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草原猛士的旅程
13743800000017

第17章 草原上的鸟类家族(4)

它们的脚上有两个趾,全部向前,这是现代鸟类中独一无二的。有厚厚的肉垫,强健善走,在沙漠里奔跑,不会被热沙烫伤。步子大,一跨就有3米,奔跑起来一跨步有七八米。能以30~50千米的时速连续奔跑1个小时,据说最高时速可达90千米。奔跑是鸵鸟逃避敌害最有效的手段。万不得已就用长腿蹬踢,有时可把狮子、豹子蹬出两三米开外。

鸵鸟是群居,日行性走禽类。常结成5~50只一群生活,常与食草动物相伴。鸵鸟啄食时,先将食物聚集于食道上方,形成一个食球后,再缓慢地经过颈部食道将其吞下。由于鸵鸟啄食时必须将头部低下,很容易遭受掠食者的攻击,故觅食时不时得抬起头来四处张望。

人们传说鸵鸟如果遇到危险,来不及逃跑的话,就会把身子蜷缩成一团,把头颈平贴在地面上,以为自己什么都看不到就平安无事了。人们把这当做是一种愚蠢而可笑的行为。其实,这是对鸵鸟的一种误会。这样的“造型”对鸵鸟来说,至少有三大好处:第一,隐藏自己。鸵鸟将披着暗褐色羽毛的身子伏在地面上,就像是地上的石头或者灌丛;第二,让平时用于张望的脖颈得到片刻的休息;第三,还可用耳朵贴地探听一下周围的动静。

鸵鸟繁殖期的时间随地区而有不同,在北非及东非则大多在旱季(七月~隔年一月)筑巢。雄鸵鸟在繁殖季节会划分势力范围,当有其他雄性靠近时,会利用翅膀将之驱离,并以宏亮而低沉的声音大叫。只有那些能够保卫领地的雄鸵,才能与雌鸵交配。雄鸟在其领土内摩擦出许多小浅坑,鸵鸟在繁殖期内为一雄多雌,一只雄鸵常会与5只雌鸵交配,但雄鸵鸟与其中一只维持不严谨的单一配对关系,此雌鸟会找其中一穴产卵,通常每二日产一枚,数日内共可产卵多达10~20枚;约有六或更多只雌鸟会在同一穴产卵,但不负责孵卵,一窝蛋少则30枚,多则50~60枚。

雄鸵鸟是模范丈夫和慈祥父亲,担当孵蛋、保护雌鸟和幼鸟的任务。鸵鸟蛋一般1.5千克左右,最大的重达2.85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鸟蛋。这些蛋也非常坚硬,即使一个成年人站在壳上面,也不会把它踩破。

在非洲不少国家,人们驯养鸵鸟作为运输工具。它还会放羊,能把离群的羊赶回来;会看家,发现窃贼就高声鸣叫,又啄又踢;还会在脖子上挂着邮包送信;还能作为“运动员”,参加拉车比赛。它们的主要食物是植物果实、种子、茎、叶等,也吃昆虫、蜥蜴、鼠类等。

人们平常说的鸵鸟,是指生活在非洲沙漠、草原的非洲鸵鸟。在南美和澳大利亚还有它的两个兄弟,南美鸵鸟又叫,澳洲鸵鸟又叫鸸鹋。

澳洲鸵鸟——鸸鹋

中文名:鸸鹋

英文名:emu

别称:澳洲鸵鸟

分布区域: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国徽上,左边是一只袋鼠,右边是一只鸸鹋,可见澳大利亚人对鸸鹋的喜爱。这种动物有着和鸵鸟相似的外形,头部羽毛稀少,呈暗棕色。鸸鹋生活在草原、森林和沙漠地带。身高有1.5~1.7米,体重50~60千克,也被称做澳洲鸵鸟。

它和鸵鸟一样有着惊人的奔走本领,每小时能跑50千米以上。假如遇到劲敌,它迈开两只高跷式的长腿,一步便能跨出一两米。它甚至跑得比鸵鸟还快,时速可达80~100千米,有“高速长跑运动健将”的美称。它也同样具有鸟类的双翅,但同鸵鸟的翅膀一样已完全退化,无法飞翔。不过它能泅水,可以从容渡过宽阔湍急的河流。

它们是除了非洲鸵鸟外世界上现存的第二大鸟。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鸸鹋与鸵鸟的不同之处:鸸鹋个头比鸵鸟小些;颈部羽毛丰富,不像鸵鸟几乎是光秃秃的;毛色比鸵鸟浅,由灰、褐色羽毛相间构成,比较松散;腿也很长,但比鸵鸟短些。

鸸鹋高兴的时候,发出“而苗——而苗”的叫声,因而得名。这也是人们区分雌雄鸸鹋的标准。雌雄鸸鹋长得十分相像,让人很难辨其性别,经过仔细观察,后来人们发现,只有雄鸸鹋才会发出“而苗”的叫声。

鸸鹋很友善,若不激怒它,它从不啄人。当有汽车在公路边停下来时,鸸鹋毫无戒备,反而会大摇大摆地踱步而来,争抢着把头伸进车窗,一是对你表示亲近,二是希望你能给点好东西吃。

两只成年雄鸸鹋之间有“势力范围”之争。假如一只侵犯了另一只的领地,入侵者会遭到对方的报复,它用自己的利爪竭力去抓对方的胸部。

在鸸鹋生活的区域,很少看到独自行走的鸸鹋。它们或出双入对,或三五成群地在一起。鸸鹋生活在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的草原、丛林和半沙漠地区,以野果、树叶、杂草为食,有时也捕食昆虫。3岁的鸸鹋就已经到成熟期了,它们会在每年11月到第二年的4月繁殖自己的后代。雌鸸鹋一次会产下7~15枚卵。雄鸟是模范丈夫和慈祥父亲,承担筑巢、孵卵的艰巨任务,而雌鸟什么都不管。58~61天孵卵期间,雄鸟不吃任何东西,直到雏鸟出壳。每次孵化后,雄性体重会降低许多,雏鸟出壳后,仍由父亲照料近2个月。

19世纪中期以前,澳大利亚袋鼠岛上还生存过一种小鸸鹋,样子和现代鸸鹋差不多,但身高只有0.6~0.8米,重20~25千克,所以又叫矮鸸鹋。后来由于人类闯入,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和大肆被捕杀,矮鸸鹋已于1832年灭绝了。

草原歌星——百灵鸟

中文名:百灵鸟

英文名:lark

别称:百灵、沙百灵

分布区域:境内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和青海

百灵鸟是草原的代表性鸟类,属于小型鸣禽。俗称百灵或沙百灵,也称为蒙古鹨。张家口人又称为“云雀”。主要产于我国内蒙古广大地区及河北省的张家口的地区的坝上,青海省东部等地。多为终年留居或繁殖鸟。

百灵鸟成年时体形较小,长190毫米,重约30克。栗红色的额头是雄性百灵鸟的特点,它的头部和后颈也拥有和额头一样的颜色,眉毛和眼眶周围白而发棕的毛色更是好看。它的唇毛最有特点,眉纹一直长到了枕部。百灵鸟背部和腰部主要呈现栗褐色,翅膀外侧的羽毛呈现黑褐色,以栗褐色为主色的尾部边缘稍有发白。胸前有两个对称的黑斑条纹,正好和胸部以上的部分连接起来。额头部分和喉咙处都长有白色的羽毛,正好和身体以下棕白色的毛色衬托起来。

雌性百灵鸟的体色和雄性百灵鸟的体色并无多大差别。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雌鸟额头和颈部的栗红色毛发没有雄鸟的多。身体上的羽毛也偏近于淡淡的褐色,并且,雌鸟胸前的两条黑斑条纹也没有雄鸟那么明显。百灵鸟的嘴部的颜色为土黄色,足部脚趾是肉粉色的。百灵鸟的爪子不同于一般鸟类,主要是其后爪要比普通鸟类的后爪大一些,而且还径直地伸向后方,爪部为褐色。

百灵鸟喜欢生活在荒凉的大草原上,穿梭在沙地和草棵之间。它们为了保持自己的体温在沙地上蹭来蹭去,这样既能够防暑降温,又可以梳洗它的毛发,以保证体表的干净。

我国常见的种类有沙百灵、云雀、角百灵、小沙百灵、斑百灵、歌百灵和蒙古百灵等。沙百灵与云雀能从地面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在空中保持着上、下、前、后力的平衡,悬翔于一点鸣唱。角百灵常常悄悄地在地上奔跑,或站在高处窥视周围的动静,行动较为诡秘。凤头百灵因头顶有一簇直立成单角状的黑色长羽构成的羽冠而得名,它生性大方,喜欢在道路上觅食,旁若无人。雌鸟在孵卵时也不像其他鸟类那样容易惊飞。

百灵鸟和草原一起经过几百万年的共同演化,获得了适于开阔草原生存的各种特征。它们一般在三月末开始配偶成对,在地面上呜叫,并选择巢区。雌雄鸟双双飞舞,常常凌空直上,直插云霄,在几十米以上的天空悬飞停留。歌声中止,骤然垂直下落,待接近地面时再向上飞起,又重新唱起歌来。

百灵鸟一年在5~7月间繁殖,巢筑在地面草丛中、由草叶和细蒿秆等构成,巢呈杯状。每窝产卵大多为2~5枚。它们的卵很好看,底色棕白,上面散缀淡褐色的斑点,接近钝端有一个暗褐色的圆圈。大约经过15天孵化,雏鸟破壳而出。刚出壳的雏鸟赤身裸体,只在一些部位长有绒羽,7天后才睁开双眼。百灵鸟繁殖的季节,正是昆虫大量繁衍的时候,以高能量的昆虫饲喂雏鸟,雏鸟就能快速成长,有些种类的亲鸟便可以进行第二次繁殖。

百灵鸟是杂食性动物,它在春季主要吃嫩草芽,杂草及杂草种子等等;它在夏季和秋季主要吃昆虫;冬季则主要吃草子和多种谷类,有时也会取食昆虫及虫卵。百灵鸟对农作物没有任何危害,反而为农业做了很大的贡献。这是因为,在夏季刚刚来临时,百灵鸟还处于抚育幼鸟的时期,这时候,它会捕捉大量的虫子来喂养小百灵。

百灵鸟有着非常强的适应干旱的能力。它们或快速飞行到远处取水,或调节自己的生理特性以减少对水的需求。冬季,百灵鸟大多集群生活,通常是几十只甚至上百只为一群。这是因为,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发挥群众力量,增加在恶劣环境下集体防御的能力。

百灵鸟不仅是大自然的“歌手”,还是著名的“舞蹈家”。百灵鸟的歌是把许多音节,串连成章,形成一曲动听的歌曲。百灵鸟在歌唱时,常常会张开翅膀,随着节奏翩翩起舞。百灵鸟不但以其美妙的歌喉,优美的舞姿给人类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更以其自身的存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不爱红妆爱武装——蓝绿鹦鹉

中文名:蓝绿鹦鹉

英文名:turquoise parrot

别称:青绿草原鹦鹉

分布区域:澳洲东南从维多利亚省北部到昆士兰东南

蓝绿鹦鹉又名青绿草原鹦鹉,身长20厘米,体重35~46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脸部为蓝色,脸颊颜色较浅;喉咙、胸部、腹部和尾巴内侧覆羽为黄色,喉咙和胸部时常带有一点橙色;翅膀中间小覆羽为深红色;翅膀弯曲的部份、翅膀外侧和中间覆羽为蓝绿色;外侧飞行羽和内侧翅膀覆羽为深蓝色;中间尾羽上方为绿色,外侧为绿色,尖端黄色;尾羽内侧为浅黄;鸟喙灰黑色;虹膜深棕色。

雌鸟脸部为浅蓝色,鸟喙和眼睛之间为黄白色;翅膀外侧没有红色;耳羽、喉咙、胸部上方均为绿色;翅膀内侧有浅色的斑纹。幼鸟和雌鸟体色相同,年幼的雄鸟翅膀上时常带有些红羽,幼鸟需要6个月才能长成像成鸟般体色。

蓝绿鹦鹉喜欢栖息在森林地区、热带草原、开阔的茂密林区、斜坡上的农耕区、沿着水源或是河流经过的树丛等。蓝绿鹦鹉主要以草类的种子、植被、野草种子以及地面上捡拾的东西为食,偶尔他们也会前往捡拾由货车上散落下来的谷粒。

平时大多成对或是以小群体活动,偶尔会聚集30只左右的数量;每天清晨会固定前往水源处饮水,在该处会十分小心,白天则大多都在地面觅食,有时会栖息在灌木丛、树梢、电线杆或是竹篱笆上;平时喜欢在浓密树荫下觅食,在觅食的时候戒心并不很重,如果有其他动物接近时会快速的跑走,仅有在危险逼近的最后关头才会飞走,然后降落在邻近的树上观察情况;在某些地区有季节性迁移的习性,在繁殖季喜欢出没于森林地区、其他时候大多在热带草原活动;

蓝绿草原鹦鹉飞行时,速度相当快,翅膀急速地拍动。联络同伴时发出清柔的叫声,觅食的时候则会发出高频的啁啾声。