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经络美容: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美容方法
13763400000033

第33章 损美性疾病经络治疗(4)

13.西医治疗

外用维A酸类,如0.05%~0.01%维A酸霜,用药5~12d后可能出现轻度刺激反应,一般可自行消失。2.5%硫化硒、5%硫磺洗剂等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以及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含量的作用。可以口服抗生素如四环素、美满霉索、克林霉素,主要作用是抗感染,减少皮脂中的游离脂肪酸。

(四)注意事项

1.注意卫生,常用温水和中性肥皂洗涤面部,以保持毛囊皮脂腺导管的通畅。

2.少吃油脂性或油炸食物及糖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青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切忌用指挤捏患部,因经常挤压患处可将毛囊的内容物挤入周围的真皮中,刺激组织增生,产生炎性反应及色素沉着。

4.治疗期间,不要用油性化妆品及含有粉质的化妆品。

九、黑眼圈

眼无它病,仅胞睑周围皮肤呈黯黑色的眼症称为眶周色素沉着症,俗称为黑眼圈,又称“眼眶周围黑皮病”“眼眶周围过度色素沉着”。本病以眼眶周围皮肤发黑为特征,甚至于眉区及颊部也有色素沉着。多因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

(一)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肝气郁滞,血行不畅,致瘀血内停;或恣情纵欲、房事过度、产后及术后出血、久病等导致肝肾亏虚;或精神紧张、疲劳过度、睡眠不足以致心血耗伤所引起。

西医对黑眼圈原因的认识:暂时性黑眼圈,主要为长期熬夜,过度疲劳所致。睡眠严重不足的人眼睑长时期的紧张收缩,可引起皮下结缔组织的血管充血和静脉回流不畅,引起眼圈青黑。此外,黑眼圈可能还与内分泌及代谢障碍、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肾炎和微循环障碍、慢性消耗性疾病等病理因素有关。各种原因导致眶周色素沉着,亦表现为黑眼圈。

(二)治疗

1.毫针疗法

取穴:太溪、飞扬、丰隆、足三里、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合谷。加减:脾虚湿困加足三里、阴陵泉;肾精亏虚加三阴交、肾俞;气血瘀滞加太冲、血海;失眠配神门、三阴交;月经不调配水道、肾俞、血海。

操作: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眶周腧穴轻刺激。留针20min,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耳针疗法

取穴:肝、肾、脾、皮质下、三焦、神门、热穴、眼。操作:以上诸穴用毫针轻刺激,留针20min,每天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或贴埋王不留行籽,每天自行按压3~4次,2~3d换1次,10次为1个疗程。

3.水针疗法

取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操作:肝郁气滞用丹参注射液、脾胃虚弱用黄芪注射液、肾阴不足用胎盘组织液各2ml,每次取2穴,每穴0.5ml,3d注射1次,10次为1个疗程。

4.艾灸疗法

取穴:肝俞、脾俞、肾俞、命门、神阙。操作:神阙穴施隔姜灸,每次3~5壮;其余穴施温和灸。每穴3~5min。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5.推拿按摩

第一步:揉印堂、点揉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太阳。第二步:推按足太阳膀胱经,推按搓摩10~15次。第三步:点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以每天1~2次为宜,可连续坚持数月。

6.刮痧

穴位:太溪、飞扬、丰隆、足三里。

7.内服药

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15g,山茱萸10g,山药15g,泽泻10g,茯苓15g,牡丹皮10g,枣仁10g,丹参10g,红花10g。

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

8.外治法

缓和二神丹(《眼科锦囊》):艾叶、酒粕各等份,炼熟。贴敷眼胞,用热水袋熨。然后捏鼻梁10次,点揉睛明穴10次、风池穴10次。

9.膳食

(1)黄芪茯苓粥:黄芪20g,茯苓粉30g,枸杞子35g,熟地黄10g,粳米30g,大枣(去核)7枚。

(2)香附桃仁粥:桃仁15g,香附30g,粳米50g,红糖30g。

香附水煎取液,将桃仁捣烂加水浸泡,研汁去渣,与粳米、香附水煎液、红糖同入沙锅,加水适量,用文火煮成稀薄粥,温热食之,每天2次,连服数日。

10.西医治疗

除了针对病因治疗原发疾病,如治疗失眠、肾病及内分泌功能失调以外,还可以用激光进行治疗。用氦氖激光照射后,再用五官超短波治疗仪理疗,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照射剂量和理疗波长视病变皮肤颜色深浅进行调节。

(三)注意事项

1.夜生活不要过度,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劳,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2.妇女月经期间注意不要受凉,痛经及月经有血块要注意及时治疗。

十、脂溢性皮炎

皮肤瘙痒潮红,有油腻黄屑或干燥细碎白屑的一种慢性炎性皮肤病。好发于多脂区皮肤的亚急性或慢性皮炎。表现为面部鼻唇沟、眉弓、口周、发际、耳后以及上胸、腋窝、外阴等皮脂腺较丰富的部位出现红斑或红色小丘疹,本病以青壮年患者最多,或在乳儿期发生。

(一)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多为平素血燥之体,复因过食辛辣厚味、油腻、酒类,致使湿热内蕴;或素体阴虚血燥,肝肾不足;又为感受风热之邪,内外之热相合郁于肌肤而成。

西医对本病的详细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性激素失衡相关,特别是雄激素水平增高,致使皮脂腺分泌增多,皮肤上的正常菌群大量繁殖侵犯皮肤。大量增多的皮脂被皮肤上的非致病微生物,如痤疮短棒菌苗等分解出游离的脂肪酸,刺激皮肤引起炎症。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饮食习惯、精神因素、B族维生素缺乏等对本病的发生或发展均有一定的关系。

(二)治疗

1.毫针疗法

取穴:大椎、风池、百会、四神聪、曲池、支沟、列缺、鱼际、合谷。针行平补平泻。留针10~20分钟,每天1次。

2.耳针疗法取穴:神门、肝、肾、肺、大肠、三焦、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面颊、枕。

操作:用耳针或耳穴压王不留行籽法,每天或隔日1次,用压豆法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3~4次,每次选择6~7穴治疗。

3.梅花针疗法

取穴:沿头部督脉、足太阳、少阳经线叩刺。操作:用梅花针由中向外叩刺,每次取1~2条经,使叩刺部位出血点均匀。每天或隔日1次。叩刺后用鲜姜或蒜在局部涂擦,抑制皮脂腺分泌。

4.水针疗法

取穴:曲池、血海穴。操作:当归注射液每穴每次推注1ml,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5.皮肤针疗法

取穴:胸椎两侧,腰椎两侧,炎性皮肤区。

操作: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中度刺激。

6.耳针

风溪、肺、肝、心、大肠、三焦、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每次取穴3~5个。

7.推拿按摩

第一步:用手的掌根沿下肢后侧自上而下地推擦至足跟7次,再用同法由下而上地沿下肢内侧推擦7次,以有温热感为宜。

第二步:下肢五指拿法,沿下肢内、外侧,自上而下做五指拿各7次。再沿下肢内、外侧,自上而下用手背7次。第三步:四指并拢,用手掌或掌根搓擦足底,各搓擦16次,点揉涌泉穴7次。

8.刮痧

穴位:后颈部、腰骶部、小腿内侧、风池、三阴交、肾俞。

9.内服药

除湿止痒汤加减方:茯苓皮15g,生白术10g,黄芩10g,栀子6g,生地黄12g,竹叶6g,灯心草3g,生甘草10g,泽泻6g,茵陈6g,枳壳6g。

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

10.外用药

(1)穴位敷贴:丹参、紫草、当归、防风各10g,研细末,麻油调,敷贴于大椎、肺俞、风市、血海。

(2)外洗方头部:苍耳子30g,苦参15g,透骨草、皂角(打碎)各30g加水2000ml煎煮20min,滤过冷却后外洗,每天1或隔日1次。

面部:绿豆粉200g,滑石、白芷、白附子各6g。研成细末,每次1匙,早、晚调水洗面。

11.膳食

萝卜缨薏米粥:萝卜缨30g,马齿苋30g,薏苡仁30g。同煮,每天服食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12.西医治疗

内服维生素B(下标2)、维生素B(下标6);炎症较重者可服用抗生素,如四环素、甲硝唑;另注意饮食、刺激性食物;可以用含糖皮质激素的混合制剂,如复方咪康唑霜,有少量渗出、糜烂部位可以用氧化锌油或者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