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教故事经典(一)
13751000000069

第69章 奇怪的寺庙

有一座寺庙很奇怪,因为是用着尼姑庵的名字,叫仰天庵,又叫碧云庵。庵里住的全是和尚。和尚庙怎么叫“庵”呢?这其中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这仰天庵原来本是一座寺庙,主持是一个名叫智礼的和尚,虽称不上饱学之士,但也精通文墨,颇有名气。他自恃才高,傲气十足,且喜欢寻花问柳,是个不正经的花和尚。

离寺庙一里路的山脚,有一座观音堂。堂里的主持师太叫秋辇,法名清贞,在此静心修行。离观音堂上方一箭之遥,清贞师太的徒弟——一个才貌双全的小师姑碧云,结草为庐,晨钟暮鼓,念佛诵经,兼种田园。这茅庐称为“上茅棚”,是寺庙和尚下山的必经之路。

这年春天,智礼来到观音堂,清贞师太以礼相待,命碧云泡茶,并端出几样水果、点心来招待他。

智礼盯着这俊俏的小尼姑,真想过去把她搂进自己怀里,但在清贞师太面前,又不敢放肆。他对碧云说道:“听说师妹善对,今天我特来拜访,不知能否赐教一二?”

碧云见他口称师妹,虽感不悦,但也不便发作,即以礼相答:“小尼是雏鸭下水,不知深浅,还望大师多多指教。”

智礼见碧云并不推辞,心中大喜:只要你敢答应,就不怕你不落入我的掌心。于是对清贞师太说道:“师太,贫僧与碧云师妹对对子,可要打个赌才好啊!”

清贞师太虽知碧云的才学,但还是怕她吃亏,连忙答道:“碧云小徒,岂是大师对手?如有冒犯之处,还望大师恕宥。至于打赌,此非出家人所为,还是免了吧!”

“哪里,哪里。”智礼道,“碧云师妹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若她胜了贫僧,岂不为师太增光?”

碧云见智礼一副傲气,心中愤愤不平,说道:“请问大师,该是如何赌法?”

“好说,好说。”智礼道,“若是师妹输了,我也不要你身外之物,只要你陪我痛饮三晚。”

碧云见智礼如此无礼,不由大怒,但她还是强压怒火,问道:“若是大师输了呢?”

智礼想都没想就答道:“若是我输了,那我寺庙的主持就让你来当。”

让尼姑去管寺庙,亏他想得出来。但碧云不管这些,她当堂与智礼言定,由智礼出上联,她续下联,一个月内连对三次,若碧云续不上下联,就算输。

智礼大喜,对碧云说:“咱们以自己的寺、庵为题,先自续一联如何?”

碧云点头称是。

智礼吟道:“长啸一声山鸣谷响,举头四望海阔天空。”他以此来赞美自己寺庙方位之美。

碧云不甘示弱,她略一思索,随即自吟一联:“幽星淡月寒天碧,碧草芳花野径幽。”

智礼一听,这丫头把自己修行之地说得如此清静、优雅,而且还是一副回文联。他举目四顾,只见桌上放着碧云刚才端出来的一盘水菱,就伸手取了一只,随手折断,吟道:“水菱双角,铁裹一团白玉。”

吟完,得意地望着碧云,跷起了二郎腿。碧云一眼望见了盘中的石榴,轻轻拿起一个,慢慢劈开,续上了下联:“石榴独蒂,锦包万颗珍珠。”

智礼想不到碧云才思如此敏捷,把他的上联对得天衣无缝,心中暗暗称奇。但他相信凭自己的才学,胜这个黄毛丫头还是十拿九稳。于是,他又出了一副上联,想以此来难倒碧云:“沧海汪洋,潮涨潮落波涛澎湃。”

谁知碧云比他来得更快,随口接道:“崇山峻岭,崖巍崖崛峦巘嵯峨。”

这下智礼再也想不出好的联句来了。他起身向清贞师太告辞,并与碧云约定:三天后,请她们去寺院答对。

第三天,碧云与清贞师太应约前往。智礼早在山门外的古松下设了一副围棋,邀师太入座对弈,碧云就侍立师太背后。正下着,有一颗松子落了下来。智礼见状,随即吟就上联:“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吟毕,举着棋子,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碧云,等她续下联。碧云抬头远眺,只见城外塘边的柳树下,有几个人正在钓鱼。她心中一喜,即对出了下联:“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智礼又吟:“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碧云微微一笑,接口吟道:“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聚会。”

吟罢,碧云拉起清贞师太,从容下山而去。

智礼连输两次,心里也有些不踏实了。好在还有一次,他决心定要胜过碧云。

这天,他来到上茅棚碧云的住处,准备作最后一搏。此时正值三月天气,春风得意,花红柳绿,上茅棚四周经碧云的辛勤劳动,更是美不胜收。

“哈哈,师妹,想不到你这里有如此美景!那我就借此景出联了!”智礼说罢,欣然吟道:“燕入桃花,犹如铁剪裁红锦。”

碧云细品智礼这副艳丽的上联,一时竟被难住了。这时,只听得“嘭”的一声,石子砸在松树上,惊起了几只在树上歇息的黄莺飞了起来。碧云回头一看,见是师太,立即领悟了她的用意,随即续了下联:“莺穿柳枝,恰似金梭织翠丝。”

对仗工整,把一派春天的景色,尽收联中。

智礼眼看就要败在一个小尼之手,确实有些心慌意乱了。但他的确也有些肚才,绕着院子一转,看见放生池中的点点荷花,露珠盈盈,煞是好看,随口吟出:“荷叶贴波,数点散成千点绿。”

碧云看着映在池中的桃花倒影,不慌不忙地接吟:“桃花映水,一枝分作两枝红。”

智礼见自己真的输在一个黄毛丫头手里,惭愧万分,也不向清贞师太道别,拂袖而去。

隔了一天,他让小和尚下山,给清贞师太送来一封信,信的抬头直呼师太名字,请她上山研究一下怎样处理打赌之事。谁知他心神不定,落笔时竟把“辇”字写成了“辈”字,“究”字写成了“宄”字。碧云见了,觉得十分好笑。她当即拟了一联,交小和尚带回,作为清贞师太的复信。

智礼展开一看,只见这副对联写得是:“辇辈并车,夫夫竟作非非想;究宄同盖,九九难得八八除。”

对联不但指出了智礼的错别字,而且意思也十分明了:你不用胡思乱想,这寺庙我接管定了!智礼又羞又恼,但他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心想:“我这偌大的寺庙,你一个丫头敢来当主持?你若不敢来,我也写副对联取笑你。”正当他胡思乱之际,小和尚跑进来说,清贞师太和碧云上山来了。智礼只得率众僧到山门外迎接。

只见清贞师太和碧云抬着一包用黄布包着的东西,也不知何物,往山门前一放。清贞师太对智礼合掌作揖,说道:“智礼大师,小徒接管山门来了,请你摘下山门上的挂匾,把这块换上吧!”

智礼揭开黄布一看,惊得目瞪口呆。只风匾额上用金粉写着三个大字:碧云庵。好好一个寺庙,变成了庵,这丫头竟真的来接管了。但他又不能失信,只得叫小和尚摘下原来的挂匾,换上“碧云庵”这块挂匾。

碧云又亲手将山门两边的“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的对联取下,换上她拟写的对联:“智山仁水,诵经才能修正道;礼门义路,潜心方得悟真谛。”

然后对智礼说:“请大师恕小尼无礼。佛门无戏言,因此小尼前来接管寺院。这山门上挂着我的法号,就等于是我接管了此庵。但庵内一切佛事、众僧事务,还全仗大师好生主持。我特地将这副‘鹤顶格’联悬挂山门,正是为了说明碧云庵主持禅师智礼也。请大师以佛门为重,休生妄念,谨记此训,回头是岸,南无阿弥陀佛。”说完,与清贞师太一起下山而去。

智礼禅师自觉羞愧万分,无地自容。他为了取得清贞师太和碧云的谅解,亲率僧众,在碧云结庐之处,盖起一座庵堂,供碧云参禅之用。并请她们取回山上的金字挂匾,悬挂在碧云参禅之处。碧云也感到将一座和尚庙改称为“庵”,有失雅观,智礼既已吸取了教训,于是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将“碧云庵”之匾,移挂自己住处。因此,碧云住的上茅棚,也叫碧云庵。

智礼从此改掉了自己花和尚的性格,潜心苦修,终于修成一代大师。为了永远记住这次教训,他便自己在寺门上挂了一块“仰天庵”的大匾,取“仰赖上天好生之德”和“仰天长叹”之意。从此,这座寺庙又多一个名字叫仰天庵了。

感悟

一个人如果心存不良的念想,比如轻浮之念,比如自大之念,必然会让自己陷入困顿之中不得解脱,甚至还会招来更大的损失。我们应该保持圣洁之心,戒骄戒躁,排除一切不良的妄想,这样无论是修行还是生活,都会变得轻松自在。

佛学常识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这名词出于佛经。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

“非人”是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在佛教庞大的护法军团中,共分为八个方面军,这八个方面是: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目”加“侯”,需补字!!)罗伽。这八部守护神中,除了天神之外,大多长得十分奇特、威猛。由于人类的眼睛不能见到这些八部众,所以又叫做冥众八部。这八个部分因天众和龙众最为重要,故统称为“天龙八部”,又称“龙神八部”或“八部众”。

佛禅故事让一切随它去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

小和尚看不过去,对师父说:“师父,快撒点种子吧!”

师父说:“不着急,随时。”

种子到手了,师父对小和尚说:“去种吧。”

不料,一阵风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着急地对师父说:“师父,好多种子都被风吹飞了。”

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父报告说:“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

师父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半夜,一阵狂风暴雨。小和尚来到师父房间带着哭腔对师父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

师父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

小和尚高兴地说:“师父,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

师父却依然平静如昔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