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跌打损伤奇效良方
13748900000011

第11章 骨折(11)

【经验心得】伤科洗剂为中药联合外用药,有驱风湿、活血通经、祛瘀止痛、行血消肿之功用。方中血竭行气止痛,敛疮生肌;乳香活血化瘀,伸筋生肌,消肿定痛;没药散瘀消肿,止痛生肌;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乌、草乌祛风散寒止痛。诸药合用,加水熏洗,可达祛风通络、活血镇痛之目的。由于温和的中药外洗,可以加强僵硬部位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促使无菌性炎症的消散,增加组织的营养,加速组织的修复,降低纤维结缔组织的张力,增加其弹性,以达松解粘连、软化瘢痕之目的。同时应用伤科洗剂时边洗边活动关节,局部受到了刺激,这种刺激振动功能可起温经通络、滑利关节的作用,以缓解肌肉痉挛,消散水肿,增加肌肉和韧带的韧性,改善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由于中药的反复熏洗,除可使药物的有效成分直接经皮肤毛孔进入僵硬部位,达到祛风散寒除湿、活血止痛、通络利节、化瘀软坚的目的外,并有热疗和按摩作用。上述的药疗、热疗及按摩具有相辅相成、协同互补的治疗作用,可促使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

【方剂出处】段喜彦,等.伤科洗剂治疗骨折中后期关节僵硬624例.国医论坛,2001;16(1):33益肾活血方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骨折术后【药物组成】桑寄生15g,杜仲10g,牛膝10g,当归10g,熟地黄10g,白芍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桂枝10g,独活10g,鸡血藤10g。

【随症加减】麻木甚者,加地龙10g;疼痛甚者,加延胡索10g;肌力减弱者,加黄芪20g,人参1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口服,20d 为1个疗程。配合针灸治疗:取穴肾俞、腰阳关、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昆仑等。每日1次,20d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益肾活血,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0例,显效21例(70.0%),有效7例(23.3%),无效2例(6.7%),总有效率93.3%。

【经验心得】腰椎局部受外力撞击后,椎体破坏严重,易再移位,属于不稳定腰椎骨折,需实行内固定手术。但有些患者于内固定术后,仍留有双下肢的麻木、疼痛及肌力减弱的症状。现代医学认为这可能与局部的神经受损、压迫有关,治疗上没有特殊的方法,常以营养神经治疗为主。中医则认为肾主骨,故对骨折的治疗可从益肾入手;同时由于人体局部受伤后,气血阻滞经络,血脉瘀阻,经失所养,出现腿麻、腿痛、肌力减弱症状,故治疗又需结合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方法。自拟益肾活血方以补肾壮腰中药杜仲、桑寄生、牛膝为主,兼以桃红四物汤、独活、桂枝、鸡血藤通经活络、养血活血,共同达到益肾活血的功效。针灸的治疗则遵循局部取穴与远部取穴、循经取穴、阴经与阳经相结合的原则,取局部的肾俞、腰阳关,足少阳胆经的环跳、阳陵泉、昆仑,足太阴经的足三里、三阴交,足太阳的委中达到协同治疗的目的。通过临床实践,采用自拟中药益肾活血方配合针灸治疗比单纯用营养神经的治疗效果有明显提高,并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方剂出处】陆吕平.”益肾活血方“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骨折术后30例.江苏中医药,2003;24(6):46巨刺阴陵泉治疗肘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穴位选择】阴陵泉。

【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健侧阴陵泉穴,局部常规消毒,取40~50mm 毫针呈45°角向后斜刺,得气后边捻针边嘱患者活动患肢5min,然后对患肢局部进行按摩,并进行被动活动,尽量达到健侧肘关节的活动幅度。局部僵硬较重者予TDP患肢局部照射30min,或用中频脉冲治疗25min。留针45min,每10min行针1次,行针过程中嘱患者加强患肢功能活动。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结果。

【功效主治】通络行气,活血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5例,痊愈为患肢功能完全恢复,肘关节无疼痛,两侧肘关节活动幅度相同,计32例,显效为患肢功能活动正常,活动肘关节时有轻微疼痛,计3例,总有效率100%。显效的3例均为合并尺神经损伤。

治验:赵某某,女,12岁。肱骨内髁撕脱性骨折,外科给予夹板固定,并悬吊3周,去夹板后即发现患肘关节呈屈曲位,肘内侧疼痛不能活动。给予针刺健侧阴陵泉穴,并令其活动患肢,当即感疼痛大减,功能活动亦恢复80%;再为其进行局部按摩,并活动患肢。经上法治疗3次,肘关节疼痛消失,功能活动亦完全恢复。随访半年,无任何不适。

【经验心得】骨折后患肢功能活动障碍乃因瘀血内停、经脉受阻、气血不通、气血不能荣养经脉肌肉所致。脾主肌肉四肢,为气血生化之源,阴陵泉为脾经合穴,能益气养血,行气化瘀。气行则血行,瘀血既去,新血即生,肌肉经脉得到气血荣养,故功能恢复;经脉通畅,通则不痛,故疼痛大减。中医学认为,本病乃机体左右经络气血不平衡,故采用巨刺法,以远端穴道疏导配以局部活动,使针穴与患处之气相引,起到疏导及平衡作用,调整人体左右之经络气血,阴平阳秘,气血乃治。活动患肢以促进气血循环,改善功能活动。

【方剂出处】晏小霞.巨刺阴陵泉治疗肘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35例.中国针灸,2004;24(10):703陆氏外洗方治疗骨折后期关节功能障碍【药物组成】羌活、独活、三棱、莪术、路路通、透骨草、海桐皮、艾叶、桂枝、王不留行、川乌、草乌各15g。

【治疗方法】将上药加水煎成浓汤,倒入盆中将患肢关节放置于盆上用蒸汽熏,待水温稍冷后再将患肢浸入药水中烫洗,烫洗15~20min。但必须注意不可烫伤肢体,尤其对神经损伤或感觉迟钝的肢体更要注意。熏洗同时采用揉法轻轻按摩,关节按摩禁止用重力,仅做经络穴位按摩,以防骨化性肌炎发生。熏洗完毕即马上进行关节伸屈锻炼。伸屈关节时间不少于20min。每日2次,以15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舒筋活络,通行关节。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96例,疗效优68例,良23例,差5例,优良率为94.8%。效果差的5例均为骨折固定时间超过3个月者。

【经验心得】骨折的治疗,最终的目的是要恢复肢体的功能。动静结合及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是为了解决骨折固定与关节活动之间动与静的矛盾。因为骨折部位有时需较长时间的固定,势必会使骨折后期关节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障碍。根据“欲治其病,先化其瘀,必活其血,结者散之”的理论,采用了中药熏洗的方法,直接作用于患部,起到了活血化瘀、舒筋活络、通行关节的治疗目的。关节因固定、制动、牵引及手术,对关节本身在解剖的结构及生理功能上都是一种干扰,使其失去常态,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不畅,伤肢组织间隙中,浆液纤维性渗出物和纤维蛋白沉积,可使关节内外组织发生纤维粘连。中药熏洗实际上就是中药的湿热敷,方中羌活、独活、路路通、透骨草、海桐皮等药具有祛风消肿,舒筋活络,通利关节之功效;三棱、莪术则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作用;同时配合艾叶、桂枝、王不留行、川乌、草乌等药以温经通脉,祛寒除湿。通过湿热敷可增强对组织的穿透力,药性可作用到深层组织,能使挛缩的肌肉、肌腱、韧带松弛。然后再加上功能锻炼,可使粘连的关节囊逐步得到松解。中药熏洗后,是主动关节功能锻炼的最好时机。熏洗后,个别患者局部会出现过敏性药疹,这时应停止使用。必须掌握好温度以防烫伤,有伤口或炎症时,禁止中药熏洗。

【方剂出处】盛放.陆氏外洗方配合功能锻炼治疗骨折后期关节功能障碍96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3):231金桂外洗方治疗老年膝部骨折后关节僵硬【药物组成】半枫荷60g,海桐皮30g,入地金牛30g,宽筋藤30g,生川乌30g,生草乌30g,桂枝18g,生大黄18g。

【治疗方法】取上药煎沸取汁,1剂加水1000ml、白醋50ml 熏洗患膝直至汤药变凉。每日1剂,每日2次,2周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1例,治疗时间14~42d,平均28d,治疗后平均屈曲(94.58±10.59)°,伸直(4.13±3.76)°。

【经验心得】老年患者筋骨萎缩,寒湿凝滞,属寒湿痹,当温通。方中半枫荷为君,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止痹痛,《岭南草药》曰其“善祛风湿,凡脚气、脚弱、痹痛,以之浸酒服”。川乌、草乌相须而用,共为臣药,祛风除湿,温经止痛,《本草纲目》云“主大风顽痹”,其主要成分为乌头碱,有镇痛、镇静、局部麻痹等作用。海桐皮“主腰脚不遂,顽痹腿膝疼痛”(《海药本草》);桂枝温经通脉,散寒止痛,入地金牛入肝、心二经,有祛风、通络、消肿、散瘀止痛之功效,“主风寒湿痹、历节疼,除四肢厥气、膝痛(《神农本草经》);大黄活血祛瘀止痛,共为佐使。治疗上利用中药熏洗的热效应及中药本身温经止痛、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作用,起到滑利关节的功效。现代研究认为乌头碱类是川乌、草乌镇痛的主要成分,可增加患者在功能锻炼时对疼痛的耐受性。桂枝活血温通于四末,以为引药达于病所。

【方剂出处】岑光荣,等.金桂外洗方治疗老年膝部骨折后关节僵硬31例.中医正骨,2007;19(5):24中药熏蒸疗法用于骨折后康复【药物组成】上肢骨折患者方用:红花12g,羌活20g,制乳香15g,制没药15g,透骨草20g,荆芥10g,姜黄15g,续断10g,威灵仙12g,细辛10g,苏木10g,五加皮15g,伸筋草20g;下肢骨折患者方用:三棱15g,莪术10g,威灵仙10g,桑白皮10g,木瓜15g,细辛10g,海风藤12g,络石藤12g,透骨草20g,刘寄奴10g,海桐皮15g,川牛膝20g,伸筋草20g。

【治疗方法】将中药煎煮后利用蒸汽对患肢进行熏蒸,在熏蒸过程中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并经常巡视观察,防止烫伤。熏蒸时间每次30~40min,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70例,其中痊愈60例,显效8例,好转2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

【经验心得】中药熏蒸疗法的作用原理是利用中药蒸汽对患肢进行熏蒸,通过物理热力及药物的作用,扩张血管,改善血循环,解除淤滞,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及全身功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骨折患者伤及筋骨脉络,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使肌肉和关节得不到濡养;又由于长时间的牵引,石膏、夹板外固定使关节活动受限,这时关节功能的恢复仅靠内服药和功能锻炼,在短时间内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方剂出处】王秀真,等.中药熏蒸疗法用于骨折后康复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0):2870舒筋消肿汤对四肢骨折后期治疗【药物组成】伸筋草30g,秦艽28g,延胡索18g,牛膝12g,红花12g,淫羊藿15g,桑枝15g,萆薢15g,续断10g,地龙12g,骨碎补15g,王不留行20g,苏木18g。

【治疗方法】本方首先放入约40℃的温水中浸泡40min,再煎开30min左右即可。一般采用先熏后洗(熏洗不便时,可用中药巾热敷),药温以皮肤能忍受为宜,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0~50min为宜,边洗边揉,以利于药物的吸收,每周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活络消肿,祛瘀生新,强壮筋骨,滑利关节。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0例,治愈32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1例。

治验:陈某,男,30岁。于1996年6月5日自行车撞倒,致右股骨中段骨折。施行右肢髁上牵引术2个月,拆除骨牵后,见患肢肿胀,压之凹陷,肌肉挛缩,膝关节肿大僵硬,关节活动基本消失,用本方进行熏洗2周后,肿胀消退,肌肉舒缓,膝关节能过伸约4°,屈曲约120°,能自由活动。

【经验心得】骨折治疗进入后期,因关节僵硬,患肢肿胀,而使功能恢复时,其治疗方法很多,按摩、推拿、热熨、熏洗及伤筋药水揉擦;或因时间,或因地域差异,或因个体因素,或因手法欠佳等方面因素,疗效欠佳,病程绵长。临证中,集众家之长,拟舒筋消肿汤一外洗方,疗效显著,缩短病程,很快消除肿胀、关节僵硬,而达到功能恢复。

【方剂出处】王德,等.舒筋消肿汤对四肢骨折后期治疗的探讨.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0;22(3):28自拟筋伤熏洗方治疗伤筋后期【药物组成】筋伤熏洗方药物组成:艾叶、徐长卿、大黄各30g,姜黄20g,白芷25g,乳香、没药各15g,当归尾25g,荆芥穗20g,海风藤30g,千年健2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