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动物王国探索之旅
13749500000017

第17章 揭秘两栖爬行动物(3)

科摩多龙以野猪和鹿为食,体重达450千克的水牛它也敢吃掉,有时,科摩多龙还会把人作为猎捕对象。科摩多龙在捕猎动物时,常常会采用守株待兔或逼近突袭的战术。先抓住猎物,接着咬断猎物后腿的筋腱,使猎物瘫倒在地,然后撕咬猎物的腹部。它有时先用钢鞭似的大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猎物扫倒,然后再猛扑上去,一口咬断猎物的脖子,然后慢慢享受。

科摩多龙进食时常常生吞活咽,它能把整只小鹿像吃肉丸子一样一口吞下。如果捕到较大的猎物,它就先把猎物撕成小块,然后吞掉。

科摩多岛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活环境。岛上林茂草密,溪涧纵横,潮湿闷热。气候及自然环境与中生代极其相似。科摩多龙之所以能繁衍并称霸至今,是与它栖息的这种环境是分不开的。

石蛙为何要聚会?

每年冬春时节,在我国南岳衡山广济寺的冰雪世界里,都会出现奇特的万蛙聚会的场面。广济寺位于衡山祝融峰下,群峰环绕,古木茂盛。一年一度的万蛙聚会就在寺前的水田中上演。立春前后,成千上万的石蛙纷至沓来,有褐色的、黄色的,也有棕色的、黑色的;有的大如碗口,有的则小似花生。起初,这些石蛙或成团嬉戏,相互取乐;或首尾相咬,围成圆圈;或前呼后拥,摆成长龙。然后蛙骑蛙,层层堆叠,堆叠成的形状酷似宝塔,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最高可达1米。石蛙在聚会时会产卵,其卵如黄豆般大小,密密麻麻、弯弯曲曲地排列成一条条长线,像蜘蛛网一样布满水田。石蛙聚会多则半月,少则数日。然后,石蛙就会在一夜之间突然散去,留下满田的蛙卵。

贴士:石蛙的活动强弱与外界的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水温水流等变化对其影响尤为明显。适宜水温为15~25℃,活动正常;水温过低,活动较少,生长停滞,进行冬眠;水温过高则出现异常,甚至死亡。

冬春时节的高山田野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蛙会奇观呢?那么多石蛙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全都散去?这些都是尚待揭开的谜团。

世上真的有双头蛇吗?

有关双头蛇的传说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我国古书中对双头蛇也多有记载。不久前,一位学者在北非亲眼见到了一条双头蛇。

他是在热带丛林中的一个偏僻村寨中见到双头蛇的。这条双头蛇是当地土著人崇拜的护身符,整个村寨的人们都精心喂养和照料它。这条双头蛇很像响尾蛇,而身体的大小又像蟒蛇,有剧毒,主要靠猎食各种小动物为生。

贴士:双头蛇如果两个头想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行走的话,在两个头分岔之处,(这里的蛇皮很脆弱的)有一定的可能会裂开,导致双头蛇死亡。

为什么会出现双头蛇呢?有人认为,双头蛇实际上是蛇在染色体复制或配对过程中产生了突变而出现的蛇的变异种。但是,据生物学家们分析,因为身体结构不同于正常同类,这种蛇多数只能存活1~2周。可这位学者所见的这条双头蛇既然被当地土著人作为护身符一样来崇拜,受到精心喂养和照料,其寿命肯定远远超过1~2周。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关于双头蛇的这些谜团,科学家至今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

为什么冬蛇会集体自杀?

也许还有人记得1975年冬季发生在我国东北海城地区的大地震。在那次地震前,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成群的蛇集体自杀了。

冬蛇为什么会在地震前夕集体自杀呢?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观察认为,冬蛇自杀的原因在于地震。

在地震前夕,地壳深处构造变动会发出声音,虽然声音很细小,人完全听不见,但是因为蛇的感觉很灵敏,所以,它能感觉到地壳爆裂的声音,以为大祸临头,所以,纷纷爬出洞来,而被严寒所冻毙。

贴士:蛇是不会主动对人进攻的,除非你让它感到不安。当人们行走在山路上,“打草惊蛇”在此用得很恰当。你手执一根木棍,有弹性的木棍子最好。边走边往草丛中划划打打,如果草丛有蛇,会受惊逃避的。

地震前,岩层的强烈摩擦能够释放出大量的氡气及其他气体,氡气具有放射性,而且震前的氡气含量比平时高出许多倍,氡气大量积聚在蛇洞中,使它的休眠状态改变,而被迫爬到洞外被冻死。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蛇集体自杀还与其自身的特点有关。因为蛇是冷血动物,其体温会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在大气温度变为10~13℃时,生理机能减弱,当气温降至10℃以下时,就要进入冬眠状态。当气温降至0℃时就会被冻死。在地震前,地壳深处地质结构变动,岩石发生爆裂位移,岩石之间互相摩擦,从而产生大量的热,使地温升高,当蛇洞中温度升至10℃以上时,蛇就会从冬眠状态中苏醒过来,而以为春天到了,于是纷纷出洞觅食,结果被严寒冻死。

这就是冬蛇集体自杀的缘故。

箭毒蛙有多毒?

许多两栖动物的身上都带有毒素,它们能够通过皮肤散发或分泌出毒液。但是,极少有像拉丁美洲的箭毒蛙的毒液那样致命的。世世代代以来,亚马逊雨林中的土著人一直将箭毒蛙身上的毒液涂在捕猎用的弓箭上,然后用它去捕杀猎物。

箭毒蛙是一种个体很小的蛙类,它的整个身躯不超过5厘米,也就是说只有人的两根手指那么大,可是它在背上藏着的毒液,却足以使任何动物瞬间毙命。箭毒蛙的皮肤内有许多腺体,它分泌出的剧毒黏液,既可润滑皮肤,又能保护自己。箭毒蛙的毒性在一切蛙毒之上。取其毒液一克的十万分之一即可毒死一个人;五百万分之一可毒死一只老鼠。任何动物,只要舌头粘上一点儿它的毒液,就会中毒,以致死亡。

箭毒蛙身上那些漂亮的色彩可不是用来欣赏的,那是在告诫其他动物离我远点儿,不然有你好受的!

贴士:箭毒蛙家族中兰宝石箭毒蛙具有非常高的毒性,它们绚丽的体色使潜在的掠食者远远避开。它们足部没有蹼边不能在水中游动,因此不会出现在水生环境中。

别说,这种警告还真管用,很多动物对这些小家伙都很害怕,见了它们都要绕道避开。

箭毒蛙的剧毒物质为什么有那么强的毒性,让所有动物都害怕呢?

生物学家们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发现,箭毒蛙的毒液能够破坏神经系统,阻碍动物体内神经的正常传递,使神经细胞膜成为神经脉冲的不良导体,如此一来,神经中枢发出的指令,就不能正常到达组织器官,最终导致心脏停止跳动。不过,箭毒蛙的毒液只能通过血液起作用,如果不把皮肤划破,毒液至多只能引起皮疹,而不会致人死命。聪明的印第安人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在捕捉箭毒蛙时,总是用树叶把手包卷起来,避免中毒。

很早以前,印第安人就利用箭毒蛙的毒液去涂抹自己的箭头儿和标枪头儿。他们用锋利的针把蛙刺死,然后放在火上烘烤,当蛙被烤热时,毒液就从腺体中渗出来。这时,他们就用箭头儿在蛙体上来回摩擦几下,毒箭就制成了。一只箭毒蛙的毒液,可以涂抹50个箭头儿或标枪头儿,野兽如果被这样的毒箭射中,会立即死亡。

为什么树蛙冻不死?

有一种非洲蚊子能够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它可以抵御-270℃的酷寒。除了这种昆虫外,其他的昆虫也能够在低温环境中生存,但能够长期抵抗寒冷的,也许要属南极的细菌了。

最耐寒的较高级动物是树蛙,它的耐寒本领使得它的生存地点比其他两栖动物离北极更近,更能在融雪期的池塘里栖息。大概这能使它处于优势,能在池塘干涸之前就迅速繁殖。

贴士:科学家们对一块在墨西哥发现的珍贵琥珀进行研究后发现,琥珀中完整保存的一只小树蛙是2500万年前的“超级元老”。

当气温下降到0℃以下,蛙的肝脏就会把肝糖转变为葡萄糖,葡萄糖有抗冻的作用。在-8℃一下时,血液会把葡萄糖输送给重要的组织以防止内脏被冻。此时,蛙体内有65%的流体被冻,没有血液的内脏十几上也停滞了活动,甚至眼球和大脑也凝固了,像死了一样(有一种乌龟也可以做到,但只是暂时的)。但当开始解冻时,蛙的心脏又开始跳动,并向全身输送含有凝固蛋白的血液,这有助于使被冰晶刺破的伤口的血凝固。此蛙通过这种方式能很快恢复活力,而体内被东江的寄生虫居然也复活了,真令人惊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