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13751100000009

第9章 有舍才有得,放下即是圆满(1)

佛说,有舍才有得,放下即是圆满。在舍与得之间,在拿起与放下之间,我们应如何如何抉择?敢舍敢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人生最大的敬佩是拿得起,生命最大的安慰是放得下。放下就是快乐,放下就是圆满。

无论是得还是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佛陀格言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在一座寺庙里,有个小和尚很不开心,因为他是个孤儿,他觉得上天很不公平,他觉得自己失去的很多,但得到的很少。他的师父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国家,地不大,人不多,但是人民过着悠闲快乐的生活,因为他们有一位不喜欢做事的国王和一位不喜欢做官的宰相。

国王没有什么不良嗜好,除了打猎以外,最喜欢与宰相微服私访民情。宰相除了处理国务以外,就是陪着国王下乡巡视,如果是他一个人的话,他最喜欢研究宇宙人生的真理,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一次,国王兴高采烈的到大草原打猎,随从们带着数十条猎犬,声势浩荡。国王的身体保养得非常好,筋骨结实,而且肌肤泛光,看起来就有一国之君的气度。随从看见国王骑在马上,威风凛凛地追逐一头花豹,都不禁赞叹国王勇武过人!花豹奋力逃命,国王紧追不舍,一直追到花豹的速度减慢时,国王才从容不迫弯弓搭箭,瞄准花豹,嗖的一声,利箭像闪电似的,一眨眼就飞过草原,不偏不倚钻入花豹的颈子,花豹惨嘶一声,倒在地上。

国王很开心,他看着花豹躺在地上许久都毫无动静,一时失去戒心,居然在随从尚未赶上时,就下马检视花豹。谁想到,花豹就是在等待这一瞬间,使出最后的力气,突然跳起来向国王扑过来。国王一愣,看见花豹张开血盆大口咬来,他下意识地闪了一下,心想:“完了!”

还好,随从及时赶上,立刻发箭射入花豹的咽喉,国王觉得小指一凉,花豹就闷不吭声地跌在地上,这次真的死了。

随从忐忑不安走上来询问国王是否无恙,国王看看手,小指头被花豹咬掉小半截,血流不止,随行的御医立刻上前包扎。虽然伤势不算严重,但国王的兴致破坏光了,本来国王还想找人来责骂一番,可是想想这次只怪自己冒失,还能怪谁?所以国王闷不吭声,大伙儿就黯然回宫去了。

回宫以后,国王越想越不痛快,就找了宰相来饮酒解愁。宰相知道了这事后,一边举酒敬国王,一边微笑说:“大王啊!少了一小块肉总比少了一条命来得好吧!想开一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一听,闷了半天的不快终于找到宣泄的机会。他凝视宰相说:“嘿!你真是大胆!你真的认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吗?”

宰相发觉国王十分愤怒,却也毫不在意说:“大王,真的,如果我们能够超越自我一时的得失成败,确确实实,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说:“如果我把你关进监狱,这也是最好的安排?”

宰相微笑说:“如果是这样,我也深信这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说:“如果我吩咐侍卫把你拖出去砍了,这也是最好的安排?”

宰相依然微笑,仿佛国王在说一件与他毫不相干的事。“如果是这样,我也深信这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勃然大怒,大手用力一拍,两名侍卫立刻近前,国王说:“你们马上把宰相抓出去斩了!”侍卫愣住,一时不知如何反应。国王说:“还不快点,等什么?”侍卫如梦初醒,上前架起宰相,就往门外走去。国王忽然有点后悔,他大叫一声说:“慢着,先抓去关起来!”宰相回头对他一笑,说:“这也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大手一挥,两名侍卫就架着宰相走出去了。

过了一个月,国王养好伤,打算像以前一样找宰相一块儿微服私巡,可是想到是自己亲口把他关入监狱里,一时也放不下身段释放宰相,叹了口气,就自己独自出游了。

走着走着,来到一处偏远的山林,忽然从山上冲下一队脸上涂着红黄油彩的蛮人,三两下就把他五花大绑,带回高山上。国王这时才想到今天正是满月,这一带有一支原始部落,每逢月圆之日就会下山寻找祭祀满月女神的牺牲品。他哀叹一声,这下子真的是没救了。其实心里却很想跟蛮人说:“我乃这里的国王,放了我,我就赏赐你们金山银海!”可是嘴巴被破布塞住,连话都说不出口。

当他看见自己被带到一口比人还高的大锅炉,柴火正熊熊燃烧,更是脸色惨白。大祭司现身,当众脱光国王的衣服,露出他细皮嫩肉的龙体,大祭司啧啧称奇,想不到现在还能找到这么完美无瑕的祭品!

原来,今天要祭祀的满月女神,正是“完美”的象征,所以,祭祀的祭品丑一点、黑一点、矮一点都没有关系,就是不能残缺。就在这时,大祭司终于发现国王的左手小指头少了小半截,他忍不住咬牙切齿咒骂了半天,忍痛下令说:“把这个废物赶走,另外再找一个!”脱困的国王大喜若狂,飞奔回宫,立刻叫人释放宰相,在御花园设宴,为自己保住一命,也为宰相重获自由而庆祝。

国王一边向宰相敬酒说:“宰相,你说得真是一点也不错,果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不是被花豹咬一口,今天连命都没了。”

宰相回敬国王,微笑说:“贺喜大王对人生的体验又更上一层楼了。”过了一会儿,国王忽然问宰相说:“我侥幸逃回一命,固然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可是你无缘无故在监狱里蹲了一个月,这又怎么说呢?”

宰相慢条斯理喝下一口酒,才说:“大王!您将我关在监狱里,确实也是最好的安排啊!您想想看,如果我不是在监狱里,那么陪伴您微服私巡的人,不是我还会有谁呢?等到蛮人发现国王不适合拿来祭祀满月女神时,谁会被丢进大锅炉中烹煮呢?不是我还有谁呢?所以,我要为大王将我关进监狱而向您敬酒,您也救了我一命啊!”

故事讲完了,师父问:“你现在还觉得上天对你不公平吗?”

小和尚答道:“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哲理与智慧

人的一生中有高潮也有低谷,有得也会有失,甚至有时候不幸都会变成万幸。在对待得失成败、幸和不幸的问题上,我们要有一种豁达的态度——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应该认为是最好的安排。这样,在很多挫折和不幸面前,我们才能坦然面对。

禅机妙语

石头希迁问新到的僧人说:“你从什么地方来?”僧人答道:“江西。”希迁问:“是否见到马祖?”答曰:“见到。”希迁指着墙角的一根木柴问道:“马大师是不是很像这个?”这位僧人无言以对,百思不解。

后来他到了江西,见到马祖后,把这件事告知马祖,马祖听后问道:“这根木柴是大是小?”僧人道:“很大很大!”马祖笑道:“你很有气力呀!”僧人不解其意,马祖继续说:“你从南岳背了一根很大的木柴,一直背到江西,岂不是气力很大吗?”

僧人听后似有所悟。

懂得舍得之道,才能解好人生这道题

佛陀格言

“舍”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得”的智慧。

一个师父云游回来,带了一包核桃。师父拿了一颗给小徒弟。当小徒弟正要敲开来吃的时候,师父忽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启发弟子的好机会,于是拦住了他。

只见师父又从包里数了17颗核桃摆在桌面上,他要小徒弟把这17颗核桃分成三份——师父一份,师兄一份,自己一份。要求小徒弟的一份是桌面上数量的二分之一,他师兄的一份是桌面上数量的三分之一,师父的一份则是桌面上核桃的九分之一。不能把核桃敲开,也不能剩下。这下可把小和尚急坏了。17不能被2、3和9整除,怎么也不可能按师父的要求分开呀?他急得抓耳挠腮,还是无计可施。

正在他茫然无措的时候,听到师父在一旁叹道:“要是有18颗核桃就好办了!”

小和尚非常机灵,一听这话,顿悟了师父的点化——赶紧把手里那颗还没来得及吃的核桃拿出来,凑成了18颗。这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更令他高兴的是,最后,他先得到的那颗核桃剩了下来,还属于他。

这时,师父对徒弟说道:“这下你该知道了吧,解这道题的关键是你必须豁达舍得,你要是不能洒脱地把自己手中的核桃拿出来,你就永远解不开这道题;而你舍得自己已有的东西,非但什么都没有损失,反而得到了更多。解题是如此,与人相处何尝不是如此呢?你要记住,人生也是一道题,时时处处都要保持超然豁达的心态,有舍才有得。”

哲理与智慧

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人生的处世智慧与道理。星云大师说:“舍,于人是慈悲,于己得精进;以舍为得,无处不春风。”其实,人生就是如此。

想得到的越多,往往失去的就越多

佛陀格言

摆不正得失之间的心态,就会犯下致命的错误。

从前,有一个人很穷,穷得连床也买不起,家徒四壁,只有一张长凳,他每天晚上就在长凳上睡觉。但这个人很吝啬,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毛病,可就是改不了。

他向佛祖祈祷:“如果我发财了,我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吝啬。”

佛祖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个装钱的口袋,说:“这个袋子里有一个金币,当你把它拿出来以后,里面又会有一个金币,但是当你想花钱的时候,只有把这个钱袋扔掉才能花钱。”

那个穷人欣喜若狂,他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整整一个晚上没有合眼,地上到处都是金币。这一辈子就是什么也不做,这些钱已经足够他花的了。

每次当他决心扔掉那个钱袋的时候,都舍不得。于是他就不吃不喝地一直往外拿着金币,屋子里装满了金币。可是他还是对自己说:“我不能把袋子扔了,钱还在源源不断地出,还是让钱更多一些的时候,再把袋子扔掉吧!”

到了最后,他虚弱得没有把钱从口袋里拿出来的力气了,但他还是不肯把袋子扔掉,终于死在了钱袋旁边,屋子里装的都是金币。

哲理与智慧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适可而止,适可而止是一种明智之举;同时决不可贪得无厌,因为想得到越多的东西,失去的往往就会越多,甚至包括生命。

对于已失去了的东西,就没必要再留恋了

佛陀格言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失去某些东西,同时,我们时时刻刻也都在得到某些东西。

有一个高僧,是名收藏家。他酷爱陶壶,收集了无数个茶壶,只要听说哪里有好壶,不管路途多远一定亲自前往鉴赏,如果看中意了,而对方愿意割爱,花再多钱他也舍得。在他所收集的茶壶中,他最中意的是一只龙头壶。

一日,一个久未见面的好友前来拜访,于是他拿出这只茶壶泡茶招待这位朋友。二人开心地畅谈着,朋友对这只茶壶所泡出的茶赞不绝口,因此好奇地将它拿起来把玩,结果一不小心将它掉落到地上,茶壶应声破裂,全场陷入一片寂静,每个人都为这巧夺天工的茶壶惋惜不已。

这时这位收藏家站了起来,默默收拾这些碎片,将他交给一旁的下人,然后拿出另一只茶壶继续泡茶说笑,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

事后,有人就问他:“这是你最钟爱的一只壶,被打破了,难道你不难过,觉得惋惜吗?”

收藏家说:“事实已经造成,摔碎壶留恋又有何益?不如重新去寻找,也许能找到更好的呢!”

哲理与智慧

对于某些事物,既然已失去,既然已成为过去,我们是无论如何也挽不回了,所以,我们没必要为此黯然神伤,而应该积极地去追寻别的,因为还有更美好的事物在等着我们。

佛林百科

舍利

佛教界称释迦牟尼的遗体焚化后,结成的晶状物为“舍利”。后来,人们把得道高僧圆寂后焚化结成的晶状物,也称之为“舍利”,又称“舍利子”。舍利分为三类:一是骨舍利,白色;二是发舍利,黑色;三是肉舍利,赤色。

舍利常被视为僧尼们修行有成就的表征。高僧大德迁化后留下舍利,往往更能增强信徒对他们的信仰。

吝啬对他人的施舍,是一种大失

佛陀格言

吝啬是一种占有,更是一种大失。

有一个人名叫伊利沙,富有万贯家财。但他生性吝啬,从不给别人布施任何东西,对自己的日常消费也十分刻薄,吃得是粗茶淡饭,穿得是破烂衣服。偶尔一两个朋友来吃上一顿,他却要自己饿上几天,这样做方觉得好受一些。

伊利沙有一个邻居,钱财不多,可每天都吃鱼嚼肉,还经常宴请朋友,出手阔绰。伊利沙看到后,心想:我比他富多了,他天天过着王侯一般的生活,而我守着满屋金银财宝,却节衣缩食,也太可怜了。

伊利沙狠狠心,杀了一只鸡,取出一升白米,偷偷地驱车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把鸡烤熟,把饭煮好,准备好好地吃一顿,解解馋。

佛早就知道伊利沙是个吝啬鬼,觉得他这样生活真是太愚昧了。看到伊利沙今天一反常态,又杀鸡,又煮饭,便有心要和他开个玩笑。

于是,佛变成了一条狗来到伊利沙身边,转来转去讨食吃。伊利沙恨不得把鸡骨头都吞进肚里,哪舍得给狗吃些东西。但这条狗朝着伊利沙一个劲地摇头摆尾,口中还流着很长的涎水。

伊利沙说:“你如果能四脚朝天,停留在半空中,我就给你吃一点。”只话音未落,那条狗已经腾空而起,四脚朝天。伊利沙吃了一惊,只得扯下一点鸡皮,想送给狗吃,可又实在舍不得。

伊利沙说:“这样吧,这点鸡皮我给你留着。如果你能让两个眼珠掉下来,我让你再吃些鸡肉?”

话刚说完,那条狗的两个眼珠“啪!啪!”地掉在地上。伊利沙高兴极了,里欢呼:这下好了!你眼睛瞎了,我就可以笃笃定定地享受美味了。他端起饭盘和鸡.换了个地方,大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