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教故事经典(一)
137510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有位哲人说,佛教的内容,无所不包,虽不即是科学,但不违背科学;虽不即是哲学,但却超乎哲学;虽不即是文学,但却确有文学;虽不即是美学,但已创化了美学;虽不即是宗教,但也不缺宗教的素质。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即与中土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

汉传佛教又称汉语经典系佛教或汉地佛教,约可归纳为十三宗,但随着各宗派的发展,彼此融摄,至唐代时,以十大宗派为主流。十大宗派皆成立于南北朝至唐朝之间,其中以大乘佛教为主,共有八宗,虽然也有小乘传承,但多为大乘所融摄。

悟性如光,能使人豁然开朗。有悟性之人,自会从关于佛的故事中窥得佛学的精髓,并汲取其中的精华指引自己的人生。

一弟子虽然信佛,但心中仍有疑虑,于是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佛祖。

他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弟子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佛祖慈祥地对弟子说:“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弟子顿悟。

……

一个信徒在深山中的寺庙里,找到了一位著名的禅师,向禅师寻佛问道。

禅师问:“你到这儿来是干什么的?”

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

禅师答:“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

唐代天台山国清寺隐僧寒山与拾得,行迹怪诞,言语非常,相传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两位大师有段经典的对白,蕴含了佛家面对人我是非的处世之道,因此虽经一千多年,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

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读者能更好地了解佛学思想。另外,书中还有“佛学常识”、“佛林百科”、“佛禅故事”、“佛教名人”、“著名寺院”等版块知识,介绍了一些基本的佛学知识,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佛学的方便之门。

究竟什么是佛?佛在哪里?怎样成佛?

万物皆有佛性,万物皆是佛。

佛不在别处,只在心里。

熟背佛经未必能成佛,整日对佛顶礼膜拜也未必能成佛。用佛的眼光去观察世人,用佛的慈悲去怜悯世人,用佛的智慧去包容世人。你已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