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动物的神奇本领
13749300000009

第9章 动物的避敌手段(2)

5000多年前,马就开始被驯养成家畜。马继承了野马的生活习性,站着睡觉。野马喜欢在一望无际的沙漠草原地区生活,在远古时期,野马既是人类的狩猎对象,又是食肉动物豺、狼等的美味佳肴。它与敌害进行斗争时,不像牛、羊那样可以用角,它惟一避敌的办法,是奔跑。而豺、狼都是夜行动物,它们白天喜欢隐蔽在灌木丛或岩洞中休息,夜里出来捕食。野马为了快速逃离敌害,夜间,它们不敢高枕无忧地卧地而睡。即使是在白天,野马也保持着高度警觉,它们只好站着打盹,以防不测。家马不像野马那样容易受到天敌的伤害,但它们也是由野马驯化而来的,站着打盹睡觉的习性被保留了下来。

贴士:马的听觉是非常发达的,是信息感知能力很强的器官,这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听觉发达是对马视觉欠佳的一种生理补偿,这对在原始状态上马的生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马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关键问题就是躲避猎食动物的袭击,而马躲避猎食动物袭击的本领有就是逃跑和有限的反击。

如果马感觉不到什么危险,它就会把头搭在背上睡。马习惯了群体生活,即使和母马生活在一起的小马,头也是搭在背上睡觉的,这是马安心入睡的姿势。

马已被驯化成家畜以后,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再也用不着担心受到伤害,野生的习性也逐渐丧失,个体之间出现了很大差别,也有的马躺倒在地伸着脖子和腿入睡,还有的马打着呼噜。但是多数马还保持着头搭在背上睡觉的姿势。

角马会偷梁换柱

有一种相貌古怪奇特的兽类,生活在非洲的塞仑盖特大草原上。它们看上去很像马,但与马不同的是,它们的头上还长着一对类似水牛角一样弯弯的犄角,额部和颈部还密生着鬣毛。因此,根据动物的长相,人们为其取名为“角马”。

角马是—种大型羚羊,它不是人们想到的马或牛。角马喜欢过群体生活,每个角马群常常有几万头、几十万头甚至上百万头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大军”浩浩荡荡,在大草原上奔跑迁徙。

许多垂涎欲滴的食肉动物,如狮子、猎豹和鬣狗常常紧紧地追随在角马的后面,伺机将那些老、弱、病、残和掉队的角马吃掉。角马群中那些怀孕待产的雌角马,因为在生产的时候常常离群,极容易受到食肉野兽们的袭击。雌角马为了保护自己和后代,经常采用周旋战术与敌人进行斗争。

贴士:面对鲜有的安全和屡见的危险,角马为了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生息而选择后者,这就是角马的生存法则。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角马面对凶险的生存环境能繁衍至今的原因之一。

在角马的敌人中,鬣狗是最危险的。雌角马发现,鬣狗一般上午躲在土洞里睡觉,于是便把分娩的时间选在了上午。为了避免自己由于势单力薄被敌人伤害,雌角马还会进行集体行动,一块分娩。虽然雌角马能在十几分钟内就生产完,但是3天之后,小角马才会跟随母亲快速奔跑。这3天时间,关系着角马母子的性命。在这几天里,如果角马母子遇到鬣狗的突然袭击,角马妈妈就会在这紧急关头把产后还一直留存在体内的胎盘快速排出。当鬣狗争食胎盘时,一时就顾不上攻击小角马,角马妈妈就会带着小角马迅速逃走。这就是雌角马经常使用的“掉包计”,这种计策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帮助角马母子脱险。

斑羚的自我牺牲

我国和亚洲东部、南部等地,广泛分布着斑羚。斑羚属于高山动物,常待在孤峰悬崖之上。斑羚善于跳跃和攀登,它们在悬崖绝壁和深山幽谷之间,就像走平地一样,也能纵身跳下10米余深的深涧而平安无事。但是,斑羚虽长着4条长腿,肌肉发达,善于跳跃,但也有一定的限制。在水平方向,一般健壮的雄兽最多可以跳出5米多远,而雌兽、幼仔和老年斑羚只能跳出4米远。

斑羚群在遇到敌害时能表现出出奇的冷静,特别是被敌害逼迫到超过6米宽的山涧前时。随着斑羚“头领”的一声大吼,整个斑羚群体很快就会分成两群,老年斑羚为一群,年轻斑羚为一群。在老年斑羚队伍里,既有雄兽,也有雌兽;在年轻斑羚队伍里,年龄则参差不齐,既有刚刚成年的雄兽和雌兽,也有稚气未脱的幼兽,还有一些身强力壮的中年斑羚,但其中的一些中年斑羚也会加入到老年斑羚的队伍中,从而保持两个斑羚群体数量的大体均衡。

贴士:斑羚视觉、听觉极为灵敏,叫声似羊。受惊时常摇动两耳,以蹄跺地,发出“嘭,嘭”的响声,嘴里还发出尖锐的“嘘,嘘”声。如果危险临近,则迅速飞奔而逃。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以及苔藓等为食。

然后,就会有一只雄兽从老年斑羚队伍里走出来,朝着那群年轻斑羚鸣叫了一声,一只年轻斑羚就应声而出,这两只斑羚走到悬崖边,后退几步,年轻的斑羚突然朝前飞奔起来,与此同时,老年斑羚扬蹄快速助跑。年轻斑羚跑到悬崖边缘,猛然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紧跟在年轻斑羚后面的老年斑羚,头一钩,也迅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这一老一少两只斑羚跳跃的时间稍分先后,跳跃的幅度也有少许差异,年轻斑羚跳跃的角度偏高一些,老年斑羚跳跃的角度偏低一些。老年斑羚跳跃技巧娴熟,在年轻斑羚从高处往下降落的瞬间,老年斑羚的身体出现在年轻大斑羚的蹄下。老年斑羚比年轻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略胜一筹,当老年斑羚出现在年轻斑羚蹄下时,刚好就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这和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对接的情况很相似。年轻斑羚的4只蹄子猛蹬在老年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就像踏在了一块跳板上,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竟然奇迹般地再度腾空,而老年斑羚突然笔直地坠落下去,就像燃料已输送完了的火箭残壳一样。年轻斑羚的第二次跳跃力度虽然远不及第一次,高度也只能达到地面跳跃的一半,但足可以跨越剩下的2米路程。只是在一瞬间,年轻斑羚就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山峰上,它兴奋地鸣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就不见了踪影。

这次试跳取得成功后,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就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优美的弧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有一只老年斑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摔得粉身碎骨。

斑羚秩序井然,快速飞渡,它们没有拥挤,没有争夺。那群为了飞渡成功献出生命的老年斑羚,从飞渡开始到结束,没有一只投机取巧,为自己调换位置。在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竟然能牺牲一部分个体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这凄美、壮烈的一幕,表现了斑羚种群强烈的求生欲望和高尚的利他行为。这无疑是自然界中一曲生离死别、惊天动地的千古绝唱。

狒狒团结抗敌

狒狒是最大型的猴子,生活在非洲,体重达54千克,体长超过90厘米。狒狒成群生活,每群有20~60只。每一个狒狒群里,都有一个“狒王”。“狒王”为雄性,年龄较大,身强力壮,经验丰富。

狒狒过着有规律的生活。晚上,狒狒睡在树林里,早上7点左右就起来,然后一起去寻找食物。当狒狒遇上敌人时,它们会利用石头作武器,把石块投向对方。

狒狒寻找水源的路线很固定。其实,这样是很危险的。因为那些狡猾的狮子和蟒蛇往往会在水源处“恭候”着它们的到来。因此,对于狒狒来说,每一次取水都是一次计划而周密的战斗行动。狒狒群中,最强壮、最勇敢的雄狒狒担任“开路先锋”,其余的狒狒则躲藏在离水源不远的树上。如果有狮子扑过来,打先锋的狒狒就同狮子进行顽强的搏斗,树上的狒狒会一起大吼助威,并向狮子投掷石头和果实。在强烈抗敌的狒狒群面前,狮子往往会狼狈而逃。

贴士:狒狒之间的争斗通常先是瞪眼睛、竖胡子,放开喉咙大叫或吼一通,进而撞台拍凳。但狒狒则是拍打地面进行威胁。如果原来地位高的心虚怕了就认输,那么,自行退下承认青年狒狒的地位比它高。如果都不服,就开始拉拉扯扯,爪对爪、牙对牙厮打。

狒狒是生活在地上的猴子,它们成群地生活,每一群都有一只或两只雄狒狒当首领。狒狒有时会吃小羚羊,但通常吃更小的动物,例如蝎子。狒狒也喜欢吃蔬菜和水果,因此常常损害农作物。

狒狒的头很大,幼狒狒生下来时鼻子并不很长,但随着身体的成长,会逐渐变得细长而突出。它们的脸看起来很像狗脸,脸上光滑无毛。雌狒狒的吻部较短,雄狒狒吻部较长。大部分狒狒的体色是浅灰褐色,但也有一部分狒狒的体色呈红色和棕色。

狡兔三窟以避敌

兔子没有锐利的爪子和长长的獠牙,它全靠自己的机警和善跑来保护自己。它奔跑是跳跃式的,可以一下子跃出3~5米,时速达50~60千米。它长着又长又大的耳朵,能够向四面转动,听觉异常灵敏,一有风吹草动,它就会躲起来。它的嗅觉,能同警犬媲美。同样灵敏的嗅觉可以判断周围有无别的动物。兔子在逃跑时,总是一边跑一边向后看,根据追敌相距自己的远近,决定奔跑的速度,以免浪费自己的体力。当它遇强敌追捕时,就会急中生智,突然止步并向旁边一闪,以此甩掉敌人。兔子的洞穴,除了“前门”,还有几个“后门”,如果“前门”被堵住,兔子就会从“后门”溜走。

然而,兔子也有很多劣势。由于它头上两侧的两只眼睛距离太远,如果单纯靠左右移动面部对物体进行判断,再加上它奔跑速度快,有时,兔子竟会撞到物体上毙命。因此,会出现“守株待兔”的说法。

贴士:当兔子尽量把身体压低,耳朵紧贴后背是代表它很紧张害怕,觉得有危险接近。在野外,当兔子觉得有危险接近,它们会尝试压低身子,避免被看到。

兔子的眼睛和人类不同。人类的眼睛是位于正前方,而兔子的眼睛位于二侧上方。由于人类和兔子的先祖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性与生活方式,因此眼睛的构造也各不相同。人类的先祖,需要良好的视觉和分辨色彩的能力,这样才能爬树采果实和分辨果实的色彩。而兔子属于草食性动物,不需要爬树采果实。兔子需要的视力范围要广大,远视能力强,这才能避开四周猛兽的袭击。兔子的视力范围差不多可以达到360°,因此即使在后方发生的事,兔子也可以看见。兔子的视力可以达到很远,人类肉眼看不见的东西,它们也能看到。

兔子虽然有很广的视力范围,但是兔子的视力真是不太好。特别在辨认颜色时,兔子更是色盲,只能够分辨出有限的颜色。而兔子看到的影像则是模糊的。兔子远视能力非常好,不过对于近距离的东西,兔子是看不到或看不清楚。平面的影像,兔子可以看到。兔子对距离的感觉也不太好。在暗光下,兔子看东西最为清楚,而在有光的情况下,兔子则看得不是那么清楚。关于兔子视力的许多问题,至今仍是个谜。如:当兔子把头移向一边,就是为了看清楚某件东西时,它的另一只眼睛也应该能看见完全不同的东西,两者是如何协调的呢?有关兔子的视觉的这些问题也是有待进一步研究。

犰狳完善的防御能力

犰狳的模样可笑而奇特,如果你第一次见到它,一定会被它所吸引。因为它看起来就像一个全身披挂,坚甲护身的“古代武士”,所以又有人称它为“铠鼠”。

犰狳身上长有很多鳞片,每个鳞片由许多细小的骨片构成,每个骨片上还长有一层角质的鳞甲,这就是它抵御敌人的防护壳。犰狳能够凭借自己坚硬的骨甲,蜷紧身体,形成一个球形的铁甲团,这时,即使是大型食肉兽,也休想伤它一根毫毛。犰狳可以说是一个齿咬不破,拳打不疼,脚踢不坏的家伙。

动物学家研究发现,在哺乳动物中,犰狳具备最完善的自然防御能力。犰狳的防御手段可简单概括为:“一逃、二堵、三伪装”。

犰狳有惊人的逃跑速度。它具备的灵敏的嗅觉和视觉,这使它在处于危险中时,能迅速地把自己的身体隐藏到沙土里。别看犰狳的腿短,掘土挖洞的本领却很高强。关于犰狳的打洞本领,曾有过这样的描述:犰狳的打洞速度非常快,你骑在马上还看见它,但就在下马的一瞬间,它就已经钻到土里去了。

贴士:犰狳最大的天敌是人和车辆。它天生近视,又有上公路觅食死亡猎物的习性,所以它常常会出现在公路上。犰狳所具有的“自然惊吓反应”使情况变得更糟。一受到惊吓,犰狳便向上跳跃,恰恰就撞在途经车辆的下部。

犰狳在逃入土洞以后,会用尾部盾甲把洞口紧紧堵住,就像一个“挡箭牌”一样,这样敌害就没有办法伤害它。

犰狳善于“伪装”。它的全身会蜷缩成球形,身体被周围的“铁甲”所包围,敌害想咬它也无从下口。

在南美洲和中美洲,犰狳是特有的珍稀动物,它喜欢在树林、草原和沙漠地带栖息。动物学家根据它的鳞片环带数量,把犰狳这个庞大的动物家族分成了3类:三绊犰狳、六绊犰狳、九绊犰狳。另外,还有一种王犰狳(又称大犰狳),其体长可达90厘米,尾长有50厘米,有半只猪那么大,是最大的犰狳。

所有的犰狳都是地栖生活,属夜行性动物。它们喜欢吃的食物很杂,多以甲虫、蠕虫、白蚁、黑蚁、蝗虫、小蜥蜴、鸟蛋和蛇类等为食。更为有趣的是,犰狳特别喜欢吃腐烂的动物尸体,如果草原上哪里有死牛、死马及其他动物腐烂的尸体,那里就一定有犰狳在打洞,犰狳可以轻易地在那里获得这些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