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带教医案实录
13747600000062

第62章 腰痛(1)

【病例1】

徐某,女,50岁。腰中及肩背冷感,月经3~4个月不利,时有时无,高血压病史10余年。舌淡暗苔白,脉沉细。

辨证:寒湿袭腰。

治则:散寒祛湿,温经通络。处方:干姜20g,生白术40g,通草15g,甘草15g,茯苓15g,续断30g,5剂,水煎服。二诊:好转,上方加桑枝20g,独活10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例为寒湿阻滞腰中肌肉经脉,此为《金匮要略》所著之肾着之证,是指寒湿克于肾之外府,引起腰部沉重冷感。腰中感受寒湿,邪滞经脉所致。邪在经脉未及脏腑,故无里证,只需温化肌腠经络间寒湿即可愈。方药以干姜、生白术温脾化湿,茯苓、甘草健脾除湿,通草利水渗湿,续断强腰膝祛风湿,全方共奏温脾散寒化湿之功,嘱患者第1剂药服后,应使腰中汗出为宜。二诊时加桑枝祛风通络,独活散寒通络。

【病例2】李某,男,25岁。久卧冷处腰痛,得冷重,大便多稀。舌淡红苔薄,脉细。辨证:寒湿袭腰。

治则:散寒除湿。

处方:干姜20g,生白术40g,茯苓20g,甘草20g,红花5g,续断20g,葛根30g。

7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腰痛重,恶风冷,舌红苔黄,脉细,上方减白术10g、葛根,加桑寄生30g,杜仲30g,狗脊50g,补骨脂25g,7剂,水煎服。

三诊:舌红苔黄,脉沉弦。处方:干姜15g,白术30g,红花10g,葛根20g,杜仲25g,威灵仙15g,熟地黄30g,补骨脂25g,狗脊30g,7剂,水煎服。

四诊:仍腰痛,得冷风加重,便略调,舌红苔白,上方加黄芪30g,桂枝15g,白芍15g,7剂,水煎服。

五诊:减轻,便调。舌淡红苔白,脉弦细。上方加续断30g,桑寄生30g,锁阳20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例也为肾着之证,但本例较上例病情严重,脾阳不足较甚,而见大便稀。方中于肾着汤加葛根升清止泻,红花活络化瘀温经,续断强腰膝祛风湿。二诊时腰痛重,说明病久及脏,加桑寄生、杜仲、狗脊补肾强腰膝祛风湿,补骨脂温肾助阳。三诊仍以补肾以扶正祛邪,散寒除湿。四诊加黄芪补气祛风,桂枝合白芍调和营卫祛风。五诊时好转加补肾壮腰之品。

【病例3】

孙某,女,55岁。腰及少腹不适2年,略痛,得温好转,素畏寒,眠佳,目花,健忘。舌淡红齿痕苔白,脉细弱。辨证:肾精不足,寒湿瘀滞。治则:补肾温经,散寒除湿。

处方:熟地黄50g,狗脊30g,杜仲20g,续断25g,桑寄生30g,红花10g,威灵仙15g,秦艽15g,丝瓜络30g,桃仁10g,乌药15g,7剂,水煎服。

二诊:舌淡苔白,但腰腹热,午后身微热。处方:上方加土茯苓50g,蒲公英50g,莪术25g,7剂,水煎服。

三诊:腰略痛,咽不利,有痰,舌淡红塔白,脉细弱。处方:上方减威灵仙、秦艽加板蓝根20g,皂角刺10g,黄精30g,7剂,水煎服。

四诊:舌暗红苔白,脉细。处方:上方加泽泻15g,穿山龙15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例同上为肾精不足,精血不足而见目花健忘。肾精不足,寒湿瘀滞而痛。故治疗以滋阴益肾,同时通经络化瘀散寒湿之邪。方以熟地黄、狗脊、杜仲、续断、桑寄生滋阴益肾强腰膝;桃仁活血通经;红花活络化瘀;威灵仙、秦艽、丝瓜络通经络,祛风湿;乌药温经散寒。全方共奏补肾温经活络散寒湿之功。二诊时加土茯苓、蒲公英清热利湿祛下焦伏邪,莪术破气散结。三诊减威灵仙、秦艽以免日久伤胃气,加板蓝根、皂角刺、黄精利咽喉。四诊加穿山龙通经络化湿,泽泻利水渗湿。

【病例4】

郑某,男,35岁。腰痛日久,白天重,捶打舒适,无肿,晨起口苦,足冷,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脉弦细。

辨证:肾精不足,湿滞经脉。治则:补肾填精,祛湿通络。

处方:熟地黄50g,竹叶15g,沙参30g,杜仲25g,续断20g,狗脊40g,红花5g,穿山龙15g,桑寄生30g,当归20g,通草15g,7剂,水煎服。

二诊:好转,舌暗红苔白,脉沉细,处方:上方加木瓜30g,牛膝20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例为肾精不足,又感湿邪,湿邪阻滞腰部经络,而致腰痛,湿性重浊、黏滞,最易痹阻腰部,而致阻滞经络气血,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腰痛,故捶打而暂时缓解瘀滞而见捶打后舒适,湿邪痹阻经脉未使水道不利故无肿且二便不调,气机瘀滞不畅故晨起口苦,足冷,舌暗红苔白,脉弦细均为肾精不足,湿无以化之象。故本方以熟地黄、杜仲、续断、狗脊、桑寄生、沙参补肾益精壮腰膝,当归温经养血散寒,竹叶、通草渗湿通利经脉,穿山龙活血通络祛风湿,红花活络化瘀、温通经脉,全方以补肾填精为本,祛湿通络为标,二诊时好转,仍以活络舒筋为主,故加木瓜,并加重补肝肾壮腰膝之力加入牛膝。

【病例5】于某,男,65岁。3个月前感冒至今周身酸痛,腰膝酸软。舌淡红苔白,脉滑。辨证:肾精不足,湿邪留滞。

治则:补肾填精,祛湿通经。

处方:熟地黄50g,山茱萸20g,当归20g,狗脊25g,独活10g,秦艽15g,桂枝5g,白芍20g,木瓜15g,牛膝20g,葛根20g,柴胡15g,黄芪50g,防己15g,7剂,水煎服。

二诊:好转,舌淡红苔白,脉滑上方减独活,7剂,水煎服。

【按语】

本例为因外感后湿邪留滞腰部经脉而致腰痛,且本例为老年男性,多致肾精亏损而致腰膝酸软,故应以补肝肾强腰膝的同时祛风除湿。熟地黄、山茱萸、狗脊、牛膝补肾填精壮腰膝,当归、白芍养血散寒、缓急止痛,桂枝少予之以振奋肾阳,黄芪益气固表,且行水利湿,防己祛风行水,两药相伍,扶正祛邪之力更强,独活、秦艽、木瓜、葛根、柴胡共同祛风除湿、活络解肌之功。二诊自诉好转,故减去独活以防其苦燥而伤阴。

【病例6】赵某,女,53岁。两肾区痛,叩击痛,夜重。活动后腰痛减轻。舌淡红苔白,脉滑。辨证:经脉不利。

治则:补肝肾,通经络。

处方:续断20g,桑寄生30g,狗脊30g,葛根20g,穿山龙20g,威灵仙15g,熟地黄50g,黄芪50g,桃仁10g,红花5g,14剂,水煎服。

二诊自诉腰痛减轻,尿略频。舌淡红苔白,脉缓滑。上方加土茯苓50g,瞿麦40g,14剂,水煎服。

【按语】

本例为瘀血留着之证,腰部外伤,或劳作所伤,损伤经络,导致气血瘀阻,不能濡养筋脉,故而腰痛,痛处固定,夜重,活动后减轻。但本病的发生往往是以肾虚为基础,肾气充实,则腰部肌肉健壮,不易受到损伤。因此本例的治疗以补肾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主。二诊时尿频加土茯苓、瞿麦清热利小便。

【病例7】

关某,男,21岁。近日腰膝酸软,尿浊,畏寒,食少,大便不调。舌暗红苔白,脉弦细。

辨证:脾肾阳虚。

治则:温肾助阳强腰膝。

处方:附子5g,桂枝10g,熟地黄30g,山药20g,泽泻15g,茯苓15g,巴戟天10g,续断30g,桑寄生30g,狗脊30g,10剂,水煎服。二诊:舌淡红苔白脉弦细,食差。处方:上方加谷芽30g,神曲20g,10剂,水煎服。三诊:处方:上方加杜仲30g,10剂,水煎服。

四诊:处方:上方加通草15g,4剂为丸,每丸15g。水煎服,每日1剂。

五诊:舌暗苔白,腰痛,畏寒,恶心。处方:原方减狗脊加半夏15g,沙苑子20g,龟甲20g,5剂为丸,每丸12g。水煎服,每日1剂。

六诊:头沉、困倦、脉弦。处方:石菖蒲20g,韭菜子10g,桂枝10g,生白芍20g,知母20g,吴茱萸10g,黄芪30g,4剂为丸,每丸10g。水煎服,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