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用药必读
13760700000032

第32章 哪些药物能引起变态反应

药物变态反应是用药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系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亦称变态反应。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也可由于小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压下降,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继而心跳微弱,呼吸困难,直至休克,甚至死亡。

药物变态反应的发生与药物用量的大小无关,而与人的过敏体质相关。某些人因遗传因素或特异体质,可对一种或多种药物产生变态反应。一旦应用了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便可在短时间或一段时间(如1周)内出现药物变态反应,轻者出现药物热、药疹,重者则可引发过敏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据报道,可引起变态反应的药物不断出现,从早期的青霉素类到近年来出现的头孢菌素类;由以往的有机碘制剂到后来的抗毒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血液制品、菌苗、疫苗;从大家熟知的某些抗生素、盐酸普鲁卡因、细胞色素C到右旋糖酐70等等。

药物变态反应的发生,预防是关键。除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科学的用药外,了解有关致敏的药物十分必要。这里简要介绍有文献证实可引起变态反应的药物,提醒临床医生及患者选用药物时注意,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1)抗微生物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链霉素、舒巴坦(青霉烷砜)、氨曲南、亚胺培南-西拉司丁(泰能)、依曲康唑、依替米星、异帕米星、阿司米星、阿卡米星、庆大霉素、罗红霉素、螺旋霉素、四环素、去甲万古霉素、黏菌素、大观霉素(淋必治)、磺胺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痢特灵)、利福喷汀、乙胺丁醇、氨苯砜、咪康唑、氟胞嘧啶、莫罗莫那CD3、诺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吡哌酸、林可霉素、磷霉素、小檗碱、替硝唑、利巴韦林(病毒唑)、双黄连等。

(2)生物制品与生化药品:菌苗、疫苗尿激酶、链激酶、抑肽酶、去纤酶、降钙素、红细胞生成素、非格司亭(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抗淋巴细胞血清、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植物凝血素、干扰素、胸腺素(肽)、三磷腺苷(ATP)、糜蛋白酶、绒促性素、蝮蛇抗栓酶、肝素、奥曲肽(善宁)、贝前列素、奥扎格雷、荧光素钠、猪苓多糖、伤寒副伤寒甲乙菌苗、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精制白喉抗毒素、精制肉毒抗毒素、多价精制气性坏疽抗毒素、抗狂犬病血清、布氏菌苗、流行性腮腺疫苗、流行性斑疹伤寒疫苗、森林脑炎疫苗、冻干麻疹活疫苗、乙肝疫苗、冻干黄热活疫苗、伤寒菌苗、吸附霍乱菌苗、钩端螺旋体菌苗、脑膜炎多糖菌苗(A群)、炭疽活菌苗等。

(3)解热镇痛及抗炎镇痛药:阿司匹林类、吲哚美辛、吡罗昔康(炎痛喜康)、酮咯酸、萘普生、丁苯羟酸、环氯茚酸、咪唑酯、金诺芬、别嘌醇、非普拉宗、白加黑、可待因、清开灵、正清风痛宁等。

(4)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确炎舒松A、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睾酮、丙酸睾酮、雌三醇、炔黄体酮、氯米芬、羟黄体酮、吉美前列醇、米索前列醇、促甲状腺素、垂体后叶素、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等。

(5)镇静催眠药:氯丙嗪、丁酰苯类化合物(替米哌隆、溴哌利多)、舒必利、曲美托嗪、美沙帕明、氟奋乃静、三唑仑、依替唑仑、苯二氮类(阿普唑仑、咪哒唑仑)、丁螺环酮、曲唑酮、卡马西平、乙琥胺、唑尼沙胺、巴比妥类、佐匹克隆、卤化麻醉药(七氟烷)、刺五加(注射液)、苯海拉明等。

(6)心、脑血管病用药:胞磷胆碱、脉络宁、阿罗洛尔、哌唑嗪、卡托普利、吡卡酯、妥洛特罗、曲尼司特、噻马洛尔、麦角生物碱(脑通)、乌拉地尔、生脉、丹参、尼可占替诺(脑脉康)脑活素等。

(7)胃肠、肝胆疾病用药:奥美拉唑、兰索拉唑、西沙比利、昂丹司琼(枢复宁)、托烷司琼、酚酞、马洛替酯、利肝能、熊去氧胆酸、加贝酯、肝乐宁、强力宁、促肝细胞生长素、泻痢停、山莨菪碱、葫芦素、灭澳灵等。

(8)抗肿瘤药:替尼泊苷(威猛)、紫杉醇、环孢素、门冬酰胺酶等。

(9)维生素类:维生素B12、维生素B6、维生素K1、维生素H3等。

(10)其他:汞制剂、铁制剂、有机碘制剂、青霉胺、罗通定(颅痛定)、氨溴索、格列吡嗪(美吡哒)、吡喹酮、甘露醇、联邦止咳露、消石素、西替利嗪(仙特敏)、阿斯咪唑(阿司咪唑)、组胺、细胞色素C、盐酸普鲁卡因、结核菌素等。

下列药物的注射剂因可引起过敏性休克,所以在使用前,必须按要求先做皮肤过敏试验,呈阴性者方能应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链霉素、有机碘制剂(泛影葡胺、泛影酸钠、复方泛影葡胺、碘化油等)、破伤风抗毒素(TAT)、细胞色素C、结核菌素、精制抗蛇毒血清、低分子右旋糖酐70、降钙素(密钙息、益钙宁)、去纤酶、组胺、门冬酰胺酶、维生素H3(生物素)、精制抗炭疽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