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禅机:生活中的禅道小哲理
13767300000011

第11章 慧可安心(1)

割舍

修炼,修的就是一个不执著于外物的喜欢自在的生命。身外的一切都有天地间的法理来管着,根本轮不到自己生气。自己该做的,是让自己的生命脱离苦海,得到解脱。

金代禅师酷爱兰花,在寺旁的庭院里栽植了数百盆,品种各异。讲经说法之余,还对它们悉心照料,人们都说兰花是金代禅师的生命。

一天,金代禅师有事外出,有个弟子负责为兰花浇水。他不慎将兰架绊倒,整架的盆兰都打翻了,心里惶恐异常。前思后想,觉得还是应该主动向禅师认错,甘愿接受任何处罚。

金代禅师回来后,却一点儿也没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安慰弟子:“我之所以喜爱兰花,是为了用香花供佛,同时美化寺院环境,并不是为了生气呀!世间种种皆属无常,不该执著心爱的事物,难以割舍,那可不是禅者的作风呀!”

弟子听后若有所悟,更加精进于修持。

修炼之人的道德水准,比常人要高得多。遇到矛盾的时候,不是说我压住心里的怒火不发做出来就够了的,而是应该不生气。即使再大的矛盾、再大的损失,都不可以动一下嗔念。

快乐的秘方

功利思想弥漫的社会,一切都在向钱看。人们往往以收入多寡、职位高低来衡量人的价值。有钱的确好办事,但是金钱未必能买到快乐、幸福及安心。

从前有个富商家财万贯,正是许多人欣羡的对象。但是他却非常的不安、不快乐,经常感到日子空虚无聊。

有一天他去请教智者,要如何找到“快乐的秘方”。

有智慧的人告诉他:“你现在就由此地出发,去寻找这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然后向他借一件衬衫。穿上他的这件衬衫,你便会快乐起来。”

于是富商开始向外寻找,逢人便问:“你快乐吗?”

没想到大部分人跟他一样不快乐,并向富商大吐苦水。好不容易碰到一两个人告诉他:“我很快乐。”

富商进一步追问:“那你是不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那个人便回答说:“可能不是吧,这世上应该还有比我更快乐的人。”

为此,富商只得继续寻觅。最后他到达一座森林,住在树林旁的人家都告诉他:“森林里住了一个世上最快乐的人。”

富商带着朝圣的心情,找到那个被人信称为世上最快乐的人。一见到此人,富商开口便问道:“你就是被人人宣称的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吗?”

坐在森林中的人便说:“是的,有什么指教?”

他听了便很着急地说:“我愿意给你大笔金钱,请你把你的衬衫借给我。据说穿了你的衬衫,我就可以得到快乐,我的空虚、无聊全都能化解。求求你赶快把你的衬衫借给我。”

那个最快乐的人突然大笑说:“你看看我,我根本就没有穿衬衫呀!”

富商仔细一看,原来这个人是赤身裸体的坐在森林中。富商终于领悟到快乐的秘方。于是他捐出所有的财富,甚至脱下衬衫,快乐的住在森林里了。

骑牛觅牛

所有的禅师都在开示我们要认清自心,不要离心而往外寻求。可是,心到底是什么?

仔仔细细地看个清楚!我们用了它那么久,却从来没有真正看清楚它,甚至根本也不曾想过要去看它,我们是糊涂了吗?

长庆大安禅师,福州人氏,出家后跟从黄壤山学习律乘。曾经自言道:“我虽然修学很刻苦,可是还没有学到玄极之理。”于是独自一人云游四方。

有一次,禅师准备去洪井,遇到一个老人对他说:“禅师到南昌去,在那里应该有所收获。”

当时百丈怀海禅师在南昌接引四方学人,大安禅师就前去参拜道:“学人想求成佛,不知哪个是佛呢?”

百丈说:“很像骑着牛找牛。”

大安禅师接着问道:“认得后又怎么样呢?”

百丈道:“如人骑牛回家。”

禅师紧接着又问:“不知该如何保住?”

百丈说:“就像放牛的人手拿着棍子时刻看护着牛儿,不让它毁坏别人田中的禾苗。”

大安禅师在百丈处受教后,就再没有到过别处去求教。

求子杀子

不要为了转瞬即逝的快乐而作茧自缚。

有一位中年妇女,曾经养育了一个儿子,还想再生一子,苦于不知求子的方法。便问其他的女人:“谁有本领使我能再生养一个儿子?”

女人中有一位老妇人,回答她说:“我可以使你心想事成,再生一个儿子。但是,你必须去行祭天之礼。”

她见有希望,忙不迭地又问老妇人,“祭天之礼一定要行的,但以何物来做祭品呢?”

老妇人不紧不慢地告诉她:“把你儿子杀死,取其血以祭天,肯定可以再生几个儿子。”

这位中年妇女信以为真,求子心切,准备杀死她的儿子祭天。一位禅师知晓此事,忍不住嘲笑地说:“世界上还真有这样的愚人,傻到这种地步,为了求生一子,为了一个未出生的儿子,而去杀死身旁活着的儿子。”

愚蠢的人就是这样,为了转瞬即逝的快乐,竟然作茧自缚,自投火坑。他们正在做着形形色色损理害己的事情,却又痴心地以为这是去往净土西天的途径。

慧可安心

佛性之道,就是一个“变”字,你变形万千之后,经历过各种生活,从事过各种职业,甚至做过各种截然不同的人之后,那个不变的,不就是你的佛性吗?

神光慧可禅师翻山越岭,来到嵩山少林寺,拜谒达摩祖师,要求开示,希望成为入室弟子。达摩面壁静坐,毫不理睬,神光在门外等候,迟迟不走。当时风雪漫天,他站了很久,雪深及膝,达摩看他确实虔诚,才开口问他:“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

神光道:“惟愿和尚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达摩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尚不能至。汝公以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

神光听此,便抽刀砍断手臂。

达摩说:“诸佛求道为法忘形,你今断臂,求又何在?”

神光答道:“弟子心未安,请祖师为我安心!”

达摩喝道:“把心拿来,我为你安心!”

神光愕然说:“我找不到心呀!”

达摩生笑说道:“我已经将你的心安好了。”

神光百般寻找,依然不得领悟,不料却于一个转身处,竟至豁然大悟。神光心中的痛苦迷茫,现代人可以说是深有体会。而安心之道,其实就在一个转身——如果你不再是原来的自己,那么原来的烦恼还会跟随你吗?佛性之道,就是一个“变”字,你变形万千之后,经历过各种生活,从事过各种职业,甚至做过各种截然不同的人之后,那个不变的,不就是你的佛性吗?

扛船赶路

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

一个青年背着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长久的呼喊而喑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

大师问:“你的大包裹里装的什么?”

青年说:“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了它,我才能走到您这儿来。”

于是,无际大师带青年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上岸后,大师说:“你扛了船赶路吧!”

“什么,扛了船赶路?”青年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

“是的,孩子,你扛不动它。”大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须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

青年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发觉自己的步子轻松而愉悦,比以前快得多。原来,生命是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的。

不能代替

用什么方法开示他人,要看自己的心。百徒众一味模仿老师,却恰恰忽略了自己的本心,又如何能够度人呢?

临济禅师将圆寂时,开示弟子道:“我入灭后,你们不可让正法眼藏也随着灭却!”

惠然禅师听后说道:“知为弟子的我们,怎敢将老师的正法眼藏灭却呢?”

临济禅师问道:“那么,假如有人问起:道,是什么?你们要如何回答?”

惠然禅师马上学着临济禅师的方法,高声大喝!

临济禅师却非常不以为然地说:“谁能想像,我的正法眼藏,以后却在这些大喝的人手中,彻底灭却了。真是叫人伤心呀!”

说完,就在法座上端然入寂。

临济禅师入灭后,惠然禅师不解地说:“老师平时对来访者都大喝一声,为什么我们却不能这样呢?”

临济禅师忽然活了过来:“我吃饭你们不能当饱,我死你们不能代替。”

惠然禅师急忙跪叩说道:“老师!请原谅,请给我们多多指导。”

临济禅师大喝一声,说道:“我才不给你们模仿!”

说后,临济禅师就真的去了。

禅师做父亲

冤不怒,誉不喜,超然物外!两次“是这样吗”意味深长,非大境界人不能言。让你蒙“冤”的人,也许就是最信任你的人啊。

白隐禅师在邻居们眼里是一个过着纯洁生活的人。邻居中有一位美丽的女孩。

美丽的女孩未婚先孕了,这让她的父母非常生气,就严厉逼问孩子的生父是谁。女孩先是不肯说,后来实在躲不过去,就说出了白隐禅师的名字。她的父母亲勃然大怒,于是气冲冲地去找白隐禅师算账。

白隐禅师听完后,只是说了一句:“是这样吗?”

孩子出生以后,就被送到了白隐禅师那里照看——此时的白隐已经名声扫地,尽管他自己并未因此而受到干扰。他默默忍受着种种白眼非议,从邻居那里弄到了孩子所需要的一切东西,来细心照料着这个幼小的生命。

一年以后,年轻的妈妈实在忍受不了良心的责备,终于将真情告诉了她的父母亲——孩子真正的父亲是外村的一个年轻人。她的父母亲得知真相后;大吃一惊,立即去找白隐禅师,向他表示深深的歉意,诚恳地请求他的宽恕,并将孩子领回了。

白隐禅师把孩子送还给他们时,又只说了一句话:“是这样吗?”

痛看野鸭飞

飞过去的是野鸭子,但飞不过去的却是当下一念明朗无染的心。

看来,有时受到些痛楚,也会有意外的收获呢!

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两位禅师是禅门中的两大功臣。一天,两位禅师一起散步,忽见一群野鸭子飞了过去。

马祖问道:“是什么?”

百丈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一群野鸭子。”

马祖问:“到哪里去了?”

百丈答:“刚飞过去了!”

马祖用力捏了一下百丈的鼻子,百丈痛得大叫!

马祖大声道:“不是在这里吗?你怎可提飞过去?”

百丈当下大悟。回到禅房后,百丈放声痛哭。禅友们问他原因,他就说鼻子被马祖捏痛了。

禅友们不解地问道:“你做错什么事情了吗?”

百丈禅师回答道:“你们去问老师好了!”

禅友们问马祖大师,马祖反说百丈自己知道。

禅友们只好再回头来问百丈,百丈却哈哈大笑。

禅友们很是疑惑,就问他:“你为什么刚才哭,现在又笑呢?”

百丈禅师回答道:“刚才哭,现在笑。”

禅友们茫然不解。

不要拂拭

世间上无论什么事,说很容易,做很困难,说不发脾气,但境界一来,自我就不能把持。禅者曰:“说时似悟,对境生迷”就是这种写照。

有一位青年,脾气非常暴躁、易怒,并且喜欢与人打架,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他。有一天无意中游荡到大德寺,碰巧听到一休禅师正在说法,听完后发愿痛改前非,就对禅师说:“师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家打架了,免得人见人厌,就算是受人唾面,也只有忍耐地拭去,默默地承受!”

一休禅师说:“嗳!何必呢,就让唾涎自干吧,不要去拂拭!”

“那怎么可能?为什么要这样忍受?”

“这没有什么能不能忍受的,你就把它当作是蚊虫之类停在脸上,不值得与之计较,虽受吐沫,但并不是什么侮辱,微笑地接受吧!”一休说。

“如果对方不是吐沫,而是用拳头打过来时,那怎么办?”

“一样呀!不要太在意!这只不过一拳而已。”

青年听了,认为一休说的岂有此理,终于忍耐不住,忽然举起拳头,向一休禅师的头上打去,并问:“和尚!现在怎么样?”

禅师非常关切地说:“我的头硬得像石头,没什么感觉,倒是你的手大概被打痛了吧!”

青年哑然,无话可说。

无心茶

禅味之茶即清凉之茶、平和之茶、无心之茶。无心之茶包罗万象,柳绿花红,别有一番世界。喝无心茶,悟真滋味。不信,你就泡一杯试试。

一休禅师的弟子珠光创立了“茶道”,一休禅师就问道:“珠光!你是以何种心态在喝茶呢?”珠光答道:“为健康而喝茶。”

一休禅师叫侍者送来一碗茶。当珠光捧茶在手肘,一休禅师大喝一声,并将他手上的茶碗打落在地,然而珠光依然一动也不动。过了一会儿,珠光向一休禅师道过了谢,便起座出门。

一休禅师叫道:“珠光!”

珠光回头道:“弟子在!”

一休禅师问道:“茶碗已打落在地,你还有茶喝吗?”

珠光两手作捧碗状,说道:“弟子仍在喝茶!”

一休禅师不肯罢休,追问道:“你已经准备离此他去,怎可说还在吃茶?”

珠光诚恳地说道:“弟子到那边吃茶!”

一休禅师再问:“我刚才问你喝茶的心得,你只懂得这边喝,那边喝,全无心得,这种无心茶到底怎么喝?”

珠光平静地答道:“无心之茶,柳绿花红。”

一休禅师大喜。

百尺竿头

禅不是会不会,禅是悟,世界都是你的,何用更进一步?

景岑禅师有偈云:“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有一学僧问道:“学僧该向什么处去?”

景岑禅师以偈答道:“不识金刚体,却唤做缘生,十方真寂灭,谁在复谁行?”

学僧又问道:“百尺竿头,如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