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13751300000026

第26章 佛心是随缘(1)

佛说,前世500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短短今生一面镜,前世多少香火缘。牵手是一种缘,回眸是一种缘,擦肩是一种缘,生命是一种缘,亲情是一种缘,假如还有来生,来生也是一种缘……组成人生的,就是那无数个的缘,让你的去结,去解……惜缘,随缘,才能以佛心看缘起缘落。

当下之时最重要

佛陀格言

随缘来去,活在当下,你才是你自己。

从前,有一位将军,一直困惑于三个问题,于是装扮为一名平民,自行上山去找禅师以求得开解。

当将军找到禅师的时候,这位禅师正在菜园里挖地,于是将军道:“我有三个问题请禅师开导,一是做事最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二是共事的最重要的人是谁?三是在每个时间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禅师没有回答,只是继续挖地。将军见其年老瘦弱,便接过锄头替他挖地,说:“如禅师无以回答,请告诉,我好返回。”

正在此时,一个受重伤的人闯入,将军便为他包扎好,让其卧于草棚。次日,此人醒来不知身在何处,看到将军便请求原谅。将军疑惑地问他原由。

此人道:“在一次战争中,您杀我兄,夺我财,我便立誓要杀您。得知将军自行上山,于是便埋伏于途中,不料被您的手下所伤。本想必会丧命,可今得您的解救,我愿余生为您的仆人。”将军没有想到这件事让他与一个多年来的夙敌的恩怨就这样化解了。

将军在离开之前又重复问了禅师那三个问题,禅师道:“我已经解答了。”将军疑惑。

禅师解释道:“昨日你如果没有怜悯我替我锄地,你必返回,在路上难免遭到此人的袭击,所以,挖地之时是你最重要的时间;昨日如果你没有救此人,他便会丧命,就不能与他和好,因此,他就是你最重要的人;而最重要的事是你照看他。记住,最重要的时间莫过于当下,它是唯一能支配的;最重要的人便是当下与你在一起的人;而最重要的事就是使你身边的人快乐。这便是生活的追求。”

将军听后顿时大悟,与那个人欣然下山。

佛心领悟

该发生的事情,一定会在某个时候某个地方发生,谁也无法阻挡。我们唯有活好当下,才能把握自己,才能不被世事所束缚。

佛林百科

佛教对杀生的定义

(一)杀人性命:杀死有性命的东西,使活生生的动植物,丧失富贵的生命。

(二)夺人生机:剥夺别人赖以维生的机会或工作。

(三)断人生路:使人或动物无路可走,而陷入死亡。或买卖杀价,使人血本无归,无法养家糊口。

(四)逼人走上绝路:或言语,或肢体行为,使人受刺激或严重伤害,而活不下去。

(五)抢人生意:买卖时,不择手段,或争或抢,使别人之生意,落入自己手里。

快乐是一种心态

佛陀格言

随心就是快乐。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生活的不快乐,于是他向禅师请教快乐之道,禅师对他讲了庄周梦蝶的故事。

有一天黄昏,庄周一个人来到城外的草地上,他很久都没有这样放松了,他一直被迫在痛苦中生活,因为没有人能够了解他。他必须强迫自己摒除杂念,因为只有那样他才能不去想别的事情,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生活状态中。

庄周仰天躺在草地上,闻着青草和泥土的芳香,尽情享受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变成了一只蝴蝶,身上色彩斑斓,在花丛中快乐地飞舞。上有蓝天白云,下有金色土地,还有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柳絮,花儿争奇斗艳,湖水荡漾着阵阵涟漪――他沉浸在这种美妙的梦境中,完全忘记了自己。

突然间,庄周醒了过来,完全不能区分现实和梦境。当他认识到这只是一个梦的时候,他说:“庄周还是庄周,蝴蝶还是蝴蝶。”

过了很长时间后,庄周终于幡然省悟:原来那舞动着绚丽的羽翅、翩翩起舞的蝶儿就是他自己。然而现在他还是原来的庄周,和原来没有任何的变化,只不过现在,他的心态和原来不一样了。但就是享受那片刻的梦境,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故事讲完后,禅师对小和尚说:“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了庄周的心,这样的小事也能让他快乐,还有什么事能让他担忧的呢?”

小和尚听完禅师的话后,终于明白了快乐的道理。

佛心领悟

快乐是一种心态,很多人之所以缺少快乐,是因为缺少一种快乐的心态。其实,人生处处有快乐,只要我们有一种随时快乐的心态,哪怕从一件小事中也能找到快乐。

佛心慧语

无心似镜,与物无竞;无念是空,无物不容。

——《宛陵录》

坦然面对世事的无偿

佛陀格言

既然已经是这样了,平静地接受事实,才是正确的心态。

在罗阅祗城有一个婆罗门,他常听说舍卫国人民多孝养父母,信仰佛法,而且善于修道,并供养佛、法、僧三宝。他心中十分向往,便想去舍卫国观光并学修佛法。

到了舍卫国,他看见有父子二人正在田中耕地、播种。忽然,有一条毒蛇爬到那儿子的跟前,将他咬死,然而那父亲不但不管儿子,反而接着干活,连头也不抬。

这个婆罗门大觉惊奇,便上前问他原因。

耕种者反问道;“你从何方来,来此为何目的?”

这个婆罗门回答说:“我从罗阅祗城来,听说你们国家多孝养父母、信奉三宝,所以打算来求学修道。”

接着,婆罗门又问道:“你儿子被毒蛇咬死,你为什么不但不难过,反倒接着耕地播种?”

耕种者说:“人之生老病死及世间万物的生灭,皆为自然规律,忧愁啼哭能有什么用呢?如果伤心得饭也不吃,觉也不睡,什么也不干,那不跟死人一样,活着的意义就不大了!你要进城,路过我家时,请替我捎话给我家人,说儿子已死,不必准备两人的饭菜了。”

这个婆罗门心里暗想:这个人可真不像话!儿子被蛇咬死,竟然不悲哀,反而还想吃饭,真没有人情味啊!

他进入舍卫城,来到耕种者的家,见到那人的妻子,便说道:“你的儿子已经死了,他的父亲让我捎话说,准备一个人的饭就行了。”

那妇人听后说:“人生即如住店,随缘而来,随缘而去,我这儿子也是一样啊!生是赤条条来,死亦赤条条去,任何人都不能违反这一规律。”

这个婆罗门又告诉了那死者的妻子,谁知她的回答也是如此。

他心中非常生气,对那女子说道:“你的丈夫已死,你难道一点儿也不痛心吗?”

那女子默然不答。

这个婆罗门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国家,他心里暗道:我听说这个国家人民如何慈爱、如何孝顺、如何供奉三宝,所以才想来这儿学习修道,没想到如今碰上这等没有人情味的人。这种人怎配信佛修道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决定去请教伟大的佛陀。这个婆罗门来到佛所,向佛顶礼,退坐一边,一脸的愁云。佛陀已明白他的来意,故意问他为什么忧愁。

他回答说:“遇事不合我的想法,故而忧愁。”

佛陀又问:“遇上何事不合你所想呢?”

他如实向佛禀告了他路上所见之事。

佛陀说道:“善男子,这些人是真正明白人生事理的啊!他们知道人生无常,伤心悲哀无济于事,故能正视世间及人生的自然规律,也就无有忧愁!尘世之人不明白生死无常的道理,互相贪著爱恋,等到突发事件一来,即懊恼、痛苦、甚至痛不欲生,无以自制。正如人得了热病,高热谵语,恍恍惚惚胡说八道,只有经过良医诊治下药后,热退病愈,才不会再说胡话了。”

佛陀接着又说:“世间俗人长时间被贪、嗔、痴三种烦恼袭扰,不能自拔。如果自己能明白无常之道理,能明白佛法苦、集,灭、道之道理,那么自然烦恼尽除。这些人皆可以证道啊!”

这个婆罗门闻佛所说,即自责道:“我真愚痴,不明佛法大义,现在一经佛说,如黑暗中见到光明,恍然大悟!”

于是他皈依佛法,并受持五戒,精进而修持出世之法。

佛心领悟

常人很难达到故事中那一家人的意境,但需要指出的是,故事并不是告诉我们应该淡漠亲情,而是告诉我们在面对某些无常事时应该有的一种心态。很多时候,痛苦悲伤也于事无补,倒不如坦然面对。

佛林百科

法华经

《法华经》,全称《妙华莲华经》,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在汉文佛典中有三个译本:《正法华经》、《妙华莲花经》、《添品妙法莲华经》。《法华经》共二十八品,八万余字,包含了净土思想与密教陀罗尼咒的内容,可谓是大乘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在中国佛教史上受到了普遍的重视,曾被称之为“经中之王”。信徒们都认为读诵、奉持、抄写此经皆有极大的功德。因此中国古代对《法华经》的研究经著有《法华经疏》、《法华经义记》、《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法华玄赞》、《法华经会义》等之多。

忙起来就没时间变老

佛陀格言

一个人忙起来才会感到充实。

佛光禅师门下弟子大智,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归来,正在法堂里向佛光禅师,述说此次在外参学的种种见闻。

佛光禅师总以慰勉的笑容倾听着,最后大智问道:“老师!这二十年来,您老一个人还好?”

佛光禅师道:“很好!很好!讲学、说法、著作、写经,每天在法海里泛游,世上没有比这种更欣悦的生活,每天,我忙得好快乐。”

大智关心地说道:“老师!应该多一些时间休息!”

夜深了,佛光禅师对大智说道:“你休息吧!有话我们以后慢慢谈。”

清晨在睡梦中,大智隐隐中就听到佛光禅师禅房里,传出阵阵诵经的木鱼声。白天佛光禅师总不厌其烦地对一批批来礼佛的信众开示,讲说佛法,一回禅堂不是批阅学僧心得报告,便是拟定信徒的教材,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

好不容易看到佛光禅师刚与信徒谈话告一段落,大智争取这一空档,抢着问佛光禅师道:“老师!分别这二十年来,您每天的生活仍然这么忙着,怎么都不觉得您老了呢?”

佛光禅师道:“我没有时间觉得老呀!”

“没有时间老”这句话,后来一直在大智的耳边响着。

佛心领悟

从某种意义上说,老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态。“没有时间老”,其实就是心中没有老的观念。如果整天在做有意义的事,就会忙得很充实,自然身心健康。这样一来,从心理上自己就不会觉得老,从形体上看也不会显得老。

佛心慧语

世界上最大的财富是知足,一个知足的人,他内心充满着安详与快乐,而一个不知足的人,他的内心则充满着埋怨与不安。

——海涛法师

任一切顺其自然

佛陀格言

顺其自然是道。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

“快撒点草种子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

“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

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了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

“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的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吧!”师父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茵。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点头:“随喜!”

佛心领悟

随遇而安,任一切顺其自然,不是玩世不恭和自暴自弃,而是人生中的一种洒脱和成熟。无论你走到哪里,只有适应你周围的环境,一切顺其自然,才能够更好地生存。

佛林百科

玄奘大师

玄奘大师(公元600-664年)俗姓陈,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境)人。贞观三年前往印度求法,玄奘在印度所学至大成,东归回国弘通,于贞观十九年正月到达长安。玄奘回国以后主要是翻译经论,并传播新知,在中国译经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他的译籍主要有:《瑜伽师地论》、《婆沙》、《大般若经》、《俱舍论记》、《成唯识》、《大菩萨藏经》、《称赞净土经》、《解深密经》等。

善良的人总会有善缘

佛陀格言

善良是救人救己的良药。

从前,某地有一位老婆婆和一个年轻人。他们非常贫穷。年轻人每天都搓绳子,拿到街上去叫卖,然后买些米和黄酱回来借以度日。

一天,年轻人像往常一样,拿着绳子上街去卖。到了傍晚,他刚要回家,遇到了一个鲤鱼贩子。这个鱼贩子带来的很多鲤鱼都卖完了,只剩下一条没卖出去,正在为难。他说什么也要把那条鲤鱼卖掉,于是喊道:“降阶了,快来买吧!快来买吧!”

不一会儿,来了一个买主,说:“便宜我就买。”

鱼贩子就降到两贯钱把那条带色的鲤鱼卖了。这时正好年轻人来了,他问买主:“你买这条鲤鱼干什么用啊?”

“我打算用它来做汤。”

年轻人看看鲤鱼还活着,觉得很可怜,就说:“喂,你把那条鲤鱼卖给我吧!”

买主问他:“你买它干什么用?”

“我没什么用,还是卖给我吧!”

“你出多少钱?”

“你用多少钱买的?”

“两贯。”

“那我给你三贯吧!”

“那我卖了!”

年轻人下决心买下了那条鲤鱼。他卖绳子的钱正好三贯,现在一文钱也没有了。可是他认为能救鲤鱼就行了。年轻人把鲤鱼放进路旁的池塘里,对它说:“去吧!别再被抓住了!”

鲤鱼高兴地钻进水里。年轻人也回家了。

老婆婆看天都黑了,孩子还没回来,非常担心,念叨着:“今天怎么啦?平常天还没黑就回来了。”

这时,年轻人无精打采地进来了。老婆婆问他:“孩子,孩子,你干什么去了,这么晚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