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家庭心理健康小顾问
13760100000008

第8章 困惑预防(2)

国外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分为几个层次。生理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位于较低层次。例如在饥饿时,人的需要就是填饱肚子,一份很简单的食物就能令人感到满足。而当生理需要获得满足后,人们就不会只追求物质,而开始追求自我的发展和完善,确定新的生活目标。这时,较高层次的情感需要和精神需要出现了。如果找不到人生目标,失去了生活的动力,人就会厌倦平淡的生活,产生空虚无聊的感觉。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人就会感到生活毫无意义,生存没有价值,会对别人忙碌的生活相当不解。另外,当环境改变使人一时难以适应时,也会产生失落消极心理。

一个为了理想而奋斗,付出汗水和泪水的人发现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相当渺茫时,信心就会动摇。如果人们对他的追求不认同,自己就会否定自己。在失去理想以后,空虚感就取而代之。另一些人的人生观是虚无的,认为人生应当清心寡欲,与世无争。“看破红尘”的人放下恩怨纷争固然好,但如果把人生理想和追求一并放下,精神世界就会空虚。

因此,要有坚定的人生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当人生有了目标,生活就会变得有价值。如果为社会、为他人做出了贡献,自身价值就得到了体现。这时,个人得失就不再重要,也不会因为无法满足追求而否定人生。个人如同小水滴,只有汇入社会的海洋才不会枯竭。而个人主义易产生失败感,从而导致空虚无聊的情绪。在生活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也相当重要。用开拓的目光去寻找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用进取的心去行动,你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要想实现远大的目标不是几日之内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寻找一些有意思的事使生活更富有情趣。例如和家人一起外出购物或者和朋友一起郊游,享受大自然。也可以培养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发展一下特长。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会有很多事值得去做。

如何克服多疑心理

多疑是凭主观臆断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暗示的不信任心理。多疑的人把对事物的认识定死在一个框架中,把许多无关紧要的东西联系起来,更有甚者会生造出很多“证据”来证实自己的推断。

最后把自己推入一个死胡同,不能自拔。多疑可以是怀疑周围的人,也可以是自我怀疑,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对人的学习、生活、工作有着严重的破坏作用。

认知的偏差是产生多疑的一个首要因素。片面的认识再加上主观的臆断,使当事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次要的方面,这样就大大缩小了获取信息的范围,仅把分析推理建立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并自圆其说,使不正确的想法更加“有理”,加重了疑心。

自卑心理也是导致多疑的一个因素,有自卑心理的人时常会以为别人对自己不满,一直在背后议论自己,一个眼神、一句无心的话、一个善意的玩笑都会被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指责。

重大的挫折也是引发多疑心理的因素。有人曾经可能由于被别人欺骗过而遭受挫折,这种对挫折的深刻印象使他们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失去信任。

另外,长期与外界隔离,很少与人接触,使得当事人对外界疏远,害怕与人打交道,从而产生更多的不信任和戒备心理,这也是多疑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消除多疑心理需要用理性和事实并加上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常常这样想:“是不是我弄错了”,“他不会做那种事”,“事情不可能那么糟”等等。冷静下来理智地分析一下,或请人帮忙分析,可以消除自己不切实际的猜疑。消除多疑心理还需要多了解接触对方。多疑一般是由于不了解而产生误会的结果。这需要与外界主动接触了解,进行坦诚的交流,这样才能消除因为一些错误的判断而产生的误会。消除多疑心理还需树立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样,才能正常地工作和学习,没必要怀疑自己的能力会引来别人的不满,更没必要担心有人会陷害自己。

如何克服孤独心理

孤独会对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它主要是受环境与心理的双重影响。如再加上其他心理问题,则极有可能引发其他心理疾病。孤独可表现为自卑封闭。它是由于自己与外界封闭看不到自身价值,而与他人产生时空的差距阻碍了正常的交流,尤其是那些出外求学的莘莘学子,当他们远离自己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亲人,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心里会产生极大的思念由此感到孤独。

研究表明,产生孤独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由于追求某种理想而觉得孤独。有的人为了追求某种理想,使自己达到某种境界而与现实生活及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而觉得孤独。如有人为了某种宗教信仰而放弃常人的种种享受,甚至忍受种种磨难,静心追求一种神化的境界;有人为了达到一种道德上的境界,要求完美的人格和做人的尊严,对社会上的种种不良现象嗤之以鼻,渴望远离世俗,于是,与别人拉开距离;也有人为了挣脱某种精神的束缚而觉得孤单,如某些人看不惯传统的习俗,对其抨击讽刺而得不到众人的支持,甚至遭到白眼,这使他们觉得被一种孤独感压迫着;但这类人往往因为清楚自己所追求的理想而可以做到不为孤独所困。

第二,由于某些性格方面的原因而产生孤独。因为缺乏信心或因为自命清高。前者因此而把自己封闭起来,可能由于自身的生理或性格上的缺陷,害怕遭到讽刺讥笑,害怕与人打交道。后者是由于自己拥有某些方面的才华、特长或成就了几件事就自命不凡,看不起周围的人,认为不值得与其交往。另外,还有一些人的孤独是无中生有的,他们总把自己想得很孤独。

根据造成孤独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心理调节方法:

对于追求某种理想而造成的孤独,首先要做的是分析自己的理想是否符合现实、符合社会的发展,值不值得自己这样去做。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应勇往直前,相信在自己拼搏的道路上定能遇上志同道合者可以陪伴。对于外界的事物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而不能因为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与外界起冲突。明白了这一点,才能冲破重重障碍追寻自己的理想。

对于失去信心造成的孤独,当事人要对自己做一个客观实际的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缺点,做到充分认识自己,才会发现自己身上不为人有的闪光点。还要学会与人交往,在交往中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在进步中战胜孤独。

对于那些因为自命不凡而孤独的人,要注重个人的内在修养,要把眼光放开去,要认识到强中自有强中手,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在学习中要学会包容他人的缺点,做到谦虚。狂傲、自命不凡只能说明自己的浅薄无知,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向人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我。

什么是贪婪心理

日常生活中,常常听人说“贪得无厌”、“人心不足蛇吞象”,说的都是这种贪婪心理。贪婪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是指对超出自己实际情况之外的东西提出过分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往往没有底线。

生活中有贪婪心理的人不是少数,它主要表现在财、权、名、色四个方面。

1.贪婪的人会不惜一切手段来攫取物质利益,而且这种欲望是个无底洞,没有时他会百般索取,得到之后仍不满足,欲望反而更加膨胀扩大。我们看到一些腐败分子,他们贪污公款,收受贿赂,用以个人的吃喝玩乐,这些行为无一不是因为一个“贪”字,最终导致触犯法律。

2.贪婪的人会想方设法追求权力,和上述对金钱的欲望紧密挂钩,一些贪婪腐败的人也会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权力越大,欲望越大。

3.贪婪者还热中于追求一些莫须有的名誉,主要是因为这些人爱出风头,喜欢一些虚无的头衔,喜欢成名之后被人千呼万拥的快感,对名誉的这种贪婪使得他们不去脚踏实地做事情。

4.贪婪的人还有膨胀的对色的欲求。人们常说“色字头上一把刀”,但他们似乎并不怕这把刀,所谓“欲壑难填”,他们会利用一切机会对异性进行性骚扰,满足自己的色欲,甚至会用权力等相逼,破坏他人的家庭。

从上述种种表现我们可以看出,贪婪心理大概有以下几个特征。

1.贪婪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正如歌词里所唱“没有的总想有,得到的还盼望”,人一旦变得贪婪,是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的。

2.贪婪的人大多道德防线不坚固,意志比较脆弱 贪婪并非一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利益、物质、名利、情色等的诱惑下,部分人难以抵抗,而且又不能正确把握,才陷入欲望的泥潭不能自拔。

3.贪婪的人大多存在侥幸心理 很多人虽然明白利欲熏心不是好事情,但他们常常会掩耳盗铃,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不会被别人发现。

贪婪无疑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心理,也必然会带来非常恶劣的后果,所以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产生这种心理,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宏观上提醒自己,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追求生活的高品质没有错,但是如果提出过分的要求甚至采取了非法手段就过了头。其次要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剖析。为什么自己会出现贪婪心理?为什么会老想着守株待兔、不劳而获?为什么会对一些不现实的东西如此热中?就是在反复的追问反思中,人才会走向成熟,也才能避免陷入贪婪。最后还要有知足常乐的心态。人的一生有限,如何让短暂的生命活得幸福、活得有价值,一定要知足常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断为之努力,这样才能享受到生活的乐趣,生活才会充实而有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从心理上摒弃贪婪心理。

什么是吝啬心理

有这样一个古代笑话:一个小气鬼,临死前伸出手指头不肯闭眼,等到媳妇把油灯吹灭才肯瞑目。这里说的就是中国古代一个典型的小气鬼形象。小气的书面语言就是吝啬,指的是有帮助别人的能力而不肯为之的行为和心理。

吝啬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举不胜举,大多有以下几种表现。

第一种表现:在家庭生活中,吝啬的人不愿意养老和养小(特别是女孩)。吝啬的人往往不顾垂垂老矣的父母和嗷嗷待哺的孩子,只管自己日子过得消遥自在,完全抛开责任,尤其对于女孩。

这些行为都是吝啬心理在作祟。

第二种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吝啬的人冷漠,不关心他人他物。

物质上表现为不愿意借钱借物给别人,奇怪的是这种吝啬在大都市往往比在农村严重,这是因为在大都市生活压力过大,赚钱不容易,而消费相对很高,同时人际关系复杂,使得人们大多谨小慎微,不轻易借钱借物给别人。在精神上则表现为对其他事物的漠不关心的吝啬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吝啬大概有以下几个特征:

1.非常自私,极度个人主义。所谓吝啬是指对别人吝啬,而不是对自己,吝啬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苦苦钻营,生怕自己吃亏,有时甚至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更不用提去帮助别人了。

2.非常冷漠。吝啬的人关在只属于自己的狭小空间,一切活动都只围绕自己打转,对别人的苦痛一概漠视,丝毫没有怜悯之心。

3.正是因为上面两点,吝啬的人非常封闭,他们往往非常狭隘地认为和人交往就会损害到自己的利益,不去帮助别人自然也就得不到别人的帮助。

可见,吝啬会带来极大的社会危害。一方面,冷漠自私的吝啬会使整个社会变得没有人情味。社会由无数个体组成,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吝啬冷漠,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变成一个没有灵魂的机器各自运转,没有情感纽带将每个个体连接,最终必然会让整个人类感到深深的孤独。另一方面,吝啬还带来一系列直接的恶劣后果,不养老不养小,对老人和孩子造成莫大的伤害,不帮助别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帮助,也可能会让别人和自己的生活环境恶化。

所以,吝啬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我们应该尽力避免。既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吝啬是一种错误心理,也要在行动上迈开步伐,多多与人为善。

如何克服空虚心理

经济的发展通常会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它能使社会的物质高度发达,另一方面也会因为科技的发展,人被机器化而使得人们的精神倍感空虚。空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心理,它指的是当人们失去精神支柱,找不到个人价值,在社会中找不到自我,感到深深孤独时的一种病态心理。

空虚心理有形形色色的表现。第一种症状是丧失意志。精神空虚会使人意志薄弱,没有正确地看待问题判断事理的能力,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缺乏透彻的认识,容易随波逐流。而且这一症状往往还伴随着酗酒赌博等恶劣行为。第二种症状是过分享乐。这种空虚心理多发生在一些有钱人身上,物质上的奢华以及地位上的显赫反而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困惑和孤独,于是他们秉烛行乐,将忧虑和孤独寄托在无尽的享受中。第三种症状是得过且过。这种症状非常普遍,是一种典型的“撞钟”心态、没有理想抱负,没有人生目标,没有个人发展规划,也没有社会责任心,对于生活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老是期待不劳而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