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草原猛士的旅程
13743800000003

第3章 草原植食哺乳动物(1)

(章导语)广袤无垠的草原,气候类型多样,植物种类丰富,是植食性的哺乳动物生活的天堂。体型庞大的非洲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它一天可以吃掉200千克的食物;袋鼠的育儿袋里充满了神秘,是小袋鼠温暖的家园……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认识这些可爱的食草动物吧!

草原精灵——羚羊

中文名:羚羊

英文名:antelope

分布区域:非洲、阿拉伯半岛,海拔5000米以下干或湿的草地

延伸于刚果盆地南北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广袤草原,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哺乳动物的家园。在这里,禾本科草类以在底层生长为特点,和食草羚羊一同生存于此。在食草羚羊里面,可分成三个不同的族:生活在沼泽地及草原的苇羚族,包括赤羚以及苇羚;湿地草原以及开阔丛林的狷羚族,包括黑斑羚、狷羚和牛羚;还有贫瘠地带的马羚族,长得与马相似。

从尼罗河上的浮游植物堆造成的沼泽地和奥卡万戈河的三角洲,到开阔的东非大草原,再到南部非洲的灌木林地、森林,以及萨赫勒地区和卡拉哈里的半沙漠地带,草地都会有所不同。没有哪个地方是稳定的,这些栖息地的结构在具有变化性的降雨模式、火灾以及来自吃草吃嫩枝叶动物巨大而多样的影响下,不断变化。在这些草地上,哺乳动物的数量随着降雨量增加而增加。在最湿润的地区,正是来自草食动物的压力,伴随着频繁的火灾,阻止了草地向密林和浓密的灌木丛转变。

食草羚羊三个族中第一个族即沼泽地羚羊或称苇羚族,全部栖息在相对潮湿而且丰产的环境下,从低处湿地到山区草原,全年大部分时间依靠优质绿色草料为食。也许因为它们常常泡满水的生活环境,没有一个苇羚族成员有高度发达的气味腺体,大多数的沟通通过特殊的、高声的口哨声,这种口哨声被用做报警的紧急信号和雄性的交配呼唤。

最小的苇羚族成员苇羚也许和它们共同的祖先最接近。在三个不相连高地发现的山苇羚种群比其他族的物种更依靠一种粗糙的食物,其领地范围相对比较小,约在0.1~0.15平方千米之间,种群密度也相对较小,但是肯尼亚的种群接近每平方千米11只。

普通苇羚和南苇羚是小型低地物种,分别栖息在刚果盆地北部潮湿的草地、沼泽地和刚果盆地南部的潮湿草地、沼泽地。和山苇羚一样,它们的活动范围较小,尽管它们在某些地方密度很大——例如在祖鲁平原一个种群的数量达到每平方千米16.6只。和大多数小型羚羊一样,它们抵御掠食者的防御措施更倾向于隐藏,而不是聚集成群。

苇羚族中体型最大者是水羚,乍看起来,它们更适合生活在北美的森林里而非它们实际栖息的潮湿的非洲热带草原。它们的食物中蛋白质含量很高,这可能与它们大量吃的食物长在水边有关。对于羚羊来说这是一个不寻常的特点,实际上它们从不会出现在离开水源几千米之外的地方。因为相对较大的体型,它们需要吃掉大量的植物,因此经常以芦苇、嫩枝叶补充它们主要为草的“食谱”,它们甚至吃水生植物。水边的栖息地会把它们完全暴露在掠食者眼底下,但是在乌干达伊丽莎白皇后公园,人们发现它们是狮子最不喜欢的猎物之一,也许因为它们皮肤上难闻的油腻的分泌物——特别是雄性身上的——倒了狮子的胃口。它们是不移栖的动物,雌性领地范围从肯尼亚纳库鲁湖高种群密度地区的0.3平方千米到乌干达的6平方千米。

赤羚、驴羚以及瓦氏赤羚体型在普通苇羚和水羚之间,它们也会在潮湿的热带稀树大草原和季节性淹没的沼泽地达到非常高的地区性种群密度。赤羚会在刚果河以北出现,它的近亲瓦氏赤羚和驴羚则生活在刚果河南边。所有这三种都钟情于肥美的绿草,它们的行为都适应这些珍贵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波动。最具定居性的瓦氏赤羚吃那些在古老的U形河湾内生长的草和莎草。在伊丽莎白皇后公园北部,当暴雨和火灾过后引起绿草丰产时,乌干达赤羚的活动范围能延伸40千米的距离。苏丹的白耳赤羚则会进行上百千米的大规模迁徙,跟踪季节性降雨带来的尼罗河的漂浮物。在20世纪80年代,它们的数量大约有80万头,它们的迁徙和塞伦盖蒂牛羚的迁徙一样壮观。所有的赤羚以及驴羚都是群居的,以此作为抵御掠食者的策略,同时,只有雄性有角。

狷羚族由牛羚和它们的近亲组成。除了黑斑羚,所有种类都是长相难看的动物,肩膀高出臀部,长有长脸和粗短的角(雌雄均有)。它们是典型非洲稀树大草原上最成功的“居民”。不同的种类分布于刚果以北的草地以及南部非洲的林地。没有像苇羚一样与水或者绿草紧密相连的,除了主要以嫩枝叶为草类补充的黑斑羚以外,体型都比较大。

转角牛羚是选择性的草食动物,只生活在潮湿的稀树大草原地区,通常同赤羚或苇羚生活在一起。各种各样的狷羚物种是无选择性的草食动物,生活在有中长型草的热带。在津巴布韦西北部的森格瓦地区,在湿润季节里,它们食物的94%是草,在干旱季节里,其食物中69%是香草和木质植物的嫩枝叶。

优雅的马羚族是非洲最干旱地区的物种群。无论雄性还是雌性,所有的种类体型都很大,都带有长直的或弯曲的角。雌性生活在5~25只组成的紧密团体里,总是在大范围内游动,其种群密度从来不高。除了草之外,大多数种类都能食用一些嫩枝叶,包括豆荚,以及多汁植物的鳞茎、块茎和野瓜。当把与它们没有血缘关系的个体驱逐出去,或者在竞争稀有的资源时,雌性的角就会派上用场。

生活在世界上最干旱地区的曲角羚,白色的身躯很庞大,角呈螺旋形,在无水的撒哈拉地区生存。长角羚羊生长在半干旱的萨赫勒地区(以前也出现在撒哈拉的北部);阿拉伯长角羚,是唯一一个非非洲成员,曾经在阿拉伯和西奈半岛出现过,现在又再次被引入阿曼和沙特阿拉伯。马羚和黑马羚是这个适应干旱环境的族里数量最少的,虽然它们有同样的体型和社会结构。

草食羚羊比任何其他族群都多,能典型地阐明社会生物学的中心教条:雌性跟随食物,雄性跟随雌性。这种普遍化有一个简单的理论上的解释——雌性必须承担起生养和哺育下一代的责任,而雄性只提供精子,在任何时候总会有更多的雄性可以用来交配。雌性的繁殖成功与否,主要依赖对资源的获取,而雄性要想使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则依赖于它们能得到多少雌性。长此以往,雌性被自然选中来搜寻生存资源,雄性则被自然选中来追寻雌性。

基于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把草食羚羊分成四个基本的繁殖体系。第一种,雄性防卫资源性领地体系。这种体系中的雌性倾向于长久地待在小型的活动范围内,种群密度适中。例如瓦氏赤羚中的雌性通常常年在古老的U形河湾内的土地上寻找质量高的食料;大体型的水羚全年在湿地栖息,雌性全年都在寻找蛋白质含量高的食料;黑斑羚是既吃草又吃嫩枝叶的种类,喜欢稳定的生活方式;狷羚能忍受低质量的牧草,能在中等干燥的季节里生活。在所有这些物种里,雌性拥有的领地很小,而强壮的成年雄性能够有效地保卫独占性的领地,该领地包括几只雌性生活的全部或部分区域。粗略地观察,还以为雄性水羚或黑斑羚正在保卫雌性的“闺房”呢,但是事实上,它们正在保卫自己界线清晰的领地。如果雌性离开这个区域,它们会放弃对雌性的控制,继续守护领地。

苇羚可以作为第二种体系的例子,与第一种体系只有一点不同。因为它们的繁殖体系实际上与水羚和瓦氏赤羚的相似,尽管在表面上看苇羚等是“一雄一雌制”配对形式。雌性苇羚依赖隐藏来躲避肉食动物,因而需要相对易消化的食物,它们的体型很小,基本上处于独居状态。雄性苇羚保卫它们富有生存资源的领地,但也经常与单身雌性苇羚的领地重叠。

第三种繁殖体系是雄性守卫一群雌性,这在马羚族物种中经常出现。在这些能够适应干旱环境的羚羊物种中,雌性马羚的领地范围要广得多,以致雄性马羚无法有力地控制。

雌性马羚类能够建立紧密的、稳定的家族群体,通常在5~25只左右,这或许是为了能够与其他没有亲缘关系的个体竞争稀有的资源。雄性最普遍的交配策略是直接保卫雌性群体,而不是保卫领地。只有黑马羚例外,因为雌性黑马羚的活动范围要小很多,也更具有预知性,于是雄性黑马羚不保护雌性群体,而是转过来保护领地。

最后一个体系是,有那么几种或几个亚种,它们的雌性生活在高密度群体中,活动范围很广,难以预测,在大片草地上寻找零星分布的高质量草料,不会形成稳定而紧密的群体。这包括乌干达赤羚、白耳赤羚、卡福驴羚,可能还有一些大规模迁移的牛羚(角马)。在这些物种里,雄性经常保卫面积小、资源少的领地,聚集在传统的交配区(或称“求偶场”)。发情的雌性会离开自己生活的大型的、性别混杂的群体,行走数千米到最近的交配区交配。它们往往在那里待上12~24小时,和几只不同的雄性进行数次交配。

短跑高手——汤姆森瞪羚

中文名:汤姆森瞪羚

英文名:Thomson Gazelle

分布区域:坦桑尼亚

汤姆森瞪羚,又名汤氏瞪羚,它们体态轻盈,娇小玲珑,看似弱不禁风,却能轻捷地奔跑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汤姆森瞪羚的肩高为58~70厘米,体重为13~30千克,一般雄性体形较大。汤姆森瞪羚是非洲草原上的短跑亚军,最高速度能够达到90千米/时,而且它的纵身一跳可高达3米,跨度可达9米。

汤姆森瞪羚的体型和鹿很相似,是一种种群十分庞大的群居动物。它的体型较小,外形十分优美,是许多草原食肉动物狩猎的目标。汤姆森瞪羚的头上长有很短的角,和藏羚羊、蒙古黄羊属于同一种类。同时,它也十分善于奔跑,能够凭借左突右转的的极好转向能力以及坚韧的忍耐力摆脱追捕,甚至连短跑冠军猎豹都奈何不了它。

汤姆森瞪羚主要吃短草,旱季也吃长草,它们不能离开水源太久,一定时间内必须饮水。它们喜爱的食物是斑马和黑斑牛羚啃食后重新长出的嫩草,所以它们通常跟随在黑斑牛羚大军的后面。

汤姆森瞪羚是以跳跃的方式向同伴发送捕食者的信息的,这种行为无疑会使自己暴露在捕食者面前,看上去似乎是一种自我牺牲的行为。其实则不然,捕食者一般选择容易捕获的体弱无力的猎物,跳跃的瞪羚是以这种跳跃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强壮,从而达到自我营救的目的。

雄瞪羚经常为争夺伴侣和领地而相互争斗,争斗的方式一般是对抗或相互用角顶撞,争斗结束后,胜利者会将战败者驱逐出境,战败者另觅新的领地。

如果一只雄瞪羚喜欢上一只雌瞪羚,它会表现得很有“风度”。一般情况下,它会先在对方身边绕来绕去表示好感,接着会用前脚去触碰雌瞪羚的后腿,对方要不反对的话,它们才在一起生活。汤姆森母瞪羚的怀孕期约190天,多数是单胎。小汤姆森瞪羚多在雨季后出生,出生时重约2~3千克,出生后不久便能站立走动,它们的平均寿命为12年。

汤姆森瞪羚是群居性动物,经常几头或者是上百头聚集在一起形成小族群,甚至还有多达400头的大族群,由多头瞪羚羊领导。体形较高大的葛氏瞪羚是汤姆森瞪羚的近亲,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腹部是否有黑色的横纹,汤姆森瞪羚有,而葛氏瞪羚则没有。娇小的体型使得汤姆森瞪羚经常成为大型食肉动物的猎物。

生命的跳跃者——黑斑羚

中文名:黑斑羚

英文名:impala

别称:高角羚、飞羚

分布区域:非洲东部和中南部地区

黑斑羚是一种中型的非洲羚羊,体重约100~120千克,体长140~170厘米,肩高85~95厘米,尾长9~11厘米。头部似羊也似牛,但头面部略短,耳宽大;颈背具长角,角微向后曲、圆形,角基部具有轮状横纹,角尖光滑而尖锐,雄兽角较大。皮毛呈金黄色、红色或红褐色,腹部白色。由于它们的两条腿上各有一条垂直的黑条纹,后蹄有一簇黑毛,所以被称为“黑斑羚”。雄性黑斑羚有竖琴状的长角,可达90厘米,雌性没有角。

黑斑羚通常生活在稀树草原上的林地、河畔及有很多种植被的地区,以杂草及植物的枝叶为食。

黑斑羚用自己的排泄物来划分领地,其领地通常比较小(0.5~4.5平方千米),而且它们从来不迁移。它们经常在水边活动,并且有固定的饮水区域。在黑斑羚活动的区域,其他食草动物很难生存。黑斑羚在受惊的时候,经常会群起狂奔以摆脱敌人。面对天敌时,黑斑羚可以跳起3米高、10米远,奔跑的速度可以达到80~90千米/小时,是名副其实的跳高跳远冠军,其跳高、跳远的天赋往往令花豹、猎豹和狮子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