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预警与疾病信号
13761800000106

第106章 皮肤发出的疾病信号

(1)皮肤略带黄色:可能是胆汁淤滞或发炎。

(2)皮肤呈乳白色:可能是缺铁引起的贫血,也有可能是呼吸系统失调,说明肺部和支气管有毛病。

(3)皮肤苍白而略带发青:尤其是鼻唇三角区和指甲发青,这明显是心脏出现问题,应马上去做心电图和负荷试验。

(4)大理石颜色的光洁皮肤(白而凸显“青筋”):说明血管脆,缺乏维生素C和维生素E。

(5)皮肤呆板而委靡不振:说明患有慢性消耗性系统疾病,如糖尿病、内分泌失调及其他疾病。

(6)皮肤发亮:说明神经功能失常。

(7)皮肤油性大:说明皮脂腺功能亢进或脂类代谢失调,最好去检查消化系统和对血液做全面检查。

(8)皮肤变黑:皮肤颜色逐渐变黑或在颈、腋窝、会阴、脐部等处出现对称性黑色素沉着,局部皮肤呈现角质增生;恶性黑色素瘤广泛转移时,皮肤可出现黑变;垂体肿瘤可刺激黑色素细胞分泌增加,导致皮肤黑色素增多,肤色变黑;皮肤变黑伴角质增生,多与癌症关系密切,尤其是胃癌。

(9)脸上和脖子上定期出现微红色的斑块:很可能是变态反应,不是饮食过敏,就是药物过敏。如果是面部和胸部潮红,尤其是从事体育运动之后,这有可能是高血压病的诸多症状之一,由于血压升高血液涌向躯体的上部。

(10)面部和全身长出大个儿的红色丘疹:可能是肠胃消化道出现问题,或是男性激素分泌过剩。

(11)蜡黄色的干涩皮肤:说明消化系统出现问题,如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最好做胃镜检查。

(12)肘部有干涩皮肤块:说明是免疫力总体低下和缺乏维生素,尤其是缺乏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

(13)皮肤起鸡皮疙瘩:是对药物、洗涤剂和化妆品过敏的表现。

(14)苍白、虚胖和有些水肿的皮肤,尤其面部和小腿肚的皮肤:是肾病和其他内分泌系统出了毛病,应去做尿检和血液生化检查。

(15)带土色的苍白皮肤:是肾衰竭的表现。

(16)颜色不稳定、有凸起鼓包的皮肤:是体内毒素太多的反应。

(17)梅毒的皮肤表征:梅毒以2年为界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梅毒包括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和早期潜伏梅毒,此期常有皮肤上的表现。一期梅毒一般在感染螺旋体2~4周后发生,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和附近淋巴结肿大。硬下疳多发生在外生殖器,常单发,直径在1~2厘米,呈椭圆形或圆形,边缘稍隆起,中央为肉红色的糜烂面或潜在溃疡,不痛不痒。二期梅毒常发生在感染后7~10周或在硬下疳出现后6~8周,主要表现为斑疹、斑丘疹、丘疹、鳞屑性皮疹等,皮损对称发生,没有痛痒的感觉。最具特征性的是手掌和足底红铜色的环状斑疹或斑丘疹和外生殖器及肛周的扁平湿疣。这些皮损都能自行消退,如果因各种原因未进行正规治疗,梅毒经过一段时间潜伏后可发展到三期梅毒,出现许多孤立的结节斑块。此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多个脏器已经受到损害,所以要密切关注梅毒的皮肤表现,尽早进行正规治疗。

(18)尖锐湿疣的皮肤表征: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一般在接触病毒3个月左右发病。好发于生殖器或肛门周围,常多个发生,表现为粉红色、灰白色或灰褐色丘疹或乳头状、鸡冠状或菜花状隆起的赘生物,常有瘙痒的感觉。用5%醋酸外搽患病的地方,会出现境界清楚的发白现象。尖锐湿疣大多仅凭临床表现就能确诊,一些不典型病例可以通过组织病理和检测人乳头瘤病毒明确诊断。

(19)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皮肤表征:患者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免疫功能遭到了破坏,容易患致死性的条件性感染和不常见的恶性肿瘤。约一半的HIV感染者躯干、面及上肢出现斑疹、丘疹,皮损互不融合,对称发生,瘙痒明显。双颊、颧部会发生顽固的脂溢性皮炎。

(20)老年性血管瘤:又叫宝石痣,为皮肤老化性病变,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变大,多发于躯干、四肢末端,不痛不痒,一般无碍健康,不必治疗。

(21)老年性雀斑:发病与皮肤老化、日晒等有关,常发于中老年人的手背、前臂等暴露部位,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不痛不痒,一般无碍健康,但应避免日晒。

(22)老年疣:又叫脂溢性皮炎,是表皮的一种良性疣状增生,多发于手背、面额及躯干等处,呈针头帽至黄豆大或更大,淡褐到深褐乃至黑色,无痛无痒,无碍健康,但如在6个月内皮疹迅速扩大,数目增多或伴有明显瘙痒者,也有并发恶性病变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23)老年角化病:又叫日光性角化病,发病与长期日晒有关,多发于面部、秃发的头顶部或手背等暴露部位,表现为黄豆至蚕豆大,表面粗糙、质地较硬,覆以乌褐色或黑褐色痂皮,不易剥掉,用力剥易出血。本病为癌前期病变之一,可发展为鳞癌,应及早治疗。

(24)不同部位色斑与下列疾病有关:①发际边斑点。多和妇科疾病有关,如激素不平衡。

②眼皮部斑点。多见于妊娠与人流次数过多的人及女性激素不平衡者。③太阳穴、眼尾部斑点。多见于甲状腺功能减弱、妊娠、绝经期、神经质及心理受强烈打击者。④眼周围斑点。多见于子宫疾病、流产过多及激素不平衡引起的情绪不稳定者。⑤面颊的斑点。多见于肝病、绝经期及肾上腺功能减退者。⑥鼻下斑点。多见于卵巢疾病。⑦下腭斑点。多见于血液酸化、白带过多等妇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