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解读“中国第一病”
13762900000033

第33章 保肝护肝的功臣水果(9)

关于莴笋的历史传说很多,据《清波杂志》记载,古代时有一名为卓奄的和尚,靠种菜卖钱度日。某日中午在地旁小睡片刻,忽然梦见一条金色巨龙飞临莴笋地,啮食莴笋。和尚猛醒,但梦中情景历历在目,心想定有贵人来临。抬头朝莴笋地望去,见一相貌魁武伟岸之人正欲取莴笋。他赶紧谦恭地走上前去,取了大量的莴笋馈赠给这个陌生人。临别时叮嘱说:苟富贵,勿相忘。那人答道,异日如得志,定当为和尚修一寺庙以谢今日馈赠之恩。此人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即位为皇帝后,访得和尚还活着,果在此修”普安道院”。

除了这个传说故事外,还有一则民间故事:有一美丽的姑娘,婚后产子不善哺乳,乳汁未能吮吸干净,致生乳痈,疼痛难忍。夜不能寐。恍惚中见一红衣仙女飘然而至,教她服食凉拌莴笋,以治乳痛。姑娘立即依法服食,其乳房疼痛肿胀之感果然逐渐消失。

莴笋是菊科植物,是我国的一种大众蔬菜。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根叶都可食用。因其直立生长,茎呈棍棒状。肥大如笋,“故有“莴笋”之名。在我国,可作为食用的莴笋有数种,如茎皮呈淡绿、白色的白莴笋,叶子呈紫绿色的紫叶莴笋和以其色、形为特点命名的尖叶莴笋、花叶莴笋等。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及钾、钙、磷等无机盐。腌制、凉拌、炒食都可得到美味享受。与肉类同食,味道更佳。属于碱性食物,常食莴笋有利于与作为主食的酸性食物中和,以减少酸性食物对微量元素的过快消耗和血液黏稠度增大,对预防血管阻塞、血栓形成、动脉硬化、高血压等有一定作用。可预防小儿佝偻病,促进牙齿生出。英国学者报告说,多吃包括莴笋在内的蔬菜、水果、豆制品,有利于机体弱碱性环境的形成,可以增强防神经纤维的传递速度,提高人的智商和健康水平,使人长寿。从这点出发去看待“采青”的民俗,常吃莴笋对孕妇及胎儿的健康有一定帮助。

莴笋又名莴苣、生笋、白笋、千金菜等。莴笋口感鲜嫩,色泽淡绿,如同碧玉一般,制作菜肴可荤可素,可凉可热,口感爽脆。它还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中医学很早就发现了莴笋的药用价值。

《食疗本草》载:“白苣,主补筋力,利五藏,开胸膈,拥塞气,通经脉,养筋骨,令人齿白净,聪明,少睡。可常食之。有小冷气人食之,虽亦觉腹冷,终不损人,又产后不可食之,令人寒中,少腹痛。”《日用本草》:“利五脏,补筋骨,开膈热,通经脉,去口气,白齿牙,明眼目。”《调鼎集》云:“莴苣,然必以淡为贵,咸则味恶矣。”《随息居饮食谱》中载:“利便,析酒,消食。”

据测定,每100克莴笋中含水分96.4克,蛋白质0.6克,脂肪0.1克,糖类2.2克,粗纤维0.6克,微量元素钙23毫克,磷48毫克,铁0.9毫克,钾318毫克,钠36.5毫克,铜0.07毫克,镁19毫克,锌0.33毫克,硒0.54微克;胡萝卜素0.02毫克,维生素B10.03毫克,维生素B20.02毫克,维生素C4毫克,维生素E0.19毫克,维生素K54微克,叶酸120微克,泛酸0.23毫克,烟酸0.5毫克。还含有乳酸、苹果酸、琥珀酸、莴苣素、天冬碱等成分。

现代医学证实莴笋的保健食疗作用。莴笋味道清新略带苦味,可刺激消化酶分泌,增进食欲。乳状浆液,可增强胃液、消化腺分泌和胆汁分泌,从而促进消化器官功能,消化功能减弱、消化道中酸性降低和便秘的病人尤其有利。

莴笋含钾量是含钠量的近10倍,有利于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促进排尿和乳汁的分泌。对高血压、水肿、心脏病病人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莴笋含糖量低,但含烟酸量较高。烟酸被视为胰岛素的激活剂,因此,莴笋适合糖尿病病人食用。

莴笋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所含有机化合物中富含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十分有利于缺铁性贫血病人。

莴笋的热水提取物对jTC-26癌细胞有90%的抑制率,故又可用来防癌、抗癌。

莴笋的水分高,热量低。为了减轻体重,又要减少热量摄入时,可以在饮食中加入大量莴笋来缓和饥饿感,以达到减肥的目的。

莴笋含有大量植物纤维素,能促进肠壁蠕动,通利消化道,帮助大便排泄,可用于治疗各种便秘。此外,莴笋还具有安神、镇静作用,最适合神经衰弱失眠者。

友情提示:

莴笋怕咸,盐要少放才好吃。

特别关爱:

古书记载,莴笋多食使人目糊,停食数天,则能自行恢复,故视力弱者不宜多食;莴笋性寒,产后妇人慎食。

莴笋中的某些物质对视神经有刺激作用,因此有些眼疾特别是夜盲症的人不宜食用。

莴笋含草酸和嘌呤,痛风病人忌食。

莴笋不宜与乳酪同食,乳酪为油脂性食物,味甘性热,一寒一热而成温,易致消化不良。或腹痛、腹泻。

莴笋不宜与蜂蜜同食。蜜含蜡质,有润肠通便作用,且生蜜性凉;莴笋性冷,二者同食,不利肠胃。

番茄

番茄,亦称番柿,俗称西红柿,其最早的名称叫“狼桃”,为茄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在热带为多年生。主要以成熟果实作蔬菜或食用水果。原产南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等地,在安第斯山脉至今还有原始野生种,后传至墨西哥,改良为栽培种。栽培的番茄有5个变种:普通番茄、大叶番茄、樱桃番茄、直立番茄、梨形番茄。

植株有矮性和蔓性两类,亦有高达1.5米以上的;经栽培后侧根发达,茎秧直立,倒地后易生不定根。全株有软毛,叶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花为总状或聚伞花序,腋外生,有花5~7朵,黄色。

浆果呈扁圆或圆形,多汁,种子扁平有毛茸,灰黄色。番茄喜温,不耐寒冷和炎热,生长适温18~25℃,对光照长短反应不敏感。只要土壤肥沃,水肥充沛,阳光充足,就会生长旺盛产量很高。一般冬春于保护地育苗,春季栽培为主,现冬季已有温室栽培。

关于番茄亦称“狼桃”,缘于这样的一个传说:在古代的南美丛林里,有一种植物挂满红果,巫婆说有毒,是毒狼的,因此谁也不敢触动一下,“狼桃”的名称也就传了开来。有位年轻姑娘因失恋心中郁结烦闷,不久又患了贫血症,通宵恶梦不断,头昏眼花难忍。

姑娘有了轻生的念头,这时,她想到了“狼桃”。一天,她狠心摘了几只熟透的狼桃吃下去,回到家中,躺在床上等待死神降临。谁知吃后非但未中毒,相反,喉干舌燥消失了,饭也吃得香了。在这之后,她每天都去“偷”摘“狼桃”,吃了一段时间后,她竟不再失眠了,贫血症也逐渐好转。但姑娘怕羞,不敢传人,加上消息闭塞,长期以来人们仍不敢品尝狼桃。到了18世纪,法国一位画家知情后,就到丛林去寻觅写生,越画越被这艳果诱惑,心里动了跃跃欲试的念头,大胆吃了一只,不仅没发生意外,反而尝出了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