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交往讲礼仪(家庭生活智慧全书)
13759800000006

第6章 个人与家庭的礼仪规范(3)

有一则故事: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与其丈夫阿尔伯特相亲相爱,感情和谐。一天,维多利亚女王公事完毕,深夜返回卧房。见房门紧闭,就敲起门来。房内,阿尔伯特问:“谁?”女王回答;“我是女王。”门没有开。女王再敲,阿尔伯特又问:“谁?”女王回答:“维多利亚。”门还是没开,女王徘徊半晌,再敲,阿尔伯特再问:“谁?”“你的妻子。”女王回答。这时,门开了,丈夫双手把她拉了进去。这说明,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多重角色,环境不同,自然角色转换,女王也不例外。她在王宫里是高高在上的国王,在丈夫面前却是妻子。她深夜回到卧室敲门,屡敲不开,因为角色“定位”失当,措辞不得体。

说话要合时宜

口才表达是在一定的客观环境里进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关系环境、场合环境,而最重要的是说话的具体环境,即语言环境,简称语境。人们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一词一语,一篇讲话,都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总是和特定的语境相联系的。受特定的语境所制约,话语的含义和表达的效果也总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口才好的人,不仅要善于切合环境,而且要善于利用环境。如果说话不注意与环境相结合、相协调,就会“不合时宜”,很容易闹出笑话来。

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阔人家,在孩子满月时举行庆宴,前来庆贺的人见到孩子,有的说孩子将来一定能当大官;有的说孩子将来一定能发大财;有的说孩子将来一定能成大才等等。这时有一个人却说:这孩子将来会死的。尽管他所言确有根据,符合客观规律,但因为说话的场合和喜庆的气氛不相协调,也是令人反感的。

在表达时既不要把重大的事说得很随便,也不要把琐碎的小事说得冠冕堂皇。在表现情绪方面,谈到暴行时,你要用愤怒的口吻;对于喜事,要用欢乐的口吻;对于可悲的事,要用哀伤的口吻。一般情况下,上课时间在教室里,说话一般比较庄重、严肃,话题也比较集中;休息时间在公园里,说话一般比较自然、随意,话题也比较分散;在公文事物处理中,一般不用谈家常的语气和口吻;在亲人促膝谈心时,则不适宜用公文程式。

有口才的人,一定要审时度势,善于利用语境。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前往华盛顿会见美国总统罗斯福,请求共同抗击德国法西斯并提供物资援助。清晨,当丘吉尔洗完澡正裸着身子在浴室踱步时,有人敲了浴室的门。出现在门口的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罗斯福看到丘吉尔一丝不挂,便十分尴尬地想退出去。丘吉尔幽默地说:“进来吧!总统先生,大不列颠的首相是没有什么需要对美国总统隐瞒的。”说罢,这两位世界名人哈哈大笑起来。

丘吉尔利用当时的环境,不仅掩饰了他的窘态,还表达了联袂抗敌的坦诚。正是由于丘吉尔的巧言妙语给罗斯福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使得后来的会谈取得了完满的成功。

要做到随机应变

化不利为有利,这也是口才表达主体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和技能。在人际交往中,由于情况错综复杂,往往会遇到始料不及的情况,这就要求主体临场及时调整说话内容,改变说话的方式、方法,机敏、巧妙地应付意外。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能对外来的信息及时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然后有针对性地作出回答;其次,要能审时度势,把握契机,从细微处见本质,遇到意外情况不惊惶失措,而巧于周旋,在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改变面临的困窘局面。

随机应变有时还能“化险为夷”,免除杀身之祸。传说,一年盛夏,刘罗锅刘墉脱衣光背,把辫子盘在头顶,伏案阅读书稿,突然乾隆皇帝向院内走来。他来不及穿衣,便钻在案下,将桌布拉好,想等皇帝走了再出来,谁知被乾隆看见了。乾隆坐下,示意四周众人安静下来。刘墉见没有动静,心想皇帝肯定走了,便撩开桌布露出头来问道:“老头子走了没有?”这句话惹恼了乾隆:“刘墉,不得无礼,什么老头子,别的罪可恕,你凭什么叫我老头子?如果说不出道理,立即赐死。”

刘墉不慌不忙,从容笑道:“老头子这三个字是大家公认的,非臣臆造。容臣详说:皇帝称万岁,活一万岁,岂不为老?皇帝乃万民之主,岂不为头?皇帝乃真龙天子,岂不为子?老头子,这三个字乃简称也。”乾隆听了,哈哈大笑。刘墉凭自己的如簧之舌救了自己的命。

在现代口才实践中,随机应变也是极为重要的。

在一次智力竞赛上,主持人问:“三纲五常的‘三纲’指的是什么?”

一名女学生抢答道:“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她的回答,正好把三者的关系颠倒了,引起哄堂大笑。

女学生灵机一动,立即补充道:“笑什么,我说的是‘新三纲’。”

主持人疑惑地问道:“怎样解释?”

女学生不慌不忙地说:“现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领导者,都是人民的公仆,岂不是臣为君纲吗?当前,国家实行计划生育,这孩子成了父母的小皇帝,岂不是子为父纲吗?在许多家庭里,妻子的权利远超过了丈夫,到处是‘妻管严’、‘模范丈夫’,这岂不是妻为夫纲吗?”

好一个“新三纲”!话音未落,同学们都为这位女同学随机应变的能力而鼓掌喝彩。

d.不要吝啬你的赞扬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优点能得到别人承认,也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赞扬,所以我们应该把别人渴望、自己也渴望的东西献给对方,这是最真诚的慷慨大方。

表示尊重就是最好的礼物和报酬;表示赞扬就是心灵的雨露和阳光。赞扬别人,是微小的一笔“投资”,但得到的“利润”却非常大。我们为什么不肯经常这样做呢?

一句轻轻地夸奖,能使人如沐春风。正确的赞扬别人,既取悦别人,又使自己如愿以偿,这种美事,何乐而不为!

有许多人并不是不明白赞扬的魔力,而是有种种“理由”使他们不愿去赞美别人。这些理由在逻辑上也许不错,但它却严重阻碍了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走向最佳状态!

总的来说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心态不够积极,另一方面是不大懂得交际的奥秘。你要尽快走出赞扬的误区,发现别人的优点,把你的赞美献上。

有一双寻找美的眼睛

正如任何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缺点和过错一样,任何一个人也不可能没有值得赞赏的优点和长处。我们要让别人喜欢自己,自己就要先喜欢别人,关心他人,了解他人。我们要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关心和了解,要看到别人的潜力,而不只是看到别人已经体现出来的价值。如果这样想和做,你就不会认为什么人一点值得赞赏之处也没有。

最重要的是能否看出对方的优点,即使这个优点很渺小,你应当独具慧眼,有伯乐的眼光,善于发现和赞赏。这一点对于学会赞扬别人,对于发展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有很大的好处,有时候甚至会成为你一生中的重大收获。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发现别人有什么优点,就及时和直接地表示赞扬。不要等到将来,不要等到对人有所求时才想起来,真正的赞美是把人与人之间应当存在的相互尊重与友爱表达出来,而且当你称赞别人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愉快,正如同艺术家把美献给人们时,自己也会感到愉快一样。

因此,当你要赞扬别人时,要做到你所发现的对方的特色、潜能、优势最好是别人谁也没有发现,甚至是他自己也没有发现的内容。你的赞扬会令他恍然大悟,瞬间即增强自信,从而对你产生好感。

要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还需要你在平时多观察,多多加以练习。

别自己夸耀自己

很多人喜欢自我炫耀,自我陶醉,有一点小成绩或小胜利便沾沾自喜、大肆宣扬,这其实是不可取的。

自我夸耀是交际中的一个致命之处,因为没有人坐下来听你胡吹乱侃你所得的荣耀。有许多人因为自我夸耀而导致了自身的失败。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自夸的话千万不要挂在嘴边,例如:

“不是我,就没有这个公司!”

“要是让我来做这件事,比他强多了!”

“现在的人比我们那时可差远了。”

这种话若常常挂在嘴边,那你的形象肯定一落千丈。

因此,假若你真的很出色,那么就让别人来赞扬你,给你面子。

让别人来赞扬你吧!

如何更好地赞扬别人

在赞扬别人时,要注意场合、对象及赞扬的内容,赞扬的话也是一把双刃刀,说得好时能增进人际关系,说得不好反而破坏了人际关系。在赞扬别人时,最忌就是敷衍了事,不着边际,自以为口才过人,受赞扬的人却如坠云雾,不知所云。

因此,在赞扬别人时一定要方法正确,千万不可滥用。

赞扬要出于真诚

不真诚的赞扬,给人一种虚情假意的感觉,或者会被认为怀有某种不良目的,被赞扬者不但不感谢,反而会讨厌。言过其实的赞扬,不能实事求是,会使受赞扬者感到窘迫,也会降低赞扬者的威信。

赞扬要不失时机

对朋友、同事身上的特点,你要尽可能地随时随地去发现。如果你真心喜欢,就要抓住时机,积极反馈。他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所说的一句话、所做的一件事,你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赞美的时机多种多样,但一般以当时赞美为好,当众赞美为好。

与对方的内心好恶相吻合

他自己认为是缺点,内心极为厌恶,但却被你夸奖,这会令他无法接受。对别人的短处赞美会使人认为你在嘲笑他,并且会认为你是一个浅薄无知的人。

减少模式的套话

一些模式化的赞扬别人的话最好不要套用,最好是就地取材,或别出心裁,推陈出新等等。

如果你到一个朋友家做客,主人是一个种花高手,你就赞扬他种的花很美和比较罕见;主人养了一条狗或一只猫,你应该恭维狗和猫的乖顺灵巧。

寻找对方最希望被赞美的内容

各人有各人优越的地方,有自知优越的地方,他们固然盼望得到别人公正的评价,但在那些还没有自信的地方,尤其喜欢受到人家的恭维。例如女孩子,都喜欢听到别人夸赞她们美丽,但她的姿色倾国倾城,就不要再赞扬她的美丽,而应称赞她的智力。如果她的智力又恰好不如别人,那么你的称赞一定会使她雀跃无比。

多在背后赞扬别人

在背后赞扬人,是一种至高的技巧,因为人与人之间难得的就是背后能说好话,而不是坏话。如果朋友知道你在别人非议他时挺身而出,主持公道,一定会非常感激你。

采用含蓄性的赞美

过分直露的赞美会令人感到肉麻,抽象含蓄的赞辞却可使人迷醉。语辞本身含有多方面的意思,可做多种解释,对方会不自觉地往好的方面去想。譬如你赞扬她:“你的眼睛好漂亮!”,如果对方真的如此,她只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如果并非如此,这便成了一种讽刺。所以,倒不如说:“你很有气质”,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e.善意的忠言也要讲方法

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微笑以待、和善相处是很重要的,要想关系更进一层,除了关怀和赞美外,还要善于对他的缺点、不足提出善意的批评和忠告,这样往往能赢得对方的信任,甚至将你视为他的知己。

自古以来,就有“忠言逆耳利于行”的说法,忠告的话听起来都让人难以接受,甚至会引起反感或抵抗,取得相反的效果。

你的一句话可能赢得他人的尊敬,也有可能招来打击报复,因而在对人提出忠告时,要慎之又慎。

我们通常认为批评他人,指出其错误或不足是有益之举,其实不然,那些言语激烈的批评很多是毫无作用的。只能说明你自己有指责别人的心理需要。

感觉受到攻击的人很可能会做两件事,或因胆怯和羞愧而退却,或因恼怒而还击。

好指责就如同爱发誓,实在不是一种好习惯,这习惯给我们自己带来了什么呢?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让别人不舒服也让你自己不舒服。

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在想指责他人的时候克制住自己,提醒自己这么干将会多么惹人讨厌——“双方感觉都会很糟!”一想到这一点,你再发现自己又想张开嘴指责时马上克制住,提醒自己:“看我又来了!”这样做有可能让你将指责变成宽容和尊重。

不要急着指责他人,你将可以感觉到自己灵魂深处还存有一方沉思的净土。

不要真说“你错了”

改变人的态度,实际上就意味着他人的态度不符合我们的要求。你也要切记:在劝说对方的时候,不要“率直”地说“你错了”这类的话。如果你这样说了,不但改变不了对方的态度,还会弄巧成拙,招致对方的反感或产生敌对的情绪。

我们自己也可以平心静气地想,如果我们已经觉得自己真的错了,可是,还有人不顾我们的自尊,一再地指出我们的错误,那么,我们是不是也会觉得难堪,而有可能奋起反击,顽固地申辩说自己是对的呢?又有谁不想努力地保护自我的形象,以免使它受到伤害呢?

这就是说,人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都忌讳别人直接指出自己的错误。既然如此,我们在劝说别人的时候,就得多加注意,不要轻易让“你错了”说出口。尤其是千万不要强迫人家当面承认错误,而是要采取一些温和委婉的形式,巧妙地暗示出他错在哪儿。

总之,在改变对方态度时,一定要注意维护对方的脸面,保护他的尊严。过分地直率地指出对方的错误,等于剥夺了对方的尊严,撕破了对方的脸面,也等于宣布自己是不被对方欢迎的人,这样,即使你的意见再好再有用,也难以让它发挥出“效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