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方法教出好孩子
13755700000021

第21章 提高孩子的智商(5)

那么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呢?

1.父母要耐心地对待孩子的询问

对于孩子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切都充满了神秘,在他们的心中就充满了好奇和求知的渴望,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他们总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对于孩子的询问,父母一定要耐心对待,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对于孩子所提出的问题,父母要耐心地做出答复,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一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

2.不知道的事情要虚心请教

在孩子小小的脑瓜里充满了各种问题,父母也不是一台电脑,问什么都知道。如果孩子问一些父母不懂的问题,父母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然后再和孩子一起去找答案。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知识是没有止境的,一个人只要不断地学习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告诉孩子,大自然是非常奇妙的,在大自然里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奥秘在等待着人们的探索。这样一来,就会让孩子对将来的学习产生一种向往。

3.父母要保持一颗不泯的童心

孩子毕竟年龄小,问出的一些问题也难免会显得幼稚。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讽刺孩子,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进行换位思考,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孩子所提出的问题。当父母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要注意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尽量用儿童化的语言回答孩子的问题。

4.父母要诚心对待孩子

当孩子提出问题时,父母要诚心诚意地鼓励孩子,比如,对于孩子所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用真诚的语言表达出对孩子所提问题的兴趣,这都是对孩子好奇心的最好支持。父母这样做,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提问受到了父母的重视,那么他的兴致就会更高了。父母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敷衍孩子,尤其是不能用一些不科学,甚至是迷信的内容灌输给孩子,这样会让孩子形成对事物的错误认识。

仅仅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还不够,父母还要有意识地诱发孩子的求知欲。

1.鼓励孩子想象

天真无邪的孩子想象力当然也是非常丰富的,父母要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个特点,结合一些情景有意识地诱导孩子去想象。如果孩子能够大胆地凭借科学的原理,进行丰富的联想,父母一定要给予肯定。有了父母的肯定,孩子就会进一步想知道自己所想象的事能不能实现,这样就会使孩子产生出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地探索未知世界。

2.让孩子产生疑问

设置一些问题,让孩子产生疑问,这样可以在心理上给孩子造成一种悬念,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在设置问题的时候,父母要注意设问的方式,用对了方式就可以点拨孩子的思维,把孩子的思路引向正确的方向。

3.让孩子接触大自然

大自然中不管是山水、日月、星辰,还是风电、花鸟,都充满了奥秘,并且变幻多端。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大自然的熏陶下,孩子的思路就会变得开阔,进而就会产生遐想,引发求知的欲望。

4.鼓励孩子自己尝试

当孩子慢慢长大,当他们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后,对于孩子的一些问题父母先不必急着将答案告诉他们,而是启发引导他们自己去观察思考,去探索,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品尝到自己找到答案的成就感,从而产生更加旺盛的求知欲望。

5.父母要为孩子做榜样

父母要尊重孩子,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在家里创造一种和谐的民主气氛,和孩子平等地一起探讨问题。如果父母本身就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本身就热爱知识,经常用知识充实自己,那么,对孩子来说就有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从而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子心经

好奇心可以让孩子不畏艰难,努力为自己的好奇找到答案。正是因为孩子的好奇,才会让孩子通过各种活动体验生活,让孩子学会思考,提升智力。对于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予以保护,让孩子可以勇敢快乐地去探索。

正确对待测智商的问题

当父母们知道了孩子的智商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时,他们就热衷于给孩子测评智商,如果测评的结果是高分,那么父母孩子都高兴;如果测评的结果是低分,那么父母孩子就都垂头丧气,有的父母甚至会因此而埋怨孩子。其实,不光是父母看重孩子的智商,就连一些幼儿园在接收孩子之前也都会替每个孩子做个智商测评,当孩子进入幼儿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再测评。幼儿园就是用这个孩子来检测孩子学习的进步情况的。

其实,对于智商测试,从其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有人对于其准确性和有效性抱着怀疑的态度。当然,随着人们不断地试验,不停地试用,已经对其准确性的怀疑基本消灭,然而,其有效性还是有待研究和观察的。

对于智商的测定,有关资料表明,在孩子5岁之前所测定的智商对孩子以后的表现不具备预测能力,在孩子6岁时,则是对孩子进行智商测定的最早也是最佳的年龄。

国内为孩子测智商的机构不少,但真正的权威并不多,其科学性和严肃性也大打折扣。因为,测智商,绝不能像查视力、测身高、体重那么简单和机械。那么,对于孩子的智商测定要如何看待呢?我们不妨听听专家怎么说。

殷红博(幼儿教育专家)认为,当今智商测试内容仅包含语言、数字和图像,不够全面,人的智力因素大大超过这三方面。单纯以此来衡量一个孩子的智力,对孩子本身有失公允,如果再有意无意地给孩子某种心理暗示,很可能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不利。因为,2至15岁的孩子处于成长发育的自我认知阶段,他们要通过他人的反应来认识和判断自我。他还强调一点:人的智商是变化的,一次测试只能说明孩子此时此刻的智力状态,不能由此一锤定音,更不能把它视为对孩子一生智力的评判。

另外,在发达国家,智商的测定是极其严格的:测试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有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懂得孩子的心理、有标准的设备;整个测试区域的环境和氛围必须“到位”,甚至对光线、室内陈设、温度、湿度等都有明确的界定;测评人员说话的方式、速度、声调、面部表情等都可能对被测试的孩子产生影响;而孩子当时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都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智商测定绝不是一知半解的人就可以随便进行的。

当然,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人的智力水平与他的成才有一定关系,智力是成才的基本条件之一。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在小时候是高智商儿童,当他们长大会却碌碌无为。其实,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古代已经出现过了。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在我国的古代有一个叫做仲永的小孩,他是一个聪明过人的孩子,有着超强的记忆力,并且可以当场做诗做文。由于他有这项才能,他的父亲就带着他到处表演,挣了不少钱。但是,过了若干年之后,这个昔日的“神童”已经变得和普通人一样了,成了一个平平庸庸的人。这个时候,仲永的“智商”就没有起上什么作用。

对于孩子测智商,有些家长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的,他们认为,如果经过测验,孩子是高智商,那么就会全力培养孩子;如果孩子的智商一般或是比较低,那么就让孩子自己发展,不需要对孩子花费那么大的力气。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想法。不管孩子的智商是高还是低,父母都要对孩子负责任,不要因为智商的问题而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设计世界上第一智力测验。这些测验,共30题,由浅入深,测试人的判断理解及逻辑等能力。这套测验,给当时的法国政府采用,用来测试学童的智力,以找出那些智力较低者,为其提供特殊教育服务。其后不断修正先前设计的测验,得出一个“智力年龄”的概念。

智力年龄(Mental Age)是指某个年龄组别的孩子,平均而言所能达到的智力水平。比如,一个八岁的小孩子,他在智力测验的表现,跟普通10岁的孩子一样好,我们就说,这个孩子智力年龄是10岁,虽然他的实际年龄只有8岁。

1916年,心理学家Stern提出一个“智商”的概念:如果一个小孩子的智力年龄与他的生理年龄一样,那么他的智力就是一般;但如他的智力年龄高于或低于他的生理年龄,则他的智力便是高于或低于一般水平。

智商(IQ)=(智力年龄/生理年龄)×100%

比如上例中,小孩的智力年龄是10,生理年龄8,故智商=(10÷8)×100=125。

智商(IQ)智力等级

140以上 天才或近于天才

120-140智力优异

110-120智力较高

90-110普通智力

80-90迟钝偶为低能

70-80介乎迟钝与低能之间(也可归入低能)

70以下确定为低能

根据统计,在我国,智商小于90的占了全国人口的约25%(根据定义,智商100当然就是人口的平均智力水平);智商在90与110之间(也就是普通智力)的人占了全国人口的约50%;智商在110与120之间的人约占了人口的14.5%;智商在120与130之间的人约占了人口的7%;智商在130与140的人约占了人口的3%;智商超过140的人仅占人口的0.5%。

教子心经

越来越多的父母热衷于测试孩子的智商,甚至有的父母会根据孩子的智商而评定孩子的人生,父母这样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当然,测智商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对,不对的是父母在孩子测智商后的态度。其实,智商是可以提高的,如果孩子的智商不高的话,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提高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