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用药必读
13760700000150

第150章 附录(16)

(1)大枣、党参、白术各30克,郁金12克,水煎服。适用于肝硬化蛋白倒置者。

(2)黄芪、党参、枸杞子、败酱草、灵芝各30克(先煎),柴胡12克,甘草10克,水煎服。

(3)防己4.5克,川牛膝、怀牛膝、白术、苍术各30克,水煎服。连服2~3周。后改用补中益气汤调理。适用于肝硬化腹水者。

(4)丹参30克,鳖甲、穿山甲各15克,莪术12克,鸡内金、三棱各10克,水煎服。

(5)白芍、山药各100克,甘草50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肝硬化腹水者。

(6)赤小豆60~90克,冬瓜(带皮)250~500克,一并煮汤服。每天1剂,适用于肝硬化有少量腹水者。

(7)赤小豆150克,活鲤鱼1条(500克以上),加水2000毫升,煮至烂熟,再除去鱼的内脏及鱼鳞、鱼鳃、鱼骨。将肉及汤分次服下。适用于肝硬化腹水者。

(8)西瓜1个(3.5千克),砂仁120克,大蒜瓣250克(去皮)。先将西瓜开1小盖,挖去瓜瓤,保留瓜皮(连白皮约3厘米厚),再把砂仁、大蒜放入。用黄泥浆涂西瓜如泥球,置木柴火炉(忌用煤炭)上,徐徐烘干(最好用铅丝将西瓜捆扎,以防西瓜坠入火中)。待西瓜烘干后,去泥,碾成细末,装入瓶内,严防泄气。每日服药末3克,分3次服,温开水送服。适用于肝硬化腹水者。

(9)党参、当归、血竭、制鳖甲、炮穿山甲、鸡内金各30克,三七、赤芍药、莪术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15日为1疗程。具有补气生血、活血化瘀功效,主治早期肝硬化,肝脏大或不大,质地稍硬,食欲低下,面色晦暗,或有少量蜘蛛痣,舌淡苔白,脉细弦(轻型肝硬化)。

各种肝病

有人形容,肝脏是“沉默的器官”。就是说,即使肝脏有点小毛病,也不会马上显现出来,因而早期发现肝病比较困难。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肝脏没有痛感神经;再则因为肝脏只要有30%左右的功能起作用,就可以维持日常生活。因为肝脏是颇具潜力、非常顽强的器官,所以只在出了大毛病时才会显现出来。然而,一旦显现出来就非常棘手。因此,我们对肝脏应该倍加呵护,定期检查,发现异常及时诊治。

以下几则防治肝病的食疗偏方,具有一定防治效果,供参考。

(1)山楂:有消食作用,能促进胃蛋白酶和盐酸的分泌,可促进消化,用山楂加糖做成山楂酱,或加糖水煮后食用均可。

(2)大枣:对治疗血小板减少有一定疗效。可用大枣50克,煮烂食用。

(3)绿豆: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绿豆中含有蛋氨酸、赖氨酸、维生素B1、B2,用绿豆50克,冰糖20克,煮熟服食。

(4)牛肉:含有丰富的蛋氨酸,有抗脂肪肝的作用。可用牛肉煮汁,或炖烂食用。

(5)牛奶:含有胆碱,可抗脂肪肝。

(6)百合:消肿、去腹胀。可用百合30克,薏苡仁30克,加糖煮粥食用。

(7)西红柿:富含维生素,能清热、解毒,以凉拌生吃为宜。

痢疾

痢疾是1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的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是由痢疾杆菌污染手、水、食物及用具后,经口食入而发病。主要症状为腹痛、大便次数增加、脓血便、里急后重或发热恶寒等。急性痢疾病人如体质不好或治疗不当也可以变成慢性痢疾。中医称此病为湿热痢疾和疫毒痢。认为是由外受暑湿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损伤肠胃而成。

湿热痢,症见腹痛,痢下赤白黏液或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胸脘痞闷,或见恶寒发热。

(1)葛根10克,黄芩12克,黄连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2)黄连10克,吴茱萸5克,木香5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3)马齿苋50克,水煎取汁,当茶频饮。

(4)土茯苓120克,水煎取汁,当茶频饮。

(5)萹蓄2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6)萝卜汁150毫升,蜂蜜适量,混合,每次服50毫升,1日3次。

(7)山楂30克,水煎后加入白糖适量,分3次服。

寒湿病,症见腹痛拘急,痢下赤白黏冻,白多赤少,里急后重,口淡无味,胸痞闷,口干渴,头重身痛,恶寒。

(1)凤尾草30克,加水250毫升,煎至100毫升,加糖适量,分2次服。

(2)鲜马齿苋15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3)蚕砂300克,吴茱萸15克,小茴香30克。装入布袋中蒸热,敷腹部。

(4)白头翁20克,秦皮20克,黄连10克,苦参15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噤口痢,症见痢下,不能进食,或呕吐,胸闷。

(1)党参、莲子肉各15克,生姜汁炒黄连5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2)木香、砂仁等份,研末。赤痢用乌梅煎水,白痢用生姜汤吞服5克。1日3次。

(3)绿豆粉、白砂糖各适量,以白开水调服。

(4)白砂糖50克,乌梅10枚,加水2碗,煎取1碗。时时饮服。

(5)银耳30克,文火炖服。服时加红糖适量,1日分3次服。

(6)焦山楂30克,木香9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7)粳米60克,高良姜15克。加水1000毫升,煮高良姜至600毫升,去渣,下米煮粥服。

(8)山楂(微炒)60克,茶叶15克,生姜3克。水煎取汁,加入红糖或白糖适量,1日3次服。

疫毒痢,症见发病急骤,高热口渴,头痛烦躁,胸满不食,呕吐恶心,腹痛剧烈,后重特甚,痢下脓血,多为紫红色或呈血水样。便次频频,甚至昏迷。

(1)干姜(炒热)6克,罂粟壳(蜜炙)10克,地榆、甘草、炒白芍各5克,黑豆(炒去皮)15克。加水3盅,煎至一盅,食后服。

(2)人参5克,黄连10克,生姜3片,水煎取汁服。

腹泻

腹泻,俗称拉肚子,主要指大便稀薄,次数增多,多由肠道疾病引起。中医称之为泄泻,分为暴泻和久泻两类,同时还按寒、热、虚、实而论治。

风寒腹泻,腹痛肠鸣、大便清稀,伴恶寒、头痛、肢体酸痛。

(1)荆芥、防风各6克,生姜3片,水煎取汁,分2次服。

(2)大蒜1个,去皮,捣碎,加红糖适量,冲开水1碗温服。

(3)藿香、陈皮各10克,生姜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4)生姜9克,茶叶3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寒湿腹泻,泻泄清稀大便、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

(1)生姜、绿茶各15克,紫苏叶10克,水煎取汁,代茶频饮。

(2)生姜15克,陈皮5克,将生姜捣烂如泥,加红糖适量,用开水冲后饮服。

(3)党参、炒白术各10克,干姜6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每日1剂。

(4)茶叶15克,炮姜10克,食盐适量,粳米30克,同炒至焦黄,水煎取汁,分3次服。

(5)车前子30克,研成细末,用米汤送服6克,每日3次。

伤食腹泻,脘腹胀痛、嗳气、厌食、腹泻、泻后腹痛减轻。

(1)焦山楂15克,神曲10克,苍术6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2)侧耳根30克,赤地榆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3)神曲(炒焦成炭)研成细末,开水送服9克,每日2次。

(4)干萝卜叶30克,水煎取汁饮服。

温热腹泻,腹痛即泻、色深黄或臭秽、肛门灼热、小便黄赤。

(1)黄连3克,泡开水半盅,以水汁吞服车前子粉6克,每日3次。

(2)黄柏研末,每次以开水吞服3克,1日3次。

(3)鲜马齿苋60克,葛根30克,水煎取汁,代茶频饮。

(4)绿豆200克,煎汤温服。

(5)金银花炭30克,研成细末,开水吞服,每次5克,1日3次。

脾虚腹泻,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泻出不消化食物、食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

(1)山药50克,研为细末,煮粥食用,每日1剂。

(2)党参10克,炒白术6克,茯苓15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3)炒白术、石榴皮各15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肾虚腹泻,黎明之前肚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即安、肢冷恶寒、腰膝酸软。

(1)罂粟壳1个,乌梅、大枣各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2)木香3克,肉豆蔻(去油)5克,五味子3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每日1剂。

(3)大蒜适量,捣烂如泥膏,敷双足心。

消化不良、感受寒邪、脾胃虚寒等引起的腹泻。

小麦300克,红糖50克。将小麦放入铁锅中推匀不翻炒,用文火煨至下半部小麦变黑色,加水800毫升,煎沸。再将红糖放入碗内,把煎沸的生熟麦(下面的熟,上面的生,故名)水倒入碗内,趁热饮服。具有助消化、暖脾胃、止泄泻作用。

其他腹泻

(1)久泻不止方:新鲜猪肺1具,红参20克。猪肺切块,挤净血污,入沸水淖5分钟,滤净血水,与红参共炖服。可用于久泻不止,形体羸弱,气短懒言,自汗心悸,每天腹泻次数较多,脉细弱等。舌苔厚腻、脉洪大等有实邪之征者,不可用此方。

(2)白痢方:苦楝子150克,米拌炒成炭,碾粉过筛。每次2克,日服3次。

用于便下白色黏冻状大便,反复发作,诸药无效,或伴水肿、小腹疼痛、舌淡、脉细等。一般要坚持服用30天左右见效。

(3)慢性肠炎: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常表现为腹泻、腹痛、便意频繁、大便中夹有脓液和黏液、食欲缺乏和舌苔偏白。它是1类顽固性消化道疾病。用方为白术9克,薏苡仁30克,焦山楂、木香各10克,白芍药6克,陈皮4.5克,石榴皮、槟榔各15克,仙鹤草15克,防风3克。水煎,合并2次煎服,分2次服用。具有补脾柔肝,祛湿止泻、调补理肠功效。但本方主要适用于慢性肠炎,对急性肠炎、痢疾、肿瘤等引起的腹泻效果不好。慢性肠炎患者在服用此方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生冷、油腻食物,保持情绪稳定,并坚持治疗,配合每天食用200克生山药,则疗效更佳。

(4)小儿腹泻:吴茱萸、肉桂、黄连、木香各3克,苍术5克,共研为细末,与适量葱白捣如泥状,推成药饼状,备用。上药分2次敷于神厥穴上,外用止痛膏覆盖固定。24小时换药1次。同时配用西药止泻(小儿磺胺甲恶唑、多酶片、复方地芬诺酯、碱式硝酸铋),按体重给予。

呕吐

呕吐原因很多,一般以胃肠道疾病引起的为多见,其他一些疾病如脑膜炎、肝胆疾患、心血管疾病、妊娠反应等都可引起。中医认为,呕吐是外邪犯胃、饮食失调、情志不和、胃虚不纳等因素导致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胃寒呕吐,症见纳呆腹胀、头痛呕吐、喜欢热饮。

(1)生姜汁少许,以开水冲服,1日3次。

(2)花椒2克,炙甘草3克,干姜6克,水煎取汁,分3次温服。

(3)吴茱萸5克,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

(4)鲜生姜20克,红糖25克,水煎生姜10分钟,然后放入红糖调匀,温服。

(5)生姜15克,陈皮10克,红糖25克,水煎取汁,代茶饮。

(6)干姜、制半夏各10克,红糖适量,水煎取汁,温服。

胃热呕吐,症见口臭、喜欢冷饮、小便黄或大便秘结。

(1)大黄6克,甘草3克,水煎10分钟,取汁饮用。

(2)黄连6克,紫苏叶3克,水煎取汁,冷后频服。

(3)陈皮10克,鲜竹茹20克,水煎取汁饮用。

(4)芦根50克,浓煎取汁频饮。

伤食呕吐,症见胸腔胀满、嗳腐吞酸、不思饮食。

(1)焦麦芽、焦山楂、焦谷芽各15克,水煎取汁,分3次饭后服。

(2)焦山楂15克,生姜3片,水煎取汁,分2次服。

(3)陈皮10克,生姜20克(捣碎),泡开水1碗,当茶饮用。

胃虚呕吐,症见饮食不消化、神疲乏力、面白肢冷、大便溏薄。

(1)党参15克,姜半夏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

(2)砂仁、姜半夏各6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3)砂仁、陈皮各6克,生姜3片,水煎取汁,分2次服。

(4)白豆蔻2枚和冰糖含入口中,数分钟即止,有奇效。

(5)好酱油适量,调开水饮用。

呃逆

呃逆,又称膈肌痉挛,系膈肌不自主地间歇性收缩运动所出现的1种症状。

简易疗法:

(1)按压眶上孔:双拇指分别置于患者双侧眶上孔(鱼腰穴),其余四指分别置于头两侧,固定头部,然后双拇指同时旋转按压2~4分钟,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并嘱患者屏气,同时可按压涌泉穴。

(2)按压内关穴:呃逆发作时,按压患者内关穴10分钟。

(3)姜黄连6克,姜半夏8克,公丁香3克,柿蒂9克,姜竹茹6克,用清水400毫升煎5分钟取汁热饮,喝1口停半分钟,喝完药液后,呃逆即停。

(4)五味子5粒,放入口中慢慢咀嚼3分钟。

(5)喷嚏法:用鼻子闻1下胡椒粉,打1个喷嚏即可。

(6)食醋法:喝1口食醋,“嗝可消失”。

咯血

(1)款冬花15克,冰糖15克,开水冲泡,频频饮服,重则每天2~3剂。可肃肺止血,主治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咯血。

(2)地榆、仙鹤草、阿胶(烊服)、麦冬、沙参、白术、茯苓各15克,桔梗、紫苑、甘草各5克,水煎两次,分2次服用,每日1剂。具有清肺滋阴、降火止血功效,主治咯血,一般5~10剂能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