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持平常心 修生活禅
13745200000055

第55章 和尚与小偷

儒家讲求“有教无类”,刑法追求“有期徒刑”,佛教主张“普度众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笃信人性本善,用慈怀去包容人,感染人,定会让“小偷”们禅悟!

以前小张住在旧居,每次上下班总要经过一个路口,路口边有一棵不知名的大树,挺拔屹立,浓荫蔽天。

不论晴天或风雨,不论早晨或黄昏,他总看到一位年轻和尚默默地站在大树下托钵化缘。尽管路口霓虹闪烁,车马喧嚣,他总是紧闭双目,纹丝不动地伫立着,他的神态与毅力,深深地令他折服。

树下常有两三位蓬头垢面、敝衣褴褛的小孩在追逐嬉戏。有一次,小张无意中发现小孩竟公然窃取和尚钵里的缘金,而和尚却视若无睹。

往后经他仔细观察,小孩的偷窃行为并非“偶然”,而是一种“习惯”。和尚的缘金竟成了他们固定的一项收入。小张气愤至极,真想将小孩绳之以法。但几经思量,最后还是成全了和尚的慈怀。

不久小张迁了新居,就再也没有经过那个路口,以上的小事也就逐渐在脑海里淡忘。前天,他无意中又经过了那个路口,发现那位和尚仍然默默地站在那儿化缘,但旁边多了两位小沙弥。当他迈前仔细一看,发觉竟是那两位偷窃缘金的小孩,骤然间,他若有所悟。

儒家讲求“有教无类”,刑法追求“有期徒刑”,佛教主张“普度众生”,无形中,小张又上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