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家庭心理健康小顾问
13760100000018

第18章 处事人际职业(2)

现今大学中,有不少人就因为专业不合适而产生了许多心理障碍。

有人对本专业产生排斥心理、厌学情绪而一味地消沉,有人因学习压力大而垮下了,有人因此对人生失去信心而有了轻生的不良心态。

基于职业选择上的问题,职业选择的指导就显得很必要了。

一些大学开始施行二次专业选择,设立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等,这些都为青年择业提供机会。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应当多了解社会职业的一些信息,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这样才能发挥潜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如何解决职业的不适应性

造成“职业的不适应性”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工作与所学知识不对口,或者与个人兴趣爱好不相符,个人对社会发展变化以及竞争的不断升级感到不适应。

每个人对新的工作、工作内容、工作地点以及工作环境都会有一个适应期。

“职业的不适应性”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们对新的工作环境中人际关系感到不适应。人们的心态以及世界观不同,造成了个体在交往过程中交际能力以及交际方法的不同。有一种人与任何人都能相处甚好,这类人宜从事比较中性的职业;另一种在交往中通常有防备心理,表现为交往中有攻击性,宜于从事比较外向型的工作;还有一种人害怕人际关系,总想逃避与他人交流,他们选择的职业就应属于内向型的。

职业不适应性还可由于长期过多、过重或过于单一的工作而引起,表现为精神委靡以及情绪紧张。不仅如此,其他诸如疾病等身体上的缺陷也能引起对职业的不适应。

综上所述,职业的不适应性直接关系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最直接的解决方法就是调换工作,换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但是要长远根本地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加强人们工作以外的心理上的沟通,必要时辅以心理咨询或治疗;积极鼓励他们更多地与人交流,使他们能够更积极地处理好职业的不适应性问题。

如何做好应聘的心理准备

每个应聘者都希望自己能在面试中获胜,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征服招聘者,成为他们的选择对象。要想让这个希望变成现实,应聘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应聘者应该做到知己知彼 一方面,应聘者应该明白自己的定位,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要清楚自己的能力水平,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这样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应聘者还应该全面了解对方即招聘单位的情况,这些情况包括单位的性质、单位的发展过程、单位目前的运营状况以及单位的发展前景。只有了解了这两方面的情况,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应聘者应该尽量在“第一印象”上给自己加分 招聘单位最看重的固然是个人素质,但是第一印象也很重要,它会影响招聘者对你的判断。第一印象好,会增加招聘者对你的好感,在最终的综合评估中必定会有很大的优势。第一印象不好,即使他有过硬的能力,也有可能落选。这一点对于刚刚走出校门,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尤其重要。应聘者在应聘时,应该注意外在穿着和内在精神气质,穿着得体大方,给人真诚稳重的感觉,也要注意衣服应该和自己应聘的岗位比较符合,例如要应聘文秘就不应穿得过于休闲,应聘记者就不应穿得过于烦琐,应聘老师就不应穿得过于幼稚。同时,应聘者还要注意自己在应聘时的“精气神”,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乐观积极的心态,这样也能增加自己在应聘中获胜的筹码。

3.应聘者应该尽量准备好个人简历等间接资料 简历、表格等的准备工作能折射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间接资料准备得好,会给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加深招聘单位对你的重视,这样在竞争中获胜的机会就大大增多。反之则会使情况恶化。

4.刚走出学校的年轻人应该注意保持低姿态,保持真诚虚心的态度 千万不能把学校里的自由高傲带到应聘现场,因为无论你在学校多么优秀,在社会中你才刚刚起步,谁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所以一定要保持虚心的态度。

如何化解遇到的重大心理危机

所谓心理危机是指个体由于受到沉重的无法预测的外部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的极度紧张或严重的精神痛苦。当遇到重大心理危机时,个体会极度惊慌、恐惧,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昏迷。其心理的恢复过程也是漫长而痛苦的。

导致心理危机的主要因素一般有两种,生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前者是指在个体成长中必然遇到的危机,如青春期生长发育危机。后者又分为三种:亲人朋友的突然离世,个人的离婚、失恋等情感危机;由于学业或事业上的重大失败而产生的危机;病痛的折磨或突遭意外事故。

针对不同的情况,有化解重大心理危机的方法。

1.当亲人突然辞世时,当事人心中的悲伤是极为强烈的,可造成较严重的生理反应,如呼吸急促、昏厥、痛不欲生等。出现昏厥时应立即将当事人放平,对于情绪波动大者应给予精神的安慰,使其稳定,或使用药物使其镇定。当事人清醒后应给予精神的安慰,减轻他内心的痛苦。

2.当个体遭受事业或学业上的重大失败时,会觉得前途渺茫,一蹶不振,甚至轻生。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老师或心理专家应帮助当事人从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让其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纠正其“一考定终生”的错误思想,让他能勇敢地面对失败,提起精神重新开始。家长、朋友要用宽容的心态接受其学业、事业的失败。切忌对其进行挖苦讽刺。正确的方法是与当事人共同探讨今后的发展方向,并结合自身的条件制定目标和行动计划。

3.当遭遇失恋、离婚时,当事人易采取极端的发泄方法,打击报复对方。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清楚地认清现实,万不可鲁莽从事,任何极端的行动都有可能触犯法律。只有重新找寻,才有可能得到幸福。

对于心理危机者的治疗,心理护理是很重要的,对当事人要进行真诚的安慰支持,使其正确处理所面临的危机。

如何化解降职后的心理困扰

降职虽然不是失业,但毕竟是一个走下坡路的过程,无疑会给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打击,并随之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首先,降职会使当事人心情变得紧张忧虑。一个人降职之后出现焦虑心理是很正常的,因为他必定会反复猜测自己被降职的原因,究竟是因为自己工作出了差错,还是因为上司对自己抱有成见,同时他还担心这一次的降职会不会对以后自己的发展带来影响。长时间带着这些担心,势必会紧张惶恐、心绪不宁,还会变得沉默寡言,低沉抑郁,由此也会带来一些身体上的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头痛等。

其次,降职的人容易变得脾气暴躁,对他人他物产生敌对情绪。被降职之后,人的心情一般比较恶劣,很多情况下都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心中的抑郁之情需要发泄,表现在行动上他会跟人争吵,无端发火等,尤其对那些升职的人充满敌对情绪,这点是不平衡的心态使然。

再次,降职者会对生活表现出失望,缺乏自信心。一旦被降职,人们会对自己在工作中的努力产生怀疑,特别是在刚被降职的一段时间,不能冷静地看问题,对工作表示出沮丧和灰心,生活也变得没有目的。

为了重振旗鼓,找回对工作的热情,降职者应该正确对待这一现实,消除上述种种消极心理。

1.想清楚 降职者应该正确的分析此次降职事件,弄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降职。如果是因为自己工作不尽如人意,那么就应该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如果是因为其他的原因,譬如说被人排挤、上司偏袒等,自己就应该放开心情,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让他们相信,对自己的降职正是他们的损失。

2.说出来 降职者应该合理缓解自己的郁闷情绪,降职并不是丑事,不要因为面子而将事情淤积在心中,最好跟朋友、家人多多沟通交流,让心情得到放松,才能更好地面对明天的工作。

3.行动起来 一方面找准自己被降职的原因,努力充电,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只有自身的不断发展才能让自己找准新的定位,将工作做得更好。另一方面也要适当去做一些工作之外的事情,例如体育锻炼、户外活动等,只有适当的调节,才能放松心情,把自己从降职后的失落中释放出来,满怀激情地进行工作。

被人嫉妒时应该怎么办

嫉妒是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例如,一个人貌若天仙,楚楚可人,而且家庭条件优越;一个人工作能力强,又踏实勤奋,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一个人有很强的亲和力,广交天下朋友,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人都有可能成为别人嫉妒的对象。无论是嫉妒别人的人,还是被人嫉妒的人,都是非常痛苦的。特别是那些被嫉妒的人,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会有很多烦恼。那么,怎样摆脱这种烦恼呢。

1.辩证对待 一方面,要客观对待别人的嫉妒。有人嫉妒你,说明你有自己闪光的地方。此时,你不妨仔细审视一下自己,充分挖掘自己的长处,说不定还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另一方面,要从主观出发,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对于别人的嫉妒,要善意对待,不要摆出一副忧愁烦恼甚至仇恨的样子。一定要保持冷静,想想那些谣言是怎样引起的?是空穴来风,还是捕风捉影?如果是前者,应当作别人对自己的告诫,时时提醒自己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如果是后者,说明自己真的有不足之处。“忠言逆耳利于行”,要从那些挖苦、冷嘲热讽中找到自己的缺点不足,及时改正。

2.对自己充满信心 要相信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自己行得正做得端,不要被别人的嫉妒吓住。俗话说得好,“白天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要对自己充满信心,不被流言蜚语困惑。如果你不相信自己,对自己心存怀疑,整天怀疑自己这做得不好,那做得不对,这样势必会使你每天忧心忡忡,心情糟糕,做什么事情都小心谨慎或无精打采。这样,这不是正中了嫉妒你的人的陷阱吗?只有扬起自信的风帆,才能走出被人嫉妒的旋涡。

3.拥有豁达的胸襟 比大海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胸怀。拥有豁达乐观的胸怀,学会理解别人的苦衷,不去计较别人的言语行为,伸出你的双手,拿出你的真诚,热情坦诚地与别人相处,肯定会有很多人喜欢你,支持你。特别是那些嫉妒你的人,更不能故意疏远,“以德抱怨”,用“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量去对待他们,说不定他们会被你的真诚善良所感化。这样你和大家都是朋友,大家都了解你为人处世的原则,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造成重大过失的心理因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些都是说在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地会犯过失。错误虽然不是故意而为之,但同样有心理因素的影响。

1.粗心大意,疏忽失职 重大过失的发生往往是违背行为人本来意愿的。行为人本来完全可以预见或判断到自己这些行为会造成不良后果,且极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却因疏忽大意而没有及时阻止,最终导致重大过失的发生。总的来看,导致疏忽大意的心理因素如下。

(1)缺少应有的责任感或使命感,工作马虎,粗心大意。

(2)注意力不集中,稳定性差,易分心于它物,易受外界各种因素干扰。

(3)做事草率,记忆模糊混乱,思维不够严谨,判断不够全面。

(4)专业知识掌握不好,不熟练,因而在紧急时极易酿下大错。

2.太过自信 这种情况与上述不同之处在于,行为人已经注意到自己行为可能造成重大过失,并预见或判断到危害结果的发生,却因太过自信,或心存侥幸的心理,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掉以轻心,没能采取适当的防范,最终使危害在眼皮底下发生。

然而,不管是何种心理因素造成了本不该有的重大过失,行为人都应对此负责。因为,行为人没有尽到自己的义务,或疏忽失职,或缺乏注意。对于肩负重大职责者,应充分认识到以上心理因素的负面作用,防止对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

面对挫折时的心理调适

生活中,人际关系紧张、恋爱受挫、学习成绩不佳和工作不顺等大大小小的挫折总是无法避免的。再成功的人,也不可能没有经历过挫折和失败,更何况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挫折和磨难是必不可少的。面对挫折做适当的心理调整很有必要,以免陷于挫折造成的不良情绪中不可自拔,进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做好心理方面的调适,首先应认识到,所谓挫折,即指为实现某一目标的行动受到阻碍而无法克服时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如果挫折的障碍与压力持续时间长,必使人处于不利身心发展的逆境之中。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挫折也有好的一面。经历过挫折和失败的人,才有足够的阅历和自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挫折对人有激励作用。成语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逆境的磨炼和挫折的洗礼,可能正孕育着成功。而永远风平浪静的环境,对性格、认识的形成并无益处。因此应抱有这样的态度:挫折是对人的试金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遇到挫折时,不要怨天尤人,应以积极主动的心态看问题,从挫折中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