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动物的神奇本领
13749300000004

第4章 动物的觅食技巧(4)

要是有老鼠被它逮住,只要几口就会被它吞进肚子里。要是一大窝老鼠被黄鼠狼发现,这下可就惨了,黄鼠狼会蹑手蹑脚,轻轻地掘开鼠洞,然后个个击溃,来它个满门抄斩。而其中获益最大的当然是农民兄弟,有人曾做过计算,一只黄鼠狼1年捕捉的田鼠,可以避免300~400千克的粮食遭到损失。如此说来,我们是不是应该嘉奖它为“灭鼠专家”、“农田卫士”呢?

此外,黄鼠狼还是蛇的冤家对头。许多人都怕蛇,可黄鼠狼一点儿也不畏惧。面对蛇时,它总能灵活应对,通过不时地跳跃变换自己的位置,找寻有利的攻击位置。当蛇头伸出的一瞬间,黄鼠狼会迅速蹿上去,先咬住蛇头,然后再放手。这样几次,蛇就被咬死了,成为它的又一顿美餐。

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法宝,否则,想生存下去都很难,这就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独门秘籍。有趣的是,黄鼠狼的“护身符”,就是能熏死人的臭屁。

和放屁虫、椿象、臭虫一样,黄鼠狼体内也有分泌臭味的器官,这就是位于肛门附近的臭腺。可别小看了它,只要有敌人出现,在关键时刻,臭腺就会分泌出臭液或臭气,这是一种奇臭且有毒的物质,气体中含有硫化氢。一般被臭气击中的敌人,中毒是少不了的,只能乖乖地溜之大吉。

凶残狡猾的豺狗

有一种被称做“豺狗”的动物,非常狡猾凶残,善于群体捕猎,且配合十分默契,猛兽看到它们都会躲让不及,堪称“山中之王”。

豺狗喜欢群居,经常三五成群一起活动。—旦发现猎物,其中一只豺狗就会连吓带“哄”地尽量拖住猎物,不让猎物逃得太快,而其他几只豺狗就会分别从两侧夹击,堵住猎物的逃路。这时,猎物进退两难,靠近其尾部的豺狗就会乘机跳上猎物的背部,然后用利爪掏出猎物的肠子,在猎物肚空血尽之时,豺狗便会一拥而上,抢拖撕咬,将猎物吃得干干净净。

豺狗常会捕食野猪和山麂等中小型的野生动物,有时也会到乡村附近偷猎家畜。当遇到牛时,便会有一只豺狗跑到牛的面前嬉戏,另一只豺狗则跳到牛背上用前爪在牛屁股上抓痒。当牛感到无比舒服而翘起尾巴时,豺狗便会乘机痛下“杀手”。

贴士:按照民间说法,豺是猎神的狗(一说为二郎神的狗,二郎神即是猎神),所以在食肉猛兽中,豺最威猛。豺狼虎豹,豺名列第一!有豺出没的地方,狼虎豹一定回避。所以什么野物都可以打,就是不能打豺。一打必然遭报应。

豺狗非常狡猾,当它们发现幼小的羚羊时,不会直接对其发起攻击,而会先向母羚羊发起挑衅。这时,母羚羊会先将小羚羊放在一边,然后用自己的双角勇敢地迎接豺狗的进攻。雄羚羊也在附近,它牢牢守护在小羚羊身边。豺狗想对它发起进攻,但由于它的双角坚硬而锋利,豺狗根本不是它的对手。因为雄羚羊要保护孩子,所以不能前去为“妻子”助阵。

但是,有的时候,雄羚羊因担心自己的“爱妻”斗不过豺狗,常常会控制不住自己,将子女放在一边,跑去和妻子一同与豺狗战斗。这也正中了豺狗调虎离山的奸计。这时,马上会跑出另一只豺狗,把小羚羊飞快地叼走。等到同伴叼着小羚羊走远后,豺狗们就会主动收兵,去庆贺胜利,饱食羚羊肉。

豺狗是山林一霸,然而,在举止斯文、行动笨拙的大熊猫面前,它们却很少占到便宜。豺狗袭击大熊猫时,大熊猫只需用前脚将头抱住,全身紧缩成一个大圆球,然后一骨碌滚下山坡。当大熊猫看到一只豺狗已经冲到自己面前的时候,它们就会以大树为后盾,毫不畏惧地坐在树下,与豺狗摆开阵势。当豺狗扑过来时,大熊猫便朝豺狗狠击一掌,往往会将豺狗打得晕头转向。

松鼠的储食方式

松鼠的耳朵和尾巴上都长有特别长的毛,能够适应树上生活。像长钩一样的爪子和尾巴,可以使它倒吊在树枝上。在黎明或傍晚,松鼠就会离开树,到地面上捕食。秋季,松鼠找到了足够的食物后,就会把食物储存在树洞或在地上挖的洞穴里,并用泥土或落叶封住洞口。

松鼠的巢经常筑在茂密的树枝上,它有时会利用其他鸟的废巢,有时也会在树洞中做巢。松鼠除了吃野果外,还喜欢吃嫩枝、幼芽、树叶,甚至昆虫和鸟蛋也会成为它的食物。

秋季来到时,松鼠就开始贮藏食物,几公斤的食物常被它分几处贮存,有时,松鼠还会把食物晒在树上,不让它们霉烂变质。到了寒冷的冬天,松鼠就不用为寻找食物发愁了。因此,人们也把松鼠称为储存食物的高手。

贴士:松鼠是对主人非常温顺的小家伙,我们也要温柔地对待它们,这样它会对你死心塌地,绝对不会用牙齿伤害到你。当然它们会用牙齿轻轻地啃你的手指,和你玩耍,感觉会很痒,这是它对你友好的表示。

松鼠最爱吃松子,秋天来到了,一个松塔完全成熟后掉到了地下,一只松鼠便追逐着松塔从树上跑了下来,抱着松塔飞快地嗑了起来,嗑松子的时候,松鼠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它的牙齿非常灵敏,只需稍微一碰,它就知道哪个松子是空的,哪个是又大又好的。不过即使很快,它现在可顾不上吃,它要做的就是尽快把这些松子埋藏起来,一般情况下一个松塔里面大约有100多粒松子,它每次取出来三五粒后就跑出去埋上,松子埋好之后,它并不急于马上就走,而是用小爪子再拍打几下,使得埋过的地方完全不留痕迹。这样反反复复几十次才能把松塔上的松子全部埋完。实际上,出于对食物占有的本能,它一经发现食物,就在原地很快地给处理掉,因为它怕其他同种动物跟它竞争。一只松鼠常将几公斤食物分几处贮存,它不仅会在地上挖洞,也会利用树洞储存食物。有时还见到松鼠在树上晒食物,不让它们变质霉烂,这样,在寒冷的冬天,松鼠就不愁没有东西吃了。

尽管冬天积雪覆盖着地面,但松鼠仍能毫不费力地找到自己所藏的食物,因为松鼠有极其发达的嗅觉。当然,有时候,也会有一些红松种子被松鼠遗漏,但这有助于红松种子的扩散和传播,能够促进天然更新。所以,松鼠也是红松的种植者。

食蚁兽专吃蚂蚁

食蚁兽栖息在拉丁美洲,它是一种奇异的哺乳动物,属贫齿目,食蚁兽科。食蚁兽主要以蚂蚁、白蚁和其他昆虫为食。它的嘴细小,就像锥子一样;舌头细长;眼、鼻、耳孔都很小。

南美洲有3种食蚁兽,即大食蚁兽、小食蚁兽和二趾食蚁兽。大食蚁像猪那样大,体长可达130厘米,高达90厘米,体重30~35千克。小食蚁兽像狗那么大,身长60厘米,尾巴长45厘米。二趾食蚁兽仅有15厘米长,它们的大爪和盘卷的尾巴能够抓住树枝,很少离开树木。

在草原沼泽区生活的大食蚁兽都是游泳高手。它在地面行走时,长长的管状吻会贴近地面,不停地寻找食物。食蚁兽除嘴和舌比较特殊外,还有其他许多奇特的地方,如它的前腿粗壮有力,爪子尖锐,像镰刀那样弯曲,这是为了自卫或掘穴食蚁。又如食蚁兽长着又硬又厚的皮肤,能够防御其他动物的尖齿利爪。

食蚁兽进食时总是囫囵吞枣的。平时,我们也见过很多生物,比如鸡、鸭等,它们进食时也都是像食蚁兽那样囫囵吞枣。

那么,食蚁兽又是怎样捕食的呢?

贴士:一头食蚁兽在一个蚁穴中只吃140天左右的蚂蚁,吃完后就离开再另换一个蚁穴。靠这种吃法,它可以保证自己领地内蚁穴中的蚂蚁存活下去,以便它改天再来美餐。

在食蚁兽捕食白蚁时,嗅出气味后,就会用前爪刨开蚁封,直接把蚁窝挖开。白蚁惊慌得四处逃窜,食蚁兽便趁机伸出它那30厘米长的舌头,像人舔食芝麻似的,把白蚁牢牢地粘在舌头上送入口腔。

食蚁兽是怎样用舌头准确地粘住白蚁呢?原来,食蚁兽长有下颌唾液腺,它高度发达,能够源源不断地分泌出一种黏液。这种黏液就像胶布似的,把白蚁牢牢粘住,送到嘴里,囫囵吞掉。食蚁兽的这条伸缩自如的长舌就是用来专门“抓”取昆虫充饥的。食蚁兽最爱吃的食物就是蚁类,这也就是它名字的由来。食蚁兽每餐都要吃数量繁多的白蚁。动物学家经分析得知,一只未成年的食蚁兽可以吃掉0.45千克重的蚁或蚁的幼虫。

在热带地区,栖息着大量有害的树白蚁和地白蚁。其中有些白蚁异常凶狠,它们常成群结队向对手发起进攻。遇上大蛇时,它们也会包围起来,进行群攻,大蛇被吃得仅剩一架白骨。然而,食蚁兽却是白蚁的克星,食蚁兽能消灭掉大量白蚁,为动物、植物及人类带来很大益处。

螳螂捕食有杀手锏

说起螳螂,大家都会想起它特有的一对捕获足,那是螳螂捕食的杀手锏,也为它赢得了“虫国猛虎”的美誉。

螳螂是个冷面杀手,无论比它小的昆虫还是比它大的昆虫,它都毫不畏惧,“挥刀就砍”且过程极快,整个捕猎只需0.05秒。

螳螂天性凶猛好斗,捕食方式也诡诈多变。螳螂奇异的拟态色彩为它突然袭击猎物提供了便利条件。栖息在热带地区的黠螳螂,其前足拟态成花瓣状,在捕食时,它会偷偷伏在树叶和花丛中,猛看上去就像一朵盛开的紫白色的兰花,吸引了许多前来采蜜的昆虫,这些昆虫就这样成了它的美食。一些螳螂还喜欢拟态成树叶和树疤,在黄蜂经常出入的地方守候,出其不意地捕获黄蜂。生活在热带沙漠地区的螳螂,体色为绿色,头部有一光滑明亮的扁平突起,当它伏在草丛中时,头部的突起物晶莹透亮,就像一滴露珠,吸引了大批昆虫前来解渴,结果无一例外地成为螳螂的美食。

贴士:螳螂有保护色,有的有拟态,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因为螳螂的身体外表颜色有绿、褐等之分,所以生长环境也不相同,绿色的螳螂大多生活在绿色树木植物上,捕食一些小昆虫之类的,但都是以保护色而生存。

关于螳螂捕食的场面,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对此作过详细而精彩的描述:“当螳螂看到灰色大蝗虫,它会忽然摆出可怕的姿势:翅膀张开,斜斜伸向两侧,后翅迅速直立,就像船帆,身体上端像一条曲柄一样弯曲,并且发出毒蛇喷气的声音。它们全身的重量都放在了后面四只足上,身体的前部竖起来,站定,眼睛紧紧盯着蝗虫。蝗虫刚一移动,螳螂就会立刻转动头部。螳螂的这种举动,会使对方因产生强烈的恐惧感。此刻,在昆虫界有名的跳高跳远冠军蝗虫,竟然想不起逃走,只是傻愣愣地伏着,甚至还会迷迷糊糊地向前移动。当螳螂能够够得着它的时候,就会两爪出击,把锯子似的前足重重地压向蝗虫,这时蝗虫再也没有丁点抵抗能力了,终于成了螳螂的猎物。”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即使是刚孵化出的螳螂若虫,也能捕食蚜虫、粉虱、叶蝉等小害虫,其捕虫期可达4~5个月之久。

螳螂因其高超的捕虫能力,为人类做了不少贡献,是人类的好朋友。

蜣螂滚粪球

蜣螂也叫屎壳郎、推粪虫,体型大小相差悬殊,最大的像一个乒乓球,而小的只有纽扣般大小。蜣螂的头前面非常宽,上面还长着一排坚硬的角,排列成半圆形,很像一把种田用的圆形钉耙,可以用来挖掘和切割,收集它所中意的粪土。

蜣螂用头上这把“钉耙”将潮湿的粪土堆积在一起,压在身体下面,推送到后腿之间,用细长而略弯的后腿将粪土压在身体下面来回地搓滚,再经过慢慢的旋转,就成了枣子那么大的圆球。然后,它们就把圆圆的粪球推着滚动起来,并粘上一层又一层的土,有时地面上的土太干粘不上去,它们还会自己在上面排一些粪便。

蜣螂以粪便为食,是大自然的清道夫。它们凭借敏锐的嗅觉,能够从很远的地方闻到动物或家畜刚排出的粪便的气味,于是立即迅速飞来,品尝佳肴。但是,粪便是动物消化吸收后排出的残渣,营养成分很低,蜣螂为了要维持营养和体能,必须大量吞食粪便。它们往往从早晨到晚上,一直不停地进食,而且边吃边拉,拉出来的黑色线状的粪便就有2~3米长!因此,蜣螂一旦发现粪源就如获至宝,急忙搬运,而快速搬运的方法,当然就是滚动了。

蜣螂在推粪球时,往往是一雄一雌,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前面的一个用后足抓紧粪球、前足行走,后面的用前足抓紧粪球、后足行走,碰上障碍物推不动时,后面的就把头俯下来,用力向前顶。因此,这个圆球往往是一对蜣螂合作的成果。粪球越滚越大,甚至比它们的身体还要大。这时,一对蜣螂仍然不避陡坡险沟,前拉后推,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势。

蜣螂原本默默无闻,却在澳大利亚一举成名。澳大利亚自1786年由英国移民带入了第一批奶牛,之后又从欧洲引入了大批牛羊种群,结果牛羊大量繁殖,牛粪大量堆积在牧场上,使牧草枯萎,从中又孳生着大批蚊蝇,吮吸人畜血液,传播疾病,搞得举国不安。澳大利亚虽然也有“推粪球”的蜣螂,但它们只喜欢推袋鼠的粪便,对牛羊的粪便却从不问津。

贴士:屎壳郎是被非洲人民认为是图腾神物的,因此由它推着世界杯用球出场,绝非恶搞。对于屎壳郎的含义,有关解说员解释说,“它们总是辛勤劳作,排除万难,滋养肥沃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