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近视与弱视防治必读
13763100000009

第9章 怎样尽早发现近视与弱视(1)

眼睛是一个最宝贵的器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常常形容爱惜一件东西如同爱护自己的眼珠一样。保护眼睛要从小注意,要像保护生命那样保护幼儿的眼睛。儿童时期,全身都在发育,像眼睛这样娇嫩的器官,如果不注意保护,就容易发生毛病。由于幼儿的眼球发育不成熟,可塑性大,年龄小时有生理性远视,所以视近物时更需要调节,因此对各种不良的环境因素更敏感,容易受到影响,会使近视眼较早的出现。尤其是青少年,正在长身体,长知识,往往不大注意用眼卫生。由于不正确地使用眼睛,如看书时间过长、照明条件差、看书写字姿势不正确等等,导致晶状体长期多次频繁地调节或过度倾斜等均会使眼部的肌肉过度疲劳,眼球不断充血,眼内压力增高等,都影响眼的正常发育和正常功能。许多方面的调查已确切地证明,近视眼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青少年比幼儿发病率高,近视程度也随之加深。这和不注意用眼卫生,视力负担过重有密切的关系。以致引起近视,日后对某些专业的学习,例如航空和体育等专业,就要受到限制,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弱视在幼儿中是很常见的,它的治疗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在视觉异常刚一出现时,立即进行治疗,效果好。由于在弱视幼儿中几乎有2/3~3/4都不伴有斜视,因此,不易被发现,也很难得到及时治疗,这应该引起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注意和警惕。人患弱视,就不可能有完善的视力和精确的立体视觉,会影响学习和生活。因此,父母、保育员和中小学教师们,一方面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条件,保护和促进幼儿眼的发育;另一方面应该具有讲究视觉卫生,正确使用眼睛这方面的知识,了解近视眼和弱视的表现,对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和治疗近视、弱视是非常必要的。

一、近视的初期有哪些表现

人们一直认为,视力减退是“悄悄”地降临,等到发现视物模糊时,木已成舟。其实,在视力减退之前,近视的发生是有先兆的,有一些信号希望引起家长、老师和孩子的注意。

1.眼睛疲劳有些孩子看书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字迹重叠串行,抬头看面前的物体,有若即若离、浮动不稳的感觉。有些孩子在长时间远望后再看近物体,或看近物时间长后再看远物体时,会出现短暂的视物模糊不清现象。这些都是眼睛睫状肌调节失灵的表现,是由眼疲劳所致。另外,有些孩子会反复发生睑板腺囊肿、睑腺炎(麦粒肿)或睑缘炎,虽然视力可达到5.0(1.0)以上,其实已经“奏响”了近视的序曲。

2.知觉过敏在发生眼疲劳的同时,许多人还伴有眼睛灼热、发痒、干涩、胀痛,重者疼痛向眼眶深部放射,甚至引起偏头痛,亦可引起枕部、颈项、肩背部的酸痛。这是由于眼部的感觉神经发生疲劳性知觉过敏所致。

3.全身神经失调原来成绩好的孩子对学习突然产生厌烦情绪,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有些迟钝,脾气变得急躁;对原来喜爱的东西也缺乏兴趣,学习成绩下降。晚上睡眠时多梦、多汗,身体容易倦怠,且有眩晕、食欲不振等。这些变化也是即将发生近视的信号。

我们可以看出在近视发生前首先出现的不是视力下降,而是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而且与全身变化息息相关。

家长和老师要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如果发觉孩子比其他同龄的孩子行动缓慢,笨手笨脚,就应该看一看是不是视力不正常。孩子到了4~7岁这一阶段,要观察他看书、写字时两只眼睛是否和书本、纸面贴得很近;看电视时,是否想坐得近些,眯着眼看或靠近电视机屏幕;是否常用手揉眼睛;是否常皱眉头;是否眯缝起眼睛看远处;是否常喊头痛;是否经常眨眼皮;在教室上课时,是否看不清黑板上写的字。这许多现象,只要发现一项,及时检查视力,看一看有无视力不正常。学龄前儿童近视眼常不易被发现,因此,在幼儿园定期检查视力尤为重要。

二、近视发展过程中有哪些表现

近视最重要的症状是远视力减退,视物模糊,其减退程度随近视的轻重而异,在一定范围内,视力减退程度与屈光度相关,即屈光度越高,视力越差,病人还可以出现眼球和眼底的某些改变,进行性近视还会导致一些并发症,进一步损害视功能。

1.近视眼的自觉症状

(1)视力减退:初得近视的病人,就会感到看远方物体不清楚,学生原来能够清晰地看到黑板上的字,后来,黑板上的字迹变得模糊,近视的视力减退是缓慢进展的,初期可有视力波动。

近视的主要症状是视力减退,看远处的物体模糊不清,在一定范围内,看近处的物体清晰。眼在无调节时所能看清的最远点,称为明视远点;眼运用全部调节力所能看清的最近点,称为明视近点。对于正视者来说,眼在不用调节时,平行光线能够成像在视网膜上,其明视远点在无限远处。实际上非常远的物体,由于在视网膜上成像小,也难于分辨其细节,一般认为5米之外的光线可以当做平行光线。明视近点取决于调节力,调节力越大,明视近点越近,调节力大小与年龄有密切关系。近视在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成像在视网膜之前,视网膜不能形成清晰物像,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对眼前有限远的某一点发出的散开光线,才有可能聚焦到视网膜上,眼前的这点是近视的明视远点,一般来说,近视的明视远点在5米之内。近视的明视远点较正视近,明视近点也比正视近。近视的程度越重,其明视远点越近,看远处就越不清楚。

(2)眼肌疲劳:视力疲劳,看书、写字稍久字迹模糊。眼睑沉重,眼干发涩,有灼热感、异物感、压迫感、眼球胀痛等等,继而发生视物模糊,看不清小字及细小物体,甚至发生头昏、头胀、头痛等现象。

正视眼向远处看时,两眼的视线是相互平行的,当注视近处目标时,出现调节的同时,两眼向内产生集合运动,使视线向眼前会聚。眼的调节和集合运动是一种密切的联合运动,随着调节的加大,集合运动也加强。近视眼和正视不同,其明视近点和远点都较正视近,向近处注视,应用调节力比正视小,有时可以完全不用调节。由于调节量小或完全不用调节,减弱或丧失了调节对集合的影响。在近视程度高时,由于单独进行强力集合,两眼内直肌经常处于紧张收缩状态,在持续阅读和书写时,内直肌容易产生疲劳,出现眼周围或前额部钝痛,在停止阅读和书写后,视疲劳症状就会消失。

所以近视眼的视疲劳也较多见,这是由于近视眼的调节与集合两者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所引起的。因为近视眼在看近物时不用调节,但为了保持双眼单视,两眼的视轴一定要集合起来。为了维持双眼单视,如果使调节向集合靠拢,就要产生过度的调节,因而引起睫状肌的痉挛,即人为地增加近视度数。另一方面,并且是更常见的,是集合向调节靠拢,即向较低的集合方面发展,因而产生眼外肌的肌力不平衡。这种潜伏性的视觉干扰,是引起视觉紧张和视疲劳的原因。

(3)生活习惯:最主要的症状是远距离视力的减退,对远处目标辨别不清。但有些从未戴过矫正眼镜的近视患者,对看远模糊已成习惯,认为这是自然的现象,而且满足于自己在近距离的较好视力,而无配戴眼镜的要求。患近视眼的儿童,由于看远不清,大多不喜欢室外活动,而对看书、绘画、雕刻等室内活动的兴趣比较大,这也是促使近视日益加深的一个因素。青少年学生患近视后,不易看清黑板上的字迹,常影响课堂效果。

(4)眼前黑影:病人常常感觉到眼前有像小虫子一样的黑影,随着眼球的转动而飞来飞去。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大部分人是一种幻觉,属生理性的,叫做“飞蚊症”,没有什么危害,也不影响视力;少数病人是眼部中度近视发生玻璃体混浊,而自觉眼前有黑点飘动。

2.近视的体征

(1)视力:远视力减退,近视力正常。近视患者的远视力低下,一般说来,近视程度轻,视力可较好,近视程度重,视力会很低,但这是相对而言。多数近视病人的近视力良好,在一定范围内,近视力正常,但高度近视则不完全如此,有些病人虽然近视力优于远视力,但仍不能达到正常。

(2)视物习惯:近视眼最主要的症状是远视力的降低。近视患者为了看清远处的物体,常将眼眯起来注视,这样远处的目标可稍微清楚一些,即通常看到的眯着眼睛看物体。在测量远视力时,近视眼眯起眼来,检查视力能提高几行。近视眼看远处目标,所看到的是弥散光环。为了减少这种光环的影响,常常要把眼裂缩小使瞳孔比较狭窄,起到小孔镜的作用,减小视网膜上弥散光斑,增强成像的清晰度。

(3)眼球改变:近视病人的角膜常较正视和远视者为大,这种直径增大只是相对而言。近视患者的前房深度较正视和远视者深。

(4)眼底改变:轻度近视,眼底色调和正常人无区别,黄斑部也和正视眼一样。

三、近视的晚期有哪些表现

根据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的高低及有无并发症或发展情况等,通常把近视眼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轻度近视小于3个屈光度(<-3.00D);中度近视在3至6个屈光度间(-3.00~-6.00D);高度近视大于6个屈光度(>-6.00D)。轻度近视和中度近视除了远视力不好之外,一般无眼球并发症;高度近视,特别是进行性近视常出现一些并发症,有些并发症可以严重地损害视功能,有的甚至可以导致失明。近视眼的度数超过6个屈光度,就是高度近视。这种病人眼球的前后径比正常人长得多,正因为眼球太长了,眼球内的各种组织也随之被拉长,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变化,甚至产生并发症,严重影响视力。近视眼的危害性主要在于并发症,这是因为它种类多、范围广、随屈光度加深及年龄增长而增多,可直接破坏视功能。引起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是眼轴延长、血供障碍、营养不良及组织变性等。

1.临床表现

(1)视力下降:远视力减退,近视力正常。高度近视眼底有改变者,则远、近视力都减退。在一定范围内视力降低程度与屈光度相关,即屈光度愈高,视力愈差。屈光不正与视力之间呈线性关系。病理性近视眼的视力下降更为明显,且可致盲。近视若合并眼底病变、晶状体混浊、明显散光及弱视者,远、近视力均可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生活习惯:患高度近视的人,因为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常常不喜欢到室外去活动,而对看书、绘画、雕刻等室内活动的兴趣较大。但是在看东西时,总是把东西凑近到眼前来看。近视眼为了减少弥散光圈的矇!影像,增加焦深,故习惯于迷眼动作,以便缩小睑裂,可适当提高一些视力。

(3)视力疲劳:由于高度近视,看东西时,往往凑得很近,这样就使两眼过度向内聚集和调节,时间一久,就会产生视力疲劳。有些患者为了避免视力疲劳而放弃集合作用,往往自动放弃同时使用两只眼睛看东西,这样由于一只眼睛经常废弃不用,使一眼形成潜伏性或显性外斜,就会慢慢地变成外斜视。外斜眼的近视程度常较另一眼为深,最后沦为弱视。所以,患高度近视的病人,应该及早地配一副合适的眼镜,不要让眼睛过度疲劳,尽可能避免产生不良的并发症。

高度近视发生视力疲劳的另一原因,是因为高度近视眼的近点和远点之间的距离很近,即调节范围很小,阅读距离过近,使调节的程度不能配合超度的集合,这时超度的集合作用,乃促使过度的调节,以至发生调节痉挛,而感到眼部不适。

没有矫正的近视眼从事远作业时,即使被观察物体有轻度的距离变化,也要较强的调节度(屈光度)才可将物体看得清楚。因此,这种患者要经常处于紧张的调节状态,因而易于引起视疲劳。

(4)眼球改变:瞳孔间距多较远视眼为宽。中、高度近视眼眼球较大,且多较前突。当眼极度内转时,赤道部可露出于睑裂区,单眼高度近视更为明显。不少人有隐性或显性外斜视。角膜中心区较薄,曲率半径较小。前房一般较深,近视眼房角多为宽角。瞳孔通常较大,反应迟钝。

2.并发症

高度近视可合并玻璃体混浊、液化和后脱离,晶状体混浊,青光眼,黄斑病变,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脱离等。

(1)玻璃体变性: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体,具有一定的黏稠度,在玻璃体变性时,其黏稠度变稀,出现混浊物,且容易发生玻璃体后脱离与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液化,失去原来的黏度,这种液化最初起于核心部,然后向周围部分蔓延。严重的液化,玻璃体可呈现水样,这是黏多糖解聚的结果,原来裂隙灯下可见支架结构已不完整,在眼球运动时,玻璃体出现一定的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