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带教医案实录
13747600000027

第27章 心悸(2)

【按语】

足厥阴之脉,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并有支别上注肺,入心中。故因情致不遂而致肝气郁滞,则可致心气不畅而出心悸。肝经布胁肋,故可见胸闷太息,肝气犯胃,故食不下,腑气以下行为顺,今肝犯胃,故胃气上逆而恶心。气滞于上故面胀。口干不欲饮,为有瘀血,苔薄黄为阴伤有虚火之证。方以柴胡疏理肝气,旋覆花走胸胁,行肝气,橘叶走上散肝经结气,佛手性柔和,理肝和脾气,枳实、白术开心下气痞,甘松醒脾、行气、解心郁,郁金行经气化瘀、清心。肺主一身之气,故加杏仁利肺气,半夏、陈皮降胃气,百合益阴气,白芍和血柔肝。诸药合用,疏肝气、利肺气、降胃气、开心郁、和阴气,则诸症得愈。二诊时,诸症好转。耳鸣为胆火上冲耳窍,故加龙胆草走经泻胆火。

【病例11】

李某,女,65岁。心悸9年,头晕,膝软,劳累后加重,耳鸣,血压不稳,眠不佳,口干,目花。舌红苔薄白,脉弦。

辨证:肝肾精血不足,肝阳亢,虚火生,循血扰心。治则:填精血,平肝阳,清浮火,理血安神止悸。

处方:臭梧桐15g,枸杞子30g,菊花15g,石斛20g,柏子仁20g,熟地黄30g,山药20g,山茱萸15g,牡丹皮15g,茯苓15g,泽泻15g,丹参7.5g,生牡蛎50g,珍珠母15g,7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好转,又因劳累胸背痛,舌暗红苔薄黄。处方:上方加薤白15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例心悸是由精血不足,肝阳上亢,虚火扰心而致。头晕,膝软是精血不足之症,故劳累后加重。耳鸣乃阴精亏,浮火上冲耳窍所致。舌红苔薄白,精血亏虚火炎之象,脉弦为肝阳上亢之象。方以杞菊地黄丸为基础,填肾精,补肝血,清浮火。再加生牡蛎、珍珠母平肝阳,臭梧桐降肝经络中气,柏子仁养心安神,丹参活血清心,石斛益阴气明目强筋骨。二诊时,因劳累而胸背痛,此为胸痹,加薤白通胸中之阳而散结气。

【病例12】

谢某,女,50岁。早晨6~9时心悸,乏力,时烘热,心烦,月经不调,健忘,排便难,时恶心欲吐。舌暗苔白,脉沉细。

辨证:冲任不和,心气不足。

治则:补冲任,填精血,利气机。

处方:熟地黄50g,女贞子30g,天冬15g,黄柏20g,生牡蛎100g,杏仁15g,杜仲30g,覆盆子25g,竹叶15g,沙参30g,半夏15g,茯苓15g,7剂,水煎服。

二诊:症轻,舌暗红苔白,脉沉细。处方:上方加太子参30g,麦冬25g,7剂,水煎服。

三诊:不悸,不热,头胀痛,头晕,下肢酸痛,舌暗苔厚。处方:上方加生薏苡仁30g,荜茇20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患者亦属肝肾精血不足,但不同于上例的是此例是少阴经火重,故用黄柏泻肾火,天冬甘苦寒,养阴润燥生津清虚火,又可苦寒泻实火,上可清金,下可益水,有金水相生之妙。丹参走上益阴生津。生牡蛎和阴气潜阳气。杏仁由肺直达大肠而降利气机。竹叶由头面达心再至小肠而利水清火。半夏降胃气,茯苓渗湿和胃,并防它药之腻。本方重用熟地黄、女贞子、覆盆子填肝肾精血,当为治本之药。二诊时,脉沉细。故加太子参、麦冬补气益阴。三诊时,诸症好转,头胀痛,苔厚,故加生薏苡仁祛气分之湿,再加荜茇,大辛大热,能直走头面而散寒止痛。

此患者头胀痛,当为肝阳上亢所致,用荜茇恐药不对症,当去生牡蛎加石决明、钩藤镇肝阳,稍佐川芎走首行气血而止头痛。

【病例13】

王某,女,44岁。心悸心烦乏力1月,畏寒,口干,不欲食。舌暗红苔伤,脉弦细数。

辨证:血虚耗气,不能养心。

治则:补气归精。

处方:菟丝子20g,枸杞子30g,黄精50g,巴戟天10g,桂枝5g,生白术30g,玉竹20g,炙甘草15g,党参15g,黄芪50g,7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好转,脉滑数。处方:上方加鸡内金20g,7剂,水煎服。

三诊:能食知饥,右下肢麻。处方:上方加丝瓜络30g,木瓜15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患者同属肝肾精血不足,但上案偏于阴精不足,肾火独旺。而此患则以精阳亏为主,又阳精不化气,故见畏寒,乏力,恶食。心烦为虚火,口干为阴精伤,舌暗红苔伤是精血不足之证,脉数为气虚。本方用枸杞子、黄精、菟丝子、巴戟天,填阴精,补肝血。又加黄芪、党参、炙甘草补气,少佐桂枝振奋阳气。生白术运脾开胃,再加玉竹益阴气。二诊时,诸症好转。再加鸡内金健脾助胃消食。三诊时,诸症愈,又现下肢麻,故加丝瓜络通络脉,木瓜通经舒筋。

【病例14】

任某,女,67岁。胸中灼热感数月,胸闷,头痛,行路心悸,口干目涩。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辨证:宗气亏虚,气滞血瘀。治则:补气,活血,行气。

处方:黄芪50g,丹参10g,桃仁5g,红花5g,赤芍10g,生地黄10g,柏子仁20g,酸枣仁15g,甘草10g,枳壳10g,柴胡10g,牛膝10g,川芎10g,当归10g,瓜蒌10g,沙参15g,7剂,水煎服。

二诊:热减,下肢略肿,目花,脉细滑。处方:上方加冬瓜皮25g,车前子15g,7剂,水煎服。

三诊:诸症好转,眠差,口干。舌红苔薄黄。处方:上方减冬瓜皮、车前子加黄连5g,7剂,水煎服。

【按语】

张仲景云:“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本患胸中灼热,胸满闷,口干,脉弦细(无热象),再结合患者年龄,当是属胸中血瘀。头痛仍瘀血阻滞,清阳不升而致。脉弦细及行路多即心悸,提示患者气虚。本方是以血府逐瘀汤为基础,重用黄芪而成,此种治法可名曰“补气调血法”。方中枳壳开胸,瓜蒌宽胸,柴胡升清,牛膝降气,四药合用,可使胸中气机流畅自如。桃仁、红花(少量)赤芍走络活血止痛。丹参、川芎、当归走经行气血止痛,生地黄、沙参凉血滋阴清热。诸药合用,使气血周流,经络通畅,在此基础上,重用黄芪补气,故名补气调血法。二诊时,下肢略肿,加冬瓜皮、车前子利水消肿。三诊时,肿消,眠差,苔黄。故去冬瓜皮、车前子,加黄连泻心火。

【病例15】陈某,女,60岁。心悸、乏力、困倦2周,胃中嘈杂。舌暗红苔薄,脉细滑数。辨证:阴精亏,气不足,血分瘀浊。

治则:填精益气,活血去浊。

处方:石菖蒲15g,银杏叶25g,生山楂30g,黄精30g,葛根20g,黄芪50g,丹参10g,地龙15g,熟地黄30g,石斛20g,麦冬15g,10剂,水煎服。

二诊:服方好转。舌红苔薄黄。处方:上方加莲子心15g,10剂,水煎服。

【按语】

上例偏于气虚血瘀,此例偏于精亏瘀浊。胃中嘈杂,舌暗红苔薄,又属高龄妇人,当属阴精不足。困倦为血中瘀浊而致。方用熟地黄填肾精,黄精填脾精,石斛、麦冬补胃阴止嘈杂。黄芪补气,葛根升清,银杏叶、山楂走血分祛瘀浊,石菖蒲走血分去浊气,丹参、地龙活血通经。二诊时,苔薄黄,故加莲子心,清心止悸安神。

【病例16】

成某,男,50岁。时心悸,不闷不痛,胸闷,平素多饮酒。心电图示广泛心肌缺血。舌紫暗有瘀斑苔白,脉弦细数。

辨证:酒伤心气。治则:理血养心。

处方:栀子10g,三七(碎)20g,郁金20g,瓜蒌15g,黄精50g,生龙骨30g,生牡蛎100g,柏子仁30g,杏仁15g,丹参15g,莲子20g,7剂,水煎服。

二诊:舌紫暗苔白,脉弦细。处方:上方加黄连5g,牛膝30g,14剂,水煎服。

三诊:少寐,余正常。T波低平。舌紫暗有瘀斑,脉弦细。处方:上方加何首乌50g,7剂,水煎服。

【按语】

上例与血分瘀浊为主,此例则是以血分瘀火为主。方用三七走络化瘀定痛益心气,丹参走经活血降火,郁金通经凉心,栀子泻火凉血,莲子心泻心清心,以上诸药化瘀并清血分郁火。火必伤精耗血,故加黄精填精益五脏,柏子仁养心血安神,再加瓜蒌宽胸,杏仁降气。二诊时,舌紫暗,血分火未除,故加黄连,极苦入心入血以泻火。再加牛膝降经中之气。三诊时少寐,为血不养心,故加首乌养血安神。上三例,都为血瘀致悸。病例14是血瘀气虚,当补气调血。病例15是血瘀夹浊,当化瘀去浊。病例16则是血瘀生火(热),当化瘀清热泻火。临床应谨守病机,详察其病理产物。方能“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

【病例17】

赵某,女,70岁。心悸、心烦,坐卧不宁,左手右足颤,服左旋多巴好转,视物不清,口干。舌红苔黄,脉细滑。

辨证:郁火扰心。

治则:清经火,益精气。

处方:栀子15g,三棱25g,龙胆草10g,黄精30g,甘草20g,瓜蒌皮15g,郁金20g,沙参30g,石菖蒲15g,7剂,水煎服。

二诊:服方可,夜半后易醒而烦。舌淡红苔白微黄。处方:上方加珍珠母30g,酸枣仁30g,7剂,水煎服。

【按语】

此患者坐卧不宁,心烦心悸,舌红苔黄为郁火在经扰心神的症状。手足颤(虚风内动),视物不清均属肝肾精血亏。方用栀子苦寒,从心走小肠而泻经火,豆豉发散郁火,龙胆草走经泻湿热,郁金活血清心,瓜蒌皮宽胸,石菖蒲开心窍。今上焦经火重,先用黄精性平和填精,沙参滋阴气走上焦。待火去之后,当以填下焦肝肾精血为主。二诊时,夜半易醒,加酸枣仁养心安神,珍珠母平肝镇心安神志。

【病例18】

葛某,女,52岁。夜间11~12时突发心悸,反复发作,多因情绪刺激诱发约1年,易惊,怕声响,食后脘不适,多思,少寐多梦。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阳性。舌淡红苔厚微黄,脉细。

辨证:中焦痰火,上扰心神。

治则:化痰行气,清热降火,佐以益气血。

处方:黄连10g,竹茹20g,半夏20g,枳实15g,陈皮15g,茯苓20g,甘草15g,佛手15g,柴胡20g,人参10g,白芍20g,7剂,水煎服。

二诊:稍好转,心电图示短阵室速,短阵房速。舌红苔厚腻,脉弦细。处方:上方加生薏苡仁30g,杏仁15g,豆蔻5g,通草15g,7剂,水煎服。

三诊:服方好转,舌红苔白,脉弦。处方:上方加甘松20g,14剂,水煎服。

四诊:时全身烘热,舌红苔白。处方:上方加寒水石15g,珍珠母30g,14剂,水煎服。

【按语】

经云:“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又因火与元阳不两立,故此患者为火伤阳气,阳气不足,故易惊,怕声响。夜间属阴,阳本不足,故发为心悸。食后脘不适,提示中焦病变。此病当属由肾及心。方用黄连清胆汤祛胃腑痰火,再加佛手、柴胡疏理气机,人参补心气,白芍益阴血,此两位不可重用。二诊时,苔厚腻,先去气分湿,故合用三仁汤。三诊时,气分湿退,脉弦主气滞,再加甘松醒脾解心郁。四诊时,全身烘热,还属阳明症,故加寒水石清阳明经热,珍珠母平肝镇心止悸。

【病例19】

韩某,女,53岁。心悸、乏力1周,口中苦,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舌红苔白,脉弦。

辨证:经火扰心。

治则:清热化湿利经脉,补气清心。

处方:黄芪100g,莲子心15g,黄连5g,柏子仁30g,白芍30g,杏仁15g,通草15g,竹叶15g,生薏苡仁15g,7剂,水煎服。

二诊:舌尖红苔薄白。处方:上方加丹参10g,生牡蛎100g,7剂,水煎服。

【按语】

上例是经火重,气伤轻。此例正与上例相反。故重用黄芪100g,补气,稍用黄连、莲子心清心火,正属夏季,多湿热,故加竹叶、生薏苡仁、通草,此例正属李东恒的清暑益气汤证。

上3例同为火证。病例17是火耗阴精之证,病例18是郁火重、气伤轻之证,病例19是气伤重、郁火轻之证。

【病例20】

邓某,女,71岁。自觉心颤多年,乏力,大便时稀。心电图检查示T波低平,舌淡苔白,脉滑。

辨证:水气凌心。

治则:振奋心阳,化气利水。

处方:生牡蛎100g,白术30g,黄芪50g,人参10g,桂枝10g,甘草15g,茯苓30g,柏子仁20g,杜仲20g,7剂,水煎服。

二诊:好转,便正常。舌淡苔白,脉细。处方:上方加郁金10g,7剂,水煎服。三诊:舌淡苔白,脉细。处方:上方加生龙骨30g,7剂,水煎服。

【按语】

心属火,水饮上凌于心,水火不容,故心悸。饮走肠间,故大便时稀。方用苓桂术甘汤。方中白术走经运水湿,桂枝走经通阳气以化水湿,茯苓渗湿安心止悸,再加黄芪补气,柏子仁养心,生牡蛎镇心和阴气,杜仲益肝肾降肝气。二诊时,加郁金清心除烦。三诊时,再加龙骨镇心止悸,善其后。

【病例21】姜某,男,19岁。近日感冒后心悸,乏力,气短。舌红苔白,脉弦细。辨证:心中风,伤营卫。

治则:补气调营卫。

处方:黄芪100g,桂枝10g,远志20g,白芍20g,葛根15g,丹参5g,知母15g,山药30g,7剂,水煎服。

二诊:好转。偶乏力,声略哑,咽略痛。处方:上方加木蝴蝶15g,连翘30g,7剂,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