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方法教出好孩子
13755700000041

第41章 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4)

有些孩子自卑是因为他们总是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而没有看到自己的优点。也就是说,这些孩子主要是没有能够全面地看待自己,没有能够正确地认为和评价自己。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看一个人要看他的全部而不是局部。不仅要如实地看到自己不足的一面,当然也不能够忽略自己擅长的一面,更不可以因为自己某些地方不如别人就看不到自己的过人之处。如果孩子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在发现自己缺点的同时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点,那么,孩子自卑的心理就会自然而然地消除了。

2.让孩子正确地解释失败

如果孩子经历一次失败,就认为是自己没有能力,或是觉得正是由于自己的无能才导致了这次的失败,那么,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让孩子感到自卑。这个时候,父母应该让孩子彻底地分析一下失败的原因。要知道,一件事情的失败可能是多方面的,而不只是孩子没有能力。如果孩子能够找出事情失败的其他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孩子的自卑。

3.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是自卑最大的敌人,如果孩子有了自信,那么,自卑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父母要适时地告诉孩子,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坚信自己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好。当然,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也必须要考虑到做这件事情时将要面临的困难。这样的话,即使这件事情失败了,也会由于在事前做了心理准备而不至于自卑。

4.让孩子体验成功

成功会让孩子拥有自信,一个经常成功的人产生自卑心理的机会是很小的。因此,如果孩子出现了自卑的心理,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想一些以前成功的事情,以激发孩子的自信。父母还可以让孩子先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让孩子体验一下成功,让孩子感到成功的兴奋,这样孩子慢慢就会摆脱自卑。

5.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

自卑的孩子一般都有着比较敏感脆弱的神经,这样的孩子是经常一些挫折的打击的。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注意满足自我,让孩子学会知足常乐。在学习上,不要让孩子把目标定得太高。因为,太高的目标只会让孩子重重的跌下来,一次又一次地尝到挫败。如果孩子定的是一个适宜的目标,那么,孩子就容易获得成功。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最好的激励,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能够达到自己所定的目标之后,可以尝试着调整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地朝前走,在不断成功的激励中,孩子的自信心也会不断地增强。

教子心经

父母要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多分析,多开导孩子,而不要打击孩子。父母要引导和教育孩子对自己进行积极、正确、客观的评价,并且认识到任何人都具有自己的长处,也都会有短处或不足。要让孩子相信并发扬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让孩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高涨和低落的时候,当情绪高涨、兴致昂然的时候,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自然而然地显出一份自信;当情绪低落、兴趣缺缺的时候,就算面对最有意思的事情也提不起精神。虽然说这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是,一个人,尤其是一个负责任的人是不可以由着自己的情绪做事的,必要的时候必要压下情绪做事。因此,父母要从小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

1.对于一些小事不要过于看重

父母要教会孩子该放的放,因为,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不需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在心上。父母要教会孩子客观地看待事物,让孩子把自己的视野放得更远一些,这样孩子的情绪就会稳定一些。比如,当孩子考试没有考好的时候,父母要告诉孩子只要以后再努力就行了;如果孩子对自己的前途很担心,父母可以开导孩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干什么不行呢;如果孩子因为得不到老师的重视而烦恼的话,父母可以劝解孩子,那有什么,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改变老师对自己的看法……

2.不要把烦恼放在心里

有些孩子一旦有了烦恼就只会把烦恼放在心里,不会说出来。对于这个问题,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如果在自己烦恼的时候找一个人谈谈,或是把烦恼和朋友说说,这绝对是对自己有帮助的。比如,孩子可以向父母、老师或者是同学说一下自己的烦恼。毕竟,父母或是老师都是有经验、有阅历的人,他们看问题深刻、全面,有时父母和老师的一席话就可以解决自己的烦恼。至于同学,因为大家都是同龄人,或许你的烦恼也曾经是他的烦恼,如果你把自己的烦恼说出来,或许他就可以帮助你。总之,不要总是把自己圈在一个小圈子里,而是要把自己解脱出来。

3.听听音乐,锻炼一下身体

当人在心烦的时候中,听上一段美妙的音乐,就可以让人的心情非常舒畅。要知道,音乐可以净化的心灵,让浮躁的心理安静下来。因此,多听一些音乐,可以让人心胸开阔,忘掉烦恼。锻炼身体也可以振奋精神,调节情绪。心里烦躁时出去打打球、跑跑步是很有必要的。骑车、划船、野游是改变心境的好方法。那美丽动人的自然风光,那沁人心脾的空气,都可以使人心情豁然开朗,将一切烦恼抛在脑后的。

4.转移注意力

如果心烦意乱就不要再想勾起烦恼的人或事,就要尽量转移注意力。比如,如果考试没有考好就不要再想有关考试的事情,可以让孩子想一下高兴的事情,像是自己的生日要怎么过之类的;当自己陷入苦闷、烦恼中的时候,就不要再想那些烦恼的事情了,可以听听音乐、看看报纸、翻翻画册,看看电影和电视,回忆一下自己最幸福、最高兴的时刻,把消极情绪转移到积极情绪上去,冲淡以至忘却烦恼,使情绪逐步好转起来;有什么难以解决的事情,也可以先将其放下不想它,让自己的思维长上翅膀,自由畅想,让自己到幻想中的世界去遨游,也可以与人漫无边际地畅谈,这样免得自己为难解的事儿去钻牛角尖,给自己带来无端的烦恼。如果孩子学会了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那么,烦恼就会减轻很多。

5.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当孩子和别人发生了矛盾,产生了不满、敌对、嫉妒等强烈情绪时,如果能换位思考,和对方调换一下角色,想一想假如自己是对方该怎么办,就容易理解对方的做法,从而改变一些自己的原有看法,减轻消极情绪。其实,每个人都要有自知之明,要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站到对方的角度上想问题,学会换位思考。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对别人不能要求太高,要学会谅解、谦让。这样在遇到问题时就能正确对待,就不会生一些不该生的气,在非原则问题上就能在心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免于动气。

6.让孩子学会冷静地对待问题

其实,感情表露是人修养的外在表现。对事物要客观地认识,心胸开阔,不为一点小事而动怒。有修养的人遇到问题,不会火冒三丈,大发雷霆,而是沉着、冷静,心平气和,即使自己有理也能让三分。因为他们心有全局,有他人。而那些修养差的人,患得患失的人,领袖欲强的人,好为人师的人,狂妄自大的人,固执偏见的人,自以为是的人,往往会因为妨碍满足个人利益的事而动气。所以提高修养,提高认识水平,是克服爱生气毛病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