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13751100000013

第13章 怀善念行善举,必得福报(1)

佛说,怀善念行善举,必得福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个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一念之慈,万物皆善;一心之慈,万物皆庆。心怀慈悲,是度人也是度己。远离邪恶,心存善念做善事,必能得大福报。

心存善念的人,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厚报

佛陀格言

心存善念做善事的人,一定会有好报的,尽管他没想要回报。

一日,慈悲的佛陀为大众开演妙法。大众当中有一位舍卫国的大富长者名叫辩意,他善根深厚,闻佛法音,深得法益。辩意长者为感谢佛陀慈悲,想于第二天中午广设斋会供佛僧。感于长者挚诚的善心,佛陀慈悲应允。

次日,斋供即将开始,大众依次入席,静候着佛陀为大众临斋祝愿。此时,斋会中已有一位乞儿穿梭于席间乞讨饮食。由于佛陀尚未祝愿,所以大众皆未动用斋饭,以至乞儿行乞多时却毫无所获,于是乞儿心生恶念:“这些修行人贪享美食,连一丁点食物都吝于施舍,实在是道貌岸然,表里不一,没有一点慈悲心。如果我是国王,我一定要用车轮辗断他们的头。”然后他忿忿然地离去。

恶念乞儿走后不久,又有一位乞儿前来行乞,此时刚好佛陀已为大众祝愿完毕,与会大众看见乞儿,心生悲悯,个个欢喜地将斋饭布施给乞儿。看到乞得的丰盛斋饭,乞儿不禁热泪盈眶,满怀感恩地说道:“若我是国王,就算是连续七日施设斋会供养三宝,都未能报答今日受施之恩。”

光阴如流水般悄悄地逝去,善念乞儿和恶念乞儿从这一村走到那一村,岁月就在日复一日的乞讨中悄悄地流逝,然而两人的命运似乎无太大的改变,生活仍旧是贫穷困厄。一日,两人不约而同地行乞到邻国的边界,由于路途的劳顿,两人都不知不觉地各自累倒在一处草丛里睡着了。

此时邻国的国王驾崩,由于国中不能一日无君,而国王又无子嗣,依照相师的指示,在史书上有预言:此时当有贫贱百姓作此国之国王。于是群臣百官立即发动千乘万骑遍寻新王。这一天,浩浩荡荡的人马行近边界时,忽然看见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霞光瑞气直冲云霄,相师告诉群臣:前方必有仁德的贤者。相师话刚说完,大队人马即欣喜若狂地向前奔去,见到草丛中早已被车马嘈杂声吵醒的善念乞儿,皆喜出望外,异口同声地道:“新国王在这儿!”群臣百官马上匍匐在地。善念乞儿对着这突如其来的人马,摇首咋舌地说:“你们认错人了!我只是一名流浪的乞儿,不是你们的国王!”但无论善念乞儿怎样解释,群臣们依旧如获至宝般,坚决地要拥立他为新王。

而在草丛另一处的恶念乞儿,却因熟睡未起,意外地被车马辗断头而死。

哲理与智慧

有时候,一个发自内心的小小善举,就可以铸就大爱的人生舞台。播种善良,才能收获希望。坚信善良的人,心存善念的人,终将得到善报。不要吝啬你的善良,常怀善念去看这个世界,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很美好。

禅机妙语

有一个道士考问慧海禅师:“什么是正?什么是邪?”

禅师答道:“心一味地追逐外物为邪,外物跟随心为正。”

谁种下善因,谁就会收获善果

佛陀格言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善因,必会得善果。

很久以前,有一个人非常富有,他的名字叫多福。多福的家产多得难以计算,也没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钱。

后来,多福信奉了佛教。他想:“世事无常,世上的一切都是变化不定的,连生命和财产,也不是永远属于自己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没了;只有多做好事、多积点功德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于是他马上发出了告示说:“如果有人没钱吃饭、穿衣的,请速来取,数量不限。”

告示贴出去好久了,由于当时政通人和,国家安定,百姓生活富足,谁也不需要他的钱。多福又想:“看来大家并不需要钱,可是谁也免不了会闹头疼脑热的,还是用钱给百姓买药治病吧。”于是多福便四处采购,买来各种名贵药材,每天在集市上免费提供给病人。

多福的善心得到大家的称赞,没用多久时间,名声便传遍远近四方。东南西北各地的病人,都慕名前来接受治疗。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多福的财产渐渐地用尽了,但他仍然四处为病人采药,找药。有一天,他在离家一百多里采药的路上见到几辆牛车,车上都是患有各种疾病的人。

他忍不住问道:“你们要到哪儿去呀?”

车上的人答道:“我们要去多福那里,请他救命。”

多福立即同他们回去找到国王,向国王借了五百两黄金买了许多药给这些人治病。

经过多福的精心护理、医治,病人的病慢慢都好了。可是自己却因欠下大量的债务,过着窘迫的日子。

当时常有一些商人为了赚钱结伴下海去捞海底珍宝。多福也想碰碰运气,就跟着一伙商人出海寻宝去了。

众人辛辛苦苦地努力了许久,得到不少宝物,于是兴高采烈地返乡。一路上交通极为不便,又因天气干旱少水,每个人经过长途跋涉,都干渴难忍。多福忽然发现路边有一口水井,就快步奔过去,开怀畅饮起来。

那些商人早已注意到,多福采集的海中宝物里,有一颗灿烂夺目的水晶球,是世上稀有的宝贝,他们心里又羡慕又嫉妒,总希望自己也能得到。众人一看,多福在井边弯腰喝水是个天赐良机,便齐拥上前,将多福推下了井。

由于多福做了那么多好事,他的善行感动了神仙,天神在这危险的时刻,在井底接住了他,使他安然无恙,连皮都没有擦破。

那些商人回国后,去见国王。国王问道:“你们都回来了,那多福到哪儿去了?”

商人们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对国王说:“大王!我们也不知道。自从离开国境之后,他就与我们大家分手了,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国王不相信,又问:“说实话,是不是你们把他害死了?”

商人们赶忙否认地叫道:“不!不!绝没有这样的事!”

多福被天神托住后,发现井壁上有个洞,正好能容他钻过去。他顺着洞走,不一会儿就见到亮光,从另一个洞口走出了水井;又经过七天的跋涉,他终于回到自己的国家。

国王见到他,问道:“商人们都满载而归,你下海采宝怎么却两手空空地回来了?”

多福含糊地说:“我没有发现任何宝物只得空手而归。”

国王听了他的话起了疑心沉思着:“这当中必有缘故。”

他随即命人把那些商人都找了来命令道:“你们必须从实招来才有活路,否则只有一死。”

商人们吓坏了,便老老实实地招了供。

国王听说他们在归途上谋害多福,十分生气,便下令把他们统统关进监牢,要将他们定罪。

多福闻讯后,焦虑万分,急忙赶到王宫,向国王叩头请罪。

国王说:“你没有罪!他们的罪已定,是不可改变的。”

多福再三请求道:“国王陛下,请无论如何原谅他们的愚昧无知吧!”

国王经多福再三请求,便答应了他,赦免了商人们的罪过,命令他们归还从多福那里夺走的宝物。商人们感激涕零,都拣自己最好的宝物送给多福。多福却只取其中的一半。

商人们一看,又恳求道:“承蒙您的善心,我们才保全了性命!您救了我们大家,这些小意思,请您一定要收下。”

多福只好收下那些宝物,还清了国王的债,又把剩余的宝物施舍给了老百姓。

邻国也听说了多福的事迹,全都交口称赞,都很佩服多福的崇高道德。

哲理与智慧

我们生活在一个经常需要交流的环境中,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在交往中,无论对谁,都不要吝啬自己的爱心。当你在给予他人帮助的时候,实际上自己的内心也在得到升华。今日多做一些好事,日后必会收获甜蜜的果实——种下善因,就能收获善果。

行善会得乐,为恶独得苦

佛陀格言

行善会得人生之乐,作恶则得人生之苦。

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人非常贫穷,无以自立,但志行高洁,从不做非法、非礼的事。因家里实在太穷,无法生活,他就去给一些商人当仆人。

这些商人带着这个穷人,一齐入海采宝。他们采到了不少宝贝便张帆返航,但是到半路不知怎么船停了下来了,无论怎么划桨也无法让船前进半步。

所有商人无不惊恐万状,知道是因为采宝而得罪了海神,海神来惩罚自己了。于是连忙跪下祈祷,请海神放他们一条生路。

而那个穷人,因为自己平生不做亏心事,所以没有参与他们的祈祷。

船之所以开不动,果然是因为海神作怪。海神有心想惩罚这些亵渎了自己的商人,但船上的这个穷人可是好人,不应连累他。他想来想去整整想了七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海神想:“让我考验一下这些商人吧!如果他们经得起考验我就饶恕他们;如果他们经不起考验,那我施行惩罚时,也不会连累了那个穷人。”

船在海上整整停了七天,一动也不能动,商人们都急坏了。

第七天夜里,一个商人作了个梦,梦见海神对他说:只要你们把船上的这个穷人送给我当牺牲品我就放你们走。

他醒来之后,把这个梦告诉了其他人。

他们正秘密商议如何处置时,穷人知道了这件事。

穷人慨然说:“好吧!就让我做海神的牺牲品吧!不要因为我一人,而连累你们大家。”

商人们一听穷人自愿牺牲,高兴极了,因为这样便少了许多麻烦。他们扎了小木筏,在木筏上放了些水和粮食,让穷人上了木筏之后,就扬长而去。

海神见到这情况便卷起一股大浪把商人们的船打翻使他们个个葬身鱼腹。同时,又吹起一股顺风,把穷人的木筏直送到岸边。

穷人就这样安全地回到家乡,与妻儿团聚。

哲理与智慧

行善会得乐,为恶独得苦。在某些关键时刻,我们应该有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这才是大慈大悲。有这种大慈大悲的胸怀,才能拯救别人和自己,才能因祸得福。

一个人发善愿,上天必会帮助他

佛陀格言

一个人发善愿,是可以感动天地的。

明朝时,有一位小沙弥,住在普陀山的寺庙里。有一天,他心血来潮,想到郊外走走。他远眺普陀山的最高峰,心想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感应奇迹很多,在那最高的山峰说不定有道场或修行人呢。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就往普陀山最高峰而去,一路上蔓草丛生,荆棘遍布,小沙弥不畏艰难地爬上最高的佛顶山。

想不到佛顶山是一片广大的平原。他站在山顶上往下一看,普陀山一览无遗,于是非常高兴地四处走走,看看到底有没有人在此修行,可是走了许久竟未发现一个修行的人。正在失望之余,忽然在地上发现一块石碑,石碑上还刻了四个大字写着“慧济禅寺”。

小沙弥对“慧济禅寺”四字似乎感到有点印象,也感到特别的亲切,心想:“这山峰以前有人来过,并建过道场,不然怎会留下此石碑呢?前人既然能在山峰寺庙,那我也能在此建寺庙,好让想静修的人有个道场,可以静心用功,就这样决定了。”小沙弥抱着充满自信的心情回到山下,向师父说:“师父!在普陀山最高的山顶上,还有一片平地,以前好像建过道场,弟子发愿想去那里建一个道场,不知师父的意见如何?”

师父听到小沙弥说想在佛顶山辟建道场,大吃一惊:“什么!你年纪轻轻就想到佛顶山建道场,你有没有弄错?你要知道,光是搬木材上山就是一大难题了,更何况是在那里建造寺庙!你真是太天真了,也太不自量力了。要建自己去建吧!”

小沙弥说:“弟子已经发愿了,如果师父不帮忙,那弟子只好自己去建了。”

师父听了又说:“你以为建道场就像砌积木吗?你静静地去想想吧,真是乳臭未干的小孩,我不想再听了。”

许多师兄知道小沙弥年纪轻轻就想建道场,于是都来劝说:“小师弟!算了吧!修行就修行还发什么愿,真是自找苦吃,赶快打消念头吧!”

可是小沙弥并不这么想,他想既然大家都看不起我,那我就做给大家看吧!于是拜别了师父,走向大殿跪在观世音菩萨圣像前,虔诚默祷说:“观世音菩萨!弟子发愿要兴建道场,希望菩萨保佑弟子,使弟子完成誓愿。”

俗语说:“人有善愿,天必从之。”但是小沙弥发愿要在佛顶山兴建道场,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小沙弥左思右想:“要兴建道场,首先就要去化缘,因为有钱才能买建材、请工人。”于是小沙弥满怀信心的走向人多的闹市,有时候一家一家地化缘,有时候就站在市场门口,可是所得到的钱太少了,晚上睡在破庙里,有时候几天也化不到一块钱,还要遭人白眼及冷嘲热讽,有时候好几天才得到一些冷饭剩菜。不知不觉中三年时间过去了,庄严灵巧的小沙弥仍然每天在大街小巷敲着木鱼,挨家挨户化缘,他尝尽人间的冷暖岁月,头发未剪,衣服破旧,乍看之下很像一位又脏又穷的小乞丐,人见人怕更化不到钱了。

有一天,他伤心流泪地走到河边,看到潺潺的流水,想起悠悠的岁月,三年换来的是理想的破碎,于是悲从中来,在河边号啕大哭,心想兴建道场原来只是美梦一场空,他已没有信心再走下去了。就在此时,他突然灵机一动,看看被他敲了三年的木鱼,早已斑驳不堪了,不如把它放入河里,求菩萨保佑,看木鱼漂流何处,他就在那里化缘,不再漫无目标地化缘了。于是他就把木鱼放入河里,他也跟着木鱼跑,奇迹竟然出现了,木鱼流到某处就停在那里打转不再流下去了。小沙弥心想,这里一定有大护法吧!否则木鱼怎会在此打转呢?于是就赶快把木鱼捞起来,可是当他捞起木鱼后,才看到这里根本看不到什么大户人家,连一个人影也没有,只有一大片的树林,小沙弥心想木鱼既然漂流到这里停下来,那就在这里敲木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