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当下的人情世故
13748000000044

第44章 不说过头话,口不择言难成大事(2)

贬损他人,抬高自己确实十分令人生厌。一个单位如果有几个这样的人,大家肯定难以愉快地工作和学习。那如果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应该怎么办呢?

(1)当面澄清事实,使其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性

对于捏造事实贬损他人的人,受害人应该敢于澄清事实。澄清事实不需要争辩。在心平气和的心境下将事实原原本本地陈述于众,并且列举证据,证明事实真相,使捏造事实者在证据面前无法交代。

(2)直率地提出批评,指出错误的实质

对一贯贬损他人、抬高自己的人,在年终考评中大家都应直率地对其提出批评,并分析其行为的实质,使其改变不良行为。

(3)对一贯捏造事实贬损他人者诉诸法律

因为一贯捏造事实贬损他人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对他人的身心造成了损害,因此受害人应该诉诸法律,让其受到法律的惩罚,从而收敛这种不良行为。

总之,贬损他人,抬高自己是一种缺乏道德、缺乏修养的行为,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有这种行为的人非但不能把自己抬高,反而处处惹人嫌。

4、先动脑,后开口

说话一定要三思而言,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都应先在大脑里过一遍,然后再开口,这样才可能说出对方爱听的话。

现实生活中,有些不通人情世故的人说话简直像不经过大脑一样,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些话常常是不恰当的、没分寸的,结果不知不觉中就得罪了人。

刘波心地善良,乐于帮助人,可是总得不到别人的好感,为什么呢?原因是他说话经常得罪人。一次,他热心地为一个男同事介绍对象,他说:“这个女孩,个子长得高,而且也很漂亮,你去见见,我看你们俩挺合适的。”同事很感兴趣,就向他询问了这个女孩的具体情况。当听他介绍完以后,同事觉得这个女孩条件不太适合自己,但同事不好意思对他直说,就委婉地对他说:“我现在很忙,暂时还不想处朋友,等以后再说吧!”他听同事这样说,知道同事不同意,就一副不高兴的样子说:“你有什么了不起呀,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还想找什么样的?你真是太狂了。”同事一听这话,当时就生气地说:“我现在就是不想处朋友,你操哪门子心呀!不同意,就是不同意,要是真的那么好,你自己处算了,反正你也没有对象。”其实,他为朋友介绍对象,不管成与不成,同事都应该好好地感谢他才对,可是由于他说话出口伤人,引起了同事的不满,才对他以牙还牙的。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他却没有把握好,反而得罪了人,真是“费力不讨好”。现实生活中,像他这样的大有人在。

小雪是福建人,来京三年多了,几天前处了个对象,条件非常好:家在本地,有房有车,人品长相都不错。同事们都十分羡慕她,说她找了一个好对象,纷纷祝贺她。可是有一个同事却说:“你条件也不太好啊,怎么偏偏找了一个条件这么好的?是不是这个人有什么毛病?”本来是很愉快的心情,被她这突如其来的话就给破坏了。一个同事赶紧打圆场说:“你怎么能这么说人家呢?咱们小雪条件也不差呀,皮肤又好,又苗条,个性也好,就单凭这一点,什么样的找不着啊!”那个泼冷水的同事知道自己说走了嘴,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那个意思,真的,小雪,你可别误会。我觉得你男朋友条件太好了,与你家条件太悬殊了,我只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小雪很生气:“你说来说去,还是在贬低我,怎么啦,我家条件是没有他家好,那又怎么样?他就是看上我了,有什么奇怪的!少见多怪,我看你才是有毛病呢!”

这个泼冷水的同事,其实也没有什么恶意,就是不知道说话的分寸。不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这么几句话,就把人家给得罪了。假如她真的这么认为,也不该说出来,心里知道就行了,何必说出来,惹得人家不高兴呢?闹得自己没有台阶下。

其实,像他们这样的人,品质并不坏,只是说话时不懂得先动动脑子,给言语把把关,结果一开口,就得罪人。

因此,我们在说话做事的过程中,一定要懂点人情世故、注意说话的分寸,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为他人着想;尽量不要触怒了对方,这不利于自己顺利地办成事。同样是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会说话的人,深知在不同的场合,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

在实践中,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把错话移植到他人头上。如说:“这是某些人的观点,我认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就把自己已出口的某句错误纠正过来了。对方虽有某种感觉,但是无法认定是你说错了。

也可以迅速将错误言词引开,避免在错中纠缠。就是接着那句话之后说:“然而正确说法应是……”或者说:“我刚才那句话还应作如下补充……”这样就可将错话抹掉。

当意识到自己讲了错话时,干脆重复肯定,将错就错,然后巧妙地改变错话的含义,将明显的错误变成正确的说法。

5、揭人短处易伤人

想要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最好是给自己定下一条戒律:除了颂扬别人的美德外,永远不揭他人的短处。

每个人都有所长,亦有所短,深谙人情世故的人在说话做事的过程中,会去挖掘对方身上的优点,夸奖对方的长处,而不会抓住别人的隐私、痛处和缺点,大做文章。

“揭短”有时是故意的,那是互相敌视的双方用来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揭短”有时又是无意的,那是因为某种原因一不小心犯了对方的忌讳。有心也好,无意也罢,揭人之短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轻则影响双方的感情,重则导致友谊的破裂。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他。这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昔日共同受罪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谁知朱元璋最忌讳别人揭他的老底,以为那样会有损自己的威信,因此对来访者大都拒而不见。

有位朱元璋儿时一块儿光屁股长大的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总算进了皇宫。一见面,这位老兄便当着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来:“哎呀,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可是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儿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都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儿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怎么,不记得啦!”

这位老兄还在那儿喋喋不休唠叨个没完。宝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哪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这个穷哥们儿杀了。这就是令他人脸上挂不住的下场。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揭人之短呢?

①必须了解对方,做到既了解对方的长处,也了解对方的不足,这样才能在交际中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和习惯,有自己的需求和忌讳,如果你对交际对象的优缺点一无所知,那么交际起来,就会“盲人骑瞎马”,难免踏进“雷区”,触犯对方的隐私。

②要善于择善弃恶。要多夸别人的长处,尽量回避对方的缺点和错误。“好汉不提当年勇”,又有谁人愿意提及自己不光彩的一页呢?特别是如果有人拿这些不光彩问题来做文章,就等于在伤口上撒盐,无论谁都是不能忍受的。

③指出对方的缺点和不足时,要顾及场合,别伤对方的面子。

④巧妙地给对方留面子。有时候,对方的缺点和错误无法回避,必须直接面对,这时就要采取委婉含蓄的说法,淡化矛盾,以免发生冲突。

俗话说得好:“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要想与他人友好相处,就要尽量体谅他人,维护他人的自尊,千万不要揭人之短!

6、说话不可尖酸刻薄

说话尖酸刻薄,足以伤人情,伤人情的最后结果,是伤了自己。

人与人相处,不能始终默不做声。就算是最沉默的人,在必要时,也不能不说几句话。说话是沟通彼此情愫的必需工具,你好与熟人讲话,不算本领,能与生人讲话,说得相投如故、相见恨晚,才是口才本领。你的说话目的,既在沟通情愫,当然需力避因说话而反失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寡助之至,亲戚叛之”。说话实乃成事之道,古人所谓“片言之误,可以启万口之识”。因此,要想成大事,说话就宜小心不宜大意,出口以前,先得想一想,替听你话的人想,他愿意听的话,才出之于口,他不愿听的话,还是不说为上。通晓了这点人情世故,你便可以左右逢源,事事如鱼得水了。

所谓不愿意听的话,也有种种,老生常谈,他是不愿意听的;一说再说,耳熟能详,他是不愿意听的;与他的心境相反,他是不愿意听的;与利害冲突,他是不愿意听的;与他的程度不同,他是不愿意听的;有关他的创痕,他是不愿意听的;有关他的隐私,他是不愿意听的;而最不愿意听的,是尖锐锋利而又苛毒的话。

说话所引起的反应,可有几种:第一种是有隽永之味,第二种是有甜蜜之味,第三种是有辛辣之味,第四种是有爽脆之味,第五种是有新奇之味,第六种是有苦涩之味,第七种是有寒酸之味,而最坏的反应,是创痛之味!谈言微中,令人回味,对方能发生隽永的反应;热情洋溢,句句打人心坎,对方自会发生甜蜜的反应;慷慨激昂,言人所不敢言,对方自会发生辛辣的反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方自会发生爽脆的反应;“以反人为实”“好为无端涯之言”,对方自会发生新奇的反应;陈义晦涩,言辞拙讷,对方自会发生苦涩的反应;一味诉苦,到处乞怜,对方自会发生寒酸的反应;好放冷箭,伤人为快,伤人越甚,越以为快,对方自会发生创痛的反应。能得隽永反应者为上,得能甜蜜反应者为次,能得爽脆反应者又次,能得辛辣反应者更次,得到新奇、苦涩,寒酸的反应的话都是下等,而得到创痛反应的话,更是大反人情!

但是说尖刻话的人,未尝不自知其伤人,而仍伤人为快,这是什么道理呢?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

①他有些小聪明,且颇以聪明自负,而一般人却不承认他聪明,因此他有生不逢知之感。

②他富有自尊心,希望一般人尊重他,偏偏没有这回事,因此他对于任何人都产生仇视的心理。

③仇视的心理,郁积很久,始终找不到消释的机会,他自己又不知提高自身的修养,于是这种仇视心理只有走发泄的路,谁是他的仇视对象?因为刺激的方面太多,早已成为极复杂的观念,复杂简单化,每个与他接触的,都成为发泄的对象。他认为人们都是可恶的,不问有无旧恨,有无新仇,都要伺隙而动,滥放冷箭。

这种人在社会上,只有失败,不可能办成大事。即使在家里视如父兄妻子,也不会水乳交融。而在社会上,别人则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总有一天,会成为大众的箭靶子。所以说,说话尖刻,足以伤人情,伤人情的最后结果,是伤了自己。

人都有不平之气,对方的说话,你觉得不入耳,不妨充耳不闻;对方的行为,你觉得不顺眼,不妨视而不见,何必过分认真。快语伤人并无裨益,但愿能与读者们共勉共成。

7、开玩笑不能过火

开玩笑不能过火,尤其要分清场合和对象,否则,不仅没“笑”果,还会伤害彼此的感情。

在说话办事过程中,开个得体的玩笑,可以松弛神经,活跃气氛,创造出一个适于交际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因而诙谐的人常能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但是,开玩笑开得不好,则适得其反,伤害感情,因此开玩笑要掌握好分寸,这是我们在处世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人情世故。

(1)内容要高雅

笑料的内容取决于玩笑者的思想情趣与文化修养。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笑料,不仅给对方以启迪和精神的享受,也是对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钢琴家波奇一次演奏时,发现全场有一半座位空着,他对听众说:“朋友们,我发现这个城市的人们都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个座位的票。”于是这半屋子听众放声大笑。波奇无伤大雅的玩笑话使他反败为胜。

(2)态度要友善

与人为善,是开玩笑的一个原则。开玩笑的过程,是感情互相交流传递的过程,如果借着开玩笑对别人冷嘲热讽,发泄内心厌恶、不满的感情,那么除非是傻瓜才识不破。也许有些人不如你口齿伶俐,表面上你占到上风,但别人会认为你不能尊重他人,从而不愿与你交往。

(3)行为要适度

开玩笑除了可借助语言外,有时也可以通过行为动作来逗别人发笑。有对小夫妻,感情很好,整天都有开不完的玩笑。一天,丈夫摆弄鸟枪,对准妻子说:“不许动,一动我就打死你!”说着扣动了扳机。结果,妻子被意外地被打成重伤。可见,玩笑千万不能开得过度。

(4)场合要适宜

美国总统里根一次在国会开会前,为了试试麦克风是否好使,张口便说:“先生们请注意,五分钟之后,我对苏联进行轰炸。”一语既出众皆哗然。里根在错误的场合、时间里,开了一个极为荒唐的玩笑。为此,苏联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总的来说,在庄重严肃的场合不宜开玩笑。

(5)对象要分清

同样一个玩笑,能对甲开,不一定能对乙开。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对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