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家庭如何安全用药
13759500000026

第26章 中药安全常识(2)

人参性温,在热病期,身体未虚者不宜大量服用,有些人服用后,出现口干舌燥的上火表现,宜减药或停药。西洋参性寒,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因会引起腹泻。

人参、西洋参同属补药,价格较贵,适当久服有治本的作用,古人曾用独参汤用做急救。用此类药物,应当单煎,多次煎服,不要与其他药合煎以免浪费。

人参、西洋参为干品不好分开时,可放入容器中,上锅蒸软,再切成片应用,剂量一般为3~6g,重症患者可用到30g。

忌与萝卜同服用,也不要饮茶。

10.大、小活络丹的区别

大活络丹和小活络丹同为熄风解痉药物,虽仅一字之差,但功效各异,主要区别为:

(1)药味多寡不同:大活络丹处方由人参、防风、白花蛇等近五十味药组成,而小活络丹处方的药味相对较少,方中用川乌、草乌祛寒湿、散风邪;天南星祛风通络;地龙熄风解痉;乳香、没药活血散瘀。

(2)功效各异:大活络丹主治因气血不足、风寒外邪侵袭或肝风内动所致诸症,能舒筋活络、祛风散寒、镇疼止痛,适用于四肢麻木、腰腿疼痛、半身不遂、手足拘挛等症;而小活络丹适于感受外风而身体壮实的患者服用,症见风寒滞留经络所致关节疼痛、手足麻木、周身酸痛等症。

由此可见,大活络丹适用于气血亏虚、内风所致的病症,为“治肢体大证,必备之药也”。而小活络丹治日常身体壮实而感受外风所致的病症,在选药时要仔细辨证,两药不可混用。

第二节中药禁忌

1.牛黄解毒片也有毒性

牛黄解毒片是由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组成。

在其配方中,大黄、黄芩、桔梗、甘草、生石膏虽然用量较大,但它们毒性较低;牛黄、冰片毒性亦较低,且用量较小。唯有雄黄毒性最强,用量较大,其主要成分硫化砷,含砷约75%,含硫为24.9%,遇热易于分解氧化,变成有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即俗称的砒霜,其毒害作用可影响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少数患者还会因此而发生变态反应,表现为药疹和休克。因此,应用牛黄解毒片不可过量。

牛黄解毒片有大片与小片之分,大片每片0.6g,含雄黄0.05g,小片每片0.3g,含雄黄0.033g。大片成人服用不宜超过6片/d,小片成人服用不宜超过9片/d,孕妇与过敏者忌服。

2.牛黄解毒丸不宜久服

中药药性温和易让人感觉安全,于是有人会把中药当作日常用药,有事没事吃两口。这样时间长了对身体会造成危害。

例如,有的人长期服用牛黄解毒丸来改善便秘,但是,牛黄解毒丸中含有毒性成分,不能长期服用。事实上,还有很多中药本身就具有一定毒性,像中药配方中的黄芩、大黄、生石膏、牛黄、冰片等。

常用中药中毒性最大的是雄黄。雄黄有解毒、祛痰、消肿功效,常用于治疗哮喘、湿疹、肺炎的中药配方。但它含As2S3,必须谨慎使用。含砷的中药除雄黄外,还有信石;含砷的中成药有牛黄解毒丸、牛黄消炎丸、六神丸、安宫牛黄丸、至宝丸等。砷对身体的损害突出表现在皮肤上,症状为色素沉着、皮肤过度角质化、增生皮肤疣等。

3.保和丸与小苏打不可同服

保和丸与小苏打片都属于胃肠道用药,有些慢性胃病患者会来个“中西合用”,将两者一起服,以为会增加疗效。殊不知,保和丸与小苏打合用后疗效不仅不会增加,反而大打折扣!

保和丸主要由焦山楂、炒神曲、制半夏等组成,有机酸成分较多,为酸性制剂;而小苏打片的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为碱性药物,若二者同服,会发生酸碱中和,进而导致药效的降低甚至消失。

在服用保和丸时,一定要对小苏打片敬而远之。此外,山楂丸、香砂平胃丸等也是慢性胃病患者常服的药物,均为酸性制剂,服用时也不能与小苏打片、复方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凝胶等碱性西药一起服用。

4.服用六味地黄丸要得法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六味中药组成。方中熟地黄滋补肾阴、益肾填精;山药滋脾补肾;山茱萸滋肾益肝。三药合用,其有补肾治本之功;泽泻配熟地黄而泻肾降浊;丹皮配山茱萸以泻肝火;茯苓配山药而渗泻脾湿。此法配伍即所谓“三泻”。古人如此巧妙的配伍,虽是补泻并用,但配“泻”是为防止滋补之品产生滞腻之弊,实际还是以补为主。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补肝肾的功用,临床主要用于肝肾阴虚证,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聋耳鸣,盗汗遗精,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舌红牙痛,大便干燥,小便短黄等症。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等病。六味地黄丸还具有良好的抗衰延年作用,被视为上等保健药品之一。但是,无论用于治疗疾病还是滋补养生,必须具有肝肾阴虚的一系列表现,才是本方的最佳适应证,否则将会使热证更热,寒证更寒,对身体产生危害。

5.乙醇过敏者慎用藿香正气水

对于乙醇过敏者,服用藿香正气水时一定要慎重。因为藿香正气水属于酊剂,它不以水为溶剂,而是采用一定浓度的乙醇溶解。所以对于乙醇过敏的人来说,服用了就会产生变态反应,出现全身发热、心跳加快及皮肤潮红、起粒状丘疹、瘙痒等,有时甚至出现心悸、气短、烦躁不安、血压降低等症状。有关专家还提醒乙醇过敏的人,凡标明酊剂的药,都是以乙醇为溶剂制成的,购买和服用时一定要慎重。

6.云南白药也有不良反应

云南白药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抗炎、愈伤等药理作用。但如果用法不当,用量过大等亦可发生中毒或变态反应。

一般成人用量为0.2~0.3g,4h1次。其中毒量为2~4g,若24h内超剂量连服2~3次,将会增加中毒的危险性。

国内有关文献报道,云南白药引起变态反应性休克,有的出现急性肾衰竭,导致房室传导阻滞。中毒症状主要有口、舌、四肢麻木、呕吐、头痛、心悸、胸窝部灼痛等,个别人出现低血压或高血压以及心律失常、心率减慢等,与乌头碱类药物中毒相似。有的患者5天内连服云南白药4瓶(计18g),超过常用量3倍以上,出现中毒症状。有的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等。

对出现中毒者,除使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PP粉)洗胃、50%硫酸镁导泻外,如出现心率失常、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可使用阿托品或654-2,还可用绿豆适量、红糖(100g)、甘草(50g,纱布包)煎汤服。

7.哪些人要慎用复方甘草片

复方甘草片因其疗效确切,服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又为非处方药,因而颇受人们青睐。但本品内含阿片粉,易产生依赖性,久服可能成瘾。必须慎用。

(1)怀孕或哺乳期妇女不宜用。因本品可通过血液、乳汁,会影响胚胎发育,及吮乳婴儿产生依赖性。

(2)前列腺增生及排尿困难者不宜用。因服用本品后,会减少尿液排出,易使病情加重。

(3)有饮酒成癖或烟瘾过大的人,服用本品容易产生过量服用或滥用现象。

(4)情绪不稳定者及儿童,服用本品时,必须监护服用。

(5)有严重胃炎及胃溃疡患者慎用。

为了用药安全,如有疑问,或有某些不良反应,必须及时向医师或药师询问。

8.切忌滥用六神丸

驰名中外的六神丸,是家庭常备良药之一,沿用至今已有250多年历史。它主要由牛黄、麝香、蟾酥、雄黄、冰片、珍珠六味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近年来研究发现,六神丸还有强心、抗惊、镇静与增强免疫力等作用。然而,如果滥用六神丸,极易招致不良反应,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如服用地高辛的心脏病患者,即使应用常规剂量的六神丸,仍然会引起不良反应。

何以会中毒?主要因为六神丸含有蟾酥,其有效成分为蟾毒素等。一旦滥用,有的一次过量即中毒,也有的多次过量服用而中毒。中毒离服药时间,快则20min,慢则0.5~2h,个别在12h以上,故需严格控制适应证与剂量。且应对小儿慎用、新生儿禁用。

六神丸还有一种不良反应,即引起变态反应。这与用量无关,而且不论内服外用均会发生。大都在24h内,表现为药疹,其形状各异,瘙痒难忍。也有的出现喉头水肿,表现为咽部充血、会厌肿胀、吞咽困难、咽喉梗塞、呼吸不畅等。个别严重者还会出现过敏性休克,需立即抢救。此外,六神丸含有雄黄,为砷的化合物,不宜与助消化药多酶片及胃蛋白酶合用,也不宜与抗贫血药富马铁片同服,否则会降效或失效,更不宜与解痉止痛药阿托品等联用。六神丸还含有麝香成分,故孕妇禁用。

9.服人参也有禁忌

伤风感冒发热

不论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必须祛邪外出。人参补气,会使外邪滞留体内不得外泄,延长病程,长期服参者,感冒期应暂停。

急性肝胆疾患

急性传染性肝炎、SGPT升高、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出现腹痛、黄疸、发热等症。如用人参,会助湿生热、气滞郁结,病情加重,SGPT不易下降。

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

属湿热积滞。治疗应消食导滞,和胃清肠,不宜补益,更不宜用参,否则胃肠更加壅塞,病情加重。

胃窦炎、溃疡病急性发作和出血

人参补气,气愈盛,火愈旺,则疼痛难解,出血难止。

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咯血

常有咯血、痰中带血、咳嗽,有的有低热,中医辨证为阴虚火旺,肺阴亏损。人参会伤阴动火,致咯血加重。

高血压

虽说人参对血压有双向作用,小剂量升压,大剂量降压。但从临床来看,人参能加重肝阳肝火的症状,并且剂量难以掌握,故高血压者一般不宜服之。

青年人遗精早泄

人参有性激素样、和促性腺激素样作用,能提高性功能。青年遗精早泄者,往往性敏感过高,服参后会加重遗泄。

10.六神丸莫与华素片同服

六神丸和华素片都是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病的常用药物。但二者不宜同时服用。

六神丸对咽喉肿痛、口舌糜烂、声带息肉、牙痛等疾病有着独特的功效。而华素片也常用来治疗咽喉炎、口腔溃疡、扁桃体炎、声音嘶哑及口臭等疾病。华素片中含有活性碘,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菌等作用;而六神丸中含有朱砂,朱砂中的二价汞能与华素片中的碘结合,形成碘化汞类有毒汞盐沉淀,后者会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物性肠炎。故二者不能同服。

11.板蓝根并非人人皆宜

时下用板蓝根治感冒的人真不少,殊不知风寒型感冒,夹有湿邪的感冒,寒凉体质的人均不宜服板蓝根。

感冒大多由病毒感染所致,中药板蓝根虽有抗病毒的作用,但中医学把感冒分为风寒型感冒和风热型感冒两大类,又由于季节的不同,感受外邪(致病因子)的不同,又有夹湿、夹暑、夹燥的不同,如果患感冒不分寒热、虚实和夹杂,一味用板蓝根治疗,是不科学的。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有“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法则、板蓝根属清热解毒的中药、性大寒、味苦、风寒型感冒患者用之等于“雪上加霜”。因此,风寒型感冒,夹有湿邪的感冒(寒、湿同为阴邪),寒凉体质的人均不宜服板蓝根。另外,脾胃虚寒的人也不宜用。

12.中药泡茶不宜常服

由于喝茶的好处很多,人们都喜欢喝茶,这是无可非议的,随着保健意识的增强,不少人常常在茶中放一些中药,以增强喝茶的疗效,如有人嗓子痛,就在茶中放点胖大海,以清热利咽;有人血压、血脂高,常喝用决明子泡的茶;有人心脏不大好,就常喝银杏叶茶;至于枸杞子由于色红,又有补血滋阴的作用,喝枸杞子泡茶的人就更多了。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中药外,人参、甘草、西洋参、杜仲等中药亦常常被人当茶泡饮。像这样长年累月地用中药泡茶是否有不宜之处或者说有害呢?答案是肯定的,即不宜常服中药泡茶。

(1)是药三分毒:药物是用来治病的,任何中药都有一定的毒性,千万不可长期服用,正如(黄帝内经)所说:“久而服之,夭之由也。”意思是说,如果长久地服用一些中药,可使此药所入脏气偏胜,其脏气偏胜,就会影响另一脏的功能,也就是说,尽管你服的中药是针对你的病症而选用的,亦不可长久服用,病差不多了,即应停药。

(2)喝中药茶宜辨证:祖国医学治疗疾病最大的特点是“辨证论治”,对症下药,但很多人喝药茶不是在医师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病情、体质的药茶,而是随个人的喜好饮用药茶。如有的人气本不虚,却常喝人参茶,要不了多久,就会上火、咽干;有的人阴不虚,常喝枸杞茶。中医讲究“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即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药物,选择药茶也应这样。

(3)喝中药泡茶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宜:运用中药泡茶进行保健养生,必须因人、因时、因地而宜,绝对不能随意喝之。因人是指人们因年龄、性别、职业、体质不同所选择的药茶亦不同,如干重体力活的,可喝点西洋参茶,因为干重活耗气伤津,易造成气阴两伤,而西洋参既补气又养阴;如脑力劳动者,因用脑过度,常致使心血不足,就应喝点枸杞、莲子茶。因地是指因地区不同,地理环境差异很大,人们所喝的药茶亦不同。因时是指春夏秋冬季节不同,所喝药茶也有讲究。

总之,运用药茶保健,必须讲究科学,最好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千万不要长久的饮服1种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