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13751100000003

第3章 要快乐,先要有颗快乐的心(2)

过于为明天担忧的人,是不会有快乐的

佛陀格言

明天的事我们是无法预料的,担忧明天的事不是智者之举。一个人总是为明天的事担忧,就会错过每一个今天。

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个土财主。他家土地很多,父辈也留下了很多财产,可是人们都叫他吝啬鬼。遇事哪怕叫他多花一个小钱,他都十分不高兴。他日思夜想的是:怎样才能发大财,好让子孙后代都能舒舒服服地享受。

一天,村上来了一位得道的高僧。没过几天,附近的村子都传开了:这位高僧能够满足每个人的任何愿望。

财主一听说这消息,心里乐开了花。他认为他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很快就要实现了。他立即找到高僧,说出了自己的愿望。高僧很慈祥,让他在自己身边坐下,问了问他家中的情况。高僧听他讲完,心中就明白了,觉得应该对他进行教育,这样他才会真正明白做人的意义。

高僧微笑着说:“你的愿望一定能实现,不过有一个条件。”

财主先是吓了一跳,马上想到:这位高僧莫非是想叫我施舍财物?他于是壮了壮胆说:“什么条件?请说吧,我一定照办。”

高僧见财主这么说,就对他讲:“你家旁边住着一户穷人,只有母女两人,明天你给她们送一点粮食。”

听说要粮食,财主很不高兴,但转念一想自己的愿望就要实现了,就劝自己:“不就几颗粮食嘛,这对我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于是,他欢天喜地地回家了。

第二天一早,他拿着粮食来到那户穷人的家里。穷母女正忙着干自己的活,谁也没有注意他进来。财主说:“请收下这点儿粮食吧,这样你们今天就有吃的了。”

母亲说:“兄弟,今天我们有粮食吃,我们不要,请你拿回去吧。”

“哎,过了今天还有明天,留着明天吃吧。”

“明天的事我们不担心。兄弟,天无绝人之路,老天爷不会让我们饿死的!”说完又埋头忙自己的活了。

听了这位母亲的话,财主先是十分惊愕,接着他似乎从中明白了一点什么道理。他想:这户穷苦人家是多么快乐,她们不为明天而担忧。可是我呢,整天为自己曾孙的曾孙忧虑!

财主没有回家,他从穷人家直接来到高僧的住处。他向高僧行了礼,说:“感谢您!是您给了我快乐的钥匙。说真的,在这世界上,过于为明天担忧的人,是永远不会找到快乐的。”

哲理与智慧

一些人总在为未知的明天忧虑,所以他们连今天也不能快乐度过。为明天忧虑,除了无端地为今天的生活平添几多难处,为今天的心灵徒增几分沉重之外,没有任何益处。不要为明天忧虑,正如一句俗语所说:“今天将要发生什么我们都还不知道,何必为明天而烦恼呢?”总为明天担忧的人,是永远不会找到快乐的。

禅机妙语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只看到自己的人,是不会有快乐的

佛陀格言

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着善良的动机时,快乐便会像影子般地跟随他。

有一个人拥有很多财产,但他非常吝啬,从不进行施舍。

他感到自己很痛苦,没有一天是快乐的,所以就去求教一位禅师。

禅师声明,在回答他的问题之前,富人必须回答几个问题。

富人答应了。

禅师让这个富人站在窗前,隔着窗玻璃,指着外面的街面,问:“你看到了什么?”

富人说:“一群忙碌的人。”

禅师又拿来一面镜子,让他看,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

富人说:“我看到了我自己。”

禅师又问:“窗户和镜子是什么做的?”

富人说:“都是玻璃做的啊。”

禅师再问:“它们有什么不同?”

富人说:“镜子的玻璃上镀了一层银子,而窗户上没有。”

禅师于是说:“这就是你要寻找的答案——单纯的玻璃能让我们看到别人,而镀上银子的玻璃就只能让我们看到自己。你的眼睛全部被金钱所蒙蔽,只见自己而不见别人,又何谈快乐呢?”

哲理与智慧

如果一个人眼中只有自己,只有金钱和利益,那么他是不会快乐的,因为自私自利的心理会带给他诸多烦恼。一个人不仅要看到自己,更要看到别人,以利益他人为中心,这样才能感到快乐。

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可以表达出来

佛陀格言

你快乐了,可以说来,你痛苦了,也可以说出来。如果不说出来,活得就不够自在。

昙照禅师每日对信徒说法,第一句话总是:“快乐呀!快乐呀!人生好快乐呀!”

但有,有一次他生病了,躺在床上不断地叫唤道:“痛苦呀!痛苦呀!好痛苦呀!”

住持和尚老远就听到了,过来责备他道:“一个出家人,生了点小病,就不住地叫苦喊痛,像什么话!”

昙照:“健康快乐,生病痛苦,这是自然的事,为什么不能叫苦呢?”

住持:“以前你不是这样的呀。我记得有一次你掉进水里,快要淹死了,后来被人救起后,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当时你那种视死如归、无惧无畏的样子,令全院的和尚很是佩服。而现在,你怎么变得这么娇气呢?况且,你平时不住地讲快乐、快乐的,怎么生了这么点小病,就毫无顾忌地大叫痛苦呢?”

昙照对住持和尚道:“你过来一下,到我的床前来!”

住持到了他床边,昙照禅师轻声问道:“住持和尚,你刚才说我以前讲快乐呀,快乐呀!现在又不住地叫痛苦呀,痛苦呀!请你告诉我,究竟是讲快乐对呢?还是讲痛苦对呢?”

按照佛法,答快乐对还是痛苦对都是错的。因此,住持无言以对。

哲理与智慧

人生中总有酸甜苦辣,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喜怒哀乐,这是很正常的。因此,我们应顺其自然,遇到快乐的事情就该开开心心、高高兴兴的,而如果遇到不幸的事情,叫叫苦,抱怨抱怨,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人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刻意压抑自己,只会让快乐失去意义。该哭的时候哭,该笑的时候笑,人才能够活得洒脱、自在。

最快乐的事,往往也是最痛苦的事

佛陀格言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佛陀在舍卫城时,有四个新近皈依的弟子聚在一起讨论修行的心得。

那时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到处开满美丽鲜艳的花朵,散发浓郁的香味,还有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这四个弟子看到这样的景色,感到十分惬意。突然其中一人问道:“在这个世界上,到底什么事是最快乐的?”

一个弟子不假思索的回答:“春天郊游是世间最大的乐事。就像在这样的天气里踏青,一面感受春天的温暖,一面观赏那些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的花朵,真是世上最大的快乐啊!”

另一个弟子听了,连忙说:“不对!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快乐是亲戚们的聚会。你想想,在一个好日子里,亲戚们都健健康康地聚在一起,大家一起举杯畅饮,唱歌跳舞,这是何等的快乐!”

这时候另一个弟子发言了:“你们两个人的看法都不对!我说有钱才是最快乐的事,有了足够的钱,什么事都好办,你们说是不是呢?”

听到他们的话,那个最先发问的弟子说:“我不赞同你们三个人的意见,我认为老婆和侍妾长得美丽可爱,才是最快乐的事!”

于是他们四个人开始争论起来,争得面红耳赤,口沫横飞,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说的才是对的,互不相让。

佛陀知道了这件事,便对他们说了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国王名叫普安,统辖着一块不大不小的国土。他的国土四方有四个国家,普安和四个国王的感情很好,经常邀请他们来王宫住上一个月,吃喝玩乐,十分快乐。

有一次,普安国王又准备各色美味佳肴,邀请这四个国王前来聚会,足足聚了一个月。临别的那天,普安问四个国王:“人活在世上,怎样过才算得上快乐?”

第一个国王回答:“春天到来的时候,到郊外去踏青,欣赏美丽芬芳的鲜花,是最快乐的事。”

第二个国王回答:“亲朋好友问的聚会是最快乐的事。大家尽情吃喝,尽情娱乐,是何等惬意!”

第三个国王回答:“拥有无数钱财,可以让我随随意使用,才是真正快乐的事。”

第四个国王回答:“拥有美貌的王后以及嫔妃,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快乐。”

四个国王回答完后,普安对他们说:“你们认为最快乐的事,在我看来恰恰是让人感到痛苦的事,因为这些东西总有消失的一天,生命是无常的。”

这四个国王听了普安的一席话,都认为有理,频频点头。

佛陀对那四个新出家的弟子说:“那位普安国王就是我的前身,而四个国王就是你们四人的前身。你们前世已经讨论过相同的问题,怎么现在还不懂呢?”

四个新弟子听了佛陀的话,感到很惭愧,同时心中的疑惑也被解开了。后来他们认真修习佛法,终于都修成了罗汉。

哲理与智慧

如果每天只是把精力放在吃喝玩乐上,而且又无休止地争论着,那样的话,无异于是在浪费生命。世事变幻无常,看起来当时是最快乐的事,其实往往也是最痛苦的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样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

佛林百科

佛陀的十大弟子

在释迦牟尼佛的高足中,最杰出的有十大弟子:第一是摩诃迦叶,苦行第一;第二是阿难陀,多闻第一;第三是舍利弗,智慧第一;第四是须菩提,解空第一;第五是富楼那,说法第一;第六是目犍连,神通第一;第七是摩诃迦旃延,论义第一;第八是阿那律,天眼第一;第九是优婆离,持戒第一;第十是罗睺罗,密行第一。

有理想、信念和责任,人才会快乐

佛陀格言

一个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人,必定是个空虚之人,也难有什么作为,连快乐也会离他而去。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这个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说:“我现在拼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

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

甲说:“有了名誉,就有一切,就能快乐。”

乙说:“有了爱情,才有快乐。”

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信徒们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哲理与智慧

很多人之所以生活得不快乐,是因为人生中缺少一些必要的东西,如理想、信念、责任等。缺少这些东西,人生就会失去动力,生活就会缺失快乐。名誉、金钱和地位带给我们的只是短暂的快乐,只有理想、信念和责任才能带给我们恒久的快乐。

在需要时得到满足,就是一种幸福

佛陀格言

你需要什么,得不到是一种痛苦,得到了就是一种幸福。

一日,佛遇见一个农夫,农夫的样子非常困恼,他向佛诉说:“我家的水牛刚死了,没它帮忙犁田,那我怎能下田作业呢?”于是佛赐他一只健壮的水牛,农夫很高兴,佛在他身上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

又一日,佛遇见一个男人,男人非常沮丧,他向佛诉说:“我的钱被骗光了,没盘缠回乡。”于是佛给他银两做路费,男人很高兴,佛在他身上感受到幸福了的味道。

又一日,佛遇见一个诗人,诗人年青、英俊、有才华且富有,妻子貌美而温柔,但他却过得不快活。

佛问他:“你不快乐吗?我能帮你吗?”

诗人对佛说:“我什么也有,只欠一样东西,你能够给我吗?”

佛回答说:“可以。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

诗人直直地望着佛:“我要的是幸福。”

这下子把佛难倒了,佛想了想,说:“我明白了。”

然后佛把诗人所拥有的都拿走。佛拿走诗人的才华,毁去他的容貌,夺去他的财产和他妻子的性命。佛做完这些事后,便离去了。

一个月后,佛再回到诗人的身边,诗人那时饿得半死,衣衫褴褛地在躺在地上挣扎。于是,佛把他的一切还给他。然后,又离去了。

半个月后,佛再去看诗人。这次,诗人搂着妻子,不住向佛道谢。因为,他得到幸福了。

哲理与智慧

幸福是什么?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幸福本没有绝对的定义,平常一些小事也往往能撼动你的心灵,幸福与否,只在乎你的心怎么看待。在需要的时候得到满足,就是一种幸福。

禅机妙语

一位年轻的大学生来拜访峨山禅师,并问他:“你读过基督教的《圣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