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方法教出好孩子
13755700000019

第19章 提高孩子的智商(3)

1.让孩子敢于怀疑,多问“为什么”

要想让孩子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就应该让孩子敢于怀疑,遇到事情的时候多问“为什么”,因为没有怀疑就没有科学。比如,聪聪就是因为经常问“为什么”而知道了中国文字的渊博。有一天,天气很好,聪聪的姥姥在外面晒太阳。聪聪从幼儿园回家之后,问妈妈:“妈妈,姥姥呢?”“姥姥在外面晒太阳。”妈妈回答。“晒太阳?姥姥是怎么晒太阳的?太阳也用晒吗?姥姥晒太阳不会被烫着吗?”聪聪一连问了一串的问题。妈妈听了之后,停下手中的活儿,仔细想了一下,也对,“晒太阳”确实也能理解成是把太阳晒一晒,只是当人们在说晒太阳的时候都会理解成人们在利用太阳取暖,根本就没有想到是把太阳晒晒。于是,妈妈就对聪聪解释了“晒太阳”的意思,因此,聪聪知道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2.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每个孩子的骨子里都会有一股好奇心,也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其实,父母只要能够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并且能够适时地利用孩子的好奇心,那么,就能够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如果孩子看见什么都见怪不怪、习以为常,那么,也就不会有什么创造性。

3.为孩子建造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家庭环境

对于孩子来说,环境可以加强其创造力的发展,当然,也可以抑制其创造力的发展。如果孩子能够生活在充满自由,可以自在地创造的环境中,那么,孩子将会把其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有关心理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心理是不是安全,有没有自由,是其创造力发展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不希望因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与众不同而受到嘲笑或干扰,这样他们才能自由自在地继续自己的创造活动。

对于“发明大王”爱迪生,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如果没有其母亲的支持和理解,如果他的母亲没有为他创造自由的环境。那么,即使爱迪生具有再好的天赋,恐怕也不会有那么高的成就,更不会成为大发明家。

爱迪生是世界著名的发明家,他一生中共有大大小小的发明两千多种,人们称他是“发明大王”。爱迪生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市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富于幻想和爱动脑筋,特别喜欢鼓捣科学小把戏。爱迪生只上过三年小学,而这三年读书生活还是在淘气中度过的,并被校长误认为是贪玩而开除出校,这使爱迪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然而,对于儿子浓厚的兴趣,他的母亲给予了儿子最大的支持。母亲不认为爱迪生的兴趣是不务正业,她还专门在地下室里为爱迪生开辟了试验室,支持孩子的小科学试验,从而使小爱迪生的发明智力得到了激励。当爱迪生在12岁那年,他到火车上卖报,但同时又偷偷地在火车上做试验,差点使列车爆炸了。车长一怒之下,狠狠地抽了他一记耳光,这一耳光,使爱迪生落下了终生的残疾。后来,耳聋的他又当过铁路电报员,继续学习和研究。1862年,他发明了留声机,轰动了全世界,为此法国政府授予他爵士头衔,美国总统请他到白宫去表演。他发明了电灯、电话、电影、蓄电池,成功地进行了铁道电气化试验。1883年发现了“爱迪生效应”,即热电子发射现象。此外,他还在矿业、建筑业、化工及军事技术等方面也有许多发明,被誉为世界伟大的发明家、科学家。

教子心经

孩子都是好动并且好问的,童年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创造力的萌芽阶段,此时的他们对周围的环境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更有着浓烈的创造力。父母对于提高孩子的智力都非常注重,创造力也是智力的一种。如果父母注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孩子的智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思维,也就是常说的“思考”、“想”、“动脑筋”,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比如,我们认识一个人,先是从知道他的姓名、长相,听他说话、看他做事开始的,以后逐渐对他了解越来越多,直到认识他的性格特点,他的精神境界。

思维力,就是一个人进行思维的能力。思维水平的高低,反映一个人的智力活动水平高低。思维能力通常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利用典型,是个别表现一般,它是引起联想、产生想象,以至启发灵感和直觉的重要诱因,是构思新假说、新理论和新设想的必不可少的主要思维形式。形象思维不仅适用于文学、艺术等创作活动,而且也适用于科学创造、技术发明等活动。

形象思维紧紧扣住事物的形与象,依靠场景、画面、图表、言语和符号等一切可以感知的表象,通过对这些形象信息材料的领会和理解,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形象思维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作用也十分重要。大家知道,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和抽象性都很强的学科,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运用形象思维,那么,就有可能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

抽象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其特点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抽象思维既不同于以动作为支柱的动作思维,也不同于以表象为凭借的形象思维,它已摆脱了对感性材料的依赖。

思维能力强的人一般会从下面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独立性

思维能力强的人,必定是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因此,父母在平时应该注意让孩子学会独立,不管是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疑难,还是在生活中遇到困难,都要让孩子独立思考,寻找答案。即使孩子要请教别人,查阅资料,也要以独立思考为前提。

2.灵活性与敏捷性

思维力强的人,对于一些事情总是能够有着迅速而且灵活的反应,不墨守成规,能比较快地认识、解决问题。

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可能都耳熟能详了,故事是这样的: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大象,曹操让曹冲称一头大象的重量。这对一个小孩子是大难题,可是曹冲经过迅速而灵活的思考,很快有了办法。先让大象站在船里,刻上水位记号,然后把大象拉下来,往船上装石块,达到原来水位记号停止。石块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曹冲的思维力很强,上述几个特点都表现出来了。

3.逻辑性

思维能力强的人在想问题的时候会严密而且科学,不穿凿附会,不支离破碎,得出的结论有充足的理由、证据,前因后果思路清晰。

4.全面性

思维能力强的人看问题不片面,能从不同角度整体地看待事物。

5.创造性

思维能力强的人对问题能提出创造性见解,别人没想到的,他能够想到。

父母想要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孩子毕竟年龄小,当他们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时总希望父母能够给他答案。面对孩子的提问,有些父母就会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让孩子在当时解决了问题。但是,如果从长远来说,父母这样做,对发展孩子智力一点好处都没有。如果父母经常这样做,孩子必然依赖家长的答案,而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不可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不要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要告诉孩子寻找答案的方法。比如,当孩子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去想、去分析,怎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经验等。当孩子自己找到答案后,他就会充满成就感,他的思维能力也就相对会提高。

2.时常为孩子提出一些问题

孩子小的时候总是喜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父母要和孩子一起讨论,并向孩子解释这些问题。父母要知道,如果父母能够积极地为孩子解决问题,孩子就会问出更多的问题。当孩子问一些父母也不知道的问题时,父母可以让孩子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而获得圆满的答案,在孩子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当孩子长大一些后,有些孩子就变得不再向父母提问,这个时候,父母应该主动提出一些问题和孩子讨论。如果父母遇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也可以向孩子询问一下,这样做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3.让孩子收集一些动脑筋的故事和资料

动脑筋的故事和资料很多,有的是真人真事,有的是寓言故事,有的是科普性读物。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收集,整理好放在书柜的一角。空闲时间,大家可以翻阅这些资料,互相讨论感兴趣的问题。

4.抽空搞一些家庭智力竞赛

父母可以利用节假日的时候举行一些家庭智力竞赛,父母和孩子轮流做主持人。为了增强气氛,可以请亲友一起参加,也可以让孩子请他的小伙伴参加。

5.预设问题让孩子解决

在孩子的生活中、学习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父母应引导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析、归纳,需要推理,需要设想解决的方法与程序。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教子心经

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因此,每位家长都应该对思维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并且在教育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自觉地采取措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注意”,是人们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通常称“专心”。注意力是人对一定事物指向和集中的能力,它在各种认识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注意听”是听觉对声音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看”是视觉对所观察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想”是思维活动对有关问题的指向和集中。不管做什么事,只有保持注意力,聚精会神,才能事半功倍。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年轻的时候,曾经营出版、印刷业,但是由于经营不善,他的企业破产了,并欠下了巨额债务。债权人经常半夜去敲他的家门,警察局甚至发出通缉令,要立即拘禁他。那时的巴尔扎克居无定所,后来实在没有办法,在一个晚上,他偷偷地搬进了巴黎贫民区卜西尼亚街的一间小屋里。

他隐姓埋名,躲进这间不为外人所知的小屋子里。周围的难民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位有些落魄,却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他终于从原先浮躁不安的心境中平静下来。他坐在书桌前,认真地反思,多年以来,自己一直游移不定,今天想做做这,明天又想改行做别的,始终没有集中精力来从事自己最喜欢的文学创作。想着想着,他顿时明白了,蓦地站起来,从储物柜里找出拿破仑的小雕像,放在书架上,并在上面贴了一张纸条:“彼以剑锋创其始者,我将与笔锋竞其业。”拿破仑想用武力征服全世界,他没做到,而巴尔扎克却要用笔征服全世界。

果然,巴尔扎克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就是因为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写作上,才会有那么大的成就。

对于孩子来说,注意力是不容易集中的,注意力分散更是孩子的一个普遍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父母要认真对待。孩子的注意力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注意力是不同的,同一年龄段的孩子的注意力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孩子的年龄、性格和其他个性。例如,五六岁的孩子,其注意力只能维持15分钟左右。而八九岁的孩子则可以维持半小时左右。

一般来说,孩子的注意力是不太稳定的,往往对什么事都感兴趣,注意力容易随兴趣转移;同时,孩子的注意范围较小,注意力受情绪影响较大,注意力分配能力也较差。针对孩子的这些特点,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困难。

1.让孩子从生活习惯开始做起

父母可以从生活习惯方面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实,父母不用采取什么疾风暴雨的方式,只要让孩子把一些小事把握好就可以了。比如要求孩子准时睡觉、起床;按时饮食,吃饭碗里不留饭;玩具用过就还原;做事要认真做好,否则重来……离开了细节就没有教育。但也不是所有的小事都要管,而是选择那些对孩子的成长、品质的形成具有本质意义的“小事”。

2.让孩子接触一些新鲜事物

孩子对于从未见过、听过的事物向来都很注意,这些东西也都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孩子的注意。因此,父母应当把孩子带入大自然观看奇花异草,或是让孩子参观一些造型奇特的建筑,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观察、专心的动力。父母还要帮助孩子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因为孩子喜欢东张西望,目的性不强,如果父母不帮其确定目标,他就会抓不住要领,因而得不到收获。因此,父母应有意向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和目的,告诉孩子方法,引导孩子抓住本质,从浅入深,专心致志。

3.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干扰,或是碰到不感兴趣的内容。这个时候,只靠注意力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使注意力服从于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父母可以通过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如绘画、练琴、练书法等等,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