经营以及财务上的问题,被联邦政府勒令关闭。该银行被接管后,马上通知所有在此存款的人前往提款。因为,美国的银行有10万元的存款保障,也就是说,银行倒闭时,客户的存款若在10万元以内,都不会受到损失。可是,许多人认为这是一家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百年老店”,是不可能倒闭的,因此,就放心地把毕生的积蓄都存在了这家银行。结果可想而知,这些人毕生的积蓄就这样在一夜间化为乌有,损失实在惨重。

其实,故事中的投资者就是集中投资的牺牲品,通俗地说,也就是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了一个篮子里了,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集中投资往往只关注事物某一领域,难以掌控全局,所以容易导致失败;相反,分散投资是将资金分散地投入不同的行业、企业、市场等,讲究投资的组合化,因此也就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有些人将“鸡蛋”全部押在了“优势项目”——自己的强项上,以期待该项目能为自己带来巨额回报;另一些人则反其道而行之,将所有的“鸡蛋”都赌在了“劣势项目”上,希望该项目能“触底反弹”,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事实上,这两种投资方式都是不妥的。押宝“优势项目”的人,很可能像开头故事中只投一家银行的人那样,一夜之间“积蓄”全无;而赌注“劣势项目”的人,则可能最终不能收回“成本”。因此,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要学会分散投资,规避风险。

投资方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你可以投资债券,它的收益固定,且风险较低,如果你不想在股市中经受惊涛骇浪,又不想让钱待在银行懒懒地睡觉,那么投资债券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你可以投资股票,股票可以带来高回报,但前提是你对股市有足够的了解,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最重要的,你必须能够承受风险。你也可以选择投资基金,基金最大的优势就是专家理财,具有规模优势。管理基金的都是专业人士,他们在资本市场有丰富的经验,由他们代替你管理投资,也是一个非常放心的选择。你还可以选择投资保险,保险就像储蓄一样,在为你的生活未雨绸缪,给你提供一个缓冲的垫子、一道安全的屏障。但在投资过程中,最好打“组合拳”,把风险高、中、低的投资品种根据个人不同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进行组合,这样即使某一种投资品中出现损失,其他品种的收益也可对自己的总收益适当地弥补。

理财专家认为,人们可根据自身需求,参照理财金字塔的模式配置各类资产,即存款、货币基金、债券、保险的配置份额最大,处金字塔底端;依次往上的是银行部分理财产品、贵金属、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指数型基金;最后也即最顶端为股票。资产具体配置上可考虑这样的比例,保险不超过15%;备用金(活期存款、货币基金)5%;信托产品、中长期债券、定期存款等20%~60%;股票、房地产、外汇、黄金、股票型基金、指数基金20%~60%。

钱能生钱,钱能变钱。理财投资一定要学会构建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把自己的财富放在几个不同的篮子里,这样,能有效地降低投资的波动性,避免全军覆没的损失。同时,不要把鸡蛋放入同一个篮子里,也在时刻提醒我们,投资是有风险的,分散投资能够有效地减轻投资风险所带来的危害。

警惕“羊群效应”,跟风理财风险多

“羊群效应”很容易导致投资者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盲从,而盲从往往会让投资者招致很大的风险或遭到失败。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羊群效应,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羊群效应”是一种有益行为,它能让世界变得有秩序。例如,一个国家的公民都同意在道路的特定一边开车。但是,“羊群效应”也要因地因时因事因人制宜,不能什么事都是一种模式,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例如投资理财。“羊群效应”很容易导致投资者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盲从,而盲从往往会让投资者招致很大的风险或遭到失败。

20世纪90年代末期,网络经济一路飙升,“.com”公司遍地开花,所有的投资家都在跑马圈地卖概念,IT业的CEO们在比赛烧钱,烧多少,股票就能涨多少。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地往前冲。2001年,一朝泡沫破灭,浮华尽散,我们发现,在狂热的市场气氛下,获利的只是领头羊,其余跟风的投资者都成了牺牲者。

2000年的股市也是如此。这一年的股市异常火暴,创出股票史上难见的大牛市,不光股价一飞冲天,就连原来默默无闻的基金也屡创纪录,其中不乏翻番者。这着实让没有入市的人眼红心动。于是,股票基金的新开户人数创出历史新高,每天有几百亿的储蓄转化为股票基金,历史纪录不断被刷新。而这些散户其实就是在跟风,他们的跟风对机构投资者来说,正是套利的好时候。也是在那一年,中国股市大跌,很多人至今仍然元气大伤。

“很多人都不是靠脑子理财,而是靠耳朵理财”,这是对跟风现象非常形象的说法。很多人的跟风心理非常严重,而且因此受害的也不在少数。那么,投资理财中的跟风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主要有两点原因。

由于信息相似性产生的跟风现象。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指出,投资者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他们通常关注同样的市场信息,采用相似的投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能对盈利预警或证券分析师的建议等相同外部信息作出相似反应,在投资活动中则表现为跟风行为。

由于信息不完全产生的跟风现象。信息可以减少不确定性,投资者获得准确、及时和有效的信息就意味着可以获得高额利润或者避免重大的经济损失。但是在现实市场中,信息的获得需要支付经济成本,不同投资者获得信息的途径和能力各不相同。机构投资者拥有资金、技术、人才的规模优势,个体投资者在信息成本的支付上远远不能同机构投资者相比。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机构投资者比个体投资者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个体投资者在获取有效信息和获得投资收益时处于不利地位。个体投资者为了趋利避险、获得更多的真实经济信号,将可能四处打探庄家的“内幕消息”,或是津津乐道于“莫须有”的空穴来风,从而形成跟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