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教故事经典(一)
13751000000071

第71章 不知足就难以成佛

南阳慧忠禅师被唐肃宗封为“国师”。有一天,肃宗问他:“朕如何可以得到佛法?”

慧忠答道:“佛在自己心中,他人无法给予!陛下看见殿外空中的一片云了吗?能否让侍卫把它摘下来放在大殿里?”

“当然不能!”

慧忠又说:“世人痴心向佛,有的人为了让佛祖保佑,取得功名;有的人为了求财富、求福寿;有的人是为了摆脱心灵的责问,真正为了佛而求佛的人能有几个?”

“怎样才能有佛的化身?”

“欲望让陛下有这样的想法!不要把生命浪费在这种无意义的事情上,几十年的醉生梦死,到头来不过是腐尸与白骸而已,何苦呢?”

“哦!如何能不烦恼不忧愁?”

慧忠答:“您踩着佛的头顶走过去吧!”

“这是什么意思?”

“不烦恼的人,看自己很清楚,即使修成了佛身,也绝对不会自认是清净佛身。只有烦恼的人才整日想摆脱烦恼。修行的过程是心地清明的过程,无法让别人替代。放弃自身的欲望,放弃一切想得到的东西,其实你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可是得到整个世界又能怎么样?依然不能成佛!”

慧忠问:“你为什么要成佛呢?”

“因为我想像佛那样拥有至高无上的力量。”

“现在你贵为皇帝,难道还不够吗?人的欲望总是难以得到满足,怎么能成佛呢?”

感悟

欲望永远无法获得满足,是因为欲望的繁殖力很强。人的烦恼来自不合理的欲望,内心能不受欲望的冲激与勾引,烦恼自然会减少。战胜欲望才能称为自由人,也才能成佛。

佛教名人道安大师

道安大师(312-385年),自他建立僧团以后,使中国僧徒有了严格的生活戒律,同时也为佛教僧团加入了凝聚的力量,使之能流传久远,为佛法的传播打下健全的基础。道安大师同时制定了《僧尼规范》、《法门清规二十国条》及制定了佛法宪章三例,将僧团的行为仪轨作了计划与统一。

在道安大师以前,僧人的姓,主要是以出生国或师父的姓为基准。自从道安大师在长安率先提倡出家人以释姓为姓。自称释道安,后来的僧人也起而仿效,中国人一直用到现在,对于加强佛教僧侣的共同意识及僧团的统理有极大的帮助。当时名播四方,百姓称他为“印手菩萨”,鸠摩罗什在西域,听到他的名声,更称他为“东方圣人”。

佛禅故事禅宗的真谛

有一个小和尚问他的师父:“什么是禅宗的真谛?”

师父告诉他:“只要你把这一大片地的杂草都除光了我就告诉你。”

于是小和尚就整日整夜的忙活在田里,不停地拔野草。一年下来拔起的杂草的草籽掉进土壤里新的小野苗又长了出来。第二年他去附近的村子牵来了牛和羊让它们不停的啃野草,但是一年下来还是没有成功。第三年的时候他放火烧了一整片地,可是春风吹又生了。第四年他买来了很多碱平铺在土地上,终于都被烧死了。

他高兴地去找师父,希望得到禅宗的真谛。没想到师父责骂了他:“我们世世代代生存的土地被你毁得一毛不拔了,你必须给我恢复土质!你简直就是欺师灭祖!”

小和尚吓坏了,急忙跑回去除去土壤的碱。这样又花去了一年的时间,他仍然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师父满意。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是不能坐吃山空的。他开始不停的翻土施肥恢复土壤的养分,他又去买来了麦苗的种子,又是不停的施肥。

很多年过去了,他已经是个老和尚了,在他师父去世之前,他都没有得到师父的回答。他看着田里金黄的麦苗,突然发现田里已经没有一棵杂草了,他在田里激动的奔跑,终于自己悟出了禅宗的真谛。

怎样除去我们心中的杂草:一切嫉妒、怨恨、猜疑、迷茫、空虚、可悲的孤独?小和尚的经历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想除去心中的一切杂念,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在心田播种、耕耘、收获更多的价值,让杂念没有生长的养分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