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师教你知识 我教你智慧
13766000000011

第11章 不要模仿别人,有个性才有竞争力

“我”字若没有头上的一撇,则只能成为一个“找”,人生便是在不断的寻找,寻找这拥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一撇”,找不到的人只能是不断的模仿,永远都只能是别人的影子,而不能成为独立的自己。

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的输家,只有天生的追随者、模仿者。只有充满个性,勇于做自己,才能使自己有竞争力。

欧文·柏林和乔治·葛希文这两人初识的时候,柏林已是有名的作曲家,而葛希文还是个每星期只赚35块钱的无名小子。柏林很赏识葛希文的才华,愿意付3倍的价钱请葛希文当音乐助理。“但是,你最好别接受这份工作。”柏林说,“如果你接受了,可能会变成一个二流的柏林;如果你秉持本色奋斗下去,你会是个一流的葛希文。”

葛希文记下了柏林的忠告,果然成了美国当代著名的音乐家。

查理·卓别林开始拍电影的时候,好莱坞竞争激烈、高手如云。鉴于卓别林的禀赋特征,好心的导演要他模仿一个有名的德国喜剧演员,认为只有这样才有出路,而卓别林却一直不显出色,直到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戏路,而不再模仿别人。

再看看我们周围,这样的例子也并不少见。有的人工作愉快、成就辉煌、惹人羡慕;但是也有人虽然工作勤恳,却默默无闻——“办公室里有他没他无所谓。”老老实实工作的人,成就并不一定就在他人之下,但在竞争力上,两种人谁更得志得意却是大不相同。这就是因为,虽然同在一个单位中,后者失掉了个性,前者却不失为存在着自我。

古往今来,总是那些富有特点、惹人注目的人比不声不响、毫无个性的人占优势。日本古代武士一向肯于在主张自我、表现自我上下工夫。他们在两军交战的阵前,声嘶力竭地呐喊,为的是让大家都能看到自己的奋勇行动,以求先声夺人,增大胜利的可能性。

只有在未被他人注意到的方面做与众不同的事情,才能真正使自己发展起来,从而在竞争中更占优势。

有时,人们会有些可悲的品质。一些本来只和自己有关的事情,把它作为自己一个人的秘密,悄悄去做就是了,但有时会忍不住偏要说给人听,以致使自己处于众目睽睽的处境之中,失去了行动的最初动机,以致痛苦不堪,反而不得已半途而废。那些戒烟者在告诉别人“我从上个月开始戒烟了”以后的遭遇,往往就是上述情景。

重要的是无言的行动。一个人若能让人感到其成功出乎他人的意料,“真没想到,他竟能做成那样的事情”,这样的人才算是一个高雅的人。

过分或过早宣传自己打算要做的事情,其结果经常是可悲的。在人们尚未关注的领域里,充分运用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才能,其本身便是一种乐事,如果碰巧与他人的关注相同,也是很有趣的事。至于一个人暗自高兴,禁不住笑出声来的时候,那更是加倍地享受了欢乐。

一位机关干部写信给一位作家说,他因为自己说话口音太重,极少在会议上发言,以至领导和同事们都认为他没能力、没思想、口才差,心里十分苦闷。作家回信说:“中国这么大,很多地方的人差不多都有口音,不必为此自卑苦恼。只要能正确地把‘我’这个字说好,慢慢就会看到变化了。”

果然,几年后这位先生又给作家写了封感谢信。信中说,他正是按照作家的提议。时时都注意拼命去讲好一个“我”字,而不再担心其他,久而久之,他便感到了一股自信的暖流,觉得自己其实有好多优点,好多与众不同的地方,没有必要为了同别人的谈话声调一样便否定自己的个性。如今,他已经被晋升为处长了。而成功的唯一经验便是:“成为你自己。”

当我们一旦了解了自己,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就会扬长避短,用自己独特的长处去与他人的短处相竞争,而不是用自己的短处去和人家的长处相碰撞,这样才会成功,才会有竞争力。

每个人的好与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模仿只会毁了自己。纵使宇宙间充满了好东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连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所以说,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就是做一个最好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