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带教医案实录
13747600000005

第5章 脾风(4)

九诊:近1周恶心、腹满、乏力,偶胁背痛。舌红苔薄,脉弦细。处方:上方加生薏苡仁10g,6剂为丸,每丸12g,每日3次。另方:生牡蛎100g,7剂,水煎服。

十诊:近日尿黄,目黄,乏力,恶心,心前压痛,大便时黑,腹满,舌红苔薄黄。处方:生牡蛎150g,茵陈蒿15g,甘草25g,生白术30g,佛手15g,枳壳10g,陈皮15g,三七(碎)10g,党参20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患者脾风夹有胁癖,又兼远血,是脏腑经同病,故治三者当分轻重,远血易致脾风成劳,胁癖常致脾风伏发,病已属虚中挟实。一诊因虑其胁癖积结在经,必有挟热,故于牡蛎汤中加郁金、金钱草以清热行气活血。三诊ALT反而升高,当是寒凉所致,故减金钱草加三七以消瘀止血。四诊肝功复常,以后随证配以缓消阳明癖积之品。十诊为劳伤犯黄,证属虚损,不可以实热处之,治以健脾理脾,稍加茵陈以利黄,三七以止血。

【病例26】

孙某,男,40岁。体力可,时便稀。“慢性乙肝史”“早期肝硬化”,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44U/L,γ-谷氨酰氨转肽酶59U/L,乳酸脱氢酶8.72μmol/L,余正常,舌暗红苔白,脉弦细。

辨证:脾风成积。治则:理脾消积。

处方:生牡蛎150g,砂仁15g,佛手15g,鸡内金20g,白术20g,五味子5g,茯苓15g,15剂,水煎服。

二诊:便偶稀,体力可,多梦。舌暗红苔白。处方:上方减砂仁、五味子,加黄精20g,15剂,水煎服。

三诊:肝功能检查均正常,舌红苔白。处方:生牡蛎100g,炙鳖甲300g,佛手150g,鸡内金100g,白术100g,五味子50g,茯苓100g,黄精150g,龟甲100g,珍珠50g,1剂为丸,每丸10g,每日3次。

四诊:右肋午后不适,舌淡苔薄白,食稍差。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103U/L,丙氨酸转氨酶71U/L,天冬氨酸转氨酶41U/L。处方:原方加金沸草20g郁金20g,15剂,水煎服。

五诊:时胃脘痛。处方:上方加蒲黄15g,葛花20g,10剂,水煎服。

六诊:右肋下偶有不适,体力可,舌淡红苔白,脉弦紧。处方:上方加桂枝5g,牡丹皮10g,10剂,水煎服。

七诊:无不适。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处方:生牡蛎100g,佛手15g,甘草25g,鸡内金20g,白术20g,黄精20g,独活5g,14剂,水煎服。

八诊:舌淡红苔薄白,脉滑。处方:上方加茯苓15g,14剂,水煎服。

【按语】

本患者为脾风日久,渐生积聚,邪气缓发,治当理脾消积,牡蛎汤加炙鳖甲、龟甲、珍珠,名三甲牡蛎汤,用以理脾消积。四诊肝功稍有异常,右胁午后不适,当归阳明癖积所致,故加郁金、旋覆花以消解。

【病例27】

仲某,男,19岁。乏力,食便均可。“乙肝大三阳”,天冬氨酸转氨酶47U/L,丙氨酸转氨酶104U/L,直接胆红素40μmol/L,间接胆红素33.6μmol/L,现口服拉米夫定2年。舌暗红苔白,脉弦数。

辨证:脾风伏发。

治则:养精理脾和血。

处方:桃仁15g,佛手15g,砂仁15g,黄精30g,生牡蛎100g,陈皮15g,通草15g,15剂,水煎服。

二诊:舌暗红苔薄,脉弦数。处方:上方减桃仁、砂仁加白术30g,15剂,水煎服。

三诊:舌红苔薄黄。处方:上方加黄芪30g,15剂,水煎服。

四诊:丙氨酸转氨酶46U/L,直接胆红素44.3μmol/L。处方:生牡蛎150g,黄芪30g,桂枝10g,生白芍20g,知母15g,山药30g,鸡内金20g,白术20g,15剂,水煎服。

五诊:舌淡红苔白,脉弦细。处方:上方加茯苓15g,15剂,水煎服。六诊:无不适。处方:上方15剂,水煎服。

七诊:无不适。舌红苔薄黄。处方:上方去黄芪加生甘草20g。

七诊:自觉心悸,舌淡红苔白,脉弦数。处方:生牡蛎100g,甘草15g,桂枝10g,白芍20g,炙甘草20g,山药30g,鸡内金20g,15剂,水煎服。

八诊:天冬氨酸转氨酶55U/L,丙氨酸转氨酶102U/L,总胆红素40.1μmol/L,直接胆红素7.9μmol/L。舌暗红苔白,脉弦细。处方:郁金20g,黄芪30g,生牡蛎100g,金钱草40g,牡丹皮15g,甘草20g,14剂,水煎服。

九诊:服上方好转。处方:上方减金钱草,30剂,水煎服。

【按语】

本患者为脾风伏发,时轻时重,脾脏瘀伤,故治以养精理脾,和血祛瘀,以辛润之法,脾风伏于血分,实为难治或不治,病情反复加重,多因各种诱因伤脾而发作或出现症状,总以理脾为本。病机治疗是重要的治法。对于脾风,目前尚无可行的病因治疗的有效手段。若脾风伏而不发,暂不用药为佳。

【病例28】

安某,男,59岁。“乙肝肝硬化腹水”,治疗后腹水消失,现“肝功不良”,现食可,腹满,便稀。

辨证:脾风成积。治则:理脾消积。

处方:牡蛎汤加三七15g,生牡蛎100g,15剂,水煎服。

二诊:牙龈出血,紫斑,下肢肿,食可,便稀。服上方腹胀。舌淡红无苔。处方:生牡蛎150g,佛手15g,砂仁15g,甘草20g,木香5g,党参30g,生白术20g,冬瓜皮20g,泽泻15g,茯苓20g,水牛角30g,白芍20g,15剂,水煎服。

三诊:仍腹满,便稀,牙龈出血,紫斑。舌暗红苔少脉弦滑。处方:生牡蛎200g,佛手15g,生白术30g,三七20g,桂枝7.5g,生白芍15g,五味子15g,鸡内金20g,砂仁15g,大黄2.5g,甘草20g,15剂,水煎服。

【按语】

该患者为脾风日久,积聚已成,时发膨胀,为脾脏衰败之证,齿衄、紫斑,为积聚脾伤,不能统血所致,故治以理脾消积止血,此证不可过用猛药,只当缓图。二诊腹满,为脾气不运,恐又生水,故以牡蛎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白芍、水牛角、冬瓜皮等以和血利水凉血散瘀。三诊易为大黄少量,亦是消积之法。本例患者只当调理,治愈实乃无望,脏积已成,大虚相伴,攻其不伐,补而不滞,权当维持。

【病例29】

佟某,男,12岁。时咳,“肺结核”,痰中有血。实验室检查:“乙肝大三阳”,丙氨酸转氨酶84U/L,天冬氨酸转氨酶45U/L,碱性磷酸酶168U/L。舌淡红苔白,脉弦细。

辨证:脾风,伏发,并发痨瘵。治则:理脾补肺。

处方:牡蛎汤加百部20g,百合30g,沙参15g,黄精15g,枇杷叶15g,30剂,水煎服。

二诊:丙氨酸转氨酶41U/L,天冬氨酸转氨酶40U/L,碱性磷酸酶227U/L。处方:上方加桂枝5g,白芍10g,30剂,水煎服。另方:炙鳖甲300g,佛手100g,砂仁100g,桂枝50g,生白芍100g,知母100g,百合150g,黄精100g,百部100g,川贝母50g,1剂为丸,每丸10g,每日3次。

三诊:已不咳,面色不泽,舌淡苔薄白,脉细。处方:生牡蛎100g,黄精30g,黄芪30g,桂枝10g,生白芍20g,知母10g,山药30g,砂仁10g,甘草15g,30剂,水煎服。

四诊:大便调,偏食,易热。舌淡红苔白,脉细数。处方:生牡蛎100g,生薏苡仁20g,桃仁10g,甘草20g,独活5g,白芍20g,五味子5g,15剂,水煎服。

【按语】

该患者脾风与肺痨同发,抗痨西药实难应用,此时正气实为重要,故肺脾同调,安脾以养肺。二诊脾气已安,又合小建中之法并配以丸剂,缓缓图之。

本篇着重论述了牡蛎汤及桃仁牡蛎汤、黄精牡蛎汤、牡蛎建中汤的用法。节选的疾病主要是乙肝,同时也提及了丙肝、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瘀胆性肝病等。并论述了合并胆囊炎、黄疸、肝硬化腹水的治法。对于肝病导致体质下降而出现失眠(心脾两虚)、肺结核(土不生金)也有论及。

(梁炜庄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