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常见疾病首选药物方略
13744500000028

第28章 常见儿科疾病首选药物方略(1)

一、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numps,epidemicparetitis)俗称“痄腮”,是由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病理变化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为特点,颌下腺及其他腺体也可累及。常见的并发症有脑炎、睾丸炎或卵巢炎。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为外感风温病邪,由肠胃积热、肝胆郁火、壅阻少阳、郁结不散而成。

【病因】

病原体为腮腺炎病毒,其对腺体和神经组织有亲和力。从病人唾液、血、尿和脑脊液中可分离出此病毒,直径90~135μm。在乙醇、甲醇、1%来苏液中经数分钟即可被杀灭。用紫外线照射可迅速死亡。

流行病学:本病传染源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多见于学龄前或学龄期儿童,2岁以下小儿发病少见,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临床表现】

起病有发热、腮腺肿大(常先见于一侧),肿胀以耳垂为中心,表面不红,边缘不清,触诊有弹力感,局部压痛,张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尤以吃酸性食物为甚。腮腺管口可见红肿,但挤压无脓性分泌物。肿胀约于第3~4d 达高峰,后渐消退,全程约7~12d。部分病人可伴有舌下腺、颌下腺及颈淋巴腺发炎肿大,可并发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及胰腺炎。

【诊断】

冬春流行季节腮腺有明显肿胀,若有腮腺炎患者接触史,诊断即可确立。

【治疗】

本病多数预后良好,目前尚无特殊治疗。主要以中草药治疗为主,辅以对症处理。中医对本病采用内外兼治方法,治则为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1.首选药物

腮腺炎片:口服,每次4~6片,每日2次,服药至腮腺炎肿胀消退为止。

2.中医药治疗

(1)如意金黄散:用醋或茶水调后局部外敷,每日1~2次。

(2)紫金锭:用醋调后外涂,每日1~2次。

(3)仙人掌1片捣烂,外敷患处。

(4)单味板蓝根或大青叶,水煎服,每日1剂。

(5)中医方剂一(普济消毒饮加减)

组成板蓝根、蒲公英各30g,黄芩、黄连、玄参、连翘各15g,僵蚕、全蝎、钩藤、夏枯草各9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热毒炽盛型的患者。

(6)中医方剂二(龙胆泻肝汤加减)

组成龙胆草、栀子、黄芩各12g,柴胡、当归、赤芍、川楝子各15g,延胡索、桃仁各9g,关木通6g。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腮腺炎后期并发睾丸炎等症的患者。

3.并发症处理并发睾丸炎处理如下。

(1)青春期男性患者早期用己烯雌酚,每次1mg,每日3次,对预防和治疗睾丸炎有一定疗效。

(2)并发睾丸炎时可给泼尼松20~40mg/d,儿童1~2mg/(kg·d),分4次口服,连续3~5d,另用布兜将睾丸托起。

二、水痘

水痘(varicella,chicken.Pon.)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初次感染发生水痘,再次感染后可出现带状疱疹。病变主要发生在皮肤的棘状细胞层,有退行性变性及细胞内水肿,形成囊状细胞,囊状细胞或多核巨细胞裂解及组织液体渗入即形成疱疹。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系风热犯肺,内蕴湿热,外发肌表所致。

【病因】

病原体是水痘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电镜下检查水痘疱疹液可见病毒小体,形态与带状疱疹的病原体不易区别。水痘痊愈期血清抗体可与水痘或带状疱疹的抗原发生同样反应。

【流行病学】

本病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发病较多。如孕妇妊娠后期感染水痘,可经胎盘传给胎儿,新生儿期即感染水痘。本病冬春两季多见,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临床表现】

发病较急,有发热、咳嗽。发热当日皮肤、黏膜出现红色斑丘疹,数小时内演变为圆形或椭圆形水疱。水痘初起清澈如水珠状,以后渐浑浊,周围有红晕,常伴有瘙痒,水疱在1~3d内干枯结痂,数日后干痂脱落,一般不留瘢痕。水痘呈向心性分布,分批出现。病程中可见到各期皮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为本病特点。

【诊断】

1.11~24d前有水痘接触史。

2.可在同一时期查见丘疹、疱疹、结痂等不同类型的皮疹。

3.皮疹呈向心性分布。

4.疱疹位置浅,囊壁很薄,内含透明液体。

【治疗】

1.首选药物

(1)维生素B12:500μg,肌注1次,能促进细胞内核蛋白形成,对皮疹较密集患儿有缓解作用。

(2)阿糖腺苷:10mg/kg,静注,12h内注射完毕,连用5d。

(3)无环鸟苷:500mg/(m2·d),分3次静注,连用5次。

(4)丙种球蛋白:10~20ml/次,肌内注射,可用1~3次。

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使用激素的患儿,可缓解病情,防止病毒侵入内脏。

以上治疗方法医学上又称其为抗病毒特异疗法。

2.次选药物

(1)2%碳酸软膏:涂搽患处,每日2次。

(2)炉甘石洗剂:涂搽患处,每日2次。

(3)3%龙胆紫或消炎软膏:涂搽疱疹破溃处,每日2~3次。上述治疗具有很好的皮肤止痒效果。

3.中医药治疗

(1)抗病毒口服液:口服,每次10ml,每日2~3次。

(2)双黄连口服液:口服,每次10ml,每日2~3次。

(3)金银花:18g,连翘9g,板蓝根15g。水煎服,每日1剂。

(4)中药方剂一(银翘散加减)

组成金银花、连翘各12g,竹叶、薄荷、牛蒡子、桔梗各9g,芦根15g,甘草6g,风热挟湿者,加石膏15g。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主要适用于风热型的患者。

(5)中医方剂二(清胃解毒汤)

组成升麻、黄连、黄芩、生地黄各9g,石膏30g,牡丹皮、紫草、栀子、麦冬12g,芦根、大黄6g。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热毒炽盛型的患者。

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鼻咽部的急性卡他性炎症。

【病因】

受凉是上感的主要原因。病原体90%是病毒,如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少数由肺炎支原体和细菌感染所致。

【诊断】

1.症状

(1)婴幼儿:呼吸道卡他症状轻,全身症状重,常突发高热,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甚至惊厥。

(2)年长儿:呼吸道卡他症状明显,常有流涕、鼻塞、喷嚏、咽部不适、咽痛、发热等症状,可伴有声嘶,部分患儿有阵发性脐周痛。

2.体征

(1)咽部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扁桃体肿大。

(2)由病毒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可见扁桃体表面有白色斑点状渗出物,软腭及后壁可见小溃疡,由细菌感染的扁桃体炎呈弥漫性红肿,有脓性分泌物及滤泡增生。

(3)下颌淋巴结可肿大,有压痛。

(4)心肺听诊无异常。

3.合并症上感的自然病程为3~5d,如果体温持续不退或病情进展,考虑炎症涉及其他部位及合并症,如合并鼻窦炎、中耳炎、颈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等。链球菌所致的化脓性扁桃体炎可继发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热。病毒性上感常是急性心肌炎的病因。一些上感可进而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

4.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

(1)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病毒A 引起。

①突然高热。

②咽痛明显,可致吞咽困难,患儿拒食、拒乳。

③咽部充血明显,在咽、软腭、扁桃体、悬雍垂黏膜上可见数个或数十个灰白色小疱疹,直径1~3cm,周围红晕,1~3d后疱疹破溃形成溃疡。

(2)咽结合膜炎:由腺病毒3、7型引起。

①发热、咽炎、滤泡性结合膜炎三联症。

②枕、耳后、颌下淋巴结肿大。

5.实验室检查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正常或偏低。细菌性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常升高。

【治疗】

1.首选药物

(1)对症治疗

①降温:对发热患儿最好行温水浴等物理降温措施,体温高于38℃的患儿,可给予退热药,根据病情可4~6h重复1次。注意小婴儿及新生儿要慎用,避免体温骤降诱发虚脱。

a.美林:口服,每次5~10mg/kg,每日3次。

b.小儿百服宁:口服,每次10~15mg/kg,每4~6h1次。

c.中药:紫雪散、绿雪、柴胡滴丸、清开灵。

②镇静:对高热惊厥或烦躁不安的婴幼儿可给予镇静剂。

a.地西泮(安定):每次0.2~0.3mg/kg,口服或静脉注射,或每次0.5mg/kg+生理盐水10ml灌肠。

b.苯巴比妥:每次5~7mg/k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

c.5%水合氯醛:每次1ml/kg,灌肠。

③咽痛:咽部有溃疡者可含润喉消炎含片或喷雾剂,如西瓜霜、华素片、六神丸、双料喉风散等。

④眼部充血明显者,可用滴眼液。

2.抗病毒治疗

(1)1%病毒唑滴鼻剂:开始每15min 滴1次,共4次,以后每1~2h滴1次,夜间停用,热退后,改为每日4次,3~4d 为1个疗程。

(2)利巴韦林:10~15mg/(kg·d),口服,分3次,肌内或静脉分2次给药。

(3)金刚烷胺:每次2~3mg/kg,每日2次,口服,最大量≤150mg/d,疗程短于10d。

3.合理使用抗生素上感病程超过5~7d,症状不缓解,脓涕增多,咽痛明显,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考虑有继发细菌感染或合并症者,可加用抗生素,常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利君沙,疗程一般3~5d。

4.中医药治疗

(1)双黄连口服液:口服,每次5~10ml,每日3~4次。

(2)中医方剂一(银翘散加减)

组成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各15g,射干、牛蒡子、黄芩各9g,荆芥、芦根各12g,杏仁、青果各6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风热型的患者。

(3)中医方剂二(白虎汤加减)

组成石膏30g,知母9g,瓜蒌30g,鱼腥草、生地黄、黄芩各12g,苏子、苏梗各6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热毒壅盛型的患者。

四、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为一些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一种临床表现。病变局限于支气管黏膜,为黏膜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黏液腺肥大及分泌增多,病愈后可恢复正常,属祖国医学“咳嗽”的范畴。

【病因】

本病由细菌病毒感染或物理化学刺激等因素引起,居住环境差、空气污染或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佝偻病患儿易反复发生支气管炎。

【临床表现】

1.症状发病可急可缓,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为主要表现,开始为干咳。如为细菌感染,可吐黄痰。婴幼儿全身症状较重,可有发热,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2.体征肺部啰音或粗或细,可有不固定散在干湿啰音,主要在肺下部及脊柱两侧。一般无明显呼吸困难和发绀现象,咳出痰后肺部干湿啰音会有变化。

3.X 线表现为肺门阴影增深,肺纹理致密。

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或低,升高者可能有继发细菌感染。

【治疗】

无细菌感染一般可不用抗生素。如疑为细菌感染可选用有效抗生素。

1.首选药物

(1)青霉素G:5万~10万U/(kg/d),分次肌注或静注。

(2)氨苄青霉素:轻度感染50~100mg/(kg/d),分3次口服;重度感染50~100mg/(kg/d),分2次肌注或静注。

(3)阿莫西林:轻中度50~100mg/(kg/d),分3次口服;重度100~200mg/(kg·d),分2次肌注或静注。

(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若为肺炎支原体肺炎,选用红霉素、罗红霉素或阿奇霉素。红霉素25~50mg/(kg/d),分4次口服;罗红霉素5~8mg/(kg/d),分2次口服;阿奇霉素10~15mg/(kg/d),每日1次,口服。上述药物连续用3d,停4d 为1个疗程。

2.次选药物

(1)祛痰止咳:5岁以下小儿禁用磷酸可待因、咳必清等抑制咳嗽中枢的镇咳药。一般轻微咳嗽不主张用止咳剂,以避免痰液咳不出,咳嗽加重并影响睡眠时可用止咳剂。如复方甘草合剂、小儿联邦止咳露。

(2)平喘:丙卡特罗(美普清)1~2μg/(kg/d),每12h1次,口服;福美特罗(安痛克)1~2μg/(kg/d);特布他林(博利康尼)2.5mg/片,1~2岁每次1/4~1/3片,3~5岁每次1/3~2/3片,6~14岁每次2/3~1片,每日3次,口服。

3.中医药治疗

(1)儿童清肺口服液:1/2支~1支,每日3次,口服。

(2)中医方剂一(杏苏散加减)

组成杏仁9g,苏叶、前胡、牛蒡子各12g,半夏、紫菀、冬花各15g,细辛3g,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风寒型的患者。

(3)中医方剂二(桑菊饮加减)

组成桑叶、菊花、桔梗各9g,白前、黄芩、杏仁各12g,川贝母、枇杷叶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风热型的患者。

(4)中医方剂三(麻杏石甘汤加减)

组成麻黄6g,杏仁12g,生石膏30g,桑白皮、黄芩、鱼腥草、瓜蒌、苏子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肺热壅盛型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