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13766200000005

第5章 萧何夜追韩信

韩信离楚归汉投效刘邦旗下时,刘邦没发现他是个人才,只给当了个负责协调内外的连敖官。

过了些时日,韩信想到自己只能做个小官,有点大材小用,没什么前途,便心一狠,趁着月色逃走了。

萧何早前曾三番两次和韩信面谈,知道他是个将才,一听说他逃走,还来不及向刘邦报告就连夜骑马追赶。等赶上韩信,萧何很诚恳对他说:“韩壮士留步!汉王很重视人才的,我会好好保荐你,请再给我一点时间。”韩信见萧何一片诚心,才跟了回去。

萧何回到汉营,刘邦气冲冲将他找来,骂道:“将士思乡,逃走的何止百十人,何必要追韩信?”萧何回说:“国士无双,汉王要打天下必重此人!”刘邦心里惊诧,但萧何再三举荐,又要刘邦选定吉日,登坛拜将。

选定吉日,设好了坛,众将士都纷纷猜测到底是谁将登上大将军之位?“至拜,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韩信也不负刘邦所望,带领汉军平定了魏、代、赵、燕、齐,彻底扭转了楚强汉弱的局面。

韩信攻下魏、赵、燕、齐等地,一时志得意满,以为汉家天下是自己卖命搏来的,就修书给刘邦表达想当齐王之意。刘邦见信大怒道:“天下未定,这小子竟想自立为王!”张良一旁赶紧劝刘邦:“就因天下未定,你只能先答应了他,否则必生变故。”刘邦会意,才封了韩信为齐王。

这是韩信一生吉凶的分水岭,他从年轻时的通权达变、忍辱负重(胯下之辱),一变而为居功自恃、目无君上的心态,埋下了日后刘邦的杀机。

值得一提的是,韩信身边的策士蒯通看透了刘邦的心思,向韩信进言:“以前吴越相争,大夫文种、范蠡二人帮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但最终还不是一个被勾践赐死、一个惧诛逃跑了。兔死狗烹是千古不变之理,何况你现在已是怀威震主,形成不赏之功了,干脆就和楚汉三分天下,才是避灾就福之道。”

但韩信自以为劳苦功高又军权在握,谢绝了蒯通的建言,果然数年之后丟了自己性命,还牵连父、母、妻三族通通被杀!

智慧悟语所谓智者,总能综览形势、析滤未来、立下决断。

俗话说:“猛虎犹豫,不如蜜蜂。良驹徘徊,不如笨马慢行。”人一生的贵贱、吉凶,有时只立在一个时间点上!时至而不决,成败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