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13766200000075

第75章 崇祯五十相

明思宗在位十七年,因鉴于朝政积弊已深,百官结党营私、贪赃枉法,颇想有一番作为,于是祭出“治乱世用重典”苦撑明末残局。

但明思宗刚愎自用、刻薄残忍,自他的爱臣温体仁死后,一时找不到他中意的人,就一再玩起内阁大搬风的把戏。

《崇祯帝·明帝列传》一书记载,崇祯一朝,各部尚书被更换的,总计吏部十三人、戶部八人、礼部十一人、兵部十七人、刑部十六人,工部十三人、都察院十三人,所谓的七卿大员每人平均的任职时间不到一年三个月。而位居要津的内阁辅臣也用了五十位,后人称为“崇祯五十相”。

至于各省巡抚,府县司官被撤换或重处的,更达数百人之多。这样的用人无度终于导致众叛亲离,思宗感慨地说:“君非亡国之君,而臣皆亡国之臣。”感慨归感慨,事实是:明朝灭亡了。

如果说该“君死社稷”的皇帝,论排名,崇祯决不该是明朝第一人。放荡游嬉的武宗,破选妃记录的世宗,听信宦官之言而致“土木之役”的英宗,不理朝政,不批奏章的神宗……明朝皇帝有一大半都早该上煤山去自缢,只是思宗总揽了列祖列宗的恶果罢了。

张岱的《烈皇帝本纪》有番话说得透彻:“先帝焦于求治,刻于理财,渴于用人,骤于行法,以致十七年之间天下三翻四覆,夕改朝更,耳目之前,觉有一番变革,向后思之,迄无一用,不亦枉却此十七年之精励哉。”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常都是由士大夫在台上围着一个人做戏,问题在于有仁心又有智慧的皇帝实在太少了,大家照着戏码演,时间到了就下台一鞠躬,幕起幕落之际,暮霭沉沉,只剩千年一叹!

智慧悟语英国历史学家威尔斯的名言:“人类的历史愈来愈变成是一场教育与灾祸的竞争。”

从教育的学习和省思中,不要犯大多数人所犯的错误,才能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摆脫错误的思考,并且全力以赴,你是否注意到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