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跌打损伤奇效良方
13748900000039

第39章 软组织损伤(20)

【经验心得】失枕之病名出自《素问·骨空论》,所谓颈项强痛,难以回顾,不能就枕。《诸病源候论》失枕候云:“失枕,头项有风,在于筋脉间……“,以经络不通,筋脉失养为其病机。但因局部的疼痛,病处施治易引起患者紧张,甚至因痉挛加剧而使病痛增加。足阳明胃经过颈而行,条口为足阳明胃经之穴,能理气舒筋,祛风活络,善治肩背痛;承山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而足太阳之经沿项、绕肩胛而行,主项强、背痛,承山功能舒筋、柔筋。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治疗理论,采用条口透承山的治疗方法,两穴合用,舒筋、祛风、活络,治疗颈项部扭伤,见效快,治愈率高。但对年龄偏大、病程较长的患者,效果欠佳。

【方剂出处】王伯清,等.条口透承山治疗急性颈扭伤96例.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0):605透穴针刺治疗颈部软组织损伤【治疗方法】选28号1.5寸长毫针由患侧液门穴进针,沿皮下组织透中渚穴,进针1寸许,待患者有明显酸、胀、麻、重等得气感后,行大幅度提插、捻转,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捻针同时,让患者慢慢由小到大活动颈部,每次捻针20~60s,留针15min,其间每隔5min运针1次。经上述针治后,对颈部前后俯仰仍感困难者,继续留针15min,同时加针对侧手太阴肺经之络穴列缺,针向肘部斜刺1寸许。对颈部左右回颈仍感困难者,继续留针15min,同时加针对侧手太阳小肠经之络穴支正。均行针30s,手法平补平泻,每隔5min运针1次。轻症患者每日针1次,重症患者每日针3次,到临床治愈为止。

【功效主治】通络活络,行气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82例,均获治愈(颈项部疼痛消失,颈部活动自如)。其中1d治愈者59例,2d 治愈者18例,3d 治愈者5例,有4例配用了列缺或支正穴。

治验:刘某某,女,26岁。因不慎扭伤颈部,当时疼痛较轻,行自我“按摩”,30min后颈部疼痛反加重,口服去痛片,局部热敷无效,要求针灸治疗。检查:颈部强直,头稍向右旋即痛,左侧天髎穴压痛明显,为急性左颈部软组织损伤,遂针刺左液门穴透中渚穴。进针后行针30s钟,同时配合颈部前后左右活动。5min 后自觉颈部活动自如,痛处消失,继续留针,每5min 行针1次,计行针3次后,查原压痛点消失。次日询问颈部疼痛消失,颈部活动如常。

【经验心得】颈部软组织损伤属中医“伤筋”范畴,多因局部不慎扭挫,或于酣睡时姿势不正,或外邪袭入经络,或内伤致使气血不和,筋脉拘急而引起。临床发现颈肩痛患者,在手少阳经之经穴天髎处多有局部压痛。取手少阳经的荥穴液门和输穴中渚针刺相透,符合经络所过,取穴所在“的道理,故能取效。且此穴具通利气机之功,针刺得气后,经络气血得以调和,拘急之症自当随之解除。对病变范围大,筋脉拘急重,用此法针刺后颈项仍不能前后俯仰或左右回顾者,则加针手太阴经的列缺或手太阳经的支正,以加强疗效。

【方剂出处】丁宗礼.透穴针刺治疗颈部软组织损伤82例.四川中医,2000;18(9):54意气针刺泻法治疗急性背软组织损伤【治疗方法】以1~3个最痛点为阿是穴,用0.32mm×13mm 毫针,令患者吸气时快速直刺10mm 左右并摇大针孔,然后以指捏针但不做任何提插捻转等手法,全神贯注于针下,想像针下的病气如水一般被从针孔抽到体外。约10min,退针至皮下,让患者活动并咳嗽、深呼吸以观察疼痛减轻的程度,明显减轻或消失者于呼气时出针,不揉针孔;若减轻不明显者可再刺入行如上泻法10~15min。所用意念观想一定要以“出气“为主,否则可能成为”以意行气的补法“。每日1次,1~3次后评价疗效。

【功效主治】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206例,痊愈195例,显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5%。

治验:李某,男,45岁。1d前搬重物时突发右背痛伴胁痛,正常呼吸时都疼痛难忍,右侧背胁部有3处明显压痛点,诊断为急性背软组织损伤。针痛点3针,依次行如上泻法,约20min 后背痛及压痛均消失,深呼吸及咳嗽时无疼痛,1次治愈。1月内随访未发作。

【经验心得】本病因躯干或上肢的突然运动或用力过猛,使肌肉等软组织受急剧的牵拉而损伤,表现为急性无菌性炎症,造成局部气血壅滞,并与损伤和炎症所释放的致痛物质共同形成痛处”邪气盛则实“的病邪之气,实则急当泻之。而笔者所用“意气针灸疗法”是10余年前根据东方古文化及《内经》“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等悟出,此法不但有强大的补泻作用,而且另一特点是仅有刺入一刹的微痛,不要求提插捻转产生的酸胀等针感,所以没有因刺激痛处而反加重伤处软组织痉挛的缺点,因此敢直刺痛处而猛泻其病气,病气大衰则其痛必缓解或消失。

【方剂出处】秦玉革.意气针刺泻法治疗急性背软组织损伤206例.中国针灸,2006;26(4):239三、胸部损伤复元活血汤加味治疗胸肋挫伤【药物组成】柴胡9g,天花粉12g,当归、红花、穿山甲、大黄、桃仁各10g。

【随症加减】胸肋疼痛、闷胀,呼吸说话时有牵掣痛,甚至不能平卧者,加延胡索、香附、郁金、金铃子等;痛有定处,压痛明显,深呼吸及咳嗽疼痛加重者,可加三七、乳香、没药;咳嗽明显者加瓜蒌、杏仁、苏梗;发热咳黄痰者加川贝母、鱼腥草、黄芩;大便秘结加枳实、厚朴、生地黄等。伴有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及其他部位损伤和骨折者,配合其他相应治疗。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86例,显效(胸肋疼痛缓解,临床症状全部或大部分消除)56例,好转(临床症状减轻或明显改善者)26例,无效(服药5剂,症状无明显改变者)4例,总有效率为95%。

治验:陈某,男,41岁。诉于两天前打篮球碰撞胸部,当即疼痛,不敢转侧活动,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加剧。一般情况尚可,心肺正常,左前胸第6~7肋下缘可触及一条索状软斑,左上臂抬举挺胸活动受限,胸肋挤压试验阴性。X线片示:心肺正常,胸肋骨未见骨折征,胸腔无积液。舌淡,苔白,脉弦数。拟复元活血汤加乳香、没药各5g,延胡索12g,郁金、三七(打)、青皮各10g。3剂,每日1剂,水煎服。外敷本院自制跌打膏。复诊诉胸痛大减。继上方加减服5剂,诸症消除,随访半年无反复。

【经验心得】胸肋挫伤多由负重屏伤或暴力撞击胸肋所致,可引起胸肋内部气血、经络,甚至脏腑的损伤,临床上表现以胸肋疼痛为主要体征,属内伤范畴。如早期处理不当,瘀血没有很好吸收,可引起胸壁肌肉的相互粘连,以致后期用力深呼吸、咳嗽、转侧时常有疼痛,胸部不适、胸闷,间有影响上肢功能。肋骨或肋软骨骨膜挫伤时,损伤处往往有明显压痛,并有不同程度的淤血、肿胀,若治疗不当或不治疗,后期骨膜下血肿机化,可使肋骨局部有轻度隆起与增宽,以致缠绵难愈。故胸肋挫伤及时使用本方治疗加快血肿吸收,显得尤为重要。复元活血汤行气药较少,临床上运用时可酌加延胡索、香附、郁金、金铃子及三七、乳香、没药等行气活血之品,使气行血活,增强疗效。按受伤部位的不同,可酌加入引药,如伤在前胸部加桔梗,以宣散胸部瘀结气;伤在剑突下者加丁香,以散郁通气;伤在左肋部者加郁金、红花以行瘀通络;伤在右肋部者,加降香、香附、佛手、青皮、丹参、泽兰等,以行气止痛。临证只要审证求因,掌握辨证施治原则,随症加减,可治淤血停积于肋下,肿痛不可忍者。

【方剂出处】黄少廷.复元活血汤加味治疗胸肋挫伤86例.四川中医,2001;19(7):61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治疗胸肋损伤【药物组成】胸肋损伤气滞型:由于负重用力过度及迸伤造成胸肋气机壅滞,运化失常,经络受阻,不通则痛。症见胸肋隐隐作痛,胀闷不舒,疼痛走窜不定,身体活动或深呼吸时有牵掣痛。检查:局部无明显瘀肿,压痛广泛或无压痛。以瓜蒌薤白桂枝汤为基础方加减:瓜蒌、桂枝、薤白、枳实、厚朴、香附、延胡索各12g,柴胡、川芎、丹参各9g,甘草3g。

胸肋损伤血瘀型:多因跌仆、撞击、打击等直接暴力导致胸肋部挫伤,瘀积经络,阻于肌肤筋膜之间。症见胸肋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检查:局部可有青紫瘀斑肿胀,压痛明显,身躯活动时疼痛加剧。以瓜蒌薤白桂枝汤为基础方加减:瓜蒌、香附、桂枝、延胡索、厚朴、赤芍、乳香、没药各6g,郁金各9g。

气血两伤型:有明显外伤史,胸胁部疼痛剧烈,咳嗽、呼吸、活动时疼痛加剧。检查:局部肿胀瘀斑,胸廓挤压阳性。摄X线片有肋骨骨折,伴气胸、血胸。以瓜蒌薤白桂枝汤为基础方加减:厚朴、桂枝、柴胡、自然铜、延胡索、枳实、三棱、郁金、文术各9g,苏木6g。

【随症加减】以上治疗中,痛甚者加三七粉6g 吞服;咳嗽、气促者加杏仁、桔梗各12g,前胡9g;有少量咯血者加仙鹤草12g,白及9g,藕节炭12g;局部有明显青紫、瘀肿者,以骨科活血散(成都中医学院附院方),酒、水各半调敷患处,隔日换药;胸肋损伤严重,若伴有肋骨骨折者,活血散外敷后,应用纸壳覆盖,宽绷带缠绕胸廓外固定,时间2~3周。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主治】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24例,痊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活动自如,恢复原工作能力,无任何后遗症)20例,占83%;显效(胸肋部疼痛和压痛消失,但在剧烈咳嗽、负重用力、天气变化时仍感胸部隐痛)4例,占17%。有效率为100%。内服药物最多10剂,最少4剂,平均7剂。

治验:黄某某,女,48岁。因背负20kg大米回家,午后感左胸呼吸时牵涉肋部胀痛,时而咳嗽胸痛加剧。检查:左胸无红肿,无瘀斑,有广泛压痛,胸廓挤压试验(-)。苔薄白,脉弦。诊断:左胸肋损伤(气滞型)。治则:开胸利气,活血止痛。处方:柴胡、川芎、延胡索、丹参各12g,香附、赤芍各9g,杏仁2g。每日1剂,煎服4剂,结合活血散外敷,1周后痊愈。

【经验心得】瓜蒌薤白桂枝汤出自《金匮要略》,由瓜蒌薤白白酒汤去白酒加枳实、厚朴各9g 组成,主治胸痹气结在胸,胸满肋下逆抢心者。用其治疗胸肋损伤,取方中瓜蒌甘寒,善于开胸散结,薤白、桂枝、枳实、厚朴通阳散结,行气止痛。瓜蒌为方中主药,配薤白等药,一可通气机,二可通阳除痰结,相辅相成,调整胸肋部气血功能,为治胸肋部疼痛之要药。临床在运用时根据其伤气、伤血的主次不同,需灵活加减化裁。若伤气者,强力负重,致胸肋迸伤,气机受阻,气无形,“气伤痛,形伤肿”,故损伤局部无肿胀,仅感胸肋胀痛,走窜不定,压痛广泛。治则以疏肝理气为主,佐以活血化瘀。在瓜蒌薤白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伤科内伤气滞疼痛的要药柴胡,配香附、延胡索以增强理气止痛的功效,伍川芎、丹参活血祛瘀,以内服药物为主。伤血者,暴力直接作用胸肋部,胸壁局部有离经之血留滞。治则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理气止痛。在瓜蒌薤白桂枝汤基础上加活血化瘀止痛的乳香、没药、赤芍,配香附、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郁金为气中之血药,既可理气又可活血,增强活血理气之功。

【方剂出处】谭工.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治疗胸肋损伤24例.四川中医,2000;18(8):47活血止痛散治胸胁软组织损伤【药物组成】血竭30g,黄芪10g,当归尾(酒洗)15g,藏红花10g,三七(酒洗)15g,三棱15g,莪术15g,延胡索10g。

【治疗方法】除血竭外,其余药均研末,过100目筛,然后与血竭调均,每日用柴胡、枳壳、丝瓜络各10g,煎水送服药粉。每次服药粉5g,每日3次,8d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活血镇痛,消肿散瘀。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0例,治愈40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100%。

【经验心得】体会:中医认为“肢体伤于表,则气血伤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