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方法教出好孩子
13755700000015

第15章 培养孩子的情商(4)

教子心经

一个孩子掌握知识的多与少,完全取决于他的勤奋程度。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勤奋是一个人最大的资本,一个人只有用他的勤奋才有可能会换取成功;如果一个人怕苦怕累,那么他会失去很多东西,而不可能获取成功。

让爱心照亮孩子的世界

一个人有没有爱心,是不是善良,对于孩子的个性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当孩子长大后能不能亲和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当然,孩子的爱心是通常模仿和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步形成的,这是一个非常缓慢而又重要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家庭和父母则是对孩子爱心培养的关键。

其实,孩子是天生就知道同情别人,可以说善良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在一岁左右的时候就已经对别人的情感有所反应了,比如,如果几个孩子在一起玩,当其中一个孩子哇哇大哭的时候,其他的孩子也有可能会随之一起哭。当孩子再大一些,再看到别人在哭时,他就会用自己的东西去安慰哭泣的人。孩子的这种表现说明,孩子已经能够对自己和别人的痛苦进行分辨,并且本能的,他会试图减轻别人的痛苦,只不过是还不知道该怎么做而已。这些都是孩子爱心的自然表现,但是,如果孩子的爱心在后天得到不很好的培养,那么,这份爱心就会慢慢减退,进而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说,一个孩子是不是拥有爱心,关键就在于父母有没有对孩子的爱心进行引导和培养。

看看我们周围孩子的表现,从中就可以看出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心教育是失败的,甚至是一败涂地。当然,这和父母的思想是息息相关的。比如,有的父母认为,我们只有一个孩子,而且自己又有能力,只要孩子能够快乐的生活,那么,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也有一些父母觉得孩子最重要的是学知识,只要孩子能够把学习搞上去,别的方面好与坏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根本用不着父母去教。还有一些父母实施“放羊”政策,他们认为,孩子任性是很正常的,管也没用,还不如不管,等他们长大了自然就会好起来的。甚至有些父母还把孩子的任性和自私认为是孩子聪明的表现,进而更加放纵。因此可以说,孩子缺乏爱心的表现根本,就是父母不注重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结果。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来培养孩子的爱心呢?

1.要给孩子做出榜样

还是那句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最有效的。要想使孩子富有爱心,父母必须从自己做起,从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做。父母用心去影响孩子,包括尊敬乡邻,爱护一草一木,珍惜光阴等,潜移默化中就可以使孩子拥有爱的感知。同时,父母要耐心的给孩子讲解什么是爱,父母为什么这样做,然后再结合生活中孩子破坏玩具,撕毁图书等坏行为,进行教育,使爱具体化。

2.让孩子从自己想到别人

父母在培养孩子爱心的时候,可以试着让孩子把自己痛苦时的感受与别人在同样情况下的体验做一下对比,让孩子体会一下别人的心情,这样就会让孩子学着去理解别人,让孩子更加有爱心。比如,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这时父母可以启发孩子:“如果是你摔倒的话,你是不是很疼?现在小朋友摔倒了,他一定非常难受,我们快去把他扶起来,好不好。”这时,孩子看着摔倒的小朋友,再想一下自己摔倒时的感受,就会产生爱心,上前扶起摔倒的小朋友了。这样一来,孩子的同情心和爱心也就在不知不觉之间培养起来了。

3.让孩子在生活中拥有同情心

同情别人是爱心的一种体现,一个缺乏同情心的孩子只会注重自己的得失,只会让自己快乐,对于别人的痛苦却会视而不见,甚至还会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建立自己的快乐,这样的孩子绝对是可怕的。一个拥有同情心的孩子往往会更多地注意别人,关爱他人,在自己快乐的同时也不会忘记别人,这样的孩子才会永远快乐。因此,父母要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父母可以把生活中所见到的当作教材来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父母可以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关爱动物。比如,在大街上看到一只流浪狗,父母可以趁机问一下孩子看到狗狗的感受,如果孩子表现得很不在意,父母可以趁机教育孩子,让孩子对流浪的小动物产生同情。其实,父母还可以让孩子在家里养一些小动物或是种一些植物,让孩子去照顾这些动物或植物,这样往往就会培养出孩子的爱心。

4.让孩子体验生活的真实

尽管父母们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磨难,在孩子面前却表现得像没事人一样,因为他们担心孩子会受不了;尽管父母会有很多不开心或是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却总是在孩子面前保持平稳,因为他们害怕孩子受到影响。父母所做的这些,只不过是不希望孩子过早地承担生活的重担。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父母要试着让孩子了解一些生活的真实状况,让孩子体验一下生活的真实。如果父母不让孩子接触生活,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理解父母,越来越没有爱心。如果让孩子了解一些生活的真实情况,孩子就会学着和父母一起分担,做一些他们能够做的事情,孩子就会知道体贴关心别人。

5.父母要接受孩子的爱

当孩子在对父母表现爱心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接受孩子的爱。有的父母只想看到孩子成绩单上的成绩,却在孩子奉上爱心的时候给孩子重重的一击,让孩子觉得自己只要把好成绩奉献给父母就好了,父母不需要他们的爱心。于是,原本充满爱心的孩子,慢慢的就变得不再有爱心。因此,当孩子在对父母表现爱心的时候,父母要安心接受孩子的爱,这样,孩子才会更有爱心。

6.父母要对孩子做适当的引导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爱心教育做到了,但是,当孩子在遇到需要爱心却没有人奉献的时候,在孩子的心里多少会有一些失落。这个时候,孩子在自己的心里对父母教育自己要关爱别人这一条就会产生怀疑,进而就会产生不良的判断。如果父母能够察觉孩子的这种心理,一定要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样做才不会让孩子进入思想误区,进而影响孩子的思想。

教子心经

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很多父母只注重对孩子进行知识的培养,却往往会忽略对孩子爱心的培养和熏陶。其实,父母们应该知道,一个没有道德和良知的人,即使有再多的知识也是难以产生什么积极作用的。

让孩子走出害羞的束缚

有一些孩子在人前总是大大方方,不管是说话还是行为都表现得可圈可点,但是,有一些孩子却不善于交际,而且在一些场合中还会表现得特别害羞。还有一些孩子在与大人在一起时害羞,与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时反而自在。其实,只要孩子在与别人交往时,心怀愉快,保持积极态度,即使是天生害羞的孩子,也可能变得友好亲切,充满自信。

其实,有的孩子害羞完全是因为父母的原因。有些父母总是想培养出一个完美的孩子,他们经常指责、批评孩子的思维和言行,并且会直接要求孩子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在父母的指责与修改中,孩子就会觉得无所适从,感觉到自己不受欢迎,觉得父母不爱他。慢慢的,孩子就会变得灰心丧气,害怕与外界接触,不敢成为注意的中心,也就慢慢的害羞了起来。当然,孩子害羞的原因不只这一个,需要具体分析。父母需要做的,是让孩子怎样才能不再害羞。

1.让孩子多和外界接触

父母可以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出家门,让孩子多和外面的世界接触一下,比如,带孩子去游乐场去玩;让孩子多和小朋友一起玩;让孩子自己去商店买东西;安排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当然,父母在为孩子安排社会交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择好对象,带孩子去游乐场的时候,去一些小型的游乐场;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要选择比孩子年龄小、攻击性不强的小朋友;让孩子自己去商店买东西的时候,要让孩子去那些店主的态度比较和蔼、容易接近的商店;让孩子参加活动时,要选择人数较少的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孩子在活动中经受惊吓、挫折、拘束、不安全、缺乏自信等不良心理体验。

2.让孩子自信起来

一般容易害羞的孩子都有着很强的自卑感,他们通常都没有信心去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从而才会产生害羞和逃避的行为。因此,他们才会在人多的时候躲到别人的后面。面对孩子的害羞,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孩子找回自信。只有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才有可能让孩子克服害羞。

3.对孩子尽量不要责备

害羞的孩子本来就对自己很不满意了,如果这个时候父母再经常责备孩子的话,孩子就会更害羞了。因此,对待害羞的孩子,父母要创设一个“没有责备”的环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因为孩子害羞就对孩子横加指责的话,只会打击孩子的信心。所以,父母在对待害羞的孩子时不要操之过急,因为焦急的心态不但对消除孩子的害羞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父母也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不害羞的孩子去做比较,这样做只会让孩子丧失自尊心,从而更加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