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方法教出好孩子
13755700000007

第7章 培养孩子的好性格(1)

有的父母会抱怨自己的孩子很懦弱;有的父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很悲观;有会父母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自卑;有的父母会责怪自己的孩子很骄傲……与此同时,他们也担心孩子这样下去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其实,孩子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的性格是可以培养的、可以塑造的。

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

生活中经常发现,有的孩子年纪虽然只有五六岁,但神情很忧郁,怕生人,怕说话,怕做错事。在学校,热闹的地方找不到他们的身影;在家里,很少与父母家人说话,喜欢缩在自己的小房间里。这类小孩子长大之后极有可能成为悲观主义者,甚至引发精神疾病。相反,乐观的孩子活泼可爱,思维活跃,他们将来往往会成为事业上的成功者,幸福家庭的组织者。

乐观是一种基本的情绪,人的本性中就有乐观的成分。孩子在出生后的两个月左右,就有了社会性的微笑。乐观的性格,对于孩子的一生很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乐观的性格呢?以下是有关教育专家的合理化建议。

1.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而孤独痛苦。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应多交一些性格开朗、乐观的同龄朋友。教会孩子与他人融洽相处。与他人融洽相处有助于培养快乐的性格,因为与他人融洽相处者心中较为光明。家长可以带领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与不同的人融洽相处。此外,父母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热情待客、真诚待人,给孩子树立起好榜样。

2.教导孩子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孩子都能够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3.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权力

对于孩子的想法、兴趣爱好,作父母的不要过分限制,压抑孩子的天性,而是要尽量给孩子一个自由自在活动的空间。如果孩子对任何事情都无权做出决策,他们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完全是在受别人的摆布,没有存在的意义,由此容易养成悲观的个性;如果在适宜的条件下屡屡给孩子以决策的权力,孩子会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由此容易养成乐观的个性。父母要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如,2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午餐吃什么,3岁的孩子允许选择上街时穿什么衣服,4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假日去什么地方玩,5岁的孩子允许告诉买什么玩具,6岁的孩子则允许选择看什么电视节目……只有从小就享有选择“民主”的孩子,才会感到快乐自立。

4.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乐观的人可以坦然地面对一切,成功和失败,痛苦与幸福。现在的孩子多是在温室中长大的,经历的风雨不多,意识不到艰难的存在,更别说怎么去面对了。父母应该让孩子接触各类事物,接触的事情多了,见多识广,心胸自然就开阔,悲观思想便不容易产生了。用平静的心态去对待,并不是消极地面对世界。要让孩子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开始时,可以暗示孩子主动提问,主动要求、主动学习。紧接着,当孩子主动行动了,父母要用表扬、奖励等方法强化孩子的自主观念。孩子主动去做了,不一定成功。父母要激励孩子,告诉孩子:“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失败了一次不要紧,要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

5.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

即使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但他们大多能很快从失意中重新奋起,并把一时的沮丧丢在脑后。当孩子遇到挫折与失败而沮丧时,父母不要批评指责以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而应给予支持与帮助,使孩子明白:要获得成功,往往必须经过挫折与失败的考验;当遇到挫折与失败时,千万不要气馁,只要不懈努力,就会一步步走向成功。

6.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

开朗乐观的孩子心中的快乐源自各个方面,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他就很难保持长久快乐。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如果当晚没有合适的电视节目看,他就会郁郁寡欢。有个孩子是个书迷,但如果他还能热衷体育活动,或饲养小动物,或参加演剧,那么他的生活将变得更为丰富多彩,由此他也必然更为快乐。

7.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量

实践证明,适当地限制孩子对物质的占有数量,对乐观性格的发展能起到推动作用。因为给孩子过多的物质,会让孩子渐渐将一切快乐都建立在物质的获得之上。而一旦发现自己所获得的物质不及别人多,或是自己拥有的物质有所减损时,就容易产生愤懑心理。

8.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的。夫妻间相亲相爱,一家人欢乐融融,成长在此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容易养成乐观的个性。

教子心经

也许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乐观,有些孩子则相反。但心理学家发现,乐观的性格是可以培养的,即使孩子天生不具备乐观的性格,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实现。

培养出一个坚强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会遇到许多麻烦,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胆小懦弱的孩子往往没有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和挫折。坚强勇敢的孩子则能够做到持之以恒,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和挫折,越过障碍和绊脚石,从而取得成功。

有人问一位智者:“请问,怎样才能成功呢?”

智者笑笑,递给他一颗花生:“用力捏捏它。”

那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只留下花生仁。

“再搓搓它。”智者说。

那人又照着做了,红色的种皮被搓掉了,只留下白白的果实。

“再用手捏它。”智者说。

那人用力捏着,却怎么也没法把它毁坏。

“再用手搓搓它。”智者说。

当然,什么搓也搓不下来。

“虽然屡遭挫折,却有一颗坚强的百折不挠的心,这就是成功的秘密。”智者说。

从上面的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要想成功就要有一种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因此,明智的父母应该从小就重视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走得顺顺利利。

很多孩子的性格很软弱,孩子软弱的性格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1.过分的关怀造成孩子的软弱性格

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有一个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不让母亲离去,或者是在母亲上班的时候哭闹不止。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反应,主要是因为母亲自己那种恋恋不舍、反复叮嘱或犹豫不决的言行,使孩子明白了“母亲舍不得离去”。

2.不恰当的表扬造成孩子的软弱

表扬是对行为的鼓励和肯定,它起到心理强化的效果。然而,如果是一些不适当的表扬,不但起不到良好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的行为向不良方向发展,然后使之定型,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3.不适当的暗示、恐吓造成孩子的软弱

比如,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晚上,孩子本来是安静地睡在自己的床上。这个时候,母亲却惊慌失措地把孩子搂在怀里。于是,孩子就从母亲那惊恐的动作和雷电的环境中知道了害怕闪电。

父母们都知道,坚强的性格是孩子的一种精神需要;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是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保证。但是,在父母们的内心也都有着这样的一个疑问,那就是:在今天优越的生活环境里,怎样做才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呢?

1.让孩子学会自己生活

父母经常会为孩子包办一切事情,把原本该孩子做的事情全部揽到自己身上,这是孩子形成软弱性格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一些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只让孩子生活在舒适、平静、安稳的生活中,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也就是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父母要知道,如果想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强者,父母首先要做的是鼓励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己去生活,学会把握自己。

2.不要把孩子当成弱者

如果想要让孩子变得坚强,就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弱者来对待。也只有让孩子自己融入到生活当中,他才会在生活中变得坚强,他的意志才会坚强。

3.要有良好的家教方式

一般来说,民主型家庭的孩子比专制型、保护型家庭的孩子更富有坚强的品质。平等、民主的家庭关系,使得孩子情绪稳定,乐观豁达,充满自信,有助于培养孩子坚强的品质。如果父母态度专横,命令强制,过分束缚,将会使孩子无所适从,无法轻松自在地生活和学习,从而限制了孩子的自信心和探索精神的发展,易形成敏感、焦虑、畏缩等性格特征。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过度保护,也会限制孩子活动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压制其创造性,且往往导致孩子性格上既有任性、妒嫉和倔强的一面,又有软弱、缺乏承受挫折的一面。当孩子一旦走出家庭,离开父母的保护,就无法处理自己与周围人和事的关系,很难适应新环境,常常陷于挫折的困境。

4.让孩子拥有自理能力

父母们要有勇气撤走滋养孩子依赖的温床,让孩子有机会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在实际锻炼中形成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品质。否则,什么都依靠父母,遇到问题就搬救兵,轻视自己,依赖他人,这将直接影响孩子独立性和自理能力的形成,而且会使孩子丧失锻炼坚强品质的机会。

5.让孩子在竞争中锻炼

我们今天生存的社会,处处存在着竞争,孩子们的生存环境也不例外。所以,父母必须让孩子从小学会竞争,适应竞争。激励孩子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学好本领,成为生活的强者,为自己将来终身参与社会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在竞争中不可能次次都能成功,失败是一个人成才的必由之路。怎么面对竞争中的失败,这取决于你是否具备的坚强品质。只有具备坚强品质的人,在失败面前才不气馁、不灰心、不屈服、不倒退,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及时改变应采取的策略和方法,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去迎接新的挑战。这样,才能使自己自立、自信、自强的优秀品质在艰苦的磨练中得到提高。

6.成功可以激励孩子更加坚强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老师和同伴的赞扬,希望在家庭、学校里有一定的地位。所以,作为父母,尽可能多地关注和爱护好孩子这方面的需求,认真了解孩子,关心孩子,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创造条件,使孩子能够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并可以不断享受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它可以不断激励孩子进取的勇气和信心,使孩子在生活和学习的征途上越走越坚强。

教子心经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就要让孩子懂得生活的艰辛,独立去面对困难的挑战,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坚强。每一个孩子都会跌倒,但一次跌倒后爬起来,就会站得更稳。一般来说,胆怯的孩子的意志品质大都较为脆弱,做父母的就更应放手让他自己活动,积极鼓励他,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而对于天性活泼、好表现自己的孩子,也要多指点、多约束,给他创造“逆境”、多设障碍,以磨练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

让自信伴随孩子成长

基恩博士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医生,他常常对人讲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公园里,几个白人小孩正玩得高兴。这时,一位卖氢气球的老人推着小车进了公园。白人孩子一窝蜂地跑了上去,每人买了一个,兴高采烈地追逐着放飞在天空中的色彩艳丽的氢气球。

在公园的一个角落,蹲着一个黑人小孩。他羡慕地看着白人小孩在嬉笑,他不敢和他们一起玩,因为其他人是白人,而他是黑人,他没有信心与白人小孩一起玩。

白人小孩高兴地到别的地方去玩了。当他们的身影消失后,黑人小孩怯生生地走到老人的车旁,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您可以卖一个气球给我吗?”

老人用慈祥的目光打量了一下他,温和地说:“当然可以。你要一个什么颜色的?”

黑人小孩鼓起勇气说:“我要一个黑色的。”

满脸沧桑的老人惊诧地看着小男孩,然后给了他一个黑色的氢气球。黑人小孩开心地拿过气球,小手一松,黑气球在微风中冉冉升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黑色的气球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老人一边眯着眼睛看着气球升起,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了拍小孩的后脑勺,说:“记住,气球能升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和形状,而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一个人的成败不是因为种族、出身,关键是你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那个黑人小孩便是基恩博士自己。

自信是人们事业成功的阶梯和不断前进的动力。在许多伟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敢于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从而获得最终的成功。

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而高水平的发挥在不断反复的基础上,巩固成为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将人的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一个人的成长路线如果是沿着这样的积极上升式行进,可以想象,其积累效果是十分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