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基层党委书记工作指南
13758400000047

第47章 锐意创新勇于改革(1)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可说是创新的结果。

——[英]穆勒

事业上最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

——邹韬奋

创新,即创造、革新。首先是改掉或革除事物中不合理的、陈旧的部分;然后使之合理、完善。合理、完善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进行革新、创新。优秀的党委书记的改革观念、创新观念都是比较强的。

创造与创新是社会前进的火车头。无论一个人、一个组织(如企业),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不革故鼎新、不兴利除弊、不激浊扬清,不涤污荡秽,而是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在剧烈的竞争中,必然处于被动挨打的劣势状态,甚至遭到无情的淘汰。

第一节领导活动具有创造性特点

创新是领导者发现新事物或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或新创意,妥善解决问题或推动新事物发展的过程。一个领导者创新能力的大小或有无,关系到其组织的兴衰成败。

一、许多事情必须倾其智慧

事物的发展并非都是笔直前进的,而是有直有曲、有进有退,有时走“一”字,有时走“之”字。人的思路往往也不能直来直去,想把一件事情做好或圆满解决一个问题,有时得以退为进,采取迂回的方法,不能强攻,而得智取。下面是一个《智取九龙杯》的例子。

有一个重要的外国客人,访华结束后,取道上海回国。我国领导人在上海一家大饭店举办欢送晚宴,宴会上使用的是极其珍贵的九龙杯。这种酒杯在斟酒时,酒杯上的“龙嘴”里衔的一颗金珠会闪闪放光。

这位外宾见了爱不释手,可能是由于一些醉意,顺手将一个九龙杯放进了公文包。此事发生后,让我们的工作人员很为难,既不能向外国人直接索要,又不能让这套珍宝少一个。当时在场的我国一位领导人,听到汇报后指示,珍宝一定要追回,但必须想个好办法。他思考了一会儿,问负责接待的同志,晚上为外宾安排了什么活动?他们回答说:“看杂技表演。”

这位领导人一听高兴了,马上吩咐安排一个魔术表演,让魔术师取回九龙杯。

魔术开始,只听一声枪响,桌子上放的三只九龙杯一下子少了一个。正当观众们惊讶的时候,魔术师走到那位外宾面前,彬彬有礼地转向观众说:“我把那只九龙杯变到了这个公文包里了!”

一切都按我们的计划实现了,既取回了九龙杯,又保持了外国客人的面子。

像这样的事,直来直去肯定不行。思维或思路要有创新性,想出个巧妙的办法来。

二、没有创新就谈不到领导

创新贯穿于领导活动的整个过程,领导活动的实质就是创新,没有创新的领导活动,可说是无意义的活动。

1.从领导活动的运行过程看,创新是领导活动得以进行的源泉和动力。在开展领导活动中,如果不勇于创新,就难以对复杂多变的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就难以想出新主意、新方案、新举措,也难以有效地突破各种保守力量的阻挡,因此,工作就难见成效。

2.从领导活动运行的机制看,创新是领导活动得以前进的关键因素。领导活动是一种多维度、多层面、多因素、全方位的复杂劳动。有的专家将领导活动概括为四句话:当政之要在于兴业;从政之策在于创新;治政之道在于安民;施政之首在于廉政。从中可以看出,安民的关键在于兴业和廉政;而兴业的关键在于创新。

3.从领导的本质角度看,领导就是服务,也就是向被领导的群众提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正确而可行的方针、政策,这里的“结合”就是创新。

4.从领导的职能角度看,开展领导活动、制定组织目标、完成重要任务,就要立足现在,把握趋势,探索未来,这就意味着创新。斯大林说得好: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前无古人的,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新事物、新问题,这就要求领导者不拘泥于旧的秩序和已有的经验和结论,不断带领群众开拓前进。唯有创新进取,才能打开新局面,创出新成绩。正如邓小平所指出:“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没有这样一批闯将,我们就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情况,就无法赶上更谈不到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5.从劳动创造性的特点看,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所对劳动的创造性特点作了如下表述:聪明而丰富的才智;经常总结与积累新经验;不断进行实验;能摆脱不必要的束缚,思想解放;对美的追求;对新事物的强烈感受能力;灵活性和思维的独立性;高度的创造热情;集中智力的能力;解决难题的意志和毅力。领导活动特别是处理难题,一般都体现这些特点。

6.从中外历史上看,大凡有作为的领导者,无不重视创新和善于创新。除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杰出代表,还有中国的秦始皇、汉武帝、孔明、孙中山等,国外的拿破仑、华盛顿等许多一代代人中之杰,他们开创的伟业是与其非凡的革故鼎新精神不可分开的。以兵战为例,胜者乃胜于新谋略、新战术、新武器,败者乃败于战略、战术和武器的落后。

三、解决问题需要创造性

为什么说解决问题需要创造性呢?梁建成等专家认为,一是因为处理一些难题,一般没有现成套用的规则。每一种领导活动、每一项领导任务,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即使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由于时过境迁,后人每前进一步,仍然需要自己去探索。二是因为难题的处理没有固定的方法。有些问题的出现往往是随机的、多种多样的,并各有不同的成因与表现。对不同问题,要进行不同的考虑,拿出不同的对策、办法,即使仿效、模仿、运用别人的方法,也要有针对性地做必要的调整、修改和完善。三是因为人的认识不是无限的,领导者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未知世界,这需要花力气、动脑筋去认识、去发现、去研究。要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倾向性、潜在性的问题,要从已知的事物中发现未知的事物,要从所谓“完善”的事物中发现缺陷,领导者必须运用创造性思维、最大限度地减少认识上的局限性。

领导者遇到棘手难办的事情,一般是找不到可以仿效的现成答案的,必须动用自己的全部知识、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潜能,运用创造性思维,找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横店集团对“草”的质量不好这个难题,是怎样解决的呢?

横店集团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我国北方天气一冷,草就黄了。可在国外,即使下了雪,雪下面的草还是绿色的。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草种的问题,如果能改良我国的草种,使它耐寒,草一样能四季常青。

还有一个现象:为什么我国的牛肉、牛奶就卖不出好价钱?这是牧草的问题。新西兰能成为农牧业发达的国家,就是因为那里没有污染,所有奶制品都是新鲜的,所以销路自然就好。如果能够改善我国的牧草状况,牛肉、牛奶也能卖出好价钱。

横店于是致力于改良草种,但由于石崖地貌不好种草,横店就把他们这种改良的草籽用射钉枪打进石头缝里,草根可以深入石缝达两尺,半年就能长出草来。这种牧草现在已是横店集团的支柱产品。

这个案例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是:通过现象挖掘到事物的本质,从本质上着手进行创新,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如果只是埋头放牧,又怎么能有所创新呢?

第二节创新是共产党人取胜的法宝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生机勃勃的科学理论。如果不创新、不进取、不发展,就不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博览群书、广集资料,目的是批判地分析和改造、利用,以便从中得出科学的新结论。对黑格尔的哲学,抛弃了其唯心主义的神秘外衣,吸收了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对费尔巴哈的哲学,批判了他的机械论的、形而上学的、非历史观的脱离革命实践的观点,而保留了其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从而把德国古典哲学飞跃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工人运动实践中,批判地研究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逐步形成了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是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实现的。马克思一生大部分时间,以批判的态度从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斯密、李嘉图的英国古典经济学进行研究,吸收了他们关于“劳动价值论”的合理思想,并根据自己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的深刻分析,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根据。

马克思曾设想,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在单独一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只有在一切或大多数文明国家里同时举行才能获得胜利。但是,历史造成了另外一种情况:帝国主义链条将在最薄弱的环节断裂。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个落后国家首先爆发并取得胜利,这是列宁根据俄国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创新得出的结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完全证实了列宁的这一伟大创见。

1921年诞生的中国共产党,首先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怎样进行革命。答案是现成的:以俄为师,走十月革命那样的城市起义,夺取政权的道路。结果怎么样呢?这条路在中国走不通。南昌起义失败,广州起义也失败,一些城市起义都失败了。共产党的组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共产党人的鲜血染红了南部中国,毛泽东独辟蹊径,提出了崭新的革命理论,他和他的战友们在湖南发动秋收起义,上井冈山与朱德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打出了红色江山。否则,中国人民所进行的革命事业,可能还在茫茫的黑夜中摸索,还不知要再付出多少惨痛的代价。

上世纪70年代粉碎“四人帮”与“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邓小平提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他果断地冲破“阶级斗争”、“一大二公”(即:片面地追求公社等经济实体的规模越来越大;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一平二调”(即:平均主义和无偿地调拨)、“大锅饭”(即:企业不重视降低成本、不讲求效益,赚了钱全部上缴,亏了由国家补贴,企业经营者用不着费神操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的决策,我们都要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等陈旧、僵化而束缚人们积极性、创造性的条条、框框,号召人们解放思想、迈开大步,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进入21世纪,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毛泽东指出:“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党中央一再提出,“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无或大小,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或领导班子是优秀还是平庸的重要标志。

第三节做一个创新型的党委书记

有些干部的工作时间比别人长,工作起来汗流浃背,忙忙碌碌、紧紧张张,但工作成绩不大,无论下面的群众还是上级领导都不满意,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于是有的学者就认为,创新对于高明的领导者来说,就如同新鲜的空气对于生命的意义。甚至提出“创新者生,墨守成规者死”的断言。

一、创新型人才的特质

在陈天生所写《现代领导科学》中,对创新型人才的特质,列了13条:

1.主动、好奇。他们兴趣广泛,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有旺盛的求知欲并驱使自己去积极进取。

2.敏锐的观察力。能从平凡的事物中侦破出问题的裂痕所在;能找出实际状态与理想模式之间的差距;能察觉到别人未能注意到的情况和细节;能及时发现人们的特殊需要和潜力,并想方设法满足其需要,发挥其潜力,以推动事业的发展。

3.变通性。思维十分活跃,属于多路思维。他们善于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他们能想出较多的点子和办法,提出非同凡响的主张,作出不同寻常的成就。

4.疑问性。他们对现成的事从不盲从,而是大胆发问,勇于脱出一般观念的窠臼。他们在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中,极少有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的情况。

5.独创性。他们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而敢于弃旧图新,别开生面。

6.独立性。他们善于独立行事,不轻附众议,他们生活活动范围广,社会活动能力强,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较高的抱负,态度直率、坦然,感情开放,不拘泥于“小是小非”。

7.自信心。他们深信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价值,即使遭到阻挠和诽谤,也不改变信念。他们总是一往直前,直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达到预期的目标。

8.坚持力。一项创造活动的完成,需要百折不挠、持久不懈的毅力和意志。抓住目标后锲而不舍,不得成果决不罢休。特别在客观环境复杂而问题又百思不得其解、寝食不安之时,有没有坚持力,对一位创新型人才就显得更加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