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教故事经典(一)
13751000000083

第83章 昂贵的宝珠

很久以前,有一个穷汉,有一次去到亲戚家去做客,受到了那位亲戚的热情款待。最后,这个穷汉喝得酩酊大醉,竟然在座位上睡着了。刚巧那位亲戚因为公事,必须立即外出,眼看着那个穷亲戚醉得不省人事,心中很怜悯他,就把价值非常昂贵的宝珠缝在他的衣服里,匆匆出门去了。

这个穷汉已经烂醉如泥,并知道这件事情。酒醒了之后,他也起身走了。但是他仍然一贫如洗,生活潦倒,仅能糊口。这时他仍然不知道自己衣服里藏有价值连城的宝珠。

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又碰见那位亲戚。对方目睹他衣衫褴褛的样子,不禁叹息道:“你真是个傻瓜,为了衣食费尽心机,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还以为你现在应该生活得很舒服呢,因为那年你来我家里时,我曾把一枚价值连城的宝珠缝在你的衣服里。本想着你会从此富有起来,可是你却毫不知情,一直为衣食奔波劳碌!”

一位高僧得知此事后对弟子们感慨道:“曾几何时,佛将一切智慧送给世人,可惜大家却不知不觉地忘掉了昂贵的一切智慧——宝珠,仍然忙忙碌碌、糊里糊涂地奔波在人生的旅途上。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颗宝珠啊!”

感悟

很多人整天生活在忙忙碌碌之中,很少有时间停下来思考一下人生。我们忙忙碌碌到底在追求什么呢?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苦苦追求的很多东西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颗宝珠,这颗宝珠往往就是我们正在追求的。

著名寺院三圣寺

三圣寺建立的确切年代已无从查证。据考系北魏年间所建。

三圣寺后殿里有三尊石佛立像,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经河北省人大批准,升为省级文保单位。原来寺院规模很大,寺前立有石狮,寺内有钟楼鼓楼。1981年仅存前后两个殿,各为三间,系明代嘉靖年间重修。前殿已无佛像,被生产队作为储草室;后殿也被用来存放杂物;不过殿内的三尊石像仍立在原处。群众称左侧一尊为太上老,右侧一尊为阿难尊者,中间一尊最高,面相善良,群众称之为“自来佛”。

“自来佛”高约三米半,高肉髻,袒胸,披袈裟,大背光,似桃形,且背面刻满了小佛像,共230个,并铭刻着造奉者的姓名。此佛像用青石雕刻制成。左右两石佛像均用汉白玉雕成,高304厘米(连座),背宽72厘米。此殿脊正中立一小型转塔,背面刻有“乾隆四十四年(1769)补修”字样。

现在中间立佛的面部、鼻部稍有破坏,两手及臂部也有损坏;右侧石像的鼻尖被砸掉,双手齐腕折断,但螺冠依然。左侧佛像既无头又没双手,据说此石像之头埋在殿右地里,曾有人发现过,又原地掩埋掉,不过现在还未曾找到。(此佛头1985年找到并复原头位。不过1993年三具佛头均被人盗走,1994年请曲阳桥匠人修复,后不久又被人盗走)。

因年代久远失修,三尊石佛像的三双手臂全已断遗,右侧的一尊曾失去头部,后找到修复;另外的两尊鼻子已被破坏,中间的一尊石像为白云质灰岩所雕刻,石料青灰色,刻工细腻,头稍大,约占身高的六分之一,全身高2米,下有1.2米高的石灰岩石刻底座。石像后又有一处佛光屏障,上刻金龙闹海和莲花图案,与石像一并用浓彩描绘,现仅存局部色彩。两侧的石佛像皆用汉白玉雕成,身高约2.6米,下有0.4米高的莲形石座,全身各部比例匀称,身着袈裟,内穿僧祈支,头结螺髻。此外,在中间石佛像的背后刻有12行小画佛,最下面刻有:任丘净贵侍时等字样,底座上刻有唐僧取经的神话图案。三尊佛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应认真加以保护和适当修复。

及至1995年,由当地政府和信众联合发起,决定礼请临济祖庭上有下明老和尚驻裼并主持三圣古寺恢复重建工作。老和尚遂于当年8月率徒住裼于此。在老和尚和现任当家慧真法师的辛勤操劳下,1998年,庄严的大雄宝殿落成开光。2001年,东寮房,客堂,斋堂建成并投入使用。

古寺自始至今常住尼众,秉承以禅为家、戒律为行、净土为归的修学宗旨,大众熏习,大众分享。因缘使然,寺院当家及常住以大悲愿力,计划今年雨季后恢复重建藏经楼,为古寺道场的庄严再添风采。多年来,寺院本着自修为主,兼并弘化的精神,上行下化,随缘度日。古寺中兴时期,寺院提请各位大德善信提携关照,共同为古寺的重光而努力。使这一清净道场家风重振,众生获益。

佛禅故事高明的画家

在一条繁华的街道上,一个僧人总能看到几个画家的生意出奇的好。画摊周围聚集了很多人,而其他画摊边的人却寥寥无几。

一天,僧人终于也挤进了人群想探个究竟。

“给我也画一幅!”一个小伙子抢先坐到小木椅上。一个小伙子衣着邋遢,尖嘴猴腮,看起来很讨厌。他暗忖:这模样还当众画像,简直就是出丑!

画家上上下下打量着小伙子,旁若无人异常专注,然后又示意小伙子调整身体眼神的位置和方向,认真揣摩。准备就绪后,画家便奋笔疾书,几分钟后,一幅画交到小伙子的手上。

大家纷纷凑过来一睹为快。哇!像极了!这也的确是人们的第一印象:小伙子有几分像日本影星高仓健,而画中人面容棱角分明,双目炯炯,更把小伙子的特点突出出来。小伙子拿着画端详了老半天,眉开眼笑十分满意。一个小伙子绝对没想到形象丑陋的自己在画家笔下竟会有如此神韵。

接下来,一个看样子圆滑、大腹便便的商人,在画笔下,变得慈眉善目笑容可掬;一个凶神恶煞的彪形大汉则变得豪放耿直,像梁山好汉一般令人敬畏……

这时,僧人已恍然大悟。这位瘦小画家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画家总能用心捕捉到所画对象最美好的气质,然后发扬光大,所以他的画受到大家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