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
13766200000029

第29章 武则天也有七十二变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创意”的皇帝。她的“创意”简直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她第一个“创意”是改人名。像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造反失败,武后就降旨改李尽忠为李尽灭、孙万荣为孙万斩。

第二“创意”是改年号。十五年间改了十二个年号。像神功、大足、天册万岁、万岁通天……等等,都是颇为威武却又有趣的年号。

第三是改尊号。最初称自己是圣母神皇,后又一路改为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大圣皇帝、旋罢天册金轮大圣、则天大圣……等等,改得自己直像是西游记中的孙行者。

除此而外,被改的还有文字、历法、国名、地名、礼俗、花卉名,甚至连史实都要掺上一脚。武后时代的士子、百姓单是要背清楚这些天马行空的创意,恐怕就要寒窗三年苦读罢。

每个皇帝要塑造无上的权威,都得“造势”。

造势需要许多的象征符号,从文字到色彩到图腾……形成了历代有趣的或辉煌的惊奇。

一如我们熟知的帝王专用的黄色,便具有代表性的威权象征。清朝溥仪皇帝的弟弟因为有一次穿上黄色的内衣,被溥仪撞见了,就差点遭到杀头的命运。

另外,像龙的图腾被广泛使用于皇宫的殿顶、龙座、甚至门窗的镌刻上。充满威猛和富贵之气的百兽之王——狮子,则在石刻和铜雕应用中,也发散着慑人的气势。

可以说,历代的帝王都是一流的催眠师,他们利用一些精准的象征符号将自己托上了天,也让平凡百姓抬头仰望他的凛然不可侵犯。

要统治一个庞大的土地和人民,仰赖于一套有效的“心理催眠”,似乎是可以谅解的。但像武则天“创造”如此多的符号,除了炫目迷离的效果,实在是趣味多于实效。

智慧悟语聪明人通常只在重要的时机或场合显露自己的才能。满头珠翠或一身名牌,徒然彰显出自己的空虚和缺乏安全感;如同毫无秩序的改革,那不如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