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环境中有害物质知多少
13757000000014

第14章 环境中的易挥发性有害物质(2)

在用氯气氧化处理水时,水中的酚容易被次氯酸氯化生成氯酚,这种化合物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对饮用水的水质影响很大。天然水中的腐殖酸组分是一种多元酚,其分子能吸收一定波长的光,使水呈黄色。木材加工、造纸工业和制革工业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单宁和木质素等酚类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也来自于炼油、炼焦、石油化工颜料、纤维、塑料、橡胶、药物等工业排放的废气和废水中。除工业废水外,粪便和含氮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也产生酚类化合物,所以城市污水中所含粪便物也是水体中酚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另外,汽车排出的废气和香烟的烟雾中也含有微量的酚。

酚类污染物有何毒害作用

水体受酚污染后,可严重影响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水体中低浓度酚就能影响鱼类的繁殖,质量浓度为0.1~0.2毫克/升时鱼肉会带有酚味,浓度更高时可引起鱼类大量死亡。

甲酚、间苯二酚、烷基取代酚以及烷基取代二酚的毒害作用和苯酚类似,但比苯酚小得多。对苯二酚又名氢醌,进入机体后两个羟基经氧化后成为苯醌而毒性增加,其毒害作用比苯酚要大。苯酚和多数氯代酚对人体没有致癌或致畸作用,但对各种细菌和酵母菌有显着的致突变作用。甲基衍生物具有致癌和致突变性,而多数硝基酚无致癌性但却有致突变性。

吸入高浓度苯酚蒸气,可迅速发生头痛、眩晕、无力等,甚至烦躁不安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尿呈棕褐色。早期可出现巩膜黄染、血总胆红素升高、尿潜血阳性及游离血红蛋白升高等溶血改变,以及蛋白尿、血肌酐、尿素氮增高等急性肾功能损害表现。也可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改变等心血管及肝功能异常等多脏器损害的表现。病情危重时可出现昏迷、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呼吸衰竭,甚至迅速死亡。皮肤接触苯酚后,可致灼伤,并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湿疹及色素沉着。发现苯酚中毒时,要迅速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脱去受污衣服,受污皮肤先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50%~75%酒精棉花擦洗皮肤,直至无酚味。创面再用4%碳酸氢钠溶液湿敷。经口中毒者立即给蓖麻油或植物油15~30毫升口服,或温水彻底洗胃,直至洗出物无酚味。口服时间久,不能洗胃者,则可口服牛奶、鸡蛋清,并用50%硫酸镁40~50毫升导泻。眼部污染可用大量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至少15分钟以上。

当误食酚类而发生中毒时,可先服用20毫升植物油,再用温水或牛奶洗胃。

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定,挥发酚不得超过0.002毫克/升,农田灌溉水中酚含量应低于1毫克/升。

氯乙烯有何毒害作用

氯乙烯是最常用的塑料—聚氯乙烯的单体,在常温、常压下系无色气体,加压时易液化,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聚氯乙烯树脂是线形结构的热塑性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应用于轻工、化工和电器等领域,在制造这些树脂的过程中,残留的氯乙烯单体及受热时放出的氯乙烯,都会污染环境。

氯乙烯急性中毒时,主要表现为麻醉症状。轻者头晕恶心,重者意识丧失,甚至死亡。氯乙烯可损害神经及心血管系统。另外,氯乙烯液体对眼睛和皮肤黏膜还可产生轻度的化学灼伤。人长期受氯乙烯作用时,可导致特殊的血管张力障碍综合征。氯乙烯对人类具有致癌性。

近年来对氯乙烯的毒害作用研究较多,工业生产过程中接触氯乙烯会使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引起肝非实质性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损伤和基因突变。

轻度氯乙烯中毒时,除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外,呈现麻醉前期症状,可有眩晕、头痛、恶心、胸闷、嗜睡、定向力障碍、步态蹒跚、心率减慢及血压降低。重度中毒时症状加重,神志不清、抽搐、持续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可因衰竭而死亡。皮肤接触氯乙烯液体,可引起局部麻木,随之出现红斑、浮肿,甚至局部坏死等改变。

发现氯乙烯中毒时,迅速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更换污染衣服。液态氯乙烯污染眼和皮肤时,尽速用大量清水冲洗。静卧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如解开衣领和腰带等,必要时吸氧。

我国工业卫生标准规定,工厂车间氯乙烯单体的最高允许质量浓度为30毫克/立方米。

三氯乙烯有何毒害作用

三氯乙烯是重要的工业溶剂,常温下为液态,主要作为去脂剂、干洗剂、萃取剂等,例如用作树脂及橡胶的溶剂;萃取脂肪、蜡及石蜡;清洗金属零件、材料及机床,干洗衣服等。也可用于氯乙酸的合成等。三氯乙烯属蓄积性麻醉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本品在光作用下分解出氯化氢,遇火或紫外线照射可生成光气。

三氯乙烯主要作用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对肝脏、肾脏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能引起突然死亡。酒精可增加其毒性。三氯乙烯具有致癌性。

吸入三氯乙烯后,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心悸、恶心等症状,或有眼及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现象。一般在24小时内可恢复正常。轻度中毒时除上述症状外,出现欣快感、易激动、频繁呕吐、步态蹒跚、嗜睡或短暂的浅昏迷。重度中毒时症状加重,并同时可出现昏迷;或以三叉神经为主的脑神经损害;或出现明显的心、肝或肾损害。若未获及时抢救,或继续吸入高浓度三氯乙烯蒸气,最终可导致死亡。若在极高浓度下,可迅即昏迷倒地,四肢抽搐,呼吸、心跳骤停而猝死。口服中毒一般发生在口服后1小时内,除口腔、咽部有烧灼感外,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较明显,肝、肾损害亦较突出。个别过敏病人可出现皮肤红色丘疹、斑丘疹,表现为接触性或过敏性皮炎及全身进行性皮肤硬化症。

发现三氯乙烯中毒时,要迅速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安静卧床休息,至少应观察24小时。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症状时,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或蒸气吸入。皮肤污染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出现三叉神经症状者,可口服卡马西平、氯硝西泮等。禁用儿茶酚胺类制剂,如肾上腺素及含乙酸的药物等。

我国对三氯乙烯的标准规定为30毫克/立方米。

苯乙烯有何毒害作用

苯乙烯是一种石油加工产品,苯乙烯常温下为无色液体,主要用于橡胶、塑料、油漆和药物等制造的化工原料。也可用于制备聚酯树脂及聚苯乙烯塑料,其中也包括一系列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与丁二烯反应制备丁苯橡胶、布纳-S橡胶,与丙烯腈等合成共聚橡胶等。在这些过程中,未聚合的苯乙烯通常可逸入空气中。含乙烯的聚合物解聚时,特别是当其受热时,也有苯乙烯释放出来。

苯乙烯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被机体吸收。其蒸气在呼吸道中滞留约60%。在各器官中分布比较均匀,仅在脂肪组织中发生蓄积。苯乙烯与苯不同之处为:麻醉作用较小,对造血器官影响比苯小,对黏膜的刺激则比苯强。苯乙烯可引起肝脏损害。目前我国工厂车间空气中苯乙烯的卫生标准为186毫克/立方米,这一标准似乎有些偏高,生产当中应该积极进行控制,以降低生产环境中苯乙烯的浓度。

人在苯乙烯质量浓度为20微克/升的环境中暴露10~30秒钟,对眼、鼻及喉黏膜有轻微刺激作用。吸入浓度达2毫克/升的苯乙烯蒸气10分钟,对喉头有轻度刺激,继而嗜睡。3.4毫克/升的浓度可使眼、鼻、喉黏膜迅速受到刺激,口中有金属味、冷漠、嗜睡。停止吸入一段时间后,喉内仍有刺激性感觉,并可感到轻度黏膜疼痛、肌肉无力、情绪不稳定、倦怠,人对苯乙烯的嗅觉阈为0.02~20微克/升。

能引起视觉反射改变的阈值浓度为20微克/升。

检查接触苯乙烯工龄为1~5年的工人时,可发现中枢神经及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如大量出汗、皮肤划纹病、腱反射增强、角膜反射及结膜反射减弱、手震颤、有时瞳孔大小不均、眼球震颤。在许多病例中甲状腺有肥大现象。青年人可出现心脏浊音,血管低血压,中等程度白细胞减少,同时淋巴细胞相对增多,但也可见到白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增多。女性对苯乙烯的作用更为敏感,空气中苯乙烯质量浓度为0.02~0.128毫克/升甚至更低时,可出现月经失调,接触时间更长者,子宫可发生出血;长期接触苯乙烯则具有致突变性,目前也有致癌和致畸的报道。

苯乙烯蒸气对皮肤也有刺激作用。接触苯乙烯的工人,其皮肤有干燥、变厚、皲裂现象,并有皮炎;苯乙烯容易经动物及人的皮肤进入机体。将大鼠尾浸入苯乙烯中,1小时后脑中苯乙烯含量可达14.2毫克/100克,肝中为14.7毫克/100克。在人的皮肤上涂敷苯乙烯0.1~0.2毫升,2小时后可在尿中检查出代谢产物—扁桃酸,在呼出的气体中可检查出苯乙烯。

苯有何毒害作用

苯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易燃的液体。苯是煤焦油的蒸馏产物,是生产香料、染料、颜料、药物、农药、炸药、树脂、合成纤维、塑料、洗涤剂、清漆以及合成橡胶等的原料。由于苯具有溶解能力强,且在常温、常压下容易挥发的特点,常用作印刷、涂饰、黏合、洗涤、擦拭等的溶剂、稀释剂以及化学反应介质等。苯也用于汽油和其他燃料的添加剂,是发动机燃料高辛烷值的基本组分。苯极易挥发,在生产、运输、储存和应用等过程中易散入环境甚至进入人体,产生各种危害。

但摄入量很少。吸入的苯30%~80%进入到血液循环中。吸收的苯约有50%以原形态经肺部呼出。约有10%的苯以原形态可蓄积于体内。其余的苯在肝脏中通过P450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进行代谢,约有10%的苯氧化后使苯环打开,大部分再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后经肺呼出及肾脏排出。苯的氧化物毒性比苯更强。

苯是亲脂性物质,能透过血脑屏障,产生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暴露于高浓度苯中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主要症状为头痛、恶心、激动、麻木、抽搐等。苯可产生血液毒性,苯是骨髓毒性剂,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表现为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嗜多染红细胞等造血细胞增殖减少。苯严重中毒时可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急性成骨细胞白血病是与苯暴露有关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暴露于苯中的工人,其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增加。皮肤长期接触苯会引起干燥、瘙痒、出现红斑或疮疹。反复接触会引起皮脂减少、皲裂等。

发现苯中毒时,要立即将病人移至空气新鲜处。脱去污染衣服,用水彻底冲洗受污染的皮肤和眼,并注意保暖。呼吸和心跳骤停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直至送达医院。误服中毒者应及时用0.5%活性炭悬液或1%~5%碳酸氢钠液洗胃,然后用硫酸镁或芒硝导泻,忌用植物油。可用1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和维生素C2~3克静脉滴注,以辅助解毒,或静脉注射葡醛内酯,以加速与酚类结合。循环衰竭时,忌用肾上腺素,以防引起心室纤维颤动。密切观察病员的神态、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等。

甲苯有何毒害作用

甲苯又名甲基苯,为无色、无腐蚀性、带甜味,且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其毒性较苯小。甲苯主要由石油和石油产品生产过程中衍生而成,在化学工业中可用于许多化学物质的合成,如涂料、油漆、胶以及汽车、飞机汽油的组分等。甲苯主要对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和皮肤黏膜的刺激作用。可见一定程度肝、肾损害,多为蒸气状态呼吸道吸入,皮肤可微量吸收。

高浓度甲苯蒸气吸入时,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这方面的毒性比苯强。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痛、昏迷、疲劳、甲苯的毒害肌肉无力、眩晕、麻木等。甲苯的慢性毒害作用主要表现为神经行为毒害作用。长期接触390~4380毫克/立方米甲苯的工人,其外周淋巴细胞畸变率和染色体断裂率增加、微核增多。长期慢性暴露于甲苯中可造成头晕、头痛、乏力、睡眠不佳、恶心等神经衰弱症状,可引起肾功能和内分泌系统损害,但不会诱发癌症及引起造血系统和骨髓的损害。甲苯有胚胎毒性,可导致后代脑过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或生长发育缺陷等。

吸入甲苯后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憋气、四肢无力、黏膜刺激等表现。轻度中毒时除上述症状外,可有意识模糊,伴有情绪反应;或出现步态蹒跚。重度中毒时症状加重,同时有躁动、抽搐或昏迷。甲苯中毒的救治同苯中毒。

二甲苯有何毒害作用

二甲苯又名二甲基苯,为无色透明、具芳香气味的挥发性液体。二甲苯常用于制造染料、人造麝香和合成纤维等。也用作墨水、松香、黏合剂、脱脂棉的溶剂及燃料的组分。在冶金、炼焦过程中,由煤的碳化生成的焦炉气和煤焦油中含有多量的二甲苯。汽油中二甲苯含量约为9.9%。二甲苯毒性较甲苯小,但对局部刺激作用较强。侵入途径同甲苯。低浓度吸入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和胃肠道功能紊乱,高浓度有麻醉作用。属低毒类。很少发生肝、肾损害。

二甲苯是主要的皮肤刺激物,长期暴露会产生脱脂性皮炎。二甲苯是麻醉剂,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其症状是疲劳、恶心、头痛、意识模糊、呼吸困难和昏迷。二甲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毒性比甲苯或苯大,但不会对造血系统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