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跌打损伤奇效良方
13748900000050

第50章 软组织损伤(31)

【方剂出处】任立波,等.乳香没药糊治疗急性腰腿扭伤100例.内蒙古中医药,2004;(10):28深刺加药灸治疗梨状肌损伤【治疗方法】取防风、白胡椒、乳香、没药各50g 共研细末,用纱布包好,用优质醋浸透备用。病人取俯卧位,医生用拇指触及患者臀肌深部肿胀痉挛的梨状肌,沿梨状肌走行方向,顺臀大肌从内侧向外侧,选用28号,长2.5~4寸的毫针刺2~3针,深达梨状肌肌腹。然后顺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点,针刺臀肌深达梨状肌。得气后,施强刺激,留针5~10min,留针时间隔施以强刺激。出针后,将上述醋浸泡后的中药放在针刺的部位上,保护好其周围的软组织,用75%乙醇将药包点燃,灸至病人感到局部温热而不烫为度。

【功效主治】通络止痛,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5例,经治疗后痊愈40例,症状及体征均消失,肢体活动正常;显效14例,临床症状和体征大部分缓解,肢体功能改善,无效1例,总有效率98%。其中经1次治疗获效者15例,2~3次获效者32例,4~5次获效者7例。

【经验心得】梨状肌损伤多由风寒湿,外伤而引起肌肉充血水肿、粘连,并刺激和压迫坐骨神经所致。梨状肌肌群位置较深,所以选用比较长的毫针深刺,直达病所,施以强刺激。中药乳香、没药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作用,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淤血肿痛;防风能解风寒湿痹之筋脉拘急疼痛;白胡椒散热止痛。用上述4种药物粉末置于体表针刺部位上,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使局部无菌性炎症消失,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痉挛与粘连,可迅速缓解疼痛症状,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方剂出处】苏维,等.深刺加药灸治疗梨状肌损伤55例.中国民间疗法,2002;10(2):10自拟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扭伤【药物组成】三叉苦叶30g,栀子叶30g,松叶20g,田基黄(全草)30g。

【治疗方法】将上药制成粉末,使用时取药粉加水拌成糊状,文火炒热,温敷患处,用纱布覆盖,外绕绷带固定。每次敷2h,每日敷2次。用药3d 后炒药时加米酒10ml敷药后伤肢不能洗冷水。敷药7d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活血祛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76例,第1个疗程治愈52例,好转24例。第2个疗程全部治愈。

【经验心得】跌挫扭伤,损伤脉络,造成血液离经,离经之血成为败血、毒血,郁于局部,气机不畅,郁久发热,郁而不通,不通则痛。患者表现为外踝疼痛、胀痛、跳痛,局部肿胀明显,触压痛明显,肤温稍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气伤痛,形伤肿。”本病为先伤形,瘀血郁阻,气机不畅。病理表现为瘀血阻滞,瘀郁热毒。治疗应以活血祛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主。方药以三叉苦叶、田基黄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祛瘀消肿;栀子叶治跌打伤,清热解毒;松叶理气、祛风、止痛。敷药3d 后,加用米酒以行气血,使经脉通畅。采用热敷,通过热敷解除局部组织痉挛疼痛,并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通过皮肤吸收,达到止血、止痛,加快局部瘀血的吸收及组织修复的功能。

【方剂出处】潘万远.自拟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扭伤76例.广西中医药,2000;(2):17续骨舒筋汤熏洗治疗半月板损伤【药物组成】红花20g,骨碎补30g,续断30g,伸筋草30g,木瓜30g,苏木20g,丹参30g,牛膝30g,鸡血藤20g。

【治疗方法】取上药置于瓷盆中,放水浸过药面,先浸渍30min后再煎煮20min 即可。将患膝置于药盆上,上覆以湿毛巾,先以蒸汽熏蒸,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再用毛巾浸药液敷于患部。每次30min,每日2次,洗后患膝功能位休息1h。每剂药洗4次,每2周为1个疗程。若同时合并患膝软组织损伤,瘀肿严重者,须先对症治疗,待肿胀消失后再行中药熏洗。同时指导病人在适度的限制膝关节旋转状态下循序渐进的做屈伸活动,进行股四头肌锻炼。

【功效主治】活血续损,舒筋通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8例。其中40例经1~2个疗程治疗,临床体征全部消失,随访1年,无明显活动不适;16例经2~3个疗程治疗,临床体征基本消失,仅有上下台阶时打软腿现象;12例经3个疗程以上治疗,仅疼痛好转,其他症状依然存在,后经手术切除治疗,随访1年,6例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不稳及过早退变现象。本疗法显效率为60%,有效率为85%。

【经验心得】除半月板碎裂严重,造成膝关节功能严重紊乱者应手术切除外,其余均可依据伤情及预后考虑保守治疗。续骨舒筋汤以活血续损、舒筋通络为组方原则,取红花、苏木、丹参、骨碎补、续断以活血续损;取伸筋草、透骨草、木瓜、牛膝、鸡血藤以舒筋通络;并借助于热熏效应使药力直达病所,以增强局部血流灌注,促进半月板损伤的修复,减少关节损伤后的并发症,有利于患膝功能的早日恢复。临床应用,效果满意。观察还发现,能否有效地进行股四头肌锻炼及适度地限制膝关节在旋转状态下的屈伸动作,亦是影响疗效的关键所在。

【方剂出处】王健,等.续骨舒筋汤熏洗治疗半月板损伤68例小结.中医正骨,1997;9(4):22按摩环跳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穴位选择】环跳。

【治疗方法】患者侧卧位,健侧下肢在下呈伸直位,患侧下肢在上呈屈髋屈膝位,臀部放平,并尽量放松患侧踝关节。医者位于其身后,屈曲右肘,以右肘尺骨鹰嘴抵住患侧环跳穴,施以揉运5min,再逐渐加大揉运之力,至局部酸、胀、痛、麻感觉明显时,嘱患者主动活动踝关节,如背伸、跖屈、外翻、内翻,幅度由小渐大,治疗时间为15~20min,每日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疏通经络,行气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0例,全部获效,其中痊愈40例,好转10例;痊愈40例中治疗1~3次痊愈28例,治疗4~5次痊愈者9例,治疗6次痊愈者3例。

治验:刘某,男性,40岁。右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1d。患者于1d前在运动时右踝关节扭伤,局部疼痛,行走困难,曾贴伤湿止痛膏未能止痛。诊见右外踝皮肤青紫,局部肿胀,跖屈时踝关节痛甚,丘墟穴压痛(+)。X线检查右踝关节未见明显异常,给予按摩环跳治疗20min 后,右踝关节疼痛完全消失,行走正常。次日来诊病时告以已痊愈,恢复正常工作。

【经验心得】急性踝关节扭伤多因足部突然用力做内翻或跖屈动作,使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而发病,按摩环跳治疗该病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疗效高,无痛苦,患者乐于接受的优点。环跳为足少阳胆经之腧穴,而“胆足之少阳之脉,下出外踝之前”,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与“病在下取之上“的理论,采用按摩环跳治疗该病,累获良效。按摩环跳以疏通经络,促进胆经气血运行,再配合踝关节主动运动,以助通经活络,事半功倍。从本组情况看,在揉运环跳时,若局部发热或向下肢远端传导者效果更佳。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患病1~2d 内,局部肿胀明显者,不应按摩患处,不宜用中药直接熏洗,以免促使损伤性出血而加重病情。

【方剂出处】王道全.按摩环跳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50例.中国民间疗法,2000;8(8):11大七厘散外敷配合电针治疗踝关节韧带损伤【药物组成】自然铜、土鳖虫、大黄、骨碎补、当归尾、乳香、没药、硼砂、血竭、三七、冰片。

【治疗方法】

1.药物外敷大七厘散15~45g,以白酒调敷患处,绷带包裹,每日1次,每次外敷可持续24h,并用白酒频频淋于患处,以保持药物的湿润,3次为1个疗程。

2.针刺取穴取患侧申脉穴、丘墟穴、照海穴及阿是穴。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5号40mm 毫针快速刺入皮下至得气,用捻转泻法,接通6805型电针治疗仪进行通电,用连续波,频率为120~200次/min,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min,取针用泻法摇大针孔,同时局部用TdP照射,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功效主治】化瘀消肿,止痛止血。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4例,痊愈(肿胀瘀血疼痛消失,无压痛,行走自如)29例,显效(肿胀瘀血消失,稍有压痛,行走稍感不便)5例,总痊愈率为85.3%。

治验:雍某,男,48岁。3d前下楼时踏空而致右踝关节内翻,感踝关节处疼痛剧烈,不能触地,继而出现外踝下方、前方肿胀,足背肿胀瘀血,用力痛甚,经X线检查示踝关节及骨质未见骨折及脱位。诊断踝关节韧带损伤。给予大七厘散调酒外敷3次,局部肿胀、瘀血明显减轻,针刺6次后,症状消失,可触地行走,病情痊愈。

【经验心得】踝关节韧带损伤多于行走时突然踏在不平的地面,下楼踏空或足趾屈落地时足部受力不稳,而致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而造成踝关节内侧或外侧韧带损伤。大七厘散由大黄(酒制)、血竭、乳香(煅)、没药(煅)、三七、当归尾(酒制)、骨碎补、土鳖虫(甘草制)、自然铜(煅、醋淬)、硼砂(煅)、冰片等药物组成,为棕褐色的粉末或易松散团块,气香、味微苦,略辛凉。主要功能:化瘀消肿,止痛止血。在本科应用主要以外敷为主,如对酒精过敏者,可用醋调,肿胀明显、瘀斑显著时,先以大七厘散酒调外敷,以化瘀消肿,止痛止血,敷药3d 后,肿胀明显减轻,瘀斑基本消散,再给予电针治疗,TDP局部照射,以加强疏通经络、散瘀消肿之力。在治疗期间应少活动或不运运,休息时将伤足抬高,经过1个疗程治疗即可达到满意疗效。由此可见,大七厘散外敷结合针刺疗法能大大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方剂出处】熊小燕.大七厘散外敷配合电针治疗踝关节韧带损伤34例.江西中医药,2005;36(5):55耳针治疗外踝扭伤【穴位选择】神门、踝部、皮质下。

【治疗方法】同侧耳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28号0.5寸毫针,分别刺入神门、踝部、皮质下三穴,同时应用捻转手法,使局部有热胀感,令患者活动踝部30min 其间每隔10min 行针1次,每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活血行气,消肿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20例,经6次治疗后,痊愈6例,1个疗程治疗后,痊愈10例,1个疗程治疗后,好转4例,有效率为100%。

治验:褚某,女,21岁。于1个月前,由于下楼时不慎登空摔倒,左脚扭伤,行走不便,经X线检查未见骨折,曾口服跌打丸,外敷正骨水治疗月余,效果不著。查体:左外踝部肿胀、发紫,稍触按即感疼痛,背屈、跖屈疼痛加剧,需人搀扶才能勉强行走。诊断为:左外踝扭伤,采用上法进行治疗,1次后即感疼痛稍减,4次后疼痛明显减轻,肿胀也开始消退,并可以独立行走。1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而痊愈。

【经验心得】外踝扭伤,踝部软组织受到突然张力而致的损伤,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压迫周围神经末梢引起剧烈疼痛,从而造成功能障碍。故治疗原则为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耳穴和脏腑经络关系密切。取神门,消炎止痛;踝部,舒筋活络;皮质下,消肿止痛。取上三穴,应用手法刺激局部,产生热胀感之后,嘱患者活动患侧踝部,这样可以通过经络信息传感,使气血流畅,因而达到肿消痛止,功能恢复的目的。

【方剂出处】王英,等.耳针治疗外踝扭伤20例.河北中医药学报,1998;13(1):38二乌散熏洗配合手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药物组成】生川乌、草乌、生白芷、生白附子、细辛、生天南星、羌活、独活各2份,川芎、桂枝、青皮、陈皮、小茴香、姜黄各1份。

【治疗方法】以上诸药低温烘干,共碾为极细粉末,每次取120g,纱布包煎,水煮开后5min即可。先熏患部,待水温合适时,再将患踝完全浸泡入水中10~15min,每日2~3次。每次熏洗结束后,医者先双后握住患足跟部和背部做拔伸牵引1~2min,然后做患踝背屈,跖屈及向各方向的旋转运动,最后以小鱼际轻揉患踝及其周围结束。整个过程以患者耐受为度,力度宜柔韧,连贯,最初的几次力度宜稍大。

【功效主治】活血通络,温经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97例,其中痊愈(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189例,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功能基本恢复正常)5例,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3例,总有效率为9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